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或許有些人知道,中壇元帥、三太子爺・哪吒是一名印度神明,父親為夜叉王俱吠羅(Kubera),也就是佛教四天王的北方天王毘沙門天,以及日後道教另分化出的托塔天王。

Kubera - Wikipedia

哪吒名字節翻自梵文Nalakuvara或Naṭakuvera(「俱吠羅之子」)。當時翻譯應該是取前面的Nalak / Naṭa而成了「哪吒」,某種方面來說就是「兒子」,衍生為「太子」(又正好是毘沙門天的第三位兒子)。

Nalakuvara - Wikipedia

下收

梵文與古代漢語翻譯 上古漢語 中古漢語 知母 日文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若轉寫自Nalakuvara,是有可能是跟著漢代佛教傳入漢土時的譯名

因為當時還是上古漢語,而「吒」聲符從「」,其中一種類型是*rag,正好可以對應lak

這也是為何日文發音為なたく(Nataku),比較接近原本的發音。(t與前方的鼻音n連音濁化為d,進而音進l。)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若轉寫自Naṭakuvera(ṭ在梵語為[ȶ]),則可能是中古漢語時期(隋唐;東漢到晉為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的過渡時期)。

吒屬小韻,讀ȶa(tʲa,音近ㄐㄧㄚ),聲母為知母,依不同系統與考證,可能讀[ȶ]或捲舌t [ʈ],之後到華語併入了ㄓ,台語則多併入ㄉ。
掰噗~
真是一個富有哲理的問題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華語發音的話,以前都是聽到「ㄋㄚˊㄓㄚ」,也是我個人的習慣。

現在的新注音打字要打ㄋㄨㄛˊㄓㄚˋ

也聽過些人講「ㄋㄜˊㄓㄚˋ」,個人遇過的是對岸偏多,所以目前應文維基百科也是採用漢語拼音Nezha。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哪吒 - Wikipedia
這邊說ナタク是誤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