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2:14 AM
Fri, May 23, 2025 2:43 AM
21
2
臺灣史是什麼? - 吳密察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臺灣史是什麼?
吳密察/大家出版/出版日期: 2025/02/05
字數: 237,389
—本噗包含《第三部:異論》—
第11章 用臺灣史畫東亞地圖
第12章 臺灣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嗎?
第13章 鄭成功反清,但或許不復明
第14章 清代臺灣有良港嗎?清代安平的港口條件
第15章 除了亂源,我們可以怎麼理解羅漢腳?
第16章 日本時代萌芽的臺灣民族主義,為什麼失敗了?
第17章 二二八事件裡的蔣渭川 第18章 「臺灣史」與「日本史」的交錯
1-5章
|
6-10章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2:16 AM
11用臺灣史畫東亞地圖
想瞭解歷史,不可遺忘地理環境。但既有的地圖也可能限制我們的想像。如何有臺灣主體性的來看世界?可以從地圖怎麼畫開始思考。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2:42 AM
這篇稍微梳理了台灣史,主要是亞洲海洋史的脈絡。
在1994、2000、2003的時候都發表過。
有一則軼事好笑: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2:43 AM
「我一向主張歷史必須被放到它的地理舞台上來理解,因此相應於不同的歷史內容必須有不同的地圖作為參照。也就是說,一般常見的地圖可能反而會限制、誤導吾人的歷史理解。這樣的想法,我在上述〈臺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已經說得很清楚,如今又經過幾次琢磨後,更深信必須為臺灣史製作出「另類的地圖」。因此在文建會任職期間的二〇〇三年底,我商請臺大地理系賴進貴教授幫我製作一套「換個角度看臺灣」的地圖,作為該年機關用來贈送的新年度(二〇〇四)月曆。結果頗受好評,索取者眾而必須再版加印,《自由時報》副刊並以每次複製一份的方式,連載介紹了好幾個禮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2:43 AM
Fri, May 23, 2025 2:45 AM
但是,卻又發生一段始料未及的插曲。那就是二〇〇四年五月上任教育部長的杜正勝教授演講時舉了個地圖可以換個角度的例子,竟然因此在立法院引起在野黨立委的大肆抨擊。經過這麼一番折騰,這個將地圖「倒置」的罪名,就以訛傳訛、眾口鑠金地地按在他的頭上了。其實,他大可以高喊「人不是我殺的」!」
——
這件事我都還記得!🤣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3:21 AM
12臺灣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嗎?
從中國古籍尋找臺灣的蛛絲馬跡,是許多學者想探究古代臺灣時使用的方法,也有人是出於政治宣傳的動機而為之。這樣的方法,會有什麼問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3:36 AM
「我在一九七〇年代晚期即多少參與當時的「黨外運動」(其實,就是打雜幫忙),經常在「黨外雜誌」寫有關臺灣歷史的文章(當然,絕大部分是以筆名發表)。這種明顯可以說是政治台詞的「臺灣史」說法,當然必須加以駁斥。但是,如今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或許顯得太「學究氣」了,沒多少人有興趣讀它,所以即使這篇文章已經發表逾四十年(以筆名「黃燦廷」發表於《八十年代》第六卷第一期,一九八三年二月),但還是到處可看見、聽見上述那句政治台詞。如今,只好又將它收入本文集。」
本章討論曾被牽強附會為台灣的中國古代文獻,包含我小時候讀的「夷洲」、「渤海」、「蓬萊」、「瀛洲」等等,結論是捕風捉影都有很多學者不認同。
我記得以前夷洲是台灣是必考題欸,hahahaha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3:39 AM
Fri, May 23, 2025 3:39 AM
13鄭成功反清,但或許不復明
鄭成功身上貼滿了標籤,在反清復明、驅逐荷蘭、民族英雄、反攻樣版等諸多標語之下,鄭成功到底是誰?我們應該給予如何的定位?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3:46 AM
Fri, May 23, 2025 5:14 AM
「二〇〇九年,成大文學院受金門縣政府之託,籌辦「閩南學術研討會」,我則因為剛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轉到成大任教,當時成大又正在討論發展閩南(包括臺灣)研究,因此我也受邀在研討會做了一場演講,這讓我重新回到十七世紀鄭成功的研究。但是我的演講只集中在鄭成功於閩粵沿海的活動。我在演講中,特別注意幾個「南明」抗清勢力雖然都算是明廷宗室,彼此之間卻有微妙的較量關係,同時指出鄭成功部隊有不少粤東人的事實。當然,最近的鄭成功研究,已經有學者如鄭維中利用荷蘭文史料進行新的研究,但是我認為即便是傳統已知的中文史料,也值得仔細地再拿出來斟酌解讀。」
——
他說的就《海上傭兵》啦
@jeanylin -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讀墨戰爭馬 #海上傭兵 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3:55 AM
其實我覺得第三部看到目前為止都覺得滿史普性質的。
不過如果看到發表的時間,就會覺得算是蠻早的。大部分是面向大眾,所以很通俗易讀,只是在當年的背景下,立論可能算是很有顛覆性吧。
時至今日,有很多後續研究寫得更仔細就是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3:56 AM
Fri, May 23, 2025 5:16 AM
14清代臺灣有良港嗎?清代安平的港口條件
2011,臺灣歷史博物館特展說明文字
對於清代安平之港口條件的考察,除利用中外文獻史料之外,還需要藉助地理學的幫忙。
本文只先整理清代的中文文獻,說明時人對於港口和波航情形的認識。
我覺得就是寫了半天來告訴大家台灣的「港」可能就是勉強行舟的水道而已⋯
臺灣基本上就沒有良港 🤣
我覺得荷治時期~清治時期這方面討論,尤其是島嶼啊、港口啊,在海洋史的脈絡下,推薦鄭維中《島嶼歷史超展開》
@jeanylin - #島嶼歷史超展開 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人們與臺灣 鄭維中/春山出版/出版日期: 2...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22 AM
Fri, May 23, 2025 5:17 AM
15除了亂源,我們可以怎麼理解羅漢腳?
誰是羅漢腳?他們為何在臺灣出現?跳脫只把羅漢腳視為治安隱患的觀點,可以另眼觀察清代臺灣特殊的社經條件。
「這篇小文章是想從另外的角度,來談臺灣史領域中一個人盡皆知的詞「羅漢腳」。一般來說,「羅漢腳」多被認為是造成清代臺灣社會治安不穩定的因素,這顯然是從官府想要人民都被綁縛在土地上、都有家室之牽係而來的想法。我則想要從社會的立場說明得以養活眾多「羅漢腳」的條件。
這篇文章原登載於《歷史月刊》第七期(一九九八年八月)。」
看到羅漢腳就想到要推葉高華的《臺灣族群史解謎》
@jeanylin -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臺灣族群史解謎 揭開平埔、外省、客家、福佬的歷史...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24 AM
16日本時代萌芽的臺灣民族主義,為什麼失敗了?
雖然臺灣終於出現了「臺灣人」意識,但是這種意識還相當樸素,可以說是反射出來的一種對抗性意識。民族主義的成立固然經常需要一個他者,但是如果集團內部無法充實各種認同的質素,就會相當脆弱。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34 AM
「這篇文章也是第一章〈臺灣史的成立及其課題〉的補充。在第一章我用了比較多的篇幅講述形成臺灣人意識的社會基礎,但對於臺灣人意識的本身,卻限於篇幅而沒有機會較為詳細的介紹。
因此,趁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舉辦「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研討會邀稿之際,我將日本時代所謂的「臺灣意識萌芽」做了疏理。這篇文章中,我肯定日本時代在臺灣史上具有state-building的意義,但卻是個外來的殖民政府(colonial state),因此在對抗日本殖民體制的情境下萌生了臺灣民族主義。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34 AM
我也特別指出,這時候的臺灣民族主義屬於二十世紀前半葉以前的舊式民族主義。它雖然是反對外來殖民者(日本)的武器,卻同時又被局限在血統主義(漢人)裡面,因此不但無法包納「非漢人」的原住民族,而且在戰後很簡單地就被以「戰勝國」之姿、號稱也是「(漢人)血統之祖國」的中國所收編了,這就使得當二次大戰後原殖民地「紛紛獨立」時,臺灣卻被「光復」了。所以我說這是一個臺灣民族主義的「失敗的經驗」。
這篇文章收錄在施正鋒主編,《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二〇〇六年十一月)。」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36 AM
17二二八事件裡的蔣渭川
二二八事件後,蔣渭川長期背負賣臺的罵名。隨著蔣渭川遺稿《二二八事變始末記》浮現,我們不只有機會重新檢視蔣渭川的角色,也能初步揭露事件中臺灣人的主動與被動。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44 AM
「一九八七年,在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四十年之後,鄭南榕、陳永興、李勝雄等人領銜發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正面挑戰戰後最大的政治禁忌。國民黨也被迫必須有所回應,於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並委託學者進行事件調查。民間方面為了督促官方的調查、研究,也成立小組,並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舉辦「二二八學術研討會」,我也參與研討會。
我深知這個攸關臺灣人權、歷史、族群、政治各方面的重大歷史事件,不能單純地視為學術課題而已,還必須有更多的現實感,因為它的每一個證據、每一個判斷都可能會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所以我的確是以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心情面對它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44 AM
Fri, May 23, 2025 5:13 AM
但是,當時做為民間小組的成員,我們無法閱讀政府相關檔案,對於一般報章、雜誌上的記載,我也不敢率爾引用。幾經思考,我決定以事件當時正好形成對照的兩份日記(蔣渭川遺稿《二二八事變始末記》、柯遠芬《事變十日記》)做逐日的對照。透過雙方日記的逐日對照,我重建了蔣渭川如何一步一 步地走進軍統所設計的劇本而不自知。當然,在這之後透過國內外的檔案,更進一步地為蔣渭川洗刷了他長久來背負的「背叛臺灣人」的罪名。當時我只是很小心地、以最保守的歷史研究手法,盡了我一個研究者的本分。
這篇文章刊載於《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一九九二年二月)。」
——
228研究我推薦陳翠蓮《重構二二八》,細緻梳理了很多政府檔案文件
@jeanylin -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重構二二八 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45 AM
Fri, May 23, 2025 4:55 AM
18「臺灣史」與「日本史」的交錯
日本帝國領有臺灣,不但必須面對如何統合的問題,甚至還引起來自新領地的反噬。帝國中心對其周緣具有規劃性、強制性的作用,但周緣(殖民地、外地)也可能對帝國中心帶來逆向的規定力量。
「這篇文章最初是二〇一八年八月,應長崎大學多元文化社會學部大學院成立紀念研討會之邀,所做的主題演講。後來經過修整,以日文收錄於紀念若林正丈教授退休而企劃出版的若林正丈、家永真幸編,《台湾研究入門》(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二〇二〇)。」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56 AM
我很喜歡第十八章,他很仔細的比較和分析了台灣和朝鮮議會請願運動的差別,以及考證了當時日本的思潮轉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4:57 AM
Fri, May 23, 2025 5:05 AM
——
好的!看完了!
綜合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收錄的文章,因爲都發表相當久了,所以現在新的書有更多的史料,更細緻的論述。
但是這本書作為一個大的架構還是很好看的!而且哪怕已經是90年代,甚至80、70年代發表的文章,現在看起來還是蠻歷久彌新的,當年應該很顛覆主流說法吧!
考慮到有些還是在戒嚴年代發表在黨外雜誌,就覺得真是不容易啊!
Pyrogen
@Senyoi
Fri, May 23, 2025 5:05 AM
Fri, May 23, 2025 5:06 AM
課本上的台灣史還是相當倚賴國民政府史觀的詮釋,畢竟對他們來說有那個必要性,但是各方勢力與住民在台灣的實際關係,就常常變成課外讀物的知識,沒辦法在課堂上好好傳授給學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May 23, 2025 5:06 AM
Pyrogen
: 要改教科書向來都很不容易啊!
載入新的回覆
吳密察/大家出版/出版日期: 2025/02/05
字數: 237,389
—本噗包含《第三部:異論》—
第11章 用臺灣史畫東亞地圖
第12章 臺灣自古是中國的領土嗎?
第13章 鄭成功反清,但或許不復明
第14章 清代臺灣有良港嗎?清代安平的港口條件
第15章 除了亂源,我們可以怎麼理解羅漢腳?
第16章 日本時代萌芽的臺灣民族主義,為什麼失敗了?
第17章 二二八事件裡的蔣渭川 第18章 「臺灣史」與「日本史」的交錯 1-5章 | 6-10章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想瞭解歷史,不可遺忘地理環境。但既有的地圖也可能限制我們的想像。如何有臺灣主體性的來看世界?可以從地圖怎麼畫開始思考。
在1994、2000、2003的時候都發表過。
有一則軼事好笑:
——
這件事我都還記得!🤣
從中國古籍尋找臺灣的蛛絲馬跡,是許多學者想探究古代臺灣時使用的方法,也有人是出於政治宣傳的動機而為之。這樣的方法,會有什麼問題?
本章討論曾被牽強附會為台灣的中國古代文獻,包含我小時候讀的「夷洲」、「渤海」、「蓬萊」、「瀛洲」等等,結論是捕風捉影都有很多學者不認同。
我記得以前夷洲是台灣是必考題欸,hahahaha
鄭成功身上貼滿了標籤,在反清復明、驅逐荷蘭、民族英雄、反攻樣版等諸多標語之下,鄭成功到底是誰?我們應該給予如何的定位?
——
他說的就《海上傭兵》啦
不過如果看到發表的時間,就會覺得算是蠻早的。大部分是面向大眾,所以很通俗易讀,只是在當年的背景下,立論可能算是很有顛覆性吧。
時至今日,有很多後續研究寫得更仔細就是了。
2011,臺灣歷史博物館特展說明文字
對於清代安平之港口條件的考察,除利用中外文獻史料之外,還需要藉助地理學的幫忙。
本文只先整理清代的中文文獻,說明時人對於港口和波航情形的認識。
我覺得就是寫了半天來告訴大家台灣的「港」可能就是勉強行舟的水道而已⋯
臺灣基本上就沒有良港 🤣
我覺得荷治時期~清治時期這方面討論,尤其是島嶼啊、港口啊,在海洋史的脈絡下,推薦鄭維中《島嶼歷史超展開》
誰是羅漢腳?他們為何在臺灣出現?跳脫只把羅漢腳視為治安隱患的觀點,可以另眼觀察清代臺灣特殊的社經條件。
「這篇小文章是想從另外的角度,來談臺灣史領域中一個人盡皆知的詞「羅漢腳」。一般來說,「羅漢腳」多被認為是造成清代臺灣社會治安不穩定的因素,這顯然是從官府想要人民都被綁縛在土地上、都有家室之牽係而來的想法。我則想要從社會的立場說明得以養活眾多「羅漢腳」的條件。
這篇文章原登載於《歷史月刊》第七期(一九九八年八月)。」
看到羅漢腳就想到要推葉高華的《臺灣族群史解謎》
雖然臺灣終於出現了「臺灣人」意識,但是這種意識還相當樸素,可以說是反射出來的一種對抗性意識。民族主義的成立固然經常需要一個他者,但是如果集團內部無法充實各種認同的質素,就會相當脆弱。
因此,趁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舉辦「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研討會邀稿之際,我將日本時代所謂的「臺灣意識萌芽」做了疏理。這篇文章中,我肯定日本時代在臺灣史上具有state-building的意義,但卻是個外來的殖民政府(colonial state),因此在對抗日本殖民體制的情境下萌生了臺灣民族主義。
這篇文章收錄在施正鋒主編,《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臺北市: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二〇〇六年十一月)。」
二二八事件後,蔣渭川長期背負賣臺的罵名。隨著蔣渭川遺稿《二二八事變始末記》浮現,我們不只有機會重新檢視蔣渭川的角色,也能初步揭露事件中臺灣人的主動與被動。
我深知這個攸關臺灣人權、歷史、族群、政治各方面的重大歷史事件,不能單純地視為學術課題而已,還必須有更多的現實感,因為它的每一個證據、每一個判斷都可能會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所以我的確是以戰戰兢兢、小心謹慎的心情面對它的。
這篇文章刊載於《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一九九二年二月)。」
——
228研究我推薦陳翠蓮《重構二二八》,細緻梳理了很多政府檔案文件
日本帝國領有臺灣,不但必須面對如何統合的問題,甚至還引起來自新領地的反噬。帝國中心對其周緣具有規劃性、強制性的作用,但周緣(殖民地、外地)也可能對帝國中心帶來逆向的規定力量。
「這篇文章最初是二〇一八年八月,應長崎大學多元文化社會學部大學院成立紀念研討會之邀,所做的主題演講。後來經過修整,以日文收錄於紀念若林正丈教授退休而企劃出版的若林正丈、家永真幸編,《台湾研究入門》(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二〇二〇)。」
好的!看完了!
綜合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收錄的文章,因爲都發表相當久了,所以現在新的書有更多的史料,更細緻的論述。
但是這本書作為一個大的架構還是很好看的!而且哪怕已經是90年代,甚至80、70年代發表的文章,現在看起來還是蠻歷久彌新的,當年應該很顛覆主流說法吧!
考慮到有些還是在戒嚴年代發表在黨外雜誌,就覺得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