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仔❀
【電影】
《美國女孩》觀後雜感
https://images.plurk.com/2AdKLtWSS0H1tsl6cpYq1O.jpg https://images.plurk.com/vItDl7amTqEHFxyZBZ0uL.jpg
流暢的敘事、恰到好處的留白、真摯且不煽情的情感流露,導演阮鳳儀透過電影梳理並反照有關於自身的過往,讓整部電影有著女性導演的纖細和柔軟,一段段的場景就像是日常的片段般,保留了那個年代和那段記憶最真實的溫度

相當細緻典雅的作品,可以說是近年來台灣電影的優秀佳作,非常推薦
American_Girl
仔仔❀
整部片最優秀的地方不外乎就是其敘事之流暢,配合不說滿,適當留白的場景和台詞,以及演員們出色的演繹,讓整部片自然到不像在看電影,就像是你我身邊那些反叛的青春期都會發生的生活切片,時而憤怒、時而開心、時而苦惱、時而悲傷

每場吵架都真實到像是PTSD快發作(?) 吵不過或和好的說詞就是「快吃飯啦」這是全台灣家庭的共同記憶嗎XDDDD
仔仔❀
自己最欣賞的地方是本片那恰到好處的「留白」,許多的場景和角色狀態不用明說或直接帶出來,用一些台詞和小細節的演出就補足這些沒有直接點出的情感

像是電影裡一句都沒有提當初為何莉莉會選擇帶著兩個女兒前往美國,然而透過莉莉在家長會上對別的家長說「成績不好就是壞小孩嗎?」以及能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可以得知莉莉是受過高等教育,且可能也曾經像她的女兒一樣有著對成績至上的教育有著反抗心理的女孩

在結尾當中,芳儀說著媽媽曾對她說如果有下輩子她想當男生,就透漏了一切,如果不是作為女人,作為媽媽,那她也許可以繼續追求自己的美國夢,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她把這個夢想寄託在自己的下一代
仔仔❀
「你有問過我們要不要當美國人嗎?」

對於芳儀來說,她是沒有選擇權的,在美國被當作異鄉人,好不容易適應了那的生活,在最敏感的中學時期被帶回了台灣,在台灣被當作「美國人」對待,都不是她所能選擇的

https://images.plurk.com/1xJHM9keBEZTfQqellKyvr.jpg
在馬廄的那段戲真的是讓人印象很深刻,芳儀懇求著那頭神似Splash的白馬讓她套上馬鞍,但牠始終不是Splash,被關在馬廄裡失去自由的白馬就像是芳儀,一聲聲的「Please」彷彿是她對著自己或者是母親的哀求...
仔仔❀
「你到底在氣你媽什麼?」
「我就是覺得她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那如果這已經是她能做到的最好了呢?」

非常打中我的一段台詞,就像劇中老師對芳儀所說的,愛和恨是一體兩面,之所以會恨就是因為愛讓我們對對方有所期許,對家人就更是如此,有多愛就有多恨、有多恨就有多愛

尤其是母女關係我覺得真的是很多方面都說不清的一個結,母女之間的親密和連結感是更甚於父女或是母子關係的,芳儀當然是知道媽媽是愛她的,她也是依賴且愛著母親,但她又對這樣的愛感到窒息,這樣彼此循環著
仔仔❀
對媽媽的糾結情感真的是要當過女兒才懂 (超感同身受
仔仔❀
「我送你去美國讓你這樣跟媽媽講話的嗎?」
「You sent us to the states cause you wanted us to be different」
「No, I wanted you to be better, not different」
「BETTER IS DIFFERENT!」

另外一段我很愛的母女吵架台詞,芳儀的這句回答超級打中我!然後又看到片中老師對學生權威式的教育和分數至上的態度,突然覺得求學的時候能忍受這一切的自己真是太荒謬了
仔仔❀
https://images.plurk.com/5kJu6xhDGsBL9t96MLgee2.jpg
這種母女關係為主的作品中父親常被置空或邊緣化,然而《美國女孩》在這塊處理得非常好,專心賺錢養家而不被賦予情緒勞動的父親與女兒們的關係疏遠,有時候想要拉近關係卻適得其反,內心對於妻子和女兒是想要關懷的卻不知怎麼表達,片中的夫妻關係和吵架也是超real,台灣家庭片為什麼都那麼會拍吵架景(炸)

全片最讓我動容的除了芳儀和媽媽短暫的和解之外,就是爸爸聽聞芳安沒事默默在樓梯間流下眼淚的這幕了,莊凱勛這邊的情緒變化抓得超好好會演
仔仔❀
https://images.plurk.com/14cvfYWSGuGs3oxUScDBga.jpg https://images.plurk.com/39pENdp1EijSBoj8oSl9Pe.jpg https://images.plurk.com/74pqrnIbB4Ya6NEV0E7KCs.jpg https://images.plurk.com/6TfU9yAn0RVxqwxZHgTOPf.jpg
慢到不行的撥接網路、會把心事都打在無名小站的私密文章裡、對面人總是不會在同個時間上線的MSN、網咖和書店裡撥著周杰倫和蔡依林的歌、偶像護貝小卡(協志HP-100)、風靡國中小的《玩偶遊戲》

瞬間感到七八年級生的童年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不同XD
仔仔❀
美國女孩 | 正式預告 | Netflix
陳綺貞 Cheer Chen【盡在不言中】 Official Music Video |《美國女孩》Am...
「決定放心的把自己的鑰匙交給你」
「也許就這樣打開心裡的擁擠」
仔仔❀
導演不是上帝,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 | 放映週報
回頭補了導演的訪談,非常推薦這篇!很好看!下面引用些段落
仔仔❀
>>跟媽媽永遠都有一種拉扯吧。最原初的發想是芳儀演講說的:「這世界上最不想成為的人就是我媽」,這話聽起來很嚴厲,這世界上不有很多更壞的人嗎?

爸媽都希望我們是他們的2.0,更好的版本,可是他們又害怕我們跟他們不像到他們無法理解我們,所以他們也一直在拉扯。當我說我最不想成為的是我媽時,我媽難道有成為她自己嗎?我到高中也會跟我媽爭執,媽媽你就算書唸那麼好,後來也有份很好的工作,但你現在還不是每天在家唸我、洗衣服、做便當,我以後才不要這樣。媽媽聽了會想,那我失敗了嗎?難道我沒有夢想嗎?你以為我就是想要這麼做嗎?
仔仔❀
>>我覺得姊妹最不一樣的是,在妹妹出生時,她的世界就有姊姊,可是我出來時,就算我只有大一歲,我的世界裡還沒有她。這是姊妹之間不同的情感,妹妹對姊姊是帶著崇拜、景仰跟想要緊緊抓住,但姊姊是向外看的,她不會看到自己的妹妹,她永遠是「我要更好」,可是妹妹的理型就是姊姊。
仔仔❀
「重點是我們沒講出來的東西」
總是尋找對白的兩層意義

我不去創造為了推進劇情而講的話,讓人物去主導故事。然後每一句對白都被重複寫很多遍,一直推敲,一直去尋求最短、最極簡、最口語化的可能。因為我覺得這樣可以讓演員更專心去演對白之間的空隙。

對白很長的話,我們會過度focus在上面,有時人們會覺得對白生硬,是因為句子太完整。片中對白常去頭去尾

我有想像這個戲要傳達什麼,但我不會去想像畫面。而且我刻意不去想像,因為我不想讓他們變成我要他們成為的樣子,我要他們最好的樣子。
仔仔❀
我覺得會想成為創作者,是因為我想要扮演上帝,所以非常著迷於這個能力,會想控制。但法哈蒂讓我知道,最厲害的導演是不需要控制,而是引導。
烏雲
我超喜歡~去電影院看也默默流淚,坐我旁邊的男生哭的好大聲(輸了)
私心喜歡這個>瀑布,可惜沒拿到最佳影片😭
然後我覺得爸爸壓力也好大,一個人在台灣賺錢讓妻女去美國生活~
年代感很有共鳴之外,家庭關係的設定也很有共鳴,小時候我媽要我姊照顧我,我姊也是完全沒有在鳥我XD有一次還直接害我走丟(但她事後表示她發現我不見了也是快嚇死還出現人生跑馬燈)
仔仔❀
烏雲 : 這部厲害的是電影中的一切都是這麼的平常又自然,沒有刻意的煽情或製造劇情張力,靠一層層日常和情緒的堆疊不自覺讓觀眾落淚,我看到最後母女掏耳朵那幕整個就默默地哭了:'-( 瀑布我還沒看,晚點再來補個

本來想說爸爸會是更權威式的父親,但實際看完後覺得還好比我想像中的好很多XD 但就是體現出那個時代家庭的標準樣貌,爸爸賺錢養家媽媽負責照顧兒女的這種情緒勞動

看完後翻心得也有看到很多人說這部的姐妹關係很真實,導演真的是對生活的周遭觀察的很入微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