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寫寫
常常覺得,很多人似乎把最好的自己留在作品裡。
小步寫寫
對這兩位作家都偏向,不算特別愛但有好感的類型。蓋曼在我高中大學還很迷奇幻時有收了全套作品(但沒有全看完),孟若看過幾個短篇。比起說我喜歡他們,不如說是因為認識的書友、喜歡的作者喜歡他們,所以有所好感。
小步寫寫
老實說我對於這兩位作家之前的政治立場都不熟,也不確定他們作品反應了多少他們所關注的議題,以及這些議題與如今形象破滅有多少關聯,比較像是,遠遠看著這一切,有些震驚,但更像是擔心——天啊誰誰誰知道這消息嗎?他/她還好吧!
小步寫寫
要說接連這兩件事給我的提醒,

一是創作者往往也是人,不需要特別崇拜、將其視為特別的、厲害的、絕對正確的,他在某些事情的見識高過你,但不代表他這個人也是。學識的厲害,跟個人是切分開來的,但這很難,我也難免會對喜歡的作者有偶像崇拜心態,有時(儘管不是這樣的道德爭議事件)也會對他們平凡人一面感到失望,需要不斷調整期待值、看法。

二是,就算作者也有平凡或難堪的一面,犯罪或道德爭議也還是有問題的。我們會加以檢視其「作家身分」,多少是因為作家光環賦予的社會地位,讓當事人更有權勢。但不該因為這件事而更加譴責或抹煞作品,而是要回頭檢討,對於某些職業的崇拜或社會地位,如何加劇了話語權或社會地位的不平等,讓受害者難以發聲,讓當事人更容易壓迫或侵害弱者。
小步寫寫
三是,對於作家的形象破損帶來的震驚或難受很正常。不想去讀、或暫時無法看待其作品,都能接受。但我還是覺得,個人的「不想去讀」,跟集體性的抵制、取消,是兩回事。
小步寫寫
四是,避免拿「一部分」當成「全部」。我覺得這類爭議帶來的崩潰,是在於其落差太大,一般人很難去調整看法,不知道要如何看待「現實中的作者」,與(看作品或聽其言論產生的)「想像中的作者」之間的差距。

但我還是覺得,一個作者在某方面的失德,跟他作品中的美好,是可以並存的。不因為其失德,其作品都成了虛假偽詐,都成了包裝謊言。但另一方面,我也認為,也不要因為其作品的高尚美好,就誤以為作者本人也是如此。很多作者,是把最好的自己留在作品裡面。
小步寫寫
小步寫寫
不,孟若女兒的要求一點都不過份——今天拿掉任何親屬關係,如果我們認為置女(男)童於性剝削的狀況,是不可忍受的,怎麼會因為這些人彼此之間有人際(不一定是血緣)關係,就覺得對他人(兒童)的權益與感受,可以打折扣?父權社會一向就「教壞女人」,要女人把男人,還有「與自己有關係的男人」的重要性(其父其夫其子),擺在他人、公眾利益與無辜者之前。
小步寫寫
文學是要減少人世的痛苦,提高對痛苦的敏感度,否則,也許根本不如某個人去炒股票什麼飛黃騰達——這種人如果至少沒有加害或作為加害的幫凶,面對受害能有良知與正義感,本來就是比什麼文學作者都高貴,值得尊敬。孟若的女兒不是值得同情,譴責孟若個人的懦弱行為,是因為對「何謂人性」有正確的想法與作為——良知是一種困難的任務,不能說,我有良知,但我也很貪心,也很懦弱,我知道某件事嚴重錯誤,但我比較愛我的快樂、貪婪與懦弱——懦弱,就會使良知不算數——一邊懦弱一邊有良知,這種東西並不存在——如果某人是小孩、是難民、是天生有某些殘缺比如智能不足——我們或許還可以同意「懦弱無罪」,男歡女愛並不是什麼「沒了會死」的東西——必須譴責孟若,就像譴責不論男女,把私慾放在保護弱者之前的那些人。
小步寫寫
我沒有主張下架孟若,不要亂扣我帽子——可是人們本來就有權利知道——不是隱私,而是關於公共利益——孟若甚至可以完全不愛她的女兒,我都沒有意見,但她甚至讚揚都已經承認犯性暴力罪的(男性)戀人——這種品行……。說得直接一點,這種人生,無論有多少榮耀與成就,就是建立在讓兒童去吃屎的基礎上。妳既然可以這樣做,沒有道理其他人不能說出這種行為的本質。
小步寫寫
我覺得還有人在替孟若的行為(而非她的作品)找台階下,是因為喜歡孟若的作品而沒有清醒過來——可以去說孟若對文學有貢獻,就像造橋或煮擔擔麵,都是對社會有貢獻——但所有這些貢獻都不足以使我們認為她因為懦弱而對某人(女兒)殘酷冷血,是合理的。這完全不合理。小孩不是狗。好嗎。

法國有個女演員是這樣說的,這個麵包師傅做的麵包太好吃了,所以就讓他性侵兒童好了。沒辦法。——我們是活在這種邏輯裡嗎?
小步寫寫
幾乎劃線了快全部的張亦絢評論
星期二雜念
小步寫寫
彭仁郁的文章
(沒有帳號,無法複製臉書文,乾脆截圖)
https://images.plurk.com/3usIuNdQ5vHcAPUKcy1YXF.png https://images.plurk.com/5h4z9azwUZeVwjT7E9pi2.png https://images.plurk.com/1gNUUSzCtgr0cakJgPyn7Y.png
Facebook

這篇談論
正義的舊文也很好看,特別是這兩段,外人很容易判刑,但局內的受害者卻無法如此輕易
https://images.plurk.com/69Pa5ouTGI2H29MEnV5HOY.png https://images.plurk.com/18GNLhoRY8LHuCVVfw8wBO.png
Facebook
小步寫寫
Alice Munro 女兒Andrea的事件報導的較完整翻譯:
Facebook

看了噗友討論,覺得很認同欸,連受害者在幼時都能意識到母親對自己的嫉妒之心,這種家庭環境真的很不健康啊
@shosanna - 看了好難過⋯ ※孟若女兒Andrea投書的較完整中譯版本
小步寫寫
作者葛瑞蒂(Constance Grady)嘗試從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ism)的角度提供說法,也示範了何謂文學批評,以及在此情況下,文學批評所該做的事。
文學批評從來就不是在討論誰該得獎、哪位作家最偉大、哪些作品才是經典;或某作家出事了,就吵著要褫奪其得過的獎項。在孟若的案例裡,文學批評該做的、亦即這篇文章所做的,就是把她的作品重新脈絡化到新情境裡:包庇其夫性侵其女的秘密曝光後。正如葛雷蒂指出,得知秘密後重讀孟若的作品,將產生更黑暗的新解讀。
我是黑暗系女子 (@ladydarkdarkdark) on Threads
小步寫寫
每次有名人爆出metoo之類的醜聞時,雖然很多人都會聲援受害者,但到頭來時間過去,受害者總是會先被遺忘,而被指控的名人總還是比較有機會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或至少是持續的關注、討論。
這其實也很正常,名人之所以為名人,就是來自於這個人和大眾之間的熟悉關係,當事件被揭發時,對多數人來說重點不真的在於他們傷害了誰,而是這些名人和大眾之間的關係遭到了破壞,如何處理和這些受指控的名人之間的關係,成為粉絲和其他大眾的課題。被控訴的罪犯成了一個擁有複雜面相讓人又愛又恨的人,而受害者永遠只會是受害者。
@Nyserq - 每次有名人爆出metoo之類的醜聞時,雖然很多人都會聲援受害者,但到頭來時間過去,受...
小步寫寫
滑到一些threads說因為孟若是女性,現在才被這麼嚴厲指責,讓我不禁想到Andrea提到孟若對她說:「若我希望她為此放棄自己的需求、為孩子犧牲奉獻,又或者彌補男人的過錯,那都是父權厭女文化在作祟。她堅信不論我與繼父之間發生了多少事,那都與她無關。」
孟若並不是什麼沒有資源或知識的女性,把過往一些母親只能依附在丈夫身邊而不選擇挺女兒的情況套在她身上也不太對吧,而且也確實因為她的名氣,讓女兒更難以站出來說出真相
@glenna9305 - Alice Munro 女兒Andrea的事件,前兩天就在推特看到,也讀了她...
小步寫寫
木馬取消孟若講座的說法好溫柔:

我們相信文學的價值在於揭露幽微、矛盾,並給予讀者力量;亦深信對痛苦的同理及惡的辨正,是人性根本。
此刻,願傷者得以療傷,也請關照身邊所有可能懷抱同樣痛楚的人。
Facebook
小步寫寫
成功的作家,失敗的母親?孟若之女的家內性侵控訴,戳破沉默後的輿論風暴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雖然但是,《蘿莉塔》其實有個很耐人尋味的框架,是本書的開頭是一位編輯在展示一位死刑犯(亦即本作男主)的回憶錄。我記得裡面也有提到這是個很獨特的病理學案例等等,很多華文語境內提到蘿莉塔都會提到那著名的痴戀獨白,但不會提到這個框架,很可惜。

又,另開一噗談此事
@lucywritewrite - #讀嘛讀嘛 在下午的講座內,張亦絢提到《蘿莉塔》可能是被轉手(經他人...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