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Behave
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 羅伯.薩波斯基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剛剛把書架上供的兩大本實體書拿出來看,字怎麼這麼小啊!

於是去圖書館借了電子書,依慣例都一件事就是調竪排、字體、間距和版面。

我覺得我已經回不去了⋯😭
這時候應該去看老齡化的書

所以,發起21天完讀挑戰!

「本書目標是避免這種類別化的思考⋯因為不同類別之間的界線常是隨機形成的,但只要界線存在,我們就會忘記他是隨機形成,反而過於注重界限的重要性。⋯用類別來思考,就比較難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似與相異之處。⋯難注意事物的全貌。」

「本書在談的是『我們最好與最壞的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其實我發現兩年前剛買回來的時候就有看了一些,但後來忘記了怎麼回事就沒看完。

實體書實在太重了,搬運不易 XDDDD

依慣例先去撈別人的心得XD
這整理的好詳細,根本是上課筆記吧,按讚一百下👍
@jphn53 - 費時一個月,終於讀完厚達五百頁的《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
@jphn53 - 睽違半年終於借到五百頁的《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下集;和 相...

因為寫太多了,所以我先複製貼上都還沒仔細看。

不知道是不是別人看我的碎碎念閱讀紀錄也是這樣XDDDD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現在看完第一章開始看第二章,感想是作者本人的註釋很好看!😂🤣🤣

非常有娛樂性!

完全有一個本文和別冊小劇場的感覺!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我覺得這年頭看什麼書都需要點腦科學的基本概念。這本書第二章花了一整章的篇幅在講腦的各部分組成。

不過這件事已經變成看什麼書都要來一下了。

比方說我看的上一本書《大腦怎麼聽》講聽覺處理/聽覺系統;之前看的《我們為何吃太多?》講飲食,也是講一下腦;《為什麼要睡覺?Why We Sleep》也是要講一下腦,而且還講了各種腦波。

之前看的心理學的書,每本都要講一下腦神經系統,講記憶如何運作和阿茲海默,當然也要講一下腦;講怎麼樣正面向上、心態致勝、成長性心態、刻意練習等等種種自我成長的書,也要講腦科學。連教養書也要講腦科學,學數學也要講腦科學,怎麼學習也要講腦科學⋯

之前看的《多巴胺國度》也是講腦科學沒問題,《疼痛帝國》雖然講商業但畢竟是讓人成癮的止痛藥,所以也還是講一下腦科學⋯
Wanderlust
看到他說,神經可以解釋一切,搞不好會有神經文學或者神經存在主義,我噗嗤笑了出來,中文的神經雙關詞放在這裡就覺得好好笑
顏_笙/李靡靡
這個作者行文語氣真的很好笑,所以雖然很長、有些腦科學解釋很難記,還是可以讀下去:-D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意志力:

保持自制的資源是有限的。額葉神經元的活動需要大量成本,而活動成本高的細胞特別脆弱。

認知負荷:
增加額葉的認知負荷之後、此人的利他程度降低(附註之後在道德感部分會再提,蠻好奇的)
但執行最困難的道德行動,通常是自動化的神經生物機制進行調節,什麼都沒想。

在高難度的情緒調節任務後。更可能打破自己的飲食原則(附註提到是意志力減損或動機削弱還有爭議)。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顏_笙/李靡靡 : 真的,而且他的舉例也很有趣!
Wanderlust : 哈哈哈哈,好期待,還沒看到這段!
顏_笙/李靡靡
這個作者還有這本
壓力:你一輩子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解開壓力與生理、精神的糾纏關係! - 羅伯.薩波斯基 | Readmoo...
現在的中文書名比較樸素,很久以前第一次出就是照原書名翻成中文《斑馬為什麼不會得胃潰瘍?》這本也很可愛,而且厚度比較宜人~(我也有看,然後也忘光了)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Wanderlust : 看到了!😂🤣🤣🤣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欸,他講到得了身後跟著初生雁鴨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動物行為學家康拉德勞倫茲 Konard Lorenz、後來參加了納粹。

然後我就突然想起來,他說的這個人是不是寫《所羅門指環》的那一個勞倫茲啊!

結果一查果然是!

我小時候很喜歡《所羅門的指環》,讀了很多遍。而且就算到現在,也還是一直再版啊!剛剛查了一下,到現在還在出版,作者介紹只介紹了他是動物行為學之父和諾貝爾獎得主,並沒有提到他加入納粹的事。

好像從來沒人跟我提到他參加過納粹,在奧地利人可以加入的時候就馬上加入,工作是用心理檢查篩選混有德國和波蘭的波蘭人,以決定誰可以德國化,可以逃過死劫。

不過剛剛查了一下,戰後他還是繼續在大學任教,學術地位很高。

如果是在現代大學的取消文化,應該早就身敗名裂了吧。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內感受性 interoceptive 訊息
除了外在世界的訊息,我們的大腦也不斷接受關於身體內在狀態的「內感受性」。

James-Lang Theory
根據身體的訊號來決定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1. 強迫憂鬱的人微笑之後,他們會覺得比較好過
2. 引導別人採取「支配者」的姿勢,他們會覺得自己比較有地位(壓力荷爾蒙下降)
3. 放鬆肌肉可以減輕焦慮

——

這以前我上過 Tony Robbins 的課,感覺效果還蠻明顯的。

他當時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Motion creates emotion.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第三章給我的感覺就是把以前的心理學實驗的小常識的片段資訊農場文,全部集合在一起,然後就會覺得頭很痛哦,大腦被這麼多可能性操縱,誰知道會想什麼啊。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顏_笙/李靡靡 : 《斑馬為什麼不會得胃潰瘍?》這個書名感覺比《壓力》有趣多了XD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鬣狗的名聲十分糟糕,這都是因為過時的動物學用嘲弄的方式形容他們是「食腐動物」(這個稱呼刻薄的沒有道理,明明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會去超市清除屍體)。」

😂🤣🤣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第五章《數天到數個月之前》講了神經可塑性,以及腦區重劃,比如說天生失明的盲人,習慣用高倍速語音來聽書,活躍的腦區是視覺神經處理的區域,或是經典的倫敦計程車司機的海馬迴擴張的例子。
不過他也提到這種重塑是有限的,腦傷還是很大的永久傷害。以及小小戳了一下一萬小時法則反向並不成立——馬友友一定練習大提琴超過了一萬小時,但你練了一萬小時也不一定會變成馬友友XDDDD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第六章談青春期。
⋯總之就是青春期額葉還沒發展完成,腦殘青少年⋯

總之本章就是青春期教養書的前半本書,可能其實都在解釋本章內容。雖然看起來有親切感,但感覺這本書寫作方式也太精實了吧!XDDDD

不過這一章有個有趣的地方是,越晚成熟的腦區,有越高比例由環境塑造,而非基因影響。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我覺得這本書的資訊量真的很高,他這一章的資訊量,都可以讓人寫好幾本書了⋯

或者說,他濃縮了好幾本書,摘要在一章裏。

雖然這一章的各種心理實驗和研究,我都在不同地方讀過,相對熟悉,但知識密度還是有點太高!🤣
——

第七章主要是講環境的影響,經典的教養方式,當然還有表觀遺傳等等。

一開始先談經典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講到了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TOM),開始了解「別人」的理解—經典的餅乾研究:讓兒童觀看整個流程,餅乾放在盒子A,研究人員出去的時候換成盒子B,問兒童研究人員回來的時候會在哪個盒子找?

同理心的發展,以及活化的腦區部位。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道德發展:preconventional reasoning(第I期:會被懲罰嗎?第II期:會有獎賞嗎?)- 自我取向ego-oriented

conventional reasoning - (III 對別人的影響? IV 違法嗎?)—推理是關係性的,和他人的互動以及結果。

postcoonventional reasoning (V 要看情況,需要有點彈性應用規則 VI 看情況,我的道德立場是否比法律更重要,是否重要到我願意為之付出代價)—這個層次的規則是自我中心、反映個人良知。

本章也介紹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以及一連串媽媽重要性的實驗(對猿猴的鐵絲媽媽、毛巾媽媽),依附理論,以及依附負增強(給小猴鐵絲媽媽+小猴子吸奶就會受罰、被討厭的氣流噴到的實驗,結果更加依附)來模擬受虐的狀況。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另外第七章也談到童年逆境的影響,目睹暴力和接觸媒體暴力、霸凌的影響。

另外還包含了教養風格的差異和影響:威信型、專制型、放任型、忽視型。

另外談到《教養的迷思》裡的同儕影響。

談到遊戲的重要性:遊戲的反面不是工作,而是憂鬱。

集體主義文化和個人主義文化的對比,集體文化的兒童更快達到心智理論從他人觀點來看事情。

日本兒童較美國兒童更常打暴力電玩,但攻擊性較低。曝露在媒體暴力下,攻擊力也較低。可能原因:1.美國小孩較常自己打電動;2.日本小孩較少在房間打電動,父母在附近;3. 日本暴力電玩可能較長包含利社會、集體主義的主題。

談到榮譽文化、階級差異、胎教。

性別差異:CAH (女性出生時性別不明顯,成年後不育)、AIS(女性出生時性別不明顯,成年後不育)的研究和性別認同。

⋯和以上牽涉到的生物機制。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第八章談到了表觀遺傳學如何運作。

Part I bottom up

DNA 裡有95%是non-coding DNA。其中包含啟動基因轉錄(transcribe)的 promoter(另外還有 enhancer 和 operator)。轉錄因子(transcribe factor, TF) 和啟動子 promoter 結合,會釋放酵素來把基因轉錄為 RNA。同時有些則關閉其他基因。

環境則是調控轉錄因子。

環境可以是細胞內的環境,如某個神經元能量低落,導致活化了基因為葡萄糖轉換蛋白編碼,鑲嵌入細胞膜,於是神經元更有能力取得循環中的葡萄糖。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環境」也可以指的是這個隔壁的神經元釋放的血清素到這個神經元,而最近血清素減少了,於是樹突小刺轉錄因子和血清素受體基因上游的啟動子結合,讓樹突小刺上有更多的血清素受體,使得樹突小刺對於血清素更敏感。

環境也可以是體內遙遠的地方。雄性動物分泌睪固酮,隨著血液流到其他地方,和肌肉細胞的雄性素受體結合。轉錄因子受到活化,細胞內出現更多鷹架蛋白 scaffolding protein,細胞變得更大。於是肌肉量增加。

「環境」也可以是外在世界。
如雌性動物聞到新生兒的氣味,即氣味分子進到她鼻子裡的受體結合並活化,經過下視丘運作多個步驟後,轉錄因子活化導致更多的催產素被製造出來,開始泌乳。

脫離了環境的脈絡,基因就毫無意義。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後面談到了基因突變,構成啟動子的DNA 片段產生突變比基因本身突變的頻率還高。基因演化的重要性,比不上在基因上游負責調控基因的DNA序列的演化。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2/14/2024
上次是1/21/2024看到第八章 part one

決定繼續撿起來看!希望這個月結束前可以看完這本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