生活中找樂趣
[轉噗]【櫻犬】昨天聊天和其他中/台留學生聊到兩岸關係⋯結論是自從中國發現「80後天然獨」的大失敗跟「文化隔閡」有很大關係之後,這幾年文化戰一直是中國政府的重點之一,而且目前很成功。

譬如千禧世代的年輕人開始使用中國用詞「6666」、「視頻」(影片)「全屏(螢幕)手機」、「通過」(透過)、「質量(品質)真好」的時候,連中國學生都說這是有意的政治戰略,只有台灣人還在溫水煮青蛙w

這種東西就是「看久了就會習慣」,從用詞開始習慣再到文化認同,大約是為期20-30年的戰略。(下收於關聯噗後)

文化入侵 統戰奧步 中國用語入侵 新加坡
掰噗~
太慘了吧 (p-tears)
生活中找樂趣
生活中找樂趣
生活中找樂趣
換句話也就是放棄80-90天然獨世代直接教育成長中的2000年後的網路社群世代,儘量增加對左岸民生文化的認同感⋯或至少不會感到反感。
生活中找樂趣
而且其實在台灣之前,中國政府已經在新加坡華人圈觀察過「文化認同、歸屬感」這個實驗了。
生活中找樂趣
有趣的是,不在意這件事的人會覺得「不過就是用詞而已有差嗎」,嘛⋯我也不知道到底危不危險。
生活中找樂趣
但至少他們說,這目前確實是他們的政府認為「當初台灣天然獨世代的統戰會失敗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找樂趣
=引用結束=
生活中找樂趣
8.4起手式就說這是意識形態作祟、語言是會自己進化、這是文化交流blah
生活中找樂趣
公仔很多人說是香港用詞(香港確實有這個字,近十幾年開始使用這漢字也是香港來的),但是台語可以讀作Ang-ah啊。

倒是有人用"尪仔"則是錯字,因為"尪"應該是與"巫"有關。

母語屠殺
生活中找樂趣
波妞讀指閱 reply 30 minutes ago

這噗的重點不是辨別哪些是中國用語哪些不是,而是提醒大家這件事情的重要,畢竟從上面留言可以知道很多人是沒有注意過這件事情的。

那麼為什麼這件事情值得注意?

研究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對台同化運動的代表性專書之一《同化的同床異夢》提到過一件事情,台灣人是不完全排斥同化的,因為同化包含「同化於文明」及「同化於民族」兩個部分,他們渴望前者而避免後者。在一開始的時候,台灣人可以非常準確的區辨這兩者,在日本的同化政策中去蕪存菁,可是隨時間過去,受到的影響越來越多,這個區辨機制鈍化,也就逐漸朝日本人期望的方向發展。
生活中找樂趣
其實這個狀況也一樣,如果我們不要統一,如果我們還希望保有主體性,我們就需要維持這個區辨機制,一旦失去將無可挽回。
波妞讀指閱 reply 30 minutes ago

很多人提到了經濟因素,事實上,我認為這更是我們要保留區辨機制的原因,因為既然交流無可避免,那麼保有這道辨別的雷達就是最後一道防線。
生活中找樂趣
然後又放這種黑人問號的大絕「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就是起源於中國了啦」
生活中找樂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