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看完麥大傑1985年《國四英雄傳》;35 mm,98分鐘。
leahahaha
哇這什麼恐怖片,美好週六居然還要重溫考試的記憶,邊看邊瑟瑟發抖。還好我現在有權力決定自己是否要參加考試了。

南陽街、西門町。制服外套上的臺北市立大安國中校徽一一被男主角用縫紉小刀去除(當年畢業後無留念拋棄制服)。國中管樂隊(但編制沒有上低音號的樣子)吹得不太整齊。馬邵君很眼熟,原來出現在《恐怖份子》。原來是潘儀君!電視背景音好像有曹蘭的歌。家裡養金魚。音樂改編自韋瓦第四季(2014年Force Majeure)。去去去去美國。小孩、補習班與教育局及稅收單位的互相交相賊。破敗補習班(其實20年前10年前也還是那個樣子)的空間極小,摩肩擦踵,但同學之間的性意識本片似乎不明顯,男性情誼好到有點讓我吃驚。

膠片,顏色有點褪色,有幾段色彩不穩,但這些技術狀況,都不妨礙理解本片是心靈恐怖片的本質。
leahahaha
=====

麥導演映後:

第一部電影,自己看完感動自己,裡面很多人都不在了。

第一天上映,以為沒人看,跟片中的補習班老師一起散心;後來被影廳老闆B. B. Call 叫回去,說晚上一堆學生去看。

我是從香港來的,沒想到有人是這樣背誦學習。我唸師大,但不想當老師,接到吳念真這個劇本,就去拍。拍完覺得劇情壓力太大,後來就比較不涉足這些比較有批判性的電影了。後來拍新藝城,被影評人罵,說怎麼不繼續《國四》這部片的方式呢?但我的確比較喜歡比較不嚴肅的作品。
leahahaha
麥:電影系大一大二都還在念國文,覺得這些沒辦法留住一輩子;因此去學美學,這種有國際共通語言的專業,再加入電影社社長與社員共兩人,我跟學校申請經費學校說你們放放電影給大家看就好了,我跟社長說我們兩個人去拍電影,金穗獎得獎,後來就繼續得獎,學校也就理我們了。
畢業後因為不是念電影,做導演不容易,回香港做美術指導開始,一個人面對五六個導演,準備好所有東西,替導演準備好缺了什麼的東西,在這過程我培養能夠知道自己要什麼的能力,就可以不耽誤其他同事的時間。

我原先預期三到五年才能成為導演,不過的確是用這個心態去持續工作的。某日逃班,電梯一打開就遇到一堆臺灣新電影的人,問我要不要拍電影,就開始第一部了。
leahahaha
原先一個劇本跟鐵路局溝通,U型會議桌,每個都說劇本哪裡不可能,大家講完後,我忍不住直接說你們來寫劇本我來拍好了,這麼多限制那我不拍了。中影有人跟我說為什麼這麼衝呢,都可以談嘛。但這部片就沒拍成。

後來就遇到吳念真拿這部劇本跟我談。

這部底片只有一萬多呎(Lea:還是五萬?我聽不是很準確),預算臺幣五百萬。資源有限需要精密控制使用膠片,我因此把整部電影的故事版都看完,嚴格控制拍片底片長度。二十多天拍完,龍祥那時候看完說拍得不錯但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好在有人看,當初沒先設定觀眾群就先拍了,跟現在不一樣。

拍之前做了很多調查,坐在補習班後面觀察。
leahahaha
—————
QA時間

觀眾:我1991年是國中時期。心有戚戚焉,現在不會這樣打學生了。

觀眾:龍祥與中影關係?新電影意識?
答:龍祥與中影沒有什麼關聯。龍祥沒有干涉我太大多。

那時候我是新人,沒有新電影意識而是新人意識。我是喜歡笑的,拍片當時盡量開心;那時候會帶演員讀本,讓新人演員熟悉。
leahahaha
觀眾:您特寫很多,也有很多後腦勺。不知原因理由?(提及《一一》)

答:我很喜歡拍背影。當年也在其他場合替劉德華拍了很多背影。背影是一個感覺;我不希望主角太快出來。看背後有很多想像空間,也可以感受到他的壓力。俯視是因為有力告訴觀眾他現在狀態。

構圖本身就可以講故事。仰角或是俯視是有原因的,分鏡的時候我就會去思考提鍊出來。
leahahaha
這是我拍完這麼久第一次有人找我講這部片。不過當時我也不會講也不想解釋。三十年後心情不一樣,會想多分享。

(映後結束)

=====
leahahaha
再貼一次三年五年高普考這張專輯⋯⋯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老妹說她現在還是時常夢到考數學的惡夢。我的話大概兩三年發生一次,但次數不多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我根本記不得是否做夢。
leahahaha
不得不讚嘆吳念真創作力那幾年真的很強欸。很認真工作。(後來劇場的創作我還沒接觸)

全家吃西瓜的方法都不太一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