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 )╯調
恰好在河道上看到朋友分享這篇2年前的PTT文章。
Re: [求助] 工作後該找什麼目標繼續活著
對應到昨天去聯誼後,和朋友討論「為什麼一定要找對象呢」的議題……
正是因為我們:質疑why?但大家都說should的衝擊?
→真的有婚性戀/非婚性戀嗎哈哈哈哈。

關鍵字:想做什麼、實踐力、愛情不一定是生活必需品、健康人際網絡是情緒疏導的出口。
阿╰( ◜❤◝ )╯調
雖然我並不完全認同PO文內的全部內容,但大概念和我的處事原則差不多。
1、認知自己想做什麼?
2、大家覺得這件事怎麼樣?
3、倘若我的想法和大家不同,是否能承擔後果和輿論?
4、DO IT!
阿╰( ◜❤◝ )╯調
但有時候光是這四個步驟,就會面臨不同困境。
1、認知自己想做什麼?
→但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呀?

我個人覺得這跟思考的深度有關,是否時常「觀察自己的情緒」,並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這麼反應」?
將能有效訓練自己對自己的感知
阿╰( ◜❤◝ )╯調
在確認自己「想」做什麼後,接著免不了會尋求建議,去和他人比較、借鏡。

2、大家覺得這件事怎麼樣?
→怎麼辦,我想做的事,大家覺得不好!?

這部分的舉例,原PO寫得很好,正因為是自己所想vs.大家推薦的項目不一致,我們才會自我懷疑、感到痛苦,或是……害怕一個人為「錯誤」的選擇負責任
阿╰( ◜❤◝ )╯調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更細緻地分析(1),更加了解自己,能有效緩解這種不一致的焦慮

比方:為什麼我會嫉妒、羨慕、嚮往那些我所沒有的特質?
我只是想要而已,但我真的想「成為他」嗎?
@whiteness - 我很容易崇拜擁有我所沒有的特質的人 語言技能也好、落落大方也好、穿搭美學也好。...
阿╰( ◜❤◝ )╯調
並且,針對想做的大事,必須更深化它的因果關係、牽涉的後果,這也就是:
3、倘若我的想法和大家不同,是否能承擔後果和輿論?

不是「我覺得」就好,而是經過訪查、搜尋、考量各種面向之後,再問自己:
大家恐嚇我會發生的情況,若發生了,我OK嗎。
@whiteness - #有感而發 #社群媒體 #膚淺的交流 #假訊息 要記住,多數人追隨的東西,不一...

也就是說,可以更細緻化自己做事的策略,理解機會成本、賭上金錢和精力:
@whiteness - 昨晚聚餐回家後,跟母親聊了一下股票。 然後突然就在想:想做的事情,不是只有去做...
最終勇敢地說:I'm willing to do.
阿╰( ◜❤◝ )╯調
最後,實踐。
4、DO IT!
→結果:好、壞。

做完後勢必只會有兩種結果,好和壞。
也分有「我覺得」的好壞,以及「別人看起來但我不一定覺得」的好壞。

但無論是哪一種,我認為做事是一種「動態」的歷程,它不是現在結束後就結束了,每一份內容,都可以成為下次我衍生再去做其他事情的養分
阿╰( ◜❤◝ )╯調
前提就是,面對事情的後果,不要放著不管,而是自己要主動去檢討、複盤,希望「下次不要再吃虧」

而所謂的養分,我覺得也分有兩種:
一是「過去的經歷」vs.「未來職涯」的幫助

比方:分享了一些我從兼職中學習到的技能。
@whiteness - 剛才在 了一些心裡話。 有關於「只要認真做,每件事都能是自己生活的養料」,這種...
阿╰( ◜❤◝ )╯調
二則是,在不斷的試錯、挫折,知道「原來這樣別人會討厭」、「我這樣自己會受傷」的過程裡。
明白:自己vs.他人對於情緒感知的界線
然後更進一步,使自己和這個社會和平共處
@whiteness - #工作 #妥善溝通 #表達深度 前兩天搭公車時發生一件事,一直想要分享但被我吹...
阿╰( ◜❤◝ )╯調


回過頭來,討論頭噗的話題。
「為什麼一定要找對象呢?」

有這樣的質疑,勢必就是「我們覺得不一定」,但「大家都說一定要找不然你會後悔」
阿╰( ◜❤◝ )╯調
讓我們先來看看正方的說法

正方:一定要找。
來源:父母、親戚、長輩。
要點:
1、生小孩呀,以後有小孩陪呀。
2、不生小孩的話,至少也要有個伴呀,感冒了怎麼辦,過年要回家沒人載,以後我們都走了之後,誰來陪你。
3、朋友?你的朋友以後都會結婚的啦,結婚後就不會理你了,你要有自己的生活。
4、同居者彼此互助經濟效益較高,負擔的生活成本較小。
阿╰( ◜❤◝ )╯調
對於這些理由,我跟朋友討論,濃縮成以下幾項:
1、生育傳宗接代需求
2、家庭照護需求
3、陪伴歸屬心理滿足需求
4、生活成本均攤的經濟需求
阿╰( ◜❤◝ )╯調
但有趣的是,其實長輩們也能體會,養小孩子的身心靈負擔太大,若伴侶又沒能那麼契合,最後責任也會壓在一個人身上,是個很大的賭注。

所以也不是每個人都催著要生小朋友。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2)、(3)、(4),也都能一一化解
阿╰( ◜❤◝ )╯調
比方,我和朋友都笑說,再過十年二十年,等大家的父母親都漸漸離開後……
剩下的朋友們,若都還是單身的話,大家可合住一個單身宿舍,一口氣解決了家庭照護、陪伴歸屬和生活成本的問題

但當我們這麼回應長輩,他們的回答是:別傻了,誰會這麼好心呀。
阿╰( ◜❤◝ )╯調
這種「人一定要有愛情」、「成年人就必須有(異性)伴侶」的傳統思維,被我吐槽說這已經不是同性/異性戀的問題了。
→當代要面臨的是婚性戀/非婚性戀

{以下是我和朋友聊天的玩笑話,請勿當真哈哈哈。}

婚性戀者認為,人不結婚會死、會被排擠,人不以結婚締約的話是不可能彼此同居陪伴的,而且他們周遭的朋友不管愛不愛對方,都結婚了
所以你一定也要結婚,不然就是freaky、怪胎。
阿╰( ◜❤◝ )╯調
而非婚性戀者,也就是我們(反方)的看法。
若純粹是滿足各種需求的話,不一定要透過結婚的方式達成
並相信身旁的朋友,大部分也是非婚性戀者,不因時間到了、必須結婚就將就。
反倒會分析利弊,選擇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方式
阿╰( ◜❤◝ )╯調
然而,正方最後回擊:
「啊妳們自己很難搞,所以也交到一群標準很高、難搞、都不結婚的朋友,吼,都不懂現在的小孩在想什麼吼。」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you got the point!
但為什麼,我經濟獨立,有自己的生活步調和興趣,有堅實的朋友情感網絡,我為什麼一定要從愛情上尋求認同感或成就感呢
阿╰( ◜❤◝ )╯調
不過,我也同時相信一件事情。
這邊說的難搞、有原則並不是自私,也不是沒有同理心,或是自大地批評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人與人相處,無論是家人、朋友、愛人、同儕和上下屬,都是需要經營的
在我看來,健康的網絡,不一定是愛情,但它會是你和這個世界接軌、情緒出口的管道
阿╰( ◜❤◝ )╯調
誠如結婚後也可以離婚,生了小孩後也不一定會比較有責任感,這彼此是沒有因果關係的。
不是我不夠好,所以我無法找到對象結婚。
也不是你有對象、有家庭了,就勢必是個人生勝利組,是個圓滿的人。

不斷質疑why,然後找到和身旁輿論和解的方法,會是一輩子慢慢摸索的課題。
首先,第一個需要和解的人,往往就是無法再相信自己一點的……我們自己
阿╰( ◜❤◝ )╯調


如果您喜歡這則分享,歡迎幫我拍5下小手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
您免費隨手登入拍滿5下,分享者就能獲得台幣約1元的鼓勵
持續沒皮沒臉地倡導中~

什麼是LikeCoin?【我自己查的介紹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