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 for one
https://images.plurk.com/2pbWJjeqShpaxRHhK3JQ12.jpg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被社群軟體推坑到的書,也成為北市圖的熱門書,預約多日突然通知可借,還在納悶怎麼那麼快,等書入手,一個白天就看完,突然理解為何不用苦等不像《渺小一生》

有雷下收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
借書櫃
cook for one
因為偏好一無所知的去閱讀、視聽,儘管書名已經掀開結局底牌,但初閱讀並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而作者特意在日常生活的描述裡,埋下各種與現代生活相左的不適,讓讀者以自身體驗去填空未明的背景設定,再隨人物互動與視角變化一一揭開真相。得再三咀嚼書中文字、或直接被人物對話打臉自己的假想,在閱讀過程中很是有趣。

例如開場提到澳洲人日常使用的石油都是來自北半球時,做為不夠聰敏讀者只想到運輸因戰爭中斷了嗎?(何時恢復正常),隨著村民把汽車改裝成用動物拖拉的載體時,才驚覺可能更嚴重,但多嚴重?

種種自問自答,無形間讓人一頁接一頁地翻頁下去。雖然每每在討論潛艇路線時,聽到各種陌生又熟悉的地名時很想放下書本去研究世界地圖,但一來家裡沒有、二來也不捨中斷。就憑腦海匱乏的地理知識虛應了事。
cook for one
而當末日背景逐漸浮上檯面時,幫助讀者一路認識設定的人物也逐漸立體。例如被夫妻用來轉移將軍注意力、避免太多家庭事務讓來客觸景傷情的莫依拉,一直看到她酗酒的描述刻板印象覺得是30出頭的輕浮女,當自我介紹才24歲時,突然對她前面種種脫序行為感到釋懷。而將軍也才33歲啊

不分老幼,人類自找的末日一視同仁。
cook for one
乍看日常生活的描述,但透過作者的巧妙安排,讓人閱讀中不斷建立、打破再重塑背景人設;一切看似底定,又透過潛艇任務的安排,讓讀者脫離偏安的日常,親睹北半球的現況;彷彿嫌這不夠末日,透過跳船的士兵發言,讓懸在眾角色頭上的鐮刀更加沉重明白,而劇情也隨之進入更常見末日來臨前的描述。

與其他類似作品的差別是有賴前段建立起對人物的認識,讓讀者更加深/同感不同角色面對末日的心情。翻到最後才落淚、像被作者溫水煮青蛙直到最後才一次(情緒)爆發。
cook for one
在噗浪找別人心得,發現出版社有做此書的音樂清單立刻邊做午餐邊聽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

雖然對選擇我偶像歌曲的翻唱版而非原唱略有不滿粉絲最麻煩,但自我安慰原唱太有希望不符本書末日將臨的設定,雖不滿只好接受。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