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38 AM
22
5
Can our deepest pain be a doorway to healing? - Wisd...
紀錄片 《創傷的智慧》 ,7/28-8/2中午期間,在官網開放免費觀看
有中文字幕
可搭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創傷的醫學史;創傷如何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型創傷症;創傷記憶;治療方法
@wyc513 - #讀嘛讀嘛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延續之前的主題,這次想介紹的「他者」,是創傷者...
《深井效應》:童年負面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38 AM
Facebook
//片中,記錄了專長兒童發展、創傷療癒的內科醫師嘉柏·馬特(Gabor Maté)陪伴並治療成癮的過程。馬特觀察到所有的成癮都跟創傷有關,社會各界卻對創傷的認識甚少。影片提到兒童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如何讓大腦發展變得衝動、激躁、不安、出現攻擊行為,訪問到監獄的各式受刑人,至少六成曾經在兒時經歷六件以上的逆境經驗。 //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38 AM
Facebook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38 AM
-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39 AM
記錄一下紀錄片中的幾點:
1.童年的需求:
依附、真實性authenticity
▶︎依附:嬰兒仰賴照護者來幫助其調節生理狀態:
最不黏人、不哭的孩子,通常有「親密育兒」的母親!紐時:小孩有安全感,才會獨立-人本教育札記精選|商周
一哭就抱會寵壞孩子?如何平復寶寶情緒?研究發現回應嬰兒哭鬧反而能減少哭鬧次數 | 愛兒學
▷「嬰兒用哭聲來控制照護者」的有害概念:
小孩真的會「假哭」操控大人嗎? | 愛兒學
▷只需要「夠好」的照護者就可以:
@wyc513 - #讀嘛讀嘛 #正念 《信任的療癒力》 //信任的反義不是「不信任」,而是無法信任的「...
////照護者對孩童情緒或需求的同理不必具備「持續性」,但必須
具備「經常性」
,這樣孩童才能學會信任。//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39 AM
→雖然片中嘉柏·馬特醫師、找到的多數文章在談論安全依附時,多是用「母親」來指稱「照護者」,但這不表示安全依附是專屬於母親的責任或能力,因此我用中性的「照護者」來指稱。
且需理解,信任是有關「經常性」,而非「持續性」。不是只要反應較晚、漏接嬰兒的反應,就會導致不安全依附。只要在長期經驗中,照護者的反應對嬰兒來說可預測、能累積信任即可。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39 AM
▶︎強調真實性
真實性:感受、回應與自身的連結,如情緒、直覺等。
-創傷意味著與自我失聯,因為做自己過於痛苦。但忽視自身直覺的結果,會將自己暴露在高風險中(遇到危險不能靠直覺及時反應)、與自身情緒失聯的結果,可能導致人際關係上的退縮(怕深交會感受到自己無法承擔的情緒)
→卡在創傷反應:
@wyc513 - 情緒教育、身心容納之窗、創傷知情 情緒教育: -壞情緒是警報器,提醒人們「該注意的事...
→人際關係退縮:
@wyc513 - #讀嘛讀嘛 《 邊緣人格》 介紹邊緣人格患者的行為樣貌、起因與社會脈絡、他人的協助原...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0 AM
-亦提到若常用「壓抑」的方式來處理情緒,也會導致不真實(與自己的情緒失聯),處理情緒較好的方式是理解、學習用不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方式表達
→建構新的情緒經驗:
@wyc513 - #讀嘛讀嘛 以大腦運作方式的科普為基礎,來帶出「如何以不同方式觀看、跳脫慣性思考」和...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0 AM
=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0 AM
2.創傷的延續、意識
-非裔受刑人提及原先不相信種族創傷會延續,直到想起他赤身裸體被媽媽用牛鞭抽打的樣貌,雷同過往黑奴被懲罰的樣子。奴役的創傷被母親們一代一代的傳遞,難以逃脫。
-兒時受父親家暴的女兒,向母親求助無果,而只能轉向自己。但母親同樣也有著酗酒家暴的父親,與其說母親不願提供協助,正確的說法是母親也困在自己的牢籠中,沒有能力提供保護。
嘉柏·馬特醫師:「這很難說是誰的錯。」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1 AM
Sat, Jul 31, 2021 7:42 AM
→責任的意義:
「你有責任」說的
不是「你導致錯誤、應收拾殘局」
,而是「
你是唯一有能力採取行動而改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的人
」
@wyc513 - #讀嘛讀嘛 以大腦運作方式的科普為基礎,來帶出「如何以不同方式觀看、跳脫慣性思考」和...
→當我們任由慣性行為做出決定,就會將創傷繼續傳遞下去。唯有有意識的認知到創傷存在、改變「未來的過去」,我們才有可能將「跳脫創傷的選擇」慢慢內化而形成新的「直覺」。
@wyc513 - #讀嘛讀嘛 以大腦運作方式的科普為基礎,來帶出「如何以不同方式觀看、跳脫慣性思考」和...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1 AM
=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1 AM
Sat, Jul 31, 2021 7:42 AM
3.成癮:「問成癮者的第一個問題不該是為何會成癮,而是為何有痛苦」
-成癮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不處理源頭問題,成癮也不可能解決:
嘉柏·馬特醫師詢問成癮者們從成癮中感受到什麼,「活力、自尊、完整、需要」。
創傷導致一個人與自己失聯、無能感受,因此透過成癮來幫助自己達成以上目的。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2 AM
Sat, Jul 31, 2021 7:42 AM
-妖魔化他者:
對成癮者的扁平想像:尋求刺激
實際上:為了去除無力、無自尊、空虛、疏離等負面困乏狀態
→對於反社會人格者的扁平想像:積極為惡、製造他人痛苦
實際上:對負面感受不敏感
@wyc513 - #讀嘛讀嘛 《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天生變態》、《病態人格》、《那些沒有良知的人》...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2 AM
=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3 AM
4.當無家者解決居住此一主要問題後,次要問題浮現(人際關係的斷裂、創傷的痛苦),可能會導致他們看起來狀態更糟、想重返街上。
此時的「狀態更糟」容易被人誤解為「給了無家者機會卻不好好珍惜、是不值得幫助的爛人」的錯誤推論。
→弱勢者的狀態很糟、很「不可愛」,不是之所以讓他們淪為弱勢的「因」、不是因為他們是「壞人」所以活該淪落至此,而是
處於弱勢會導致身心受創到如此嚴重的「果」
。
狀態總是負面循環、不見好轉,正是資源匱乏、人際關係斷絕更需被關注的警訊,因其導致的後果如此嚴重,遠非單次需求滿足得以改善。
→正是因為問題很難解決,所以前進的路上才會反覆陷入泥淖、跌跌撞撞:
@wyc513 - #讀嘛讀嘛 《你不需治療,只需有人聽你說》 說出口作為一種治療。 宋尚緯的貼文節錄了...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3 AM
=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3 AM
5.死藤水、迷幻藥療法:
感受自我消融的整體感
、拋去條件式思考。在一個更完整的世界中,而有能力面對創傷、感受平時未能感受到的愛、同理、支持。
→整體感:
@wyc513 - #讀嘛讀嘛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探討道德判斷的來源、內容、運作方式,共分為三部。 第...
川口月
@wyc513
Sat, Jul 31, 2021 7:44 AM
機器狼🎁聖誕快樂
@KMN_BOT
說
Sat, Jul 31, 2021 7:52 AM
|xO)< 齁姆,這個字幕是誰的作品呢?
載入新的回覆
紀錄片 《創傷的智慧》 ,7/28-8/2中午期間,在官網開放免費觀看
有中文字幕
可搭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創傷的醫學史;創傷如何影響人的身心、發展型創傷症;創傷記憶;治療方法
1.童年的需求:依附、真實性authenticity
▶︎依附:嬰兒仰賴照護者來幫助其調節生理狀態:
▷「嬰兒用哭聲來控制照護者」的有害概念:
▷只需要「夠好」的照護者就可以:
且需理解,信任是有關「經常性」,而非「持續性」。不是只要反應較晚、漏接嬰兒的反應,就會導致不安全依附。只要在長期經驗中,照護者的反應對嬰兒來說可預測、能累積信任即可。
真實性:感受、回應與自身的連結,如情緒、直覺等。
-創傷意味著與自我失聯,因為做自己過於痛苦。但忽視自身直覺的結果,會將自己暴露在高風險中(遇到危險不能靠直覺及時反應)、與自身情緒失聯的結果,可能導致人際關係上的退縮(怕深交會感受到自己無法承擔的情緒)
→卡在創傷反應:
→建構新的情緒經驗:
-非裔受刑人提及原先不相信種族創傷會延續,直到想起他赤身裸體被媽媽用牛鞭抽打的樣貌,雷同過往黑奴被懲罰的樣子。奴役的創傷被母親們一代一代的傳遞,難以逃脫。
-兒時受父親家暴的女兒,向母親求助無果,而只能轉向自己。但母親同樣也有著酗酒家暴的父親,與其說母親不願提供協助,正確的說法是母親也困在自己的牢籠中,沒有能力提供保護。
嘉柏·馬特醫師:「這很難說是誰的錯。」
→當我們任由慣性行為做出決定,就會將創傷繼續傳遞下去。唯有有意識的認知到創傷存在、改變「未來的過去」,我們才有可能將「跳脫創傷的選擇」慢慢內化而形成新的「直覺」。
-成癮是達成目的的手段,不處理源頭問題,成癮也不可能解決:
嘉柏·馬特醫師詢問成癮者們從成癮中感受到什麼,「活力、自尊、完整、需要」。
創傷導致一個人與自己失聯、無能感受,因此透過成癮來幫助自己達成以上目的。
對成癮者的扁平想像:尋求刺激
實際上:為了去除無力、無自尊、空虛、疏離等負面困乏狀態
→對於反社會人格者的扁平想像:積極為惡、製造他人痛苦
實際上:對負面感受不敏感
此時的「狀態更糟」容易被人誤解為「給了無家者機會卻不好好珍惜、是不值得幫助的爛人」的錯誤推論。
→弱勢者的狀態很糟、很「不可愛」,不是之所以讓他們淪為弱勢的「因」、不是因為他們是「壞人」所以活該淪落至此,而是處於弱勢會導致身心受創到如此嚴重的「果」。
狀態總是負面循環、不見好轉,正是資源匱乏、人際關係斷絕更需被關注的警訊,因其導致的後果如此嚴重,遠非單次需求滿足得以改善。
→正是因為問題很難解決,所以前進的路上才會反覆陷入泥淖、跌跌撞撞:
→整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