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的CEO Kevin Mayer(過去跟Disney當家的Bob Iger一起完成了Marvel、Pixar、Lucasfilm和 21st Century Fox的四大併購)要跳槽到tiktok(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做CEO了,此舉被認為是抖音意圖借其人脈跟招牌去中國化,以期更深入歐美市場。 葉郎這邊有新聞的整理。
“No matter what any struggle accomplishes, time, life, death bring in their changes, and new oppressions are always forming from the ashes of the old.” 也可以呼應現下國際局勢的一句話。
太噁心了,環球時報(global times news,中國官媒之一)正在用Minneapolis的新聞扭曲國際社會對香港的理解。 直接有記者發推說忘記#standwithHK吧,現在是該跟Minneapolis站在一起了,一次消費兩地的事,然後有自詡中國分析的外國專欄作家表示贊同,因為習近平沒有叫港警開槍,所以香港比較不慘......()
路透社報導。 科幻電影情節在現實上演,根據印度官方證實,一群猴子襲擊了Meerut的一所醫學大學(距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快500公里),拿走確診陽性的COVID-19病人血液檢體。 受訪的校方高層S. K. Garg博士表示:「猴子抓了就帶著正在治療病患的血液檢體跑了......我們只好幫病患重新抽血。」
"What I need y'all to do right now is dig deep come up with a better way cause how we doing it ain't working. He angry at 46, I'm angry at 31, you angry at 16. You understand me putting yourself in harm's way is not the way. You and your counterparts come up with a better way."
Taiwan in Deutschland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本(5)月27日以「美國不再承認香港特殊地位—梅克爾對中政策遭致愈來愈多之批評」(US-Regierung erkennt Hongkong Sonderstatus ab – Kritik an Merkels China-Politik wächst)為題,報導德國政府迄今對中國鎮壓香港仍低調處理,總理梅克爾對中政策即使在執政之基民基社聯盟及社民黨聯合政府內亦遭致批評。
照片裡沒有人類受到傷害。
交大學生聯合會 - 十二舍交誼廳改造
交大翻新了宿舍的交誼廳,這年頭要取得學位必須加入一個不能談論的秘密社團,在體能跟手工皂副業上獲得額外的訓練嗎?
有點在意討論的會議間都是酒名還有飛鏢機。
「學長,宿舍禁菸——」
(被揮拳撂倒在地上)
「梅竹賽要到了,你這軟腳蝦還趴在地上幹嘛?」
作者是這位 Evil Imp 👹 (@CrunchyVomit) | Twitter
完美的驚悚片預告剪輯手法,恐怖指數更勝動森商店背後的資本主義,Midsommar那支有電影結尾爆雷,請斟酌。
餐廳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68號之2 一樓
(台大溏老鴨那條巷子)
收據上印有缺一不可的五大訴求,還會寫上手足。拍攝時我會避開店內員工就是,菜單品項沒有飲料,可以外帶,也請把垃圾帶走。
書店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5-1號10樓(台北捷運中山站3號出口,一樓是金興發)
營業時間:每天12:00-21:00
開幕當天跟朋友去的時候,店內不大,林老闆的棲身之處就位在櫃檯後,上是鐵床,下是書案。
書店進門處陳列童書,往內走有香港、圖博和中國的人文哲史,亦有文學、推理、手作工藝和zine等選書,可以跟林老闆討論書籍內容。
忘記有沒有repo了,這四個月我常記憶喪失,總之展期到這個月的24日,在台南的台灣文學館。
隨時局變遷,昔日在兩岸情勢緊張時作為台灣文學保護地的香港,如今的文學自由日益限縮,就算能移地展出,展覽將無法包含近期作品與電子連儂牆,因此在台灣會是最完整的展出樣貌。
其中1950年代香港流行通俗文學,有揉合白話、文言與粵語的三及第小說,也有收錄雜誌報章連載小說為一單行本的三毫子小說(三毫子是指其價格),內容多以愛情或偵探推理為主,配圖跟言情對白太狂了。
金庸《神雕俠侶》和張愛玲《傳奇》的初版本,還有劉以鬯的《酒徒》。
《金陵春夢》和《瘟君戲夢》的並陳很有趣,前者是描述蔣介石在中國的崛起,直到遁逃台灣再續野望,寫了八卷;後者是著墨於毛澤東的生平。
《赤色恐怖在捷克》是美國新聞處成立初期發行的譯本。美國在韓戰後為了箝制共產主義的發展,在世界各地成立美國新聞署(1953年)的分支新聞處,對外輸出美國的文化與價值觀,被視為「美元文化」和「綠背文化」(因為美鈔是綠色),他們是當時不少家出版社背後的支持者。
儘管秒數短,夾在動畫廣告其間,但原爆的印象鮮明到無法忽視,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抗議(投放的TA是針對日本消費者),小米有發出道歉聲明。
在微博上,再度牽扯到國仇家恨的中國部分網友出征日本推特,質問他們怎麼不對南京大屠殺道歉,然後有日本人回說那是捏造的歷史。
也有人再度提起BTS成員穿原爆衣服的爭議,但日韓的殖民統治所致的傷害至今難解。
我說亞洲的歷史教科書是一筆爛帳啊⋯⋯
說到對歷史沒有意識的問題,前幾天單位開會訂飲料,我看到店家菜單的品項名稱整個白眼,什麼叫英國殖民地茶啊⋯⋯難不成台灣珍奶要叫日本殖民地茶嗎⋯⋯
另外是之前在愛知縣展出風波不斷的《表現の不自由展》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Taipei)展出囉,機會難得,值得去看。
「表現の不自由展」展出的是被日本機構與空間審查而被禁止的作品,發想自2012年國際相機品牌尼康(Nikon)取消韓國攝影師安世鴻有關慰安婦的作品展出。2015年,安世鴻的支持者意識到審查的影響力,策劃了第一檔「表現の不自由展」,展示受到審查的創作。展覽受邀參與2019年的愛知三年展,展名改為「表現自由展:在那之後?」。然而,展覽開幕三天後被迫關閉。在輿論譁然並且法院頒布臨時仲裁令之後,展覽重啟了六天。
上面說的小米廣告新聞,爭議片段約從0:37開始:
Teo:「Andrew,我們不需要知道你的個人癖好。」
之前看《十二國記》翻譯的討論那陣子,作家兼波蘭文譯者的林蔚昀有分享她去政大的演講稿,重讀一次我覺得通篇都挺好的。
在AI都可以翻譯和寫作的時候,身為一個譯者╱作者要有的覺悟和能力
不要腦補。
不要亂刪東西,不要亂加有的沒有的東西(這兩個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其實很常見,尤其在英譯,很多人覺得英譯一定比中譯好,其實沒有這樣的事),譯者要記住,自己是翻譯,不是作者。是在幫別人服務,不是主角,不要喧賓奪主。
還有不要抄別人的,要有自己的風格。」
我的結果⬆️
我是捐了密封袋包裝的肉鬆、沖泡包跟罐頭,對於牙口不好、年紀較長的街友較適合,另外也推薦蘇打餅乾的樣子。
腿跟風的貼一下相似點bingo,只有在電報上貼給朋友玩,好像都沒有放過來。
蕃茄醬工作法指的是這個:
最近還看到番茄工作法,就是一上班開始催眠自己只是一顆蕃茄直到下班XDD
其實覺得內心常存的是這隻
下半部完美保持社交距離XDDDDDD
差一點就對稱了
有意願才有動力是說,不做沒有意願的事嗎?
一人一貓因為網路meme才在現實搭上線也太有趣,Smudge纏繞電話線好可愛噢。
新新 : 原來是時中豹XD 用在毒辣陽光曬到中暑的情境也很合理!
派對咖和樹 : 羨慕可以自然早起!因為我準備出門只需要10分鐘(工作規定不可化妝)所以睡到鬧鐘七點叫就很快樂,不過說起來放假時有被日常作息制約,正常情況下我不管多晚睡,八點半左右會起來。
早睡的話我是要看工作的疲累度,有直接一回家睡到隔天上班的經驗就是。#需要調整作息
賀初次連線成功!(擊掌)寫在手上會不會最近常洗手被洗掉 感覺可以購入band type手腕memo文具(忽然進入momento的情節)
覺得妳的噗都整理得很有趣啊,推坑就是獨樂樂自喜,也可以眾樂樂同享!
ASSD🌈幻 :
羅夏克墨漬賓果XDD(並不是)
同感,工作交辦的事情通常都不會詢問意願而是指派,沒有選擇的餘地,我還滿常變成救火隊的,放假會被主管tag、半夜會收到隔天要完成的死線(最短的死線是白天工作到一半,負責人來電告知30分鐘後一早開會的投影片要修正後寄件),反而會覺得自己的時間用來耍廢剛好
有意願才有動力是指在我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順位會按照自我意願的強度排序。
近期能舉出的例子是設計實習生的課程。帶上個梯次的intern時我已經製作好教材,這學期其實只要照用就好,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看到臨床與流行病學的斷裂,對於一個有潛在風險的傳染病(尤其是SARS時有相關職類的工作者殉職)單位高層卻不覺得自己有義務幫助學生連結時事與臨床,只停留在簡單說說就好。
因為調整課綱上頭沒說不可以,所以我臨時決定要抽換題目,大概花了兩週篩選資料做教材,授課那一週凌晨趕工再一早去上班,那週好像還是我學術投稿的死線。
扯遠了,我只要想說能讓自己認可其意義的事,就會很樂意投入時間跟努力去完成,若指派那種我出剛好的力氣就好。
簡單來說很多電視新聞或PTT熱議就是「干你我屁事,又干性別屁事」(?
題外話,去年我開導一位有離職意願的同事,他忽然蹦出一句:「是不是臨床工作女生比較做得來,因為有耐心?」我就馬上打槍他了。
至於稱謂上我還不會用到they或it,對自己是希望用比較中性的人字部,不過中文就那樣XD”
噢比較明顯的是我會少用跟性別有關的髒話,去你的(不需要問候別人祖宗十八代或幹雙親啦)、天殺的、該死其實在文裡就很夠用了(?
昨天跟朋友討論到日本疫情新聞的失言排行榜。
第一名我們一致認同是岡村隆史的忍耐論。(「現在當然只能忍耐不去風俗店,現在很多人因為疫情影響了收入,我認為大概三個月期間後,可能有很多可愛的女生會在短時間內做風俗娘。等疫情結束絕對有『好事』發生,非常期待疫情結束之後再去風俗店找到可愛的美女。所以現在忍耐吧,忍耐,然後存去風俗店的錢,就算沒有工作的人也要為了那三個月努力節約出錢來。」)
第二名是大阪市長的採購應由男性負責,因為女性會「買很久,她們會逛來逛去,猶豫東猶豫西」。
第三名是IT大臣兼印鑑保存協會會長,表示不應限制員工到公司上班,因為用印的傳統不能廢。
我也是會在話題中盡量導正方向,或是去提結構問題。真喜歡「還原成人」這說法。稱謂我是近年會都改成人字部(是先看到朋友做,就試著做做看),但如果敘事本身裡女性身份是一個閱讀關鍵的話,我還是會用女字部。
髒話我還在努力,很在意有沒有足夠的ㄎㄨㄧˋㄎㄠˋ(不然這髒話不就失效了嗎),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用到性別相關的。不過你提醒了我可以多用去你的XD 太少用都忘記了
這失言真是廢到笑XDDD 說這種話到底是怎麼當上IT大臣的...
真的,身為救火隊成員之一,指派太多就會讓人想耍廢,不過通常指派會讓我心情阿雜,會優先把它處理掉,大概是眼不見為淨這樣。
慢半拍地來玩!
很愛咖啡和茶但每次發現快上癮就要強迫自己戒掉......
我明天慢回大家。
曬一下我為什麼不適合跟抄經風XD 我寫到重心在飄了⋯⋯
比較喜歡其中一次的奇蹟筆跡。
「一切民族,一切藝術,都有它的虛偽。人類的食糧大半是謊言,真理只有極少的一點。人的精神非常軟弱,擔當不起純粹的真理;必須由他的宗教,道德,政治,詩人,藝術家,在真理之外包上一層謊言。這些謊言是適應每個民族而個個不同的:各民族之間所以那麼難於互相了解而那麼容易彼此輕蔑,就是因為有這些謊言作祟。真理對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謊言,而且都稱之為理想;一個人從生到死都呼吸著這些謊言,謊言成為生存條件之一;唯有少數天生的奇才經過英勇的鬥爭之後,不怕在自己那個自由的思想領域內孤立的時候,才能擺脫。
〈養殺〉/湯舒雯
好多心有戚戚焉
髒話如果要「氣口」的話我都是單字,卡嘸氣勢,不過因為惹我生氣的通常是上司,所以不帶髒字表示抗議的怒氣是我持續學習的課題XD 通常是辯論模式
如果是翻譯的話會以原作為主,不過各地問候女性的髒話/造字好多,像奶奶個熊到底是什麼啦
同感,會根據敘事的關鍵程度決定。而稱謂我會依照生理性別使用,除非對方有特別說過希望使用哪一種。
至於新聞報導裡的「女+職業」用法,我會看有沒有強調性別所致的困境,傾向如果真要說的話,女性/男性都該使用。
雖說安倍內閣年齡加總突破千歲,但比起年紀,關鍵還是他用人都沒有專業背景,而是恣意分派跟年資論啊。
安倍前一任期的資安大臣也語出驚人表示「25歲以來都是指揮下屬作業,自己沒使用過電腦」,也曾被問及日本核電廠使用USB,知道那是什麼嗎,他回答好像要插入一個孔。
反正整個很不可思議。
民間輿論也很不可思議,有人在推特上自豪日本還算控制得不錯是因為自來水系統做得好、衛生習慣優良(每天洗澡)、民眾配合度高等。嗯⋯⋯
只希望他們會因為檢察官延退的事情,記得下次要去投票⋯⋯
agateophilia : 我也會擔心戒斷之後再喝,咖啡因的耐受度會降低,可能喝一點點會不舒服,但目前都睡得很好(咦)
坑真的很看角色與劇情的解釋,熱門有解釋不同的痛,冷門有⋯⋯冷門什麼都沒有(欸)我昨天找了一個CP,總共3篇文,其一是俄文,索性翻成英文還通。
有把握的時候用蕃茄醬工作法好帥氣啊!
å圖✦ : 謝圖!好想有寫意的行書或草書字體,小時候以為長大會自動練成,結果是白日夢啊
Cindy :
原來妳喜歡喝牛奶!
有推薦的作業無人聲BGM嗎?
但從19世紀開始,學者墓才開始受人矚目,原因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新古典主義名畫家Lawrence Alma-Tadema對此著迷,他和其門生都畫了不少以學者墓為背景的油彩,主題多是追求的互動,或是漠然的女子獨坐。
大家出版社的總編賴淑玲說他們要出《背離親緣》作者Andrew Solomon的The Noonday Demon: An atlas of depression(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這是新譯本,台灣2004年是活水出版的(原書出版是2001年)。
轉貼給朋友看之後,朋友說他看過原書,比起《背》,她對這本更有共鳴,有新譯本是件好事。
這是我覺得最符合SW9的迪士尼的梗圖XD
我在spotify上聽完了,篇幅雖長,但內容編排滿紮實,討論我也認同(像是健保對台灣來說並不是很偏左激進的事,但美國不然之類的)。
另外的觀察是這次我看到分享Foreign Affairs或Foreign Policy報導內容的人增加不少。
大致上來說他半夜收到將遭驅逐的消息,經編輯試圖釐清狀況後,發現情勢不妙,他預估緩衝沒剩多少時間,各國也因為疫情隨時會關閉國境,基本上能買的機票都買了(韓國、日本等),且利用最後的時間出外到合肥進行街訪。
隨機訪問路人時,出現一名警察(公安?)以不得聚集為由制止,還更進一步趁他們不注意時脫下外套試圖融入人群,尾隨採訪小組,見他們與商家攀談,便跑去警告店主不得與他們談話。
以往通常是他們訪問到極度敏感的內容,政府會事先準備好一套官方說詞提供,不希望他們獲得額外的資訊,但普通街訪不太會引起這樣程度的注意,如今就連這樣都會得到高度的戒備。
最後他離開長年工作的中國,趕在日本國境關閉之前抵達。
可以預期的是,失去外媒耳目的中國,在習近平沒有鬆開箝制的高壓獨裁之下,內部的實際情況未來只能透過拼湊而得,人民的故事將無法傳遞到牆外。
葉郎這邊有新聞的整理。
前陣子美國渾水公司揭發瑞幸咖啡之後,記得有別家公司說要踢爆愛奇藝,忘記關注後續是什麼,但結論就是消費者別碰啊(
楊虔豪的專欄。
四月底時台灣《笠》詩社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台灣兒童文學推手的趙天儀教授辭世。
臺灣本土詩人及兒童文學推廣者趙天儀教授辭世 鄭麗君部長表達哀思與敬意-中華民國文化部
1973年擔任臺大哲學系代理主任期間,因「臺大哲學系事件」而遭解職。趙天儀教授曾自述,他在被解聘後失業長達一年,只能以詩作紓解內心的不平,分別創作〈爸爸失了業〉、〈不要哭 孩子〉兩首詩投稿《中外文學》,原本可能被退稿,但在當時的臺大文學院朱立民院長和顏元叔教授的堅持下得以刊登,「最終詩擊敗了政治」。
「以生命書寫歷史長河」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先生辭世 鄭麗君部長表達崇敬與無盡哀思-中華民國文化部
這個世代的作家,年少的時候是學習日語,可以用非常優雅且流利的日文創作。
但戰後他們無法繼續用日文創作,只能刻苦地重新學習北京話。再加上二二八及稍後白色恐怖的關係,台灣本地的知識份子幾乎失語。其實「跨越語言的一代」是粉飾歷史的說法,實質上是「被噤聲的一代」才正確。
真正台灣知識份子,能在50年代就立刻恢復用北京話進行文藝創作的,大概只有鍾肇政、鍾理和、廖清秀及李榮春等「文友通訊」作家們,寥寥無幾。而鍾理和及李榮春是因為有中國經驗,所以在語言上比較能適應,但是在創作歷程上,還是非常坎坷艱辛。
文友通訊裡面,唯一有機會拜訪鍾理和的只有廖清秀而已……
李榮春更是一輩子寫了幾本超級大部頭小說,畢生創作大概超過兩百萬字,光是《祖國與同胞》就七十萬字。但他自費出版了《祖國與同胞》的第一集,完全滯銷,沒有很多人買來看。他一生沒有其他職業,就是窩在閣樓創作、創作。每天清晨穿一條褲子到海邊跑步,砥礪自己創作。
當地人不瞭解李榮春(其實不能怪他們),都說他是「頭城狂人」。
而鍾肇政始終遺憾未能與鍾理和在生前見上一面。
當時文友見面如此艱難,這就是那一代的辛酸。
除了為彼此的作品給意見,感嘆在「戰鬥文藝滿天飛」的時代,本省作家難以出頭,兩鍾甚至不約而同出現發展長篇小說三部曲的想法,鍾理和最終未能如願,鍾肇政則靠著他旺盛的創作力,完成多部大河小說。鍾肇政不僅達成個人文學成就,鍾理和過世以後,鍾肇政並沒有遺忘這位知心好友,鍾理和每一次的作家書籍和全集出版、鍾理和傳記改編電影《原鄉人》、作家紀念館、基金會、文學步道的成立,都能看到鍾肇政背後推動支持的身影和痕跡。
葉石濤曾經在《我的勞動是寫作》一書中講過,他在白色恐怖出獄之後,整整有十年的時間不知如何寫作。幸好是鍾肇政等筆友不斷鼓勵,互相支持,他才又重新找回創作的動力。
其中有一段,葉石濤跟鍾肇政都是用書信往來。葉石濤出獄後,重新回到師專唸書。1966年畢業,因為是政治犯的關係,所以被分發到宜蘭冬山的寒溪部落去教書。
葉石濤啟程前,想跟鍾肇政見一面,他就到鍾肇政任教的學校去見他。鍾肇政在教室裡上課,遠遠看見葉石濤在門口徘徊的身影,兩人無言對望後,瞬間就認出彼此......。
每次回想到兩人交會的那一幕,總是百感交集。
6/6罷掉遲刻魔也是幫他出一口氣。
nippon專題這系列可以一讀:
該說這樣的思維太封建嗎?一個文學族譜只能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嗎?不能是文學亞父,或者學《摩登家庭》LIly稱呼兩個爸爸的邏輯,那樣喊「文學大爹」,「文學小爸」,可一個男人變成一個文學之母,感覺又挺前衛的。
某年生日,鍾肇政也幽默的說,自己明明是男的,會被稱作文學之母,可能與創作多產有關,「他以「兒女」形容自己眾多文學作品,並以「做媽媽的」心態幫兒女們出嫁,就作品數量而言,自己的確是多產的媽媽,也是驕傲的媽媽。鍾肇政說,推崇賴和是台灣文學之父,也是客家人,搬到福佬地區,成為福佬客,也稱客福佬,鍾曾問他還說不說客家話?當時,賴和表示在祖父年代就不說了,這是環境使然。祝福好朋友健康快樂過日子。」
同感。
可能之前都是外送檢驗吧......但這個時間差還是好讓我震驚。
我是習慣將代辦清單放在明顯的地方,受看到指派事項會很煩的影響,而優先把事情一次解決掉,以圖個清靜,說起來這也要嫌惡刺激高比較能做到。XD
《正午惡魔:憂鬱症的全面圖像》有新譯本還蠻期待的,看起來翻譯的品質會很不錯喔!
沒想到她前陣子就去訪問現在在國台交當客席指揮的大師水藍了,後面有問一下他對線上音樂會的看法。
教授跟三味線演奏家本條秀慈郎(前半部)的共演,後半部從海上鋼琴師1900開始是彈奏電影主題曲。
剛頻道上傳的incomplete系列:
Ola!
> 新歌
沒想到在這時候等到foreign fields(他們做了一小時loop版的terrible times,很適合深夜作業用)、Keaton Henson跟HURTS。
忘記有沒有貼過3月時Keaton參加的session,跟Damien Rice翻唱Chandelier(嚇死人)
> 播放清單
HURTS為了心智健康週活動分享的confession:
今年的Cbeebies床邊故事,有粉絲錄影後上傳的版本
知名的跨平台協作網站Notion在中國網域被禁,創辦人兼CEO Ivan Zhao特別發出簡體中文的聲明,表示自己也是中國出生,持續關注這件事情的發展,且部分中國地區恢復使用。
看到有些推特上的人說要抵制,但爭議其實跟國籍沒有關係,而是內容審查,有人說:「不是創辦人中國人的問題;是內容審查。 因為我在大陸工作了一年半,了解要全內容審查的服務才能通過ICP,而國外的如果滲及使用者自發佈文章,也要審查! gist 因為可以 publish 一些 .txt 的內容,內含大量敏感訊息,被封許久。而一個也可以public publish 的 Notion 不到一週解封了。」
目前看起來是在中國境內使用的Notion有點疑慮(但我看別人貼微博被刪的文章還在),可能就個人定奪了。
席尼↳Air Giant : 我看大家推薦的還有airtable,不過使用原則可能就是盡可能用免洗帳號、不要放太隱私的資料在上面這樣
柯慈
女書店邀請的講師陣容跟主題很精彩的樣子(亦絢跟君玫還有方念萱)
Screen Anime
首波片單有企鵝公路、普羅米亞、帕蒂瑪的顛倒世界、王立宇宙軍
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
Festival Schedule | 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
5/29-6/7, 官網可見片單,紐約翠貝卡/三角地影展(Tribeca)跟YouTube攜手合作,會在YouTube上播映,選片單位包含坎城影展、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日舞影展、東京影展、英國電影協會倫敦影展、多倫多影展等各地大串連。
精選四部電影,直接在他們的Youtube頻道就可以看到了。
第一部是紀錄片〈數電影的人〉:
5/30(六)
22:00播出《我的拼湊家庭》
22:30播出《4X相識-前世情人的情人》
6/7(日)
22:00播出《第一響槍》
23:30播出《歸.途》
公視三台
5/30(六) 13:00播出《賽鴿賽歌》
5/31(日) 13:00播出《老街狂想曲》
公視+「吳朋奉專題影展」專區:
趁今天休假的尾巴大肆整理,希望是最後一次的疫情流水紀錄,不過進入冬季的南半球持續升溫實在是讓人擔心,尤其巴西向美國的確診數急起直追。
想到同事輪值旅遊史詢問櫃台時遇到路人想進來上免費廁所,同事打趣說可以啊,刷健保卡得一張通行證貼紙,一天可以進來上十次www 是沒有不行啦,但醫院冷氣涼是為了壓低病原體複製,空氣中菌數挺高的,沒事最好還是別來醫院吧。
一是感染科主治自己去燒檢站掛號,有發燒跟腹瀉,馬上收住院,那時還滿緊張他是否院內感染,因為他接觸很多負壓病房的患者,所幸是細菌感染(其實也不能說所幸,就也是引發症狀較嚴重的病原),但至少沒有抗藥還可以投藥治療。 院內員工生病的壞處就是隱私會被大家看光,我跟同事說那週他的病歷大概是全院點擊率最高的頁面了,主治還是他的上司(主任)、自己下診斷跟處方還要繼續接公務機,實在是挺慘的。
另,意外從朋友那邊得知認識的人確診住院,大概也一兩個月了,祝福他快快出院。
雖然說延了最重要的全國醫學評鑑,但其他評鑑和研討會只是晚一兩個月,行政跟研究的事還是照常,在外地工作的朋友是從疫情開始就再也沒回過家,就怕帶回家傳染給家人,而我也是自己住,但還是時常問候家人(有一度考慮是否要建立污染線,以免罹患慢性病的家人免疫力弱,但還是換掉外出衣服比較省事),幫忙釋疑和處理一些事,其實上班跟下班的分野不大。
至於勞權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了這樣。
不過我們最驚訝的還是敦睦艦隊磐石軍艦抗體篩檢,原來參與的台大醫學院實驗室在本案是無薪支援啊。
1. 報導看起來是事後擺拍才看起來很簡陋,操作期間的裝備應是沒問題的。
2. 適法性的話,操作的人有通過國考但未執登的研究生和助理,也有無證照的大四學生,但因為這是委請研究案,無發出臨床報告只是做輔佐疫調,不違反法條,應該是沒問題的。現實面的問題是臨床也沒有人力可以額外去執行。
3. 無薪。這沒有什麼好說的,若沒有給予參與費用、誤餐費或補假都不合理,不清楚是否教授和研究生協議用發表作了交換,但較有疑義的是若學生有個萬一要誰負責呢(雖然分裝都已經在安全環境完成才移交給學生幫忙)。
4. 中研院、昆陽實驗室跟台大實驗室都是不同的抗原(中研院跟台大是自己純化的抗原,昆陽是用核准的套組),結果不一致倒可以理解。
大家身心都要保重才是真的。
想到澳門的平面設計師Ck Cheang這篇。
他之前在香港反送中的時候設計了一套五大訴求,以及港澳連枝、風雨扶持的標準字,追蹤他的behance時,發現相關的作品底下都被惡意留言洗版。唉。
想到吳明益之前受邀到香港辦座談的主題設定是文學是一種抵抗。
提霍格華茲四學院時我相信她酸了一把 JKR是TERF 的事(因為JKR曾說妙麗是她自認最像本人的角色)XD
“No matter what any struggle accomplishes, time, life, death bring in their changes, and new oppressions are always forming from the ashes of the old.” 也可以呼應現下國際局勢的一句話。
前幾年保羅麥卡尼還有爆料一起打手槍喊邱吉爾之類的lol
這兩位說的都是真的XDDD
直接有記者發推說忘記#standwithHK吧,現在是該跟Minneapolis站在一起了,一次消費兩地的事,然後有自詡中國分析的外國專欄作家表示贊同,因為習近平沒有叫港警開槍,所以香港比較不慘......()
科幻電影情節在現實上演,根據印度官方證實,一群猴子襲擊了Meerut的一所醫學大學(距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快500公里),拿走確診陽性的COVID-19病人血液檢體。
受訪的校方高層S. K. Garg博士表示:「猴子抓了就帶著正在治療病患的血液檢體跑了......我們只好幫病患重新抽血。」
(不知道該怎麼吐槽)
如果沒記錯,印度跟中國是世界上准許用靈長類做實驗的國家(但在這則新聞看起來像是被壓迫到棲息地的猴子到人類居住區覓食,想到高中朋友以前唸中山大學時,獼猴開窗跑進他宿舍喝掉保久乳,在床上便便的事),記得很久以前中國網路有個很熱門的討論帖是原po分享他吃過的實驗動物,像是螺還是驢吧,反正沒有依SOP安樂死。
剛看到這則新聞(馬格尼茨基的律師在開庭前一天從自家四樓跌落,住進加護病房,頭部嚴重受傷。馬格尼茨基就是衍生出《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案》那位過世的揭弊者)時,想到俄羅斯最近超多「跌出窗外」導致受傷或死亡的消息。
5月初的新聞。 兩位醫療工作者Alexander Kosyakin和Alexander Shulepov(在距離莫斯科300哩遠的Voronezh工作)上傳了一支影片,講述俄羅斯醫院的防疫措施很差,後者已經確診,醫院卻逼迫他們繼續值班。
幾天後,Shulepov透過地區醫療部門的公關發了第二支影片,表示收回第一支影片的話,說他只是一時情緒性發言,而他醫院的長官也停止他的工作了。沒多久他就傳出墜落兩層樓,頭骨骨折。
這是那兩週內第三起醫師墜樓的事件。
隔天,在Krasnoyarsk(西伯利亞的西側)醫院工作的Yelena Nepomnyashchaya醫師從她位在五樓的辦公室一躍而下,也是當場身亡,據傳她的跳樓發生在和當地衛生單位會議通話之後,匿名爆料者說Nepomnyashchaya生前曾因人手不足和沒有防護設備的情況下,反對將醫院病房轉換成收治COVID-19病患的地點。
展期到6/7,台北當代藝術館。
個人推薦必看的年表,是從2000年開始到現在日本各種審查制度、右翼團體抗議甚至攻擊的事件整理。
其中有提到「在特會」,這是「不允許在日外國人特權市民會」的右翼團體簡稱,曾經因為樂敦製藥用韓國藝人金泰熙作代言人而抗議、攻擊威脅(有四名成員被起訴且判有罪)、襲擊京都朝鮮學校、干擾慰安婦相關議題的展覽等。
忘記在哪個噗看到在選舉期間的電車上看到有廣告寫「外國人特權是日本人不幸的根源」,大概就是在特會吧⋯⋯
其中的福島核災主題線。
第二張照片裡的是神社繞行輻射廢土外圍祈福祛災,第三張的右側是幅員遼闊的廢土,左側則是母親陪同小孩作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即便當地孩童甲狀腺癌比例遠高於其他縣市,有關當局卻表示與核災無關。
〈和平少女像〉是從1992年開始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外的「週三抗議」活動第1000次的紀念,藉此表述對日本政府漠視戰爭期間罪責的反感。
其設計概念共有十二項,包含無表情的臉龐、受到性傷害的少女,與背負記憶至今的年老受害者的影子等。
日本外務省有把對此塑像的不認同寫進《2019外交藍皮書》裡,會持續跟有關當局反應他們的不滿。
展品不多,但展間外長椅上有書籍可供閱讀,包含蔡慶樺的《邪惡的見證者》、吳乃德(吳怡農的爸爸)《最好的台灣》、春山出版的《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其中有兩本日文書籍,懂日文的人應該會覺得很深刻:
裡面有提到自1901年至今的審查事件,包含把政治人物畫成諷刺漫畫裡的動物也不行,週刊少年的連載被抗議而停刊等。
給魔人啾啾點個讚
當初看到閉展新聞覺得根本此地無銀三百兩(…)
水妖十四號星期六 : 啊太可惜了(拍拍)更慘的是日本的審查應該還會持續這樣下去
沒有完整跟到(朋友貼給我才想到對欸要看)Liv不愧是精靈自帶柔光,而且還記得精靈文實在是太厲害了吧。
有截到一小角Orlando的貴賓狗。Andy背後是猩球崛起跟魔戒的海報。Karl最近常出海覺得氣色很好。Viggo喝啤酒,衣袖一邊是紋章一邊是紐西蘭國旗。Ian爺沒有戴耳機還會攏著耳朵靠近電腦www
「在那星期,你得知麥克.布朗(Michael Brown)的兇手不必坐牢。警察把他的屍體晾在街頭,當成一種了不起的宣言,以顯示自己擁有不可侵犯的大權。涉案警察始終沒有受到懲罰。我早料到,沒有人會被懲處。但你仍年輕,對體制仍有信心。那天晚上,你十一點還不就寢,看電視等候警察被起訴,卻聽到不處分的消息,你說,「我看不下去了,」然後回房間。我聽見你在哭。五分鐘後,我進你房間,不抱你,也不安慰你,因為我認為,安慰你是錯誤的舉動。我不勸你放心,因為我從不相信以後萬事OK。我對你傳達你祖父母曾試著灌輸給我的道理﹕這是你的國家,這是你的世界,這是你的軀體,你必須設法安居其中。我在此告訴你,生活在一個迷失在大夢裡的國家,如何安居於黑人軀殼裡,這是我畢生追尋解答的疑問,而我已經發現,尋答的過程到頭來能自我釋疑。」
Pompeo麻煩在Trump發推前幫他看一眼好嗎(
身在台灣就像聽到延續不斷的餘音,抗拒著用過去式談論迅速凋零的自由之地,誰利用台灣拉抬聲勢、誰將道義責任推給台灣,決定不是操之在己,接下來將發生的一切令人惶惑不安。
我感受到那種無法尋回的苦澀,也一直以來從反抗者身上看見雞蛋投向高牆的勇氣,成功不必在我的傳承。
鄂蘭說要站在每一個他人的位置上思考,不能關閉自己的反思能力,不能墮於思考的愚昧,不能純然成為服從的載體。
知道其脈絡,就不會把兩地發生的事像中國官媒一樣擺在一起模糊比對,我只希望我思索得夠深刻,也不會畏於任何行動。
反送中即將一週年。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本(5)月27日以「美國不再承認香港特殊地位—梅克爾對中政策遭致愈來愈多之批評」(US-Regierung erkennt Hongkong Sonderstatus ab – Kritik an Merkels China-Politik wächst)為題,報導德國政府迄今對中國鎮壓香港仍低調處理,總理梅克爾對中政策即使在執政之基民基社聯盟及社民黨聯合政府內亦遭致批評。
(中略)
德國國會將於本週五就香港情勢開議,預料各方將就梅克爾及其內閣首長怯於表態一節直言不諱,並大力批評中國。
今天才跟朋友說,他們在我眼中看起來沒有不一樣。
他被非裔教友質疑他是造成種族分化的推手之一,而基本上他說的話都是against 他自己啦我就不想翻了,是很政治化妝術的講稿。
他最近也不是沒有驚人發言啊,ㄏ。
拜登說關於警察的訓練「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變」,其中一例他說:當沒有武器的人衝向警察時,他們可以「射他的腳而非心臟,這是顯而易見的差異。」
用相同的情境設想,既然無武裝為什麼要用手槍制服,而不是其他無殺傷性的裝備。
但也覺得看到腦殘外國人的留言讓我超不爽,像是「我相信11月又要變藍天了(民主黨)」、「逢川必反,遇拜登雙標迴避」,這樣收割別人的苦難實在很白人當道。
然後看到香港人公開分享一些抗爭經驗給示威者,像是用磚塊路障延後警車進入、怎麼處理催淚瓦斯、手勢意義等,我真的覺得很佩服他們。
另外,先前光是一個北車大廳就吵成那樣,還有許多對原民的歧視,日本人也是,忽略了自己怎麼對在日朝鮮人或愛努族。
題外是今天看到朋友說才知道,很多勒索捐款的訊息灌爆韓國偶像的SNS或留言板,似乎是把不鍵盤支持和反對運動劃上等號。
唉,「跟風打卡」跟「讓聲量佔據各社會層面的渠道,強逼政府回應與改變」是兩碼子事,每個運動跟抗爭都是這樣。
我覺得值得一看的是下面香港人的回應,不少人表示這不是涇渭分明的壁野,只是各自的不同觀點,一如香港反送中的無大台(去中心化)爭取的是讓不同聲音可以共存,尊重,但不是照單全收他人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