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新電影集中噗]
未來的光陰:給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的備忘錄

新活水 - 探舊如新的電影考古,及其恍惚
文/張世倫(本文為《未來的光陰:給台灣新電影四十年的備忘錄》推薦序)
2022.06.20

引:「因此這本書讀來,也像是某種對於歷史結構的反思,讓人想起喬治・庫伯勒(George Kubler)在《時間的形貌(暫譯)》(The Shape of Time, 1962)裡曾提出的犀利觀點。庫伯勒主張我們在思索藝術史時,應該嘗試擺脫生物學式的譬喻(biological metaphor),不要太過簡便地直接將誕生、成長、完熟、衰亡等線性框架,不經思索地直接套用在時間結構的詮釋上。這是因為此種高度『目的論』式的書寫,將使得歷史敘事很容易僅圍繞在單一、硬性且封閉的框架裡,
leahahaha
連帶喪失掉時間本身蘊含的複雜多義與不可化約性。他主張我們應該重拾並正視各種潛在連結(linked)的重要性,將藝術創造視為在時間軸線裡,人們嘗試探索並處理問題的扣連性介入,而不是侷限在僵化的歷史敘事裡,不斷重塑生物學式的譬喻。」
leahahaha
引:「讓新電影的定義開放,使其重新成為思辨的材料,將它看成產生不同連結的接合處,或許這是四十年後重訪這段歷史,能夠重新於已經固化的歷史結構裡,找回一些紛擾、雜音與挑釁。而這才是新電影作為來自舊日的時間容器,最重要的實踐留存——作為一種潛在且開放的思辨可能。」
leahahaha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