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melanie lau ✨ on Twitter
「為了目的而活」vs「活著是活著本身」
「西方文化相信人類為了目的而活,去工作、賺錢;某些原住民文化則相信,人類活著,就跟大自然活著一樣,去存在:活著美麗、活著奇怪。我們不需要成就什麼,才能證明自己作為人的存在。」

看這個推文進一步解消了我對《靈魂急轉彎》的困惑。
@wyc513 - [超好雷]《靈魂急轉彎Soul》 原本因為取名的關係沒什麼興趣,又加上題材還是偏雞湯...

我原本滿喜歡《靈魂急轉彎》對生命意義的詮釋,不再是追尋、成就某個崇高目標,而是「活在當下」,將焦點導回當下的體驗,而免去了傳統目的導向的困境。
但聽完朋友的看法又感到有些遲疑。
川口月
朋友認為「靈魂22號從靈魂的無感→肉身有感」、「人類導師Joe從分心無感→認真體會而有感」是有點取巧的設定,以便最後導出「用心活著、體驗當下,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的精神。

假如已經好好的體驗當下了,卻還是覺得沒有特別有意義、沒特別想繼續活著,該怎麼辦?
川口月
由此問題可知,將「體驗當下」放入「為了目的而活」的句型中,並沒有破除目地導向的框架,也仍舊要面臨相同困境:如果達成這個目的還是感到失落,是否表示這個並非真正目的?是否到目前為止的追尋是沒意義的、浪費的?
川口月
但假如活著只是活著呢?
生命不保證你任何結果,但也不用任何結果去衡量你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川口月
活著就是活著,在當下感受各類經驗,是活著;為了某個遠大目標而付出努力、延遲享受,是活著;與各種獨特的生命產生連結、擴展經驗,是活著;為了生存、確保安全資源而「庸庸碌碌」,也是活著;感受很多很多的痛苦,卻為了所愛的一切讓日子繼續經過,還是活著。

若從一個視角觀看自己的生命是無意義、無價值的,不要急著否定自己的生命,先換一種視角吧,畢竟視角有無限種可能。「活著」的意義也有無限種可能。
川口月
從推文與我看到的IG貼文的回覆中,常看到「這只是用來偷懶和不努力的藉口罷了」的說法。
我想,這種想法或許部分源於「罪惡感、羞恥作為前進、改善動力」的文化預設。這些預設相信,負面感受有助於收斂行為人的負面行為,並迫使該人選擇正面行為。
這種機制的確可能成立,但又要付出多少代價呢?
減少特定負面行為,就能幫助該人建立與正面行為的連結了嗎?還是只是讓其選擇另一種負面行為,並在一項一項的否定中,逐漸全盤否定自己?
給予該人負面感受才有助於改善其目前「不自律」的惡劣結果,還是正因為文化氛圍下的負面感受,才將其推落目前的困境之中呢?
川口月
-
川口月
將「只是活著」看作是「偷懶、不努力」,或許也跟現代理性的效益計算有關。
【紀金慶|哲學好好玩 S05 EP01】介紹了古典理性與現代理性,並說明兩種觀點看待「存在」的異同,思考「只要我們的思維不同,顯而易見的存在就也不同」: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知識好好玩》:現代性的出現,如何挑戰古典哲學對「存在」的思考方...
川口月
講者提到,現代理性追求的效益計算、專業思考,排除了個人的個別性。在現代社會,系統性計算比活生生的每個人都要強悍。
「在現代人的思維下面,我們是看不到某種存在的,比如說事物的意義、價值、本質。但在古代思維裡頭,這些反而是他們首先瞄準的重點。」
川口月
也就是說,「只是活著」從現代理性的思維出發,是不存在的。說到「只是活著」,現代理性必然用活著的成本與效益來爭執、反駁,而無能理解、討論另外一種思維所欲探討的活著本身。
川口月
-
川口月
[不想當人、我就爛]

處於低潮期的朋友們不約而同地跟我提到了「不想當人」的想法。當時的我還無能理解,但也按捺住「活著有什麼不好嗎?拜託不要自殺」的勸戒,靜靜地聽著。
直到自己陷入頗糟的狀態,倒也有點明白了。
川口月
不想當的,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而是被社會評價賦予了各種意義的「人」。
「別人幾歲都達成怎樣的目標、成就,擁有多少條件了,你怎麼還沒有?」的質疑侵蝕生理狀況,生理上的不適更鎖定、放大負面想法,使自己陷入負面螺旋。
在這個沒有足夠力量能夠提醒自己、沒有力氣將社會意義評價與「人」分開看待的時刻,放棄當「人」是目前能夠做到的抗死手段了。
活著就好,不當人也沒關係,當個爛泥就好。
川口月
「我就爛」表示的,不是批評者所謂的「爛還敢驕傲、自豪」,而是對於評價機制的抽離、不奉陪。
「你覺得我爛,我就爛吧。我不打算再玩這個遊戲了。」
川口月
其他觀點:
我就爛:是妄自菲薄 還是一種自我保護?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我就爛」作為防衛機轉

Moyashi:我爛我自豪 - *CUP
//這不是對自我的傷害,而是使用對自我的逆說去反擊主流系統。於是重複「我就爛」的迷因,不是真的自暴自棄地說自己一無是處,反而是一種對自我的關懷,容許在網絡環境中重新定義自我的可能性。//
川口月
-
川口月
[body positivity身體自愛運動;美醜標準 vs 接受存在]

關於活著意義的視角轉換、討論,某程度上也讓我聯想到身體自愛運動關於身材的討論。

身體自愛運動:
不完美的完美:你曾有對你的身體感到不滿嗎?你如何看「身體自愛運動」?|端圓桌|端傳媒 Initium M...
川口月
-從以「白滑、纖瘦」為美的標準,走向「胖也很美」、「黝黑的美」、「『瑕疵」之美」的多元標準,再到質疑是否得用「美醜標準」來肯認自身身體的價值:
川口月
fairycosmos:「聽著,我不覺得我的皮膚擴張紋是美的,我不覺得它們是老虎斑紋或天然紋身。我不覺得我的痘痘是美的、不覺得我的眼袋很美。
我只是覺得它們是人體的一部份。
我也不覺得我需要一直保持美麗才能被接受、被愛、獲得成功。
我不覺得我外表的每個小部分都需要被解讀為『美』。」
來源:The Mad Tumblr
川口月
butchniqabi:「每次我看到人們試圖把胖變得性感好讓它成為正常,我就會想到一個貼文,內容大概是說『你要怎麼跟一個十二歲小孩解釋?別哭了你很性感?夠了。』
真的,除了我個人不想要身體被性化以外,這種說法也對兒童有害吧??
胖胖的身材不管從哪個情境下來說都該是正常的,不是只有在畫著全妝、嘟唇擠眼、穿著性感內衣的鏡頭下才能獲得認可。
我們就不能不訴諸性感地討論接納自己的身體嗎?」
soyest-boy:「你的身體很棒,不是因為你的身材對他人來說是有吸引力的,而是因為你活在其中」
來源:No title for you
川口月
/
川口月
-正常化各種身體:「鼓勵不健康生活型態」、「羞恥促進改善」迷思
Instagram post by ♣Lola Hoe♥🗡 • Feb 13, 2021 at 8:53...
Just Doing Me🤩👑 on Instagram: “Link bio💕Follow me @e...
「鼓勵不健康生活型態」與「鼓勵接納不同型態的身體」;
每個人的基因、環境不同,沒有統一適用的飲食、運動準則;
飲食疾患;
接納自身狀態才有助於健康轉變,恥笑、負面評價無助於改善;
當他人沒有向自己詢問意見,不請自來的評價是無禮的、片面評價是過於自我中心的
川口月
肥胖的複雜成因被簡化、倒果為因爲「懶惰」:
//→肥胖原因的不可簡化:「如果將這股肥胖風潮全怪自人們因意志力不足而暴食,以及人們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實在是太過簡化了。肥胖絕對是多重因素所造成的問題,它涵蓋了遺傳、新陳代謝、荷爾蒙方面的因素,此外如文化、環境、社會經濟也都有影響,是種種因素交互作用下的綜合問題。」(p.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15b) P283//
@wyc513 - #讀嘛讀嘛 《這才是心理學》 是否會覺得研究論文有些艱澀,但又害怕多數心理勵志文章流...
川口月
/
川口月
-運動的意義:燃燒卡路里的效益衡量 vs 改善身體機能、心理狀態
Instagram
川口月
-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