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超好雷]《靈魂急轉彎Soul》
原本因為取名的關係沒什麼興趣,又加上題材還是偏雞湯的活在當下、夢想,讓我更加遲疑,沒想到成為我目前最愛的皮克斯電影。
對於人生、對於活著。

小短片《挖道兔》也好喜歡,後來去查導演 Madeline Sharafian ,看他之前的作品有種非常驚喜的感覺。
皮克斯映前短片回來啦!《靈魂急轉彎》映前短片《挖道兔》,就是導演本人寫照! – 電影神搜

Building Pixar's 'Burrow' With Director Madeline Sha...
以下暴雷
川口月
1.靈魂22號的議題:為什麼想活?

厭世的靈魂22號及其追尋人生意義之旅,乍看之下與多數的「活在當下」劇本相似,都是「主角覺得活著無聊、沒意義,遇上新的契機,而開始覺得人生有一點意思。原本以為沒有找到志向、熱情的自己仍是失敗的,才發現那些點亮生活的微小日常就是活著的意義。」
川口月
但巧妙的安排在於,22號是一個沒有實體、無從感覺的「靈魂」。他的「厭」是在沒有過「完整的人」的經驗下,看盡人世、覺得活著會是索然無味的。
當22號初次有了肉身處在人世間,他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手指滑過鐵欄杆創造出音樂的雀躍,甚至是僅僅坐著,看微風輕吹、看楓樹種子在燦陽中旋落而降,便體會到觸及靈魂深處的,關於活著的感動。
他沒有過去經驗和自作想像,而能不受阻礙,開放所有可能性與生命連結,因此得到火花spark。
川口月
最後Joe對迷茫的22號說,當你準備好去活著的時候ready to come live,你的人世通行證就會填上火花。
當靈魂能與生命連結,感受到意義的時候,就準備好活了、可以投胎成人了。
這是給靈魂22號的 ,關於什麼是火花的提示。
川口月
但22號的經驗可以直接適用在觀眾身上嗎?我覺得不能。
22號的「厭」來自無從感受,有了肉身後他便與生命自然相連,問題解決。

但身為有感受能力的人,活著卻仍感到空虛、感到沒意義,問題就不是「無從感受、無從建立連結」,而是出在「感受不到連結」。
川口月
是什麼讓我們感受不到連結,覺得活著本身沒有意義呢?
這是身為人類的導師Joe的旅程要探討的。
川口月
2.Joe的議題:人生的意義在於夢想⋯⋯嗎?

-常見敘事的反轉
Joe的旅程若照常見的「實踐夢想」劇本安排,可能是:

路線一:「懷抱著實踐夢想的熱情拚命努力,卻遭受挫折、灰心喪志,才發現自己過度聚焦在遠處的目標上,而未能享受實踐過程的美好,反使他越趨遠離成就夢想之路。找回了對單純事物的熱愛,使他終至成功」

→可能安排:Joe抱持著「自己生來就是要彈爵士樂」的想法不斷努力,終於有機會上台與偶像一同表演。不料太過在意初登場能否一舉成名的他,越發不能進入隨興彈奏的美好狀態,搞砸了表演。Joe發現自己只顧慮結果,而忘了享受彈琴的當下,才阻礙了他成為真正的爵士音樂家。體悟過後的他盡情享受彈琴的每一刻,成為了廣受好評的音樂家。
川口月
路線二:「懷抱著對夢想的熱情拚命努力,卻遭受挫折、感到迷茫。在某個轉機之下、不經意間,他發現真正所愛,並成就夢想」

→可能安排:Joe抱持著「自己生來就是要彈爵士樂」的想法不斷努力,終於有機會上台與偶像一同表演。但表演一點都不成功,使他感到失落。他在22號的鼓勵下,發現他的確熱愛爵士樂,但散發光芒的瞬間,不在他上台彈奏技驚四座的時刻,而存於他啟發了某個人對爵士產生熱愛的剎那。領悟此點的他接受正式教職,從學生眼底迸發的光芒感受到他的人生意義。
雖非「born to be a jazz musician」,卻還是「born to inspire someone to love jazz」
川口月
以上兩個路線都隱含著「只要努力,夢想是終會實現的、成功終會來,而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這樣的結局的確熱血、帶給人勇氣,讓人有力量繼續前行,因努力終將成就。
川口月
但皮克斯選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路線:「Joe表演成功了,但他沒感受到他以為成功會有的狂喜、興奮、滿足,只感到空虛。」
帶出了「夢想、志向不是人生意義,所以就算達成夢想仍可能感到虛無」的意涵。

如果完成夢想仍會空虛,那要怎樣才能感受到與生命的連結呢?
川口月
-同在

Joe回到家,坐在鋼琴前,掏出22號在口袋裡放的瑣碎物品,披薩邊、棒棒糖、線捲、楓樹種子⋯⋯。
他體驗著22號附在身體裡活著的感受,進而喚起他自己過往感受到與生命連結的種種時刻:昏黃光線下由媽媽幫著沐浴、與爸爸一起享受爵士樂、在暖陽穿透蓊鬱林蔭之下騎車前行、吃著滋味豐滿的派、上台教書的興奮、看深夜裡絢爛綻放的花火。
他睜眼,體會自己身在家裡在紐約在美國在地球在銀河系,發覺此時此刻與萬事萬物同在。

對我來說,這就是體會活著的意思。
川口月
感受不到活著的意義,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從此時此刻分心了、與互相依存的萬物連結偏離了。所以我們雖然有著「活著」的外觀卻沒有實質感受,又誤將分心的結果解讀為活著本身是空無。

吃飯不是吃飯,而是嚼著食物的同時抱著「我再吃下去一定會胖」的罪惡感、「快點吃完才能趕快去做事」的急躁、「順便看個影片填補空閒」的不想「浪費」時間的信念。
注意力分散到太多地方的結果,導致單一事物在感受中都只是浮光掠影,什麼都沒留下。
以至於飽了卻還是想吃點什麼來填補空虛,而驅使自己額外攝取更多食物,使「我好廢」的罪疚更為加重。
→專心吃飯:https://www.cw.com.tw/...
川口月
體會活著則是吃飯時,能與食物的滋味同在就好。
即使被焦慮、急躁打斷對食物的注意力,也只要知道有一個想法、情緒在,並重新把注意力放回食物上就好,不用急著批判有想法和情緒的自己。想法、情緒有可能在缺乏關注的情況下悄然平息,也有可能還在,但我們在當下也有著其他的經驗,而非全然難受或只剩空虛。
川口月
3.同在、忘我、執迷

相較於空虛、迷茫的無明狀態,同在、忘我、執迷是專注力的不同形式。
後兩者僅有一線之隔,都是投注精神力到「我」這個主體消融,化為一段經歷的程度。「忘我」不只是「我專注地彈奏曲目」,而是「一段琴聲行雲流水,自然流淌」;不只是「我在演茱麗葉講獨白」,而是「茱麗葉在陽台吐露心事」。
川口月
執迷的專注程度也是如此,但執迷會讓自己感受不到樂趣、與生命失去連結。拿著金屬探測器的尋寶者,不再享受尋寶的過程,從忘我下沉為執迷於找到寶物的失落靈魂;22號陷入「自己不夠好,沒資格活」的魔障,漸漸地分不清自厭情緒與自己的區別,成為「自己的存在等同失敗、錯誤」的遊魂。
川口月
「同在」的專注度則沒那麼高,是能專注感受自己當下的狀態。這個概念來自「正念」,「聰明地運用專注力」。
在每個當下都有很多事發生、情緒在變幻、想法浮現又消失。而我們能選擇專注體驗自己當下想關注的部分。不喜歡的想法或情緒雖不會從此消失,但我們知道,那只是當下的一小部分而已。比起承認它的存在但不關注它,刻意壓制反而從負面不斷餵養它增長的養分。
川口月
//沒有好好的留心,讓我們陷入欲求不滿的循環中。我們會一再轉向下一個目標,因為我們不真的滿足於我們已有的東西;漫不經心創造了越來越強烈的追求刺激需求。
當我們敏銳地覺察了發生什麼事,不必急著想抓住下一刻更棒的感覺,也不必延遲快樂,好等到更愉悅的感覺出現。
唯獨時時留心當下的片刻,我們才能滿意自己的生活。我們練習的重點就是要好好面對直接經驗。//
@wyc513 - #讀嘛讀嘛 《靜心冥想的練習:28天在家自修的正念課程》 英文書名〈Real Hap...
川口月
4.開放與留白

Jerry們因為受到Joe的啟發,而給予Joe返回人世的機會。Jerry問Joe他接下來有什麼打算,他說他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會好好地活在每一個當下。畫面就在Joe走出家門的那刻結束,我們無從得知Joe選了什麼,而22號去哪裡了。

有些人不太喜歡這樣的開放式結局,想知道Joe和22號是否有機會碰面;有些人則不喜歡Joe的重返人世,畢竟死亡是如此絕對,不該有挽回餘地。
但我還滿喜歡Joe返回人世的開放式結局,這讓我有機會確認我對電影的解讀是說得通的。
Joe唯一能確定的是好好活著,對我來說,代表著放下定見、想像,開放一切的可能性,才能如實地直接體驗,真正的活在當下。
川口月
-留白:一切阻止你殺死自己的

對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就是感受活著當下的滋味,某些負面體驗即使當下很難受,也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不同面向。

但這與某些人的感受不符。

疑問在於,如果他已如實體會到當下的滋味,仍不覺得活著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完勝死亡的選項呢?
平常活著是活著,也感受著快樂悲傷,但遇到可能會死的狀況並不特別有求生意志呢?
活著的確有意義,但死亡突然降臨也會坦然接受呢?
一定要熱愛活著、喜歡這個有意義才算是活著嗎?
川口月
而導演的回答進一步地涵納了關於活著的更多可能性:
「The literal meaning of life is whatever you’re doing that prevents you from killing yourself.」
生命的意義是一切能阻止你殺死自己的,你在做的事。

活著真好;活著普通;並不是特別熱愛活著,但也不會主動去死;活著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痛苦的,但總有些人事物是自己願意再活下去的理由。
川口月
都是活著啊。

從避免讓某個解答成為定式、避免讓某些人的經驗被否定的角度來說,活著的意義大概只能像這樣反面排除吧。
川口月
我很喜歡這部片,因為它把我對於活著的那些抽象、難以言說的感觸呈現了出來。讓這世界上理解活著的意義又多了更多可能性。但要將「活著」寫成一個故事,內容勢必要有所取捨、聚焦,並不代表沒描述到的、以這個故事而言被捨棄掉的,就是沒有存在意義的。某些人的經驗與這個故事不符,就有待其他故事說出來。
川口月
如果覺得活著沒有滋味,試看看專注在當下吧。

但如果還是覺得沒滋味,或是有滋味但也沒特別的感觸,那也沒關係。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別人的經驗當作活著的全部,然後反過來衡量自己是不是就沒有資格活了。
川口月
-
川口月
Facebook

//可以把火花想成,一支在名為空虛的山洞裡點燃的蠟燭。頓時光就充滿了整個山洞。
川口月
【張硯拓影評專欄】《靈魂急轉彎》:人生真的值得等待嗎? - Yahoo奇摩電影

//這道理說來老氣,也讓《靈魂急轉彎》的結尾少了《天外奇蹟》、《腦筋急轉彎》和今年稍早(在其他方面都平庸的)《1/2的魔法》那樣「放下」、「轉念」的戲劇力道。不過,從有點年紀的心境回看,一旦我們知道自己「要什麼」,往往就從此只看得見還沒得到的,相信等待一定值得,但人生真的值得拿來等嗎?
川口月
https://www.facebook.com/...

//《靈魂》雖然消解了「人活著是為了成就不凡」的龐大敘事,但它的詮釋卻不因此流於虛無主義,而是讓活著感受每一個風吹葉落的意義。
川口月
楓妶璃玥
我一直很在意那位桃樂絲大姐說的故事,小魚要的不是水而是海洋是什麼意思?😂
機器狼🐺毛裝初心者
要約機器狼去看電影?沒空沒空呢 (ヾノ・ω・`)
川口月
楓妶璃玥 :
我個人的解讀是,小魚對「大海」賦予了太多想像和期待,所以身在其中而無法明白。他想要的是作為總和的廣袤大海,但他不能理解是每一滴水構成了大海。
爵士音樂家的一天也是登台彈奏、過著日常,看起來很平凡,但就是每天彈奏的總和才會被人稱之為音樂家。
我們對於成功人士的想像往往是由他們人生的重大事件構成,以為每天都過得這麼「精彩」,但實際上在多數日子裡,他們也是重複著一天天的練習與日常。
川口月
我在看的時候想到的比喻是,你每天種一棵樹,很多年之後別人會說你種了一片森林。但森林不是在某一天突然冒出來的,而是你每天種出來的。
如果有人跟拍你一天,他也只會拍到你種一棵樹而已。
但「種森林」遠比「種一棵樹」聽起來厲害多了。
(覺得自己講得有夠模糊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