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anonymous
偷偷說
Wed, Jul 30, 2025 7:31 AM
150
24
萬事問噗浪
想請問各位「職業中日翻譯者們」(曾經或目前皆可),從曾經有過商業接案的翻譯者們來看,會怎麼看待圖片上這幾句前後翻譯監修呢?有什麼看法呢?
ಠ_ಠ - #十二國記 啊所以後續怎麼處理 圖片很難看(物理)所以我流整理內容: 編輯部感謝譯者與監修,...
ಠ_ಠ
Wed, Jul 30, 2025 7:32 AM
只是好奇以專業譯者的角度,會怎麼看待這些翻譯,比如可能是依據什麼原因而採用這樣的翻譯,或是恰當與否
fairy2342
Wed, Jul 30, 2025 7:36 AM
Wed, Jul 30, 2025 7:38 AM
還是那句話,需要前後文
但是以鄙人淺薄的經驗來看這種改法絕對是在找碴
plum4820
Wed, Jul 30, 2025 7:43 AM
Wed, Jul 30, 2025 7:43 AM
ಠ_ಠ - 救命啊,十二國記到底招誰惹誰了,為什麼譯到第三版都還是會出事。 當初本來想說換Hana應該穩...
補一下事發經過跟翻譯者本人的說明文(為ptt文章)
otter9149
Wed, Jul 30, 2025 7:52 AM
需要前後文+1
沒有前後文讓人單就一句話在翻譯的就只是通靈,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單就這張公告,我只覺得監修有自己想走的翻譯方向。看得出來他有想讓譯文更在地化自然一點。
畢竟「如膠帶般」聽起來的確有點太通俗。但監修也沒有器量翻出更好更貼切的句子。
然後推人那個的最後修訂不知道是什麼垃圾,用腳翻譯的?
butter6931
Wed, Jul 30, 2025 7:57 AM
有前後文做全面性的判斷會比較準確,而且小說還要依說話者的語氣跟情境等等各種前提條件去調整譯法,沒辦法簡單斷言誰對或不對
單看這三句我自己是各有偏好(唯獨最後一句的最終版本不是很OK),只能說看得出來這種改稿的方式的確會讓對自己譯文有要求、會校回稿的譯者造成不小的壓力,因為監修感覺沒有以保持原譯者文風為前提去修文,而是直接丟出自己的理解,等於是有兩版翻譯讓編輯選自己偏好的
但是掛名是掛譯者的名,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譯者會感到不受尊重⋯⋯
butter6931
Wed, Jul 30, 2025 8:03 AM
還有老實說只有這三句也沒辦法決定好壞,譯者公開信上面有舉出更多光看就不太妙的例子,但公關畢竟就是要避重就輕,你也很難說出版社是不是刻意挑沒那麼誇張的句子來讓你比較,分化群眾,大事化小
plum4820
Wed, Jul 30, 2025 8:06 AM
覺得出版社的意圖是想轉移焦點+1 但目前只發一版公告(甚至還用圖片發 ㄏ) 沒講更多
troll8007
Wed, Jul 30, 2025 8:08 AM
編輯部此刻正覺得我已經給交待了,笑看大家按怒不能留言回應。
ಠ_ಠ
Wed, Jul 30, 2025 8:11 AM
fairy2342: otter9149: butter6931: 原來如此,非常感謝回答!只是純粹好奇專業譯者的想法和感受
ಠ_ಠ
Wed, Jul 30, 2025 8:13 AM
butter6931: plum4820: troll8007:
同認為避重就輕
不過相關的討論已經不少了,所以才發了一個噗出來詢問翻譯的部份
lark2396
Wed, Jul 30, 2025 8:16 AM
我只認為是避重就輕,而且絕對不只有這些例子而已,不然譯者不會被逼到還要發出聲明說有監修插手找碴
fairy2342
Wed, Jul 30, 2025 8:19 AM
Wed, Jul 30, 2025 8:20 AM
把回在隔壁偷偷說的搬過來:
ಠ_ಠ - 好奇把公告裡的三段原文丟給AI翻譯,發現有符合一些旅人的討論,意外蠻厲害的 留言下收AI版本...
【妙なシナを作る野末を広瀬は軽く小突く。】
這一句裡的小突く我認為翻譯成推或敲都可以,因為原文特地加上軽く(輕輕),的確照AI所說推是稍重而戳比較輕鬆玩鬧感,但如果是戳,原文又何必多加軽く呢?
另外戳在日本屬於比較搞笑式的動作,廣瀨在這段裡是想要野末正經一點,沒有搞笑的意思,所以仍然不該翻成戳。
dwarf4718
說
Wed, Jul 30, 2025 8:25 AM
旅人我自己看日文原文理解為輕輕推對方,要對方正經點的感覺。
fairy2342
Wed, Jul 30, 2025 8:32 AM
另外兩段還是需要參照更詳細的原文,比如前文有沒有提過洗背這件事?
還有體育館又是哪種造型的體育館?視角是室內還是室外?
butter6931
Wed, Jul 30, 2025 8:36 AM
戳在日本應該不算搞笑動作吧(
從語境來看,「敲」比較正經,「戳」有可愛感,「推」則是有些粗魯,所以說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了解角色個性及情境才有辦法判斷
ಠ_ಠ
Wed, Jul 30, 2025 8:50 AM
lark2396: 這個噗就是用來獨立出來專討論翻譯疑問的,其他噗持續討論其他部份議題,我是覺得不影響
lark2396
Wed, Jul 30, 2025 9:14 AM
@ಠ_ಠ: 啊抱歉,我看錯串了。我刪掉我的留言。
papaya8083
Wed, Jul 30, 2025 9:17 AM
應該要看前後文和整體角色個性、行為才能選用相對比較符合人設的用詞。單純拉一句譯文出來只會有更多翻譯解釋性而已
papaya8083
Wed, Jul 30, 2025 9:18 AM
這樣說來為什麼尖端不直接丟一小段翻譯範例來進行差異比對和讓大家票選偏好,這樣我會想看
butter6931
Wed, Jul 30, 2025 9:32 AM
papaya8083: 他們不想搞炎上商法的話最好還是不要
已經撕破臉了還這樣做,只會加深大公司欺負譯者的印象而已
而且喜好這種事本來就沒有對錯,重點還是在出版社本身譯校的過程出了問題,導致時程爆炸,迫使譯者身心俱疲,最終呈現一個三輸的局面
papaya8083
Wed, Jul 30, 2025 9:35 AM
butter6931: 也是!不小心一個想看燒起來的心態了(收神!)看譯者的公開信真的是被逼到身心俱疲
otter9149
Wed, Jul 30, 2025 9:37 AM
很有趣的是模糊焦點是有,而這幾句的確也是值得拿出來討論的。
畢竟翻譯很吃個人風格,直接照翻就變成機翻,即使完全正確也不一定能傳達作者想表達的意境。
目前譯者發佈的聲明書因為沒有完整實際他翻譯的檔案及校正後的檔案可以比對證實他的能力。而尖端對於譯者的刻薄、監修跟譯者方向的不一致、無視譯者直接出版從公告就能看出來
其實我認為這應該分為兩個議題,一個是翻譯的準確性及品質。現在丟出了一小段讓有專業能力的人可以審視,但也有不少人不懂日文翻譯所需的細膩度以及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另一個是譯者被不公正對待且譯者跟監修長期無效溝通,這很明顯是尖端有問題
cola4832
Wed, Jul 30, 2025 10:29 AM
有點好奇一般流程是什麼
譯者完稿給編輯>編輯給監修>監修修完回給編輯>編輯選擇哪邊要修>譯者最後校正
這樣嗎?
snack2487
Wed, Jul 30, 2025 10:32 AM
需要前後文,雖非專職譯者只是小小行政職,但看到這種把句子擷取出來「澄清說明誤會」的手法,只覺得出版社是不是只想騙騙大家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哈哈哈
snack2487
Wed, Jul 30, 2025 10:36 AM
問題是那幾個句子嗎我請問了尖端出版社,整篇公告一半篇幅貼幾個句子就想表現專業負責,對那篇長信的內容主體不予回應。
實際上最需要面對的是處理稿件中發生的無效溝通和信任危機,這兩點直接略過,這明明才是最大問題點
lamb4097
Wed, Jul 30, 2025 10:45 AM
超級同意樓上!!!!(前出版業小咖經過)
lark2396
Wed, Jul 30, 2025 10:48 AM
cola4832
: 並不是每本書都會有監修。通常是譯者翻譯→交件給負責編輯→出版社內部校正→出版
chili7893
Wed, Jul 30, 2025 10:49 AM
請了譯者翻譯、再另外請另一個資深譯者當監修,目前公開的部分監修改的是一些枝微末節的地方
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讓那位「資深譯者」來翻譯整本書就好...?
snack2487
Wed, Jul 30, 2025 10:56 AM
啊對了為了防止大家遺忘,出版社之前還寫信徵集十二國記的同好譯者合作(應該在共筆偷偷說那篇有討論)
也不是說出版社不能這樣子搞,但一個跟你們合作20年的譯者兼粉絲都被氣病了,無法信任你們能處理好別人的溝通流程ㄟ,你們要搞清楚現在要面對的是吃瓜群眾+粉絲+譯者群
ಠ_ಠ
Wed, Jul 30, 2025 10:57 AM
剛下班,也同想先詢問譯者們,請問通常翻譯的流程是什麼呢?以及如果不一定會有監修,出版社在什麼情況下會安排監修呢?
otter9149
Wed, Jul 30, 2025 10:58 AM
LQA也要看公司對於LQA的重視度
有些人比較嚴格,有些是只要意思對就不會插手。
也有一些是提出質疑以後翻譯覺得不需要修改。如果真的有疑問就是兩邊磨合或找第三者直到磨合好
雖然我不是出版業但基本流程應該不會差太多
ಠ_ಠ
Wed, Jul 30, 2025 11:03 AM
Wed, Jul 30, 2025 11:04 AM
再以及,因為這次這位譯者是我從以前就蠻安心信賴的譯者,翻譯這條路上也累積了許多年資歷,看到譯者說他的稿件被監修修改那麼多次還求助無門有點驚訝
也想問監修在整個翻譯流程中佔有這麼大的權力嗎?
papaya8083
Wed, Jul 30, 2025 11:11 AM
ಠ_ಠ: 感覺重點是退稿,會到退稿等於否定對方的水平不符合預期...
ಠ_ಠ
Wed, Jul 30, 2025 11:14 AM
papaya8083: 所以我很驚訝,以譯者的資歷被這樣退件,還一度求助無門,是監修真的在翻譯流程中有這麼大的權力嗎?還有監修這種權力是台灣業界常態嗎……
cola4832
Wed, Jul 30, 2025 11:14 AM
會想問流程主要是想知道,在這過程中,編輯到底可以給到什麼幫助
這是忘記在那一噗看到截圖
如果監修跟翻譯得透過編輯傳話,會不會溝通的卡就是卡在編輯(例如編輯直接以退稿的方式處理,沒有顧慮到譯者的心情)😂
但依照譯者的發文,他覺得令他難受的是監修,對編輯反倒沒有很大的意見
papaya8083
Wed, Jul 30, 2025 11:19 AM
不知道舉例工作能不能懂,編輯有點像PM 他要管理大方向跟時程,翻譯文學編輯可能接到自己也不熟的領域所以要去找專家(監修)來協助校訂,那當然能當上專家在業界通常資歷跟口碑都要有,簡單說就是拿的出手的前輩,那因為編輯也不一定完全懂,所以通常尊重兩方對翻譯的討論
papaya8083
Wed, Jul 30, 2025 11:22 AM
那問題就是都找來專家了,然後專家說翻譯水平不合格,翻譯說專家德不配位,這時候就是編輯要調解,有無法調和的矛盾的時候,看要不要找第三方協助討論
cola4832
Wed, Jul 30, 2025 11:23 AM
所以就是到底尖端比較資深的編輯到底在忙什麼大作,會把十二國記分給新人(如果上面截圖的資訊是真的的話)
😂
papaya8083
Wed, Jul 30, 2025 11:24 AM
目前原譯者沒提到有其他翻譯加入,出版社也沒公布對於尋求共識的努力,所以就是後面編輯該處理的地方大擺爛了(應該就是被出版期限壓死,乾脆便宜行事
snack2487
Wed, Jul 30, 2025 11:34 AM
在外版書的部分,編輯主要扮演一個統籌跟傳話的窗口&要負責傳達最終判斷。
看公開信處理這本書的幾個編輯,不是不懂日文就是新入職,那肯定在這本書裡的位置就是姿態要放超低,除了中文以外的問題通通只能尊重友善翻譯校對跟監修。
我猜會把這本書配給新人的原因就是因為新人懂日文,不過話說這個新人是新入職還是新鮮人就不好說了。不管怎樣會搞到爆炸完全就編輯部的鍋,我上次看到編輯部可以氣死人好像是在小學館,尖端加油好嗎
butter6931
Wed, Jul 30, 2025 11:35 AM
正常的、尊重譯者的流程,會是校稿者(監修、編輯、校對 etc.)針對有疑義的句子提出佐證回傳給譯者,由譯者修訂譯稿,在校稿者有疑義但譯者確認譯文不須更動時,回覆校稿者不更動的理由並提出相應說明
但是呢,
翻譯本來就是不怎麼被尊重的專業,
稿子交出去以後能插手的機會不多
比較常見的是編輯自己校稿修完就出版,能要求回稿的譯者是少數,不過像這次這樣資深到會要求回稿卻被跳過的情況我也是第一次見⋯⋯
上一個譯者也有控訴過編輯自己用取代功能造成「簡訊」事件,我記得對方也是出了名的不讓人隨意改稿的譯者,因此看起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出版社身上
butter6931
Wed, Jul 30, 2025 11:39 AM
監修說到底也只是輔助的角色,譯者才是掛名這本書,並且在世人眼中要對譯文負最大責任之人。出版社搞不清楚主次,把所有壓力都灌在譯者身上,最後提出各種藉口跳過譯者出版,譯者發聲明之後的回應是丟出雙方翻譯模糊焦點,強調對方無法聯絡溝通,嗯⋯⋯就很微妙
重要的不是後續要怎麼處理、要給讀者什麼交代嗎(
fairy2342
Wed, Jul 30, 2025 3:49 PM
Wed, Jul 30, 2025 3:49 PM
尖端根本是從高層就有問題,看不出來他們有想認真出好書的意思
turtle6918
Thu, Jul 31, 2025 7:16 PM
ಠ_ಠ - #十二國記 #長文 日文專業來分析一下尖端釋出的這篇譯文比對,噗內會有詳細的講解。 給只想知...
troll511
Thu, Jul 31, 2025 10:18 PM
我就為自己留點口德,只說那位「日文專業」很明顯就沒做過翻譯
otter9149
Fri, Aug 1, 2025 2:49 AM
裡面太多日文專業了,怕被砲我疊個甲。但那位噗主也是滿有自我主張的
sun2987
Fri, Aug 1, 2025 3:24 AM
日文小白,好奇的搬運裡面的原文圖來問,有前後文後比較好判斷譯法了嗎?
先說我覺得尖端很有問題,這個放其他噗討論,有很多噗在討論了所以來這裡問翻譯
只是我覺得日文專業≠專業日文翻譯,想說這裡回答的應該專業翻譯老師,所以來請益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4:16 AM
sun2987: 僅代表自己,翻譯的時候不論媒材(文章、影片、舞台) 是甚麼,通篇全部快速掃過一次掌握人物關係或角色形象,然後決定翻譯角度以後才能翻出來。
只看一頁的話,我只能猜測角色可能的形象(比如廣瀨感覺是個很實際的人,那他看到的東西應該不會有甚麼浪漫情懷)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4:20 AM
翻譯最終的成品跟觀感,我的觀察是很大部分取決於翻譯人自我理解的視角,有複數翻譯或審閱的時候就是要把挑出過於自我意識的部分調整成中性一些,或是太抽象的整理成相對通順(很難避免稍微附加想像)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4:34 AM
然後這又分兩個層次,首先作品大方向要定位在哪? 接下來再去考慮那實際譯文語句的落點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4:39 AM
回到噗首 怎麼看待翻譯和監修,我感覺大方向定位就已經分裂了。我自己覺得原翻譯委託的老師偏向具體明確+簡單口語派,監修是文藝修飾+抽象曖昧派。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4:40 AM
但尖端挑選出的申明範例刻意模糊兩方大方向的定位,就是現實中每個語句推敲時可能讓軸線偏移 (比如監修要具體點出海平線,具體說出是弟弟洗)
文風簡明的原翻譯在處理是否明確主詞的部分(加入我,或是特定對象的選擇中選擇了曖昧的他)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4:41 AM
所以整體翻譯就 很割裂,對我來說啦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4:45 AM
只討論這三句的話只能看出:監修跟翻譯的風格已經分歧,然後在混亂中協調最終版(也就是有權利,拍板定案「落點在這!」的那個人) 自己都搞不清楚大方向的標準在哪
butter6931
Fri, Aug 1, 2025 5:36 AM
sun2987: 坦白說,有,也沒有(
一般人看到這個答案可能會覺得很爛,不過翻譯必須同時綜觀大局並把握細節,就像前面提到的,有角色出場的時候必須知道角色個性、人物關係;有場景描述的時候,必須握有關於場景的各項資訊,確保腦中繪製的畫面是否符合原作,接下來才能抓到要怎樣去解讀原文
故而許多譯者在動手翻譯之前都會先讀過一遍原文,甚至有的人還會先把人物簡介、自稱、以及人物關係圖等等訊息都整理起來方便隨時對照
只有這一頁我只能說,初稿硬要譯是譯得出來,但正確與否我不敢保證
butter6931
Fri, Aug 1, 2025 5:42 AM
只擷取這三句來討論,我能給出的判斷也跟 papaya 一樣,譯者跟監修在翻譯上的策略方向差距太大,真正該決定整個團隊要往哪個方向去的出版方在這之中並未起到該有的作用,令人無所適從
witch9889
Fri, Aug 1, 2025 5:47 AM
抱歉好像打斷了其他旅人的發言所以刪掉重po
我是提供原文圖的人 我是認為翻譯一個字一句話甚至再多一點到一個段落 其實跟翻譯整篇文章整本書整套書要考量的東西還是不一樣的
就像上面提到的作品大方向 譯者風格習慣 出版社的策略等等都會有影響
witch9889
Fri, Aug 1, 2025 5:58 AM
噢對了因為上面原文圖是從自稱日文專業噗搬過來的 所以我想聲明一下我沒參與那噗 圖一開始也是po在別噗 不過沒關係 大家參考一下
scone7197
Fri, Aug 1, 2025 9:20 AM
需要前後文&小說本來就是要看完整本消化理解完才能好好翻譯+1
這個噗真的看得舒服多了QQ
cola4832
Fri, Aug 1, 2025 11:21 AM
Fri, Aug 1, 2025 11:21 AM
我覺得看隔壁那個專業日文討論噗已經可以了解翻譯譯到爆氣的心情
監修如果真的修得很細,翻譯接受每一處更改顯得自己程度差,不接受又要花費這麼長的篇幅去討論,真的會覺得再見不聯絡
我傾向兩邊都是知道此套不好譯,需發揮120%的精神來處理,然後就爆了😅
感覺這兩位風格(或許性格也)不合的譯者湊在一起就是註定會爆
scone7197
Fri, Aug 1, 2025 11:46 AM
cola4832: 哈哈哈真的,光是三句就可以討論成這樣這本書還要不要出😂💦💦
我自己覺得很多時候翻譯不是對錯(那種文法直接有錯或是慣用句翻錯的除外),很多時候其實是"選擇"
一個句子看上下文、看話者的個性可能會有無數種譯法,要怎麼選擇最適合這本書的翻譯方式就是譯者最頭痛的地方
我自己就是會猶豫掉太多時間於是發現我不能靠翻譯吃飯會餓死、還會拖稿被出版社恨死,所以早早果斷放棄這條路
真心覺得職業譯者能翻得又好又快真的超級強
ಠ_ಠ
Fri, Aug 1, 2025 11:49 AM
翻譯的苦心誰人知
嚇死人看上面的噗差點血壓升高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12:05 PM
總覺得當翻譯也挺吃個性(還有身心健康),正常狀態時就算被挑剔說這樣翻比較好,也會先以欣賞的態度看看別人怎麼翻。正是因為沒有正解所以要謙卑
butter6931
Fri, Aug 1, 2025 12:27 PM
papaya8083: 能讓作品變好的建議我隨時歡迎,因為自己也能從中獲得成長。但有些時候,有些「建議」唯一的功用就是強迫你深呼吸
papaya8083
Fri, Aug 1, 2025 12:30 PM
butter6931: 遇到那種自以為是還要越界給建議的 真的是會想磨刀沒錯🤫
bear5063
Wed, Aug 6, 2025 1:29 PM
Wed, Aug 6, 2025 1:34 PM
實務上遇過不少這種監修/校稿,有的是想把作品染上自己的顏色,有的是不改成自己的風格就無法識別,前者尤其好發於大作。這種時候遇到中間人無作為,合作起來真的會氣到暴斃⋯⋯
加上原譯者提到因此被退稿扣稿費,這蠻嚴重的,如果出版社就想要監修的風格可以直接讓他來翻,而不是要別人成為監修的形狀
salt6011
Fri, Aug 8, 2025 12:31 PM
1很明顯是我,那段是主角回想自己眼中的畫面,並不是不在場
2我真的很意外討論了這麼久沒有人提出テープ指的可能是演唱會最後會噴的那個亮亮捲捲的彩帶
看似藍色玻璃製成的彩帶的海平線這畫面不是合理多了嗎
3真的要找出最佳解就是要跟作者確認到底想傳達什麼畫面
雖然我不是譯書的,不過我覺得與其找監修不如加入一個讓譯者收集問題詢問日方的流程,因為太多是作者才會知道的答案
我同意papaya說的翻譯吃個性,我自己也是謙卑路線
不過我曾經收過外國校對因為中文不好提出的怪問題,如果譯者遇到的是那種情況,還是幾十萬字的小說,真的只能為譯者默哀
salt6011
Fri, Aug 8, 2025 12:39 PM
註明一下我是看過別噗的書頁照片之後才這麼說的,只看單一句要怎麼解釋都行
scone7197
Fri, Aug 8, 2025 12:42 PM
Fri, Aug 8, 2025 12:42 PM
salt6011: 其實テープ覺得可以翻成彩帶+1
只要是條狀的帶子基本上都可以是テープ吧🤔沒有一定要是膠帶
但還是覺得翻譯實在是太難了
我看到有的讀者覺得這段是要描寫景色的枯燥,不過就是海
應該也有讀者覺得是美景的比喻
這也完全左右要翻成什麼樣的中文😂💦
salt6011
Fri, Aug 8, 2025 12:47 PM
scone7197: 沒錯,還是得看作者想傳達什麼氛圍才行
譯者如果沒得判斷就只能盡量選擇看起來最合理的描述,翻譯真的超難
scone7197
Fri, Aug 8, 2025 1:03 PM
真的超級難
所以我放棄了
說到底我真的很非常非常敬佩各位專業譯者,能翻得又快又好肯定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天份
文字工作者如果效率不佳真的養不活自己
載入新的回覆
想請問各位「職業中日翻譯者們」(曾經或目前皆可),從曾經有過商業接案的翻譯者們來看,會怎麼看待圖片上這幾句前後翻譯監修呢?有什麼看法呢?
但是以鄙人淺薄的經驗來看這種改法絕對是在找碴
補一下事發經過跟翻譯者本人的說明文(為ptt文章)
沒有前後文讓人單就一句話在翻譯的就只是通靈,可能對也可能不對
單就這張公告,我只覺得監修有自己想走的翻譯方向。看得出來他有想讓譯文更在地化自然一點。
畢竟「如膠帶般」聽起來的確有點太通俗。但監修也沒有器量翻出更好更貼切的句子。
然後推人那個的最後修訂不知道是什麼垃圾,用腳翻譯的?
單看這三句我自己是各有偏好(唯獨最後一句的最終版本不是很OK),只能說看得出來這種改稿的方式的確會讓對自己譯文有要求、會校回稿的譯者造成不小的壓力,因為監修感覺沒有以保持原譯者文風為前提去修文,而是直接丟出自己的理解,等於是有兩版翻譯讓編輯選自己偏好的
但是掛名是掛譯者的名,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譯者會感到不受尊重⋯⋯
不過相關的討論已經不少了,所以才發了一個噗出來詢問翻譯的部份
這一句裡的小突く我認為翻譯成推或敲都可以,因為原文特地加上軽く(輕輕),的確照AI所說推是稍重而戳比較輕鬆玩鬧感,但如果是戳,原文又何必多加軽く呢?
另外戳在日本屬於比較搞笑式的動作,廣瀨在這段裡是想要野末正經一點,沒有搞笑的意思,所以仍然不該翻成戳。
還有體育館又是哪種造型的體育館?視角是室內還是室外?
從語境來看,「敲」比較正經,「戳」有可愛感,「推」則是有些粗魯,所以說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了解角色個性及情境才有辦法判斷
已經撕破臉了還這樣做,只會加深大公司欺負譯者的印象而已
而且喜好這種事本來就沒有對錯,重點還是在出版社本身譯校的過程出了問題,導致時程爆炸,迫使譯者身心俱疲,最終呈現一個三輸的局面
畢竟翻譯很吃個人風格,直接照翻就變成機翻,即使完全正確也不一定能傳達作者想表達的意境。
目前譯者發佈的聲明書因為沒有完整實際他翻譯的檔案及校正後的檔案可以比對證實他的能力。而尖端對於譯者的刻薄、監修跟譯者方向的不一致、無視譯者直接出版從公告就能看出來
其實我認為這應該分為兩個議題,一個是翻譯的準確性及品質。現在丟出了一小段讓有專業能力的人可以審視,但也有不少人不懂日文翻譯所需的細膩度以及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另一個是譯者被不公正對待且譯者跟監修長期無效溝通,這很明顯是尖端有問題
譯者完稿給編輯>編輯給監修>監修修完回給編輯>編輯選擇哪邊要修>譯者最後校正
這樣嗎?
實際上最需要面對的是處理稿件中發生的無效溝通和信任危機,這兩點直接略過,這明明才是最大問題點
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讓那位「資深譯者」來翻譯整本書就好...?
也不是說出版社不能這樣子搞,但一個跟你們合作20年的譯者兼粉絲都被氣病了,無法信任你們能處理好別人的溝通流程ㄟ,你們要搞清楚現在要面對的是吃瓜群眾+粉絲+譯者群
有些人比較嚴格,有些是只要意思對就不會插手。
也有一些是提出質疑以後翻譯覺得不需要修改。如果真的有疑問就是兩邊磨合或找第三者直到磨合好
雖然我不是出版業但基本流程應該不會差太多
也想問監修在整個翻譯流程中佔有這麼大的權力嗎?
這是忘記在那一噗看到截圖
如果監修跟翻譯得透過編輯傳話,會不會溝通的卡就是卡在編輯(例如編輯直接以退稿的方式處理,沒有顧慮到譯者的心情)😂
但依照譯者的發文,他覺得令他難受的是監修,對編輯反倒沒有很大的意見
所以就是到底尖端比較資深的編輯到底在忙什麼大作,會把十二國記分給新人(如果上面截圖的資訊是真的的話)😂看公開信處理這本書的幾個編輯,不是不懂日文就是新入職,那肯定在這本書裡的位置就是姿態要放超低,除了中文以外的問題通通只能尊重友善翻譯校對跟監修。
我猜會把這本書配給新人的原因就是因為新人懂日文,不過話說這個新人是新入職還是新鮮人就不好說了。不管怎樣會搞到爆炸完全就編輯部的鍋,我上次看到編輯部可以氣死人好像是在小學館,尖端加油好嗎
但是呢,
翻譯本來就是不怎麼被尊重的專業,稿子交出去以後能插手的機會不多比較常見的是編輯自己校稿修完就出版,能要求回稿的譯者是少數,不過像這次這樣資深到會要求回稿卻被跳過的情況我也是第一次見⋯⋯
上一個譯者也有控訴過編輯自己用取代功能造成「簡訊」事件,我記得對方也是出了名的不讓人隨意改稿的譯者,因此看起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出版社身上
重要的不是後續要怎麼處理、要給讀者什麼交代嗎(
尖端根本是從高層就有問題,看不出來他們有想認真出好書的意思
先說我覺得尖端很有問題,這個放其他噗討論,有很多噗在討論了所以來這裡問翻譯
只是我覺得日文專業≠專業日文翻譯,想說這裡回答的應該專業翻譯老師,所以來請益
只看一頁的話,我只能猜測角色可能的形象(比如廣瀨感覺是個很實際的人,那他看到的東西應該不會有甚麼浪漫情懷)
然後這又分兩個層次,首先作品大方向要定位在哪? 接下來再去考慮那實際譯文語句的落點
文風簡明的原翻譯在處理是否明確主詞的部分(加入我,或是特定對象的選擇中選擇了曖昧的他)
一般人看到這個答案可能會覺得很爛,不過翻譯必須同時綜觀大局並把握細節,就像前面提到的,有角色出場的時候必須知道角色個性、人物關係;有場景描述的時候,必須握有關於場景的各項資訊,確保腦中繪製的畫面是否符合原作,接下來才能抓到要怎樣去解讀原文
故而許多譯者在動手翻譯之前都會先讀過一遍原文,甚至有的人還會先把人物簡介、自稱、以及人物關係圖等等訊息都整理起來方便隨時對照
只有這一頁我只能說,初稿硬要譯是譯得出來,但正確與否我不敢保證
我是提供原文圖的人 我是認為翻譯一個字一句話甚至再多一點到一個段落 其實跟翻譯整篇文章整本書整套書要考量的東西還是不一樣的
就像上面提到的作品大方向 譯者風格習慣 出版社的策略等等都會有影響
這個噗真的看得舒服多了QQ
監修如果真的修得很細,翻譯接受每一處更改顯得自己程度差,不接受又要花費這麼長的篇幅去討論,真的會覺得再見不聯絡
我傾向兩邊都是知道此套不好譯,需發揮120%的精神來處理,然後就爆了😅
感覺這兩位風格(或許性格也)不合的譯者湊在一起就是註定會爆我自己覺得很多時候翻譯不是對錯(那種文法直接有錯或是慣用句翻錯的除外),很多時候其實是"選擇"
一個句子看上下文、看話者的個性可能會有無數種譯法,要怎麼選擇最適合這本書的翻譯方式就是譯者最頭痛的地方
我自己就是會猶豫掉太多時間於是發現我不能靠翻譯吃飯會餓死、還會拖稿被出版社恨死,所以早早果斷放棄這條路真心覺得職業譯者能翻得又好又快真的超級強
嚇死人看上面的噗差點血壓升高加上原譯者提到因此被退稿扣稿費,這蠻嚴重的,如果出版社就想要監修的風格可以直接讓他來翻,而不是要別人成為監修的形狀
2我真的很意外討論了這麼久沒有人提出テープ指的可能是演唱會最後會噴的那個亮亮捲捲的彩帶
看似藍色玻璃製成的彩帶的海平線這畫面不是合理多了嗎
3真的要找出最佳解就是要跟作者確認到底想傳達什麼畫面
雖然我不是譯書的,不過我覺得與其找監修不如加入一個讓譯者收集問題詢問日方的流程,因為太多是作者才會知道的答案
我同意papaya說的翻譯吃個性,我自己也是謙卑路線
不過我曾經收過外國校對因為中文不好提出的怪問題,如果譯者遇到的是那種情況,還是幾十萬字的小說,真的只能為譯者默哀
只要是條狀的帶子基本上都可以是テープ吧🤔沒有一定要是膠帶
但還是覺得翻譯實在是太難了
我看到有的讀者覺得這段是要描寫景色的枯燥,不過就是海
應該也有讀者覺得是美景的比喻
這也完全左右要翻成什麼樣的中文😂💦
譯者如果沒得判斷就只能盡量選擇看起來最合理的描述,翻譯真的超難
所以我放棄了說到底我真的很非常非常敬佩各位專業譯者,能翻得又快又好肯定是需要一定程度的天份
文字工作者如果效率不佳真的養不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