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ook for one
第一次接觸匡靈秀的小說《巴別塔學院》。書的架構是有趣,雖然對牛津生活與各種語言來源的陌生仍不妨礙閱讀,對近代史的認識也有助於閱讀中感到親切跟也許真實世界真是如此運作的恍惚感,上一次有同樣感受的閱讀體驗是《英倫魔法師》,但譯文的流暢、好讀還是這本取勝。太久沒寫讀書心得(抱怨)連書名號都忘記長什麼樣子看了一半多有些抱怨不吐不快……剩不到一半單趟高鐵行就看完,嗯……有雷下收#借書櫃
cook for one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被社群軟體推坑到的書,也成為北市圖的熱門書,預約多日突然通知可借,還在納悶怎麼那麼快,等書入手,一個白天就看完,突然理解為何不用苦等不像《渺小一生》。有雷下收#世界就是這樣結束#借書櫃
cook for one
沉迷手遊雖然閱讀依舊但積累沒寫心得的書好多…《青澀的傷痛與脆弱》在青旅翻閱的書沒看完,回家預約再讀;跟作者住野夜不熟,乍看是有關大學生活的輕小說,讀來輕鬆不花時間,但個人獨白/內心的描寫很鮮明、易代入。《鬼地方》聽過作者但遲遲沒讀過相關作品,沒想到看到韓文版、進而被韓國人大推…乍看覺得多條線/視角不易搞懂人物/背景設定,但透過重複且微調的背景描述,起頭不算困難;痛苦的是無法一口氣卒睹-書不薄、文字重量也不輕,雖然是沉重的情感,穿插其中的嘲諷/吐槽恰到好處地減輕負荷,也勾起對過往真相的好奇。想起曾看過別本多小孩/角度描寫的小說,編排好壞、是否易讀好入口,高下立判。#借書櫃
cook for one
前情提要@unmj66 - 規劃出遊還是翻開磚頭書《渺小一生 》上集,(下集仍在排北市圖的預約,從300多已降到...過完農曆年終於預約到圖書館的《渺小一生》下,然後再次摸到要出遊前一晚才看完。明明白天帶出門才看完一半,沒想到文字好讀、工作時就讀了大半,擔心自己在工作場所掉淚才匆匆暫停。但老實說也許是期待過頭,閱讀過程逐漸不耐,被描述觸動、甚至眼紅不是沒有,但…有雷下收#借書櫃
cook for one
@unmj66 - 之前滑噗浪被推這本書,硬是拖到過期才翻完一半還是窩圖書館才肯認真翻書,一開始對於探險...再次借閱翻完仍覺得津津有味因此去搜尋譯者,找其翻譯作品預約雖然不是歷史相關背景,但透過作者爬梳跟著走過一遍人類演化/研究與探險隊的冒險,更進一步發展成納粹德國跟日本對不同人種的殘害,與盧安達境內的種族對立與屠殺。而後記又回到起點,1875年探險家史坦利在甘巴拉嘎拉山看到了什麼?作者嘗試踏上相同的路線、在不斷叩問中,也許是20世紀初期西方世界共同的恐懼。#借書櫃
cook for one
著裝完畢、明明該出門去圖書館,但還是滑著手機、尋思該先寫完閱讀心得再出門或順理成章不出門。一開始翻閱差點被書中人物的恐慌引發PTSD,不論SARS還是新冠雖都遭遇,但不算影響巨大(頂多丟工作,但靠政府補助跟存款,還有個遮風避雨住處跟健身環/動森陪伴不算真的多糟),但都能透過文字引起焦躁感謝中國共產黨,助我同感小說世界不遺餘力,請謹慎閱讀。有雷下收#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借書櫃
cook for one
之前滑噗浪被推這本書,硬是拖到過期才翻完一半還是窩圖書館才肯認真翻書,一開始對於探險家的紀錄覺得厭煩,沒想到接著從宗教、語言學、骨骼(考古)不同角度,逐漸塑造迎合或相背,看著不同時代的個人分析解釋,突然讀出這段思想建立碰撞的趣味;至於真相如何不重要,還沒看完全書,無法下定論。過程聯想之前看的《圖解五大宗教全史》,儘管創設出於良善,但在傳承與後代解讀,怎能確認文字記錄的真實與否,又該如何確認不是有心人士誤讀而傳播呢?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多數信仰顯得不符需求?等停權結束再借閱,下收描述有趣之書頁~#借書櫃#製造非洲白種人
cook for one
週末空閒時間把兩本風格大不同的台灣作家所寫小說看完,有各自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但讀台灣作家的作品好處(?)就是多數場景很有親切感,不用太多先備資訊就能流暢看完~才翻開《花開時節》,週日下午去北美館看展,又見早期台灣女藝術家的艱難處境-家庭與創作的抉擇、婚後移民面臨的種種考驗…意外呼應到女人處境的為難;另一個閱讀的意外難題則是內地與本島,日治時代指得是日本跟台灣,《日常運動》裡則是中國跟香港,接著閱讀自己腦袋要轉換。有雷抱怨下收#借書櫃#花開時節#請把門鎖好
cook for one
逛快閃書店看到《沙漠。詩集。書店》,續借一次在本週早晨與閒暇時間翻完。在埃及創業、建立書店不容易,身為女性更讓經商(書店也得賺錢才能生存)倍顯困難-對外洽談協商、對內管理帶人不論選擇那個都得處理男女不平等的障礙,必要時還得找男性同行發言,很意外在書本的故事裡看到女性生活的掙扎(似乎也不意外);管理書店期間結婚離婚生子都剛好兩次,有司機保母廚娘可提供協助,卻也無可避免的讓私生活曝露在員工間的八卦斐語。說來慚愧,對埃及只有金字塔法老木乃伊感謝尼羅河女兒跟阿拉伯之春唯二印象,翻閱本書不時驚嘆/驚訝,也更覺得自己無知;不知道的事情/世界太多,真的沒時間傷感跟羨慕/嫉妒別人滑手機/耍廢還是必須…書摘照下收~#借書櫃
cook for one
雖然是厚達400多頁的磚頭書,照時間序推進、文筆生動,儘管跟蘇聯/俄羅斯歷史不熟,倒不妨礙閱讀《二手時代》則過於口語讀不快;後來發現從《跳舞的熊》、《獨裁者的廚師》到此書,雖然沒刻意為之,倒是一個不注意地就追完作者所有作品。尤其烏俄戰爭進行兩年多的現在,隨閱讀逐漸跨進近代史,更能感受這不僅限於俄羅斯境內的事,而是牽一髮動全身地世界爭戰。然後再次感謝中國共產黨讀到第17章,又不免想到新疆…到現在仍覺得中國好的人是因為不讀書嗎#借書櫃#克里姆林宮的餐桌
cook for one
很有趣的一本小書,跟哲學不熟但不妨礙閱讀,算淺顯好懂文字單看知道,湊一句不懂時就再讀一次(或更多次)。以下純憑印象寫心得,不能完全代表本書立論,也許有雷下收(其實是字抱怨太多):想看認真心得,請右轉別人噗浪@Sefirot - 【閱讀心得】 #讀嘛讀嘛 打開前有點擔心,韓炳哲的每篇著作要先讀過的前置閱讀量一向...#借書櫃#倦怠社會
cook for one
@unmj66 - 接連看了《富都青年》跟《正發生》,前者的映後座談是導演出席,很開心(也恭喜)富都代表...之前在勞工影展看了《正發生》,接著預約原著《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小小一本用兩個早上看完。 女人墮胎的不自由與難民找人蛇的鋌而走險,同在立法禁止的行列,但沒從因此造就出特殊行業的角度觀之。全書是追憶補敘,文字/情節/其他人物(加上違法之虞)因此模糊不少,但有對電影畫面的記憶,讀來疼痛依舊,卻也因記憶消弭淡薄許多。記憶在看透一切中又有遺漏造成的距離隔閡。#借書櫃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