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王的莊稼
從農業發展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政治生態學
The King’s Harvest: A Political Ecology of China from the First Farmers to the First Empire
王的莊稼:從農業發展到中國第一個王朝的政治生態學 - 布萊恩.蘭德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Brian Lander/譯者: 蔡耀緯/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日期: 2024/07/29
字數: 190,280
原文出版:2021

作者被這段話打動,決定開始研究中國環境史:

「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孟子·告子》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本書真的很妙。
他前面還特別講說他很高興繁體中文的出版,這樣可以把簡體中文譯者為了官方而刪減的部分加回來。

然後,我就發現那年表裡的中華民國呢??🤣🤣🤣🤣🤣
https://images.plurk.com/2OYv7CPRib2jjV9O8BcBtM.jpg
1911-1948怎麼了,是消失的時空?

這都繁體中文了,是否他的英文版本來就這樣⋯

當然他只放大一統,其實中華民國大部分時候是沒統一也沒錯啦。不過不管怎麼說,北伐後的1928-1948應該也算大一統時期了吧!

但如果太短的不能放,秦朝二世而亡也不能啊。但秦朝不放就太違反歷史常識了吧!

剛剛講完的隋朝也沒有,明明隋朝統一了啊。

書友說想到王飛凌提到美國漢學家怕得罪中國/中共而自我審查的問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緒論
「鑑於本書所關注的時期,正是東亞智識傳統的經典文本成書之時,我應當說明思想概念在本書故事中的作用何以如此之小。多數研究周代的英語學術論著都聚焦於文本和概念,本書的唯物主義焦點則多少有意對峙這種對於男性菁英思想和著述的過分強調。

但更重要的是,我並不認為人們對自然的抽象想法,曾經讓社會真正對待環境的方式產生多大差別。

早期中國的思想家全都相信農業和人口的擴張是好事一樁,要求更加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呼聲,並非認可自然的固有價值,反倒純粹是對於如何經營生態系最能有益於人類的理性分析。對早期中國思想的生態意涵有興趣的學者,往往受到莊子這樣的原始道家吸引,但我確信,想法為真實世界帶來最大差別的思想家,其實是商鞅這樣的政治理論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在撰寫本書時清楚意識到,某些人或許會認為本書又是一部把世界環境問題歸咎於中國的作品。

但正如第一章所表明,前近代中國的政治體系與其他地方並沒有根本差異,它們相對有效且持久,但以近代標準衡量還是頗為弱小。

不僅如此,我對中國歷代帝國的生態學習得愈多,事情就愈是清楚明白:我的中產階級加拿大人生活,是由於英美帝國強制轉化世界生態系而實現的。

我能夠享有旅行和學習世界知識的餘裕,乃是因為歐洲人征服了大半個世界、驅逐當地人民,把土地提供給我的家族這樣的定居者,並且重組經濟向我們傾注資源所致。

歐洲帝國建立了一套牟利效能卓著的工業資本主義全球體系,受其殖民的人民別無選擇,要想逃脫從屬地位,就只能養成歐洲人的揮霍方式。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西方人往往批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資源密集型成長模式,彷彿我們自己不曾發明這種模式,並將中國置於別無選擇只能採用的處境那樣。正如本書所示,武裝國家之間的爭鬥,數千年來一直都是環境毀壞的關鍵驅動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01政治權力的本質

「凡有地收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
—《管子•牧民》(西元前四世紀)」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咦,看完第一章了耶?⋯

總之他前面面就用中國的新石器遺址(仰韶、龍山、二里頭、姜寨、、陶寺遺址)講了一下很經典放牧—農業,乃至平等—階層分化—國家出現,以及官僚體系(韋伯的定義),以及父權體制(主要在國家、社會、制度的公領域,而非家庭內的私領域),以及暴力向外侵略和國家為了運作軍事機器必須產生的資源。

我覺得這個部分政治論述的介紹寫的蠻流暢的,基本上就很接近《反穀》和《萬事揭曉》等等討論的經典論述。算是同類型裡面我覺得寫的滿易讀的。

作者感覺蠻會寫的,能夠把龐大的資訊梳理地很清楚的類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杜正勝 《中國是怎麼形成的》《中國文化史》 一開始有講到滿天星斗的新石器遺址,提到中國有些人很想要把這些遺址和傳說時代的夏商等硬套上去,但其實這些遺址彼此不一定有繼承關係,有些有互相影響啦。

我覺得蘭德這本書感覺是假設中國的這些研究(和某傳説時代)的結論可能為真、不予置評。他第一章寫的時候,仰韶—龍山—二里頭—姜寨/陶寺遺址,雖然沒有明說,但因為當成前後的參照,讓人感覺好像是同一個文明的演進。其實這些遺址地點還差蠻遠的。

我不知道後面是不是也這樣,但這個部分我就比較有保留啦,雖然說也不影響他大方向要論證的東西。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02孕育生機—人們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態系

「今是土之生五穀也,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然後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然後葷菜百疏以澤量,然後六畜禽獸一而刺車;黿、鼉、魚、鷩、鰍、鱣以時別,一而成群,然後飛鳥、鳧、雁若煙海…….夫天地之生萬物也,固有餘,足以食人矣。

—《荀子•富國》(西元前三世紀)」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本章回顧華北農業體系的形成過程,從發端講到周代,其中將過去二十年來考古學者和科學家發表的研究成果,與《詩經》等古代文本結合起來。考古證據與文字及出土史料的對照,揭露了每一類型資料的偏見,並使我們得以猜測它們各自遺漏了何等資訊。

本章所談論的其中許多過程都發生在歐亞大陸各地,因此我們會往返於大範圍趨勢和黃河流域中游的特定案例之間,大半個新石器時代裡,黃河中游谷地都是東亞人口最稠密的區域之一」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王的莊稼 第二章

「本書聚焦於陝西關中盆地及其周邊地區:北方乾燥的黃土高原、南方林木茂密的秦嶺山脈,以及向東延伸到河南洛陽一帶「中原」的谷地(參看地圖二)。關中盆地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的下游,因此我會把這整個區域都稱做黃河流域中游。」

「本書研究區域位於北緯三十四度一帶,與洛杉磯(Los Angeles)和黎巴嫩(Lebanon)相同,但由於海拔高度多半高於四百公尺,又比這兩地涼爽一些。」

——
看到這一段就想講一下,其實洛杉磯真的是個比台灣北邊很多的地方⋯

是個黃河流域中游的緯度!

(以及原來黎巴嫩也在這個緯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約莫七千年前到三千年前之間的這段時期,稱為全新世大暖期(Holocene Megathermal),此時的氣候稍微比今天更暖又更濕一些,氣溫大約高出一點五度,每年降雨量也多出兩百毫米左右。由於在華北發現了如今只能在遙遠南方找到的物種,過去幾代學者們往往相信,當時的氣候比今天溫暖得多。據他們推論,由於犀牛等動物如今只能在熱帶找到,華北必定也曾有過熱帶氣候。

但氣候科學的進步業已說明,這些物種從黃河流域消失,其實不是氣候變遷所致,而是被人類活動消滅。我們對於東亞哺乳動物「自然」分布範圍的認知,乃是基於科學家過去兩百年來的觀察,但中國的生態系此時早已被人類活動轉化。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其實華北在全新世大暖期的氣候與今天並沒有太大差別,比方說,當時關中盆地的氣候,與東南方僅僅數百公里外的河南南部近代氣候相仿。這段更暖更濕的時期終止於四千年前到三千年前之間,此時氣候變得略為寒冷乾燥。一般說來,乾冷的氣候就一直維持到了近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