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7:47 PM
Sat, Feb 15, 2025 8:10 PM
28
5
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康熙的紅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孫立天/簡體中文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所以我在書群的討論中,終於打開了這本書。🍵
呼應書名,這本書的購買過程相當全球化,是臺灣書友代訂,飄洋過海來到了美國!
以及炫耀一下友人送的手工書衣❤️❤️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7:48 PM
抄一下書籍簡介:
「2019年北京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張康熙皇帝1716年發去歐洲的諭令,內容是尋找他派去羅馬多年而杳無音訊的洋欽差。這份諭令呈硃紅色,歷史上又稱“紅票”。因正史中沒有記載,紅票的來歷一直成謎。康熙為何會派西洋傳教士做欽差?派他們到歐洲去所為何事?
本書以紅票作為敘事切入點,抽絲剝繭,圍繞清初皇室特別是康熙帝與湯若望、南懷仁為代表的北京傳教士群體之間的互動,抉出了一段中國與西洋深度接觸的往事。進入中國的西洋傳教士,與中國各階層有着廣泛的接觸,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販夫走卒,他們的交往交織着文化碰撞與私人恩怨,糾纏着國際競爭與內闈宮斗。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7:49 PM
Sat, Feb 15, 2025 7:50 PM
作者精讀中西文獻,細加論證,在諸如清初歷獄、中西禮儀之爭、雍正禁教等熱點問題上均有原創性見解,並對流傳已久的“閉關鎖國”“朝貢體系”“文明衝突”等歷史論調提出了質疑,是一本學術性與通俗性兼具的佳作。」
作者是個旅外的中國學者:
「孫立天,成都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博士。現為獨立學者。其2021年出版的英文專著Jesuit Mission and Submission:Qing Rulership and The Fate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1644-1735(Brill,2021)對相關領域有開創性貢獻。本書在該英文專著基礎上,融匯作者最新研究而成。」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7:50 PM
他的序說,以前都說康熙是對西學有興趣,然後召傳教士入宮學西學。
但其實倒果為因,康熙應該是因為信任傳教士,所以和他們學西學,也才讓他們出入宮廷。
然後尼布楚條約也有派耶穌會傳教士參與協商,結果傳教士都站在清國的立場寸步不讓,彼得大帝覺得大家都西方人而且都信上帝你們竟然幫異教徒,一怒而封了耶穌會不讓他們在俄羅斯傳教。
然後從這個紅票可以看出康熙還派傳教士出使,包含往來歐洲。這些紅票是印刷品,有到歐洲的人就叫他們拿一張幫忙找人,有三種文字。
紅票收藏都在歐洲,背後鉛筆字則多有當時帶著紅票的傳教士名字。草稿曾經在民國三十幾年找到過,考證發現康熙和羅馬教廷有長達15年的往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7:50 PM
Sun, Feb 16, 2025 7:11 PM
01佟家的奴才
然後一開場就看到兩個傳教士,一個西西里島人,一個葡萄牙文,已經中國傳教二十幾年。因爲原來跟著張獻忠朝廷被豪格軍俘擄,所以已經被歸為奴籍了,是豪格的奴才。
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彼此是叔姪關係,西征後被多爾袞入獄殺了。但多爾袞作為攝政王,順治皇帝親政後就把他殺了。
但多爾袞對這個兩個傳教士很好,多所照應,後來傳教士輾轉變成佟圖賴固山(固山是職稱)豢養(他們的奏本自述還真是用這個動詞)。
但在第一章兩人給順治上奏本的時候,多爾袞已經被殺了,所以兩人趕快和豪格攀關係,然後說自己被禮部和光祿寺(而非多爾袞)照顧⋯總之也是非常了解政治情勢的外國人。
這讓我想到羅馬人俘虜了希臘人來當家教奴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8:23 PM
「在行軍路上的某個時候(1647—1648),二位神父的奴籍被轉到了豪格名下。
主奴關係是滿人八旗世界中最基本的階層關係之一。在滿人的理念中,主子給奴才提供生活所需,而奴才對主子盡忠。」滿人統治者也深知奴隸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因而他們推崇主奴之間以家為單位,和睦相處。用努爾哈赤的話來說,就是要形成一種「奴才愛主子,主子愛奴才」的社會。
由於主奴關係中蘊含著家庭關係,因而外人在對待一個奴才的時候得看主人是誰;同樣,要是主人升官了,自家奴才也跟著高興,感覺臉上有光。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8:23 PM
滿人人關以後,漢族大臣極力反對滿人的主奴統治,但滿人上層還是力排眾議,堅持主奴關係是滿人八旗制度的基礎。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清初嚴厲執行《逃人法》,這項法令的核心就是重罰那些膽敢容留逃跑奴隸的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湯若望神父知道兩位神父是奴隸身份,就不敢在他設在北京的教堂中收留他們了。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8:37 PM
Sat, Feb 15, 2025 8:43 PM
我覺得滿清的主子—奴才的關係,感覺和羅馬有點像?也有庇護—被庇護的關係?
相對來說,明清漢人社會裡的奴隸是不是更像是物品?
還是純粹也是看遇到主人是誰?
而且這兩個傳教士是「包衣奴才」。
「「包衣」是滿語的音譯。據清史前輩孟森解釋:「包」是滿語「家」的意思,而「衣」相當於漢語中的虛字,類似「之」字。包衣奴才是指跟主子關係最近的、家周圍的奴才。 「6滿人人關以後,包衣奴才專指滿人權貴家裡面的奴才,是整個奴才群體中地位最高的一群。後來許多清朝名人都是包衣奴才出身。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就是康熙的包衣。」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9:33 PM
Sat, Feb 15, 2025 10:04 PM
「可以肯定的是最晚至1633年,滿人軍隊中就有葡萄牙的砲手了。
這一年,孔有德帶領一支明朝部隊投奔了皇太極。這支部隊是當時明朝最精銳的砲兵部隊,由受洗了天主教的孫元化一手創造。孫氏本身就是明朝最有名的造砲專家。 「在1632年冬,耶穌會神父陸若漢和他帶進中國的葡萄牙砲手們就和這支部隊一起駐紮在登州。他們經歷了孔有德帶領部隊叛變的全過程。在孔有德部隊圍困了登州以後,陸若漢藉著大雪的掩護,跳下城牆,突圍出去,通知了北京朝廷孔有德部隊叛變的消息。」
——
我每次看書都會覺得大航海時代傳教士真是能文能武XDDDD
這個陸若漢,可以跳下城牆+突圍而出,整個傳教士呂布好嗎!而且隨身帶100個葡萄牙砲手根本武裝傭兵團。
柔弱的孤身一人傳教士 (x
軍事顧問/傭兵團長,順便傳教(o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10:01 PM
Sat, Feb 15, 2025 10:06 PM
15世紀還有道明會的黑衣教士,也是雲遊四方到處去宗教審判,我覺得應該武力值也很高才對!
@jeanylin - #漫遊歐洲一千年 從11世紀到20世紀,改變人類生活的10個人與50件大事 Ce...
15世紀葡萄牙的耶穌會教士跑去日本也是帶著武裝兵團捲入當地政治,才搞得1641幕府要閉關,驅逐耶穌會不給他們傳教。
總之中世紀到大航海時代,想要享受勇者的冒險者生活,去當傳教士就對了。可以航向偉大的航路,又可以到處討伐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10:02 PM
Sat, Feb 15, 2025 10:03 PM
抄一下之前的筆記:
——
我覺得這一本真的很不錯,雖然寫的不一定很全面,但是可以看看日本的角度也蠻好的。
尤其他在講幕府閉關鎖國,不准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傳教的部分,也寫的很好。
耶穌會傳教士其實是有葡萄牙國王當護教人,也就是有武力支持他們的傳教活動。而他們傳教活動效果越好,信徒越多,就會發揮更大影響力,帶著武裝勢力進駐、加派主教等等,總之會蠶食鯨吞原來的地方勢力,其實也有武力佔領的意味,所以是會危害國家主權的。
地方大名支持傳教士,常常會給他們一塊地方住,而傳教士可能也會帶著武力支持關係好的大名在地方上爭霸。
所以當幕府統一日本之後,和耶穌會傳教士之間就會自然產生衝突,不僅是現代人認為的和平無武力的宗教自由而已。
@jeanylin -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10:41 PM
Sat, Feb 15, 2025 10:42 PM
陸若漢還兼軍火大亨的身分欸,火炮生意不是葡萄牙東印度公司進行的嗎,但感覺和傳教士也是息息相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Feb 15, 2025 10:41 PM
「耶穌會神父自明末入華以後,他們在中國的發展與明清雙方引進西洋大砲都有關聯。他們希望藉助大砲貿易進一步接觸到明清雙方的權貴階層,以便推進他們的傳教事業。在1630年成功和明延做了第一筆大砲生意以後,耶穌會神父陸若漢在第二批運送大砲的隊伍中加了五位神父進去。
由於第一筆生意受到了明廷的肯定,因而第二支隊伍從澳門出發進人內地後,一直受到沿途官員的優待。
「儘管後來明延內黨派之間不能統一意見,不能決定到底是不是應該信任洋人,在這支隊伍走到南昌以後,讓他們原路返回了,但陸若漢安插的五位神父還是悄悄地按照原定計劃去到了各自的目的地。」
同時,大名鼎鼎的湯若望神父,其實除了在明廷做一個曆法的官員外,還在天文造炮技術。 「他的講解在明末編輯成書,名為《火攻挈要》。」」
然後五個傳教士悄悄潛入整個好像諜對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12:43 AM
Sun, Feb 16, 2025 1:12 AM
斷斷續續看完第一章。談到西洋火炮是漢人八旗建軍的原因,滿族仰賴漢人和西洋人使用、製造、維護火砲,傳教士都只會漢語不會滿語,因此也都仰賴漢人從中斡旋。
佟家掌管漢人和火炮相關事務,和西洋傳教士長期有往來。佟圖賴的夫人也受洗為天主教徒。佟圖賴後來想辦法把這兩位神父消除奴籍,還幫他們建教堂。
總之一開始的這兩個神父,變成佟家的系統。由於羅馬教廷和湯若望之間的指示都是叫他和其他傳教士不要接觸這兩位為奴的傳教士,所以後來他們消除奴籍、建教堂傳教,和湯若望是不同系統,並且有16年是對立狀態。一直到後來反天主教的曆獄(任欽天監的湯若望被參幫順治和董鄂妃的兒子墓地選址錯誤、造成順治三年後駕崩),同仇敵愾才改善了彼此關係。
總之,消除奴籍的傳教士仍然是佟家系統,也就變成了康熙的外戚勢力範圍的人,對康熙產生了影響。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7:10 PM
02滿漢之爭中的傳教士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7:18 PM
「所以湯若望這看似是科學觀測的修正,卻對整個測算產業都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對楊光先等擅長紫微鬥數的人更是影響重大。紫微鬥數算命是基於人的出生時間和年月日,找出人的生辰八字。例如2020年是乾支紀年法中的庚子年,然後再根據規則,將月、日、時辰各兌換成天干地支中的兩個字,這樣與年合在一起就是人的生辰八字。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是不變的,就是所謂命。而紫微鬥數推演一個人每年的不同際遇,就是用八字去比對不同年份的天宮圖,然後再預測。
所以天宮圖中星宿的排列對紫微鬥數至關重要。楊光先先盯上湯若望,並不是因為天主教,而是在湯若望改了天宮圖以後。」
所以現在的紫微斗數用的天宮圖是哪個版本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7:18 PM
湯若望好隨和啊😂😂
「湯若望不只在宮中使用測算,在社會上也利用算命來傳教。北京的另外兩位傳教士安文思和利類思就對這一點很有意見,認為算命完全背離了天主教。這兩人寫了很多書信到羅馬去狀告湯若望。
根據安文思所言,湯若望的計算包括看羅盤、看手相以及解夢。 至於湯若望用的是西方羅盤術還是中國的方法,現在已不可考。對去找他算命的人來說,這應該無所謂,不管什麼方法,能算準就好。但是對於當時很多以算命謀生的人來說,湯若望用羅盤算命,看起來就跟當時流行的紫微鬥數法很相似。
安文思也向羅馬告狀說,湯若望算命在當時的社會上影響很大。這大概沒有冤枉湯若望。」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7:33 PM
《康熙的紅票》整個第二章都在討論湯若望的曆獄欸,但這個案子我完全沒聽過😂😂
「面對楊光先的挑戰,傳教士除了用中文寫文章回應以外,還將事件經過細節記錄下來,發回歐洲。楊光先和傳教士一攻一守的文字往來,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公開的素材。 19世紀後,無論是說西方人侵、帝國主義,或是中西文明衝突,後世史家都能在這個案子中找到資料。這也是這個案子在中西交往史方面的書籍中常出現的原因。反而是案子的滿文庭審紀錄,最近幾年才陸續出版公開。
從審判紀錄看,湯若望被定罪並非因為他是洋人,也並非因為他是天主教神父,而是因為他是欽天監監正,是這個朝廷機構的一把手。身為朝廷官員,他在這個案子中受到牽連,這是典型的朝廷爭鬥,不涉及「中西文明衝突」這些後世才關心的歷史大問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7:37 PM
「曆獄給了傳教士們一個深刻的教訓:算命風水這些領域觸碰不得。
儘管短期之內可能吸引信眾,對傳教有利,但算命風水有很多潛在的風險,所以最好避而遠之。康熙親政以後,委派南懷仁掌管欽天監。南懷仁就吸取教訓,堅決只做天文觀測,不觸碰測算部分。
同時,曆獄也讓當時的傳教士們充分體認到,大清已是滿人的天下了。
自從明中後期人華以來,傳教士一直認為士大夫是促成天主教在華傳播的關鍵,因而他們一直在努力融入士大夫圈。但經過曆獄,他們發現跟漢人士大夫的關係在關鍵時刻不僅沒有太大用處,還有可能招來禍事。於是他們開始轉向,將滿人權貴圈作為主要的接近目標。後來來華的傳教士,特別是駐紮北京的,滿語學習也都排在漢語學習之前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7:37 PM
Sun, Feb 16, 2025 7:55 PM
從此以後,傳教士和漢人士大夫的往來大大減少。許多史書中都注意到了這一轉變,但大都認為這是文人士大夫在清朝以後漸漸對傳教士的西方學問失去了興趣。
其實不然,不是文人士子口味變了,而是傳數士不再熱衷於結交文人主子了,畢竟傳教士是來華傳教的,不是來推介西學的。
傳教士對權力等各種利害關係看得很清楚。曆獄結束後,他們不計前嫌,抓住一切機會交滿人權貴。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當初是支持楊光先的,但安文思神父利用自己的知識,幫蘇克薩哈家打井,還幫他製作了方便取水的工具,就這樣在歷獄結束不到一年時間,已成為了他家的常客。」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7:55 PM
Sun, Feb 16, 2025 7:55 PM
———
我還是要再度感嘆,傳教士真是能文能武啊!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打仗可以算命!真是莫大的智庫!比絕地武士還厲害!
而且還自帶護教兵團,根本就戰鬥/後勤/研發一條龍的最小單位。到了地點開了教堂當根據地之後就開始種田,變成生產單位。
整個覺得文明帝國 AOE都應該把他們變成一個兵種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8:04 PM
Sun, Feb 16, 2025 8:05 PM
——書友F——
「紫微斗數是虛星,和現實的天宮圖Horoscope沒有關係。不論是本命盤或是流年盤,都不受實際天像影響(沒有上升或下降等概念) ,但這裡寫的很模糊,不知道具體技術細節是什麼。
紫微從一開始就是虛星,使用如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的名字去做排列。排列原則和個人的生日有關係,但和天象沒有直接關係 嗎,西方的天宮圖還要算相位角度,但東方的十二宮位圖沒有這種設定。
紫微命盤是個類似大富翁的循環系統,每年都會有固定變化,因此前面說的 「用八字去比對不同年份的天宮圖」 這句話我看得懂,就是流年盤。但流年盤也跟實際星象沒有任何關係。今天的紫微斗數,跟明代的紫微沒有差太多,虛星的數量,從明代就是固定的,跟宋代差的很多。
光看這段*,改這個不會影響到紫微斗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8:05 PM
Sun, Feb 16, 2025 8:07 PM
*「黃一農教授細緻考證過楊光先和湯若望主持的欽天監產生矛盾的淵源。中國傳統天文把天空分成三十八個扇形區間,每一個區間就是一宿,俗稱為天宮二十八宿。由於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繞著地軸自轉,會產生歲差到同一百年以後,那一百年以後,成為同一時期。
清朝初年,湯若望根據自己的觀測,把傳統天宮圖中相鄰的參宿與觜宿的位置散了改動。由於他當時是欽天監監正,這項改動就成了代表朝廷做出的官方改動。 」
註釋28 黄一农,《清前期对觜、参两宿先后次序的争执:社会天文学史之一个案研究》,71-94。
审讯汤若望时,有问到这个问题。见《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164。
——
好複雜 😱
話說黃一農教授是臺灣清大教授。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9:21 PM
Sun, Feb 16, 2025 9:29 PM
03從剷除鱉拜到《尼布楚條約》談判
總之曆獄後,湯若望的教堂被查封,後來鰲拜被康熙用少年摔角隊給剷除了(原來鹿鼎記這麼貼近史實在寫啊),兩個月南懷仁上奏說湯光先和欽天監算錯了,然後拿回教產和恢復湯若望身前名譽。
作者參考資料是說康熙想要藉此把湯光先後面的鰲拜勢力一起查辦,不過沒成功、最後就停在湯光先和他的欽天監部屬。
不過我覺得他在一些說傳教士和康熙關係很好的部分,沒有什麼強烈的證據顯示,是一種我覺得親切的、鹽野的、讓想像力馳騁一下的想必風。
雖然我也是覺得他的推理算蠻合理的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9:31 PM
Sun, Feb 16, 2025 9:56 PM
然後原來和順治說玄燁得過天花的人就是湯若望!
南懷仁好厲害啊👍
後面看他覺得超強的,各種穿越小說主角大概都沒有他厲害😂
大部分穿越的主角都是照抄已經有的設計,他是用基礎理論設計蒸汽汽車和蒸汽船,或是弄個新設計解決工程問題。結論是本身還是需要機械工程腦,穿越之後才比較能當發明家。
總之,南懷仁不想當欽天監,堅辭官職,開始教康熙西學!是說康熙學得也太認真。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康熙35歲的時候還一個禮拜學四天之類的。
總之後來作者主張《尼布楚條約》的談判過程中,兩名傳教士並不是只作為通譯存在,而是直接參與,包含對俄羅斯在歐洲的局勢了解和評估、對於地理的理解、都比清國官員強。當時中俄都不清楚西伯利亞和東北的地理,地圖沒畫,都在互相試探。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9:44 PM
「1665年,朝政仍掌控在以鱉拜為首的四位輔政大臣手中。這一年是他們輔政的第五年。康熙當時還未成年,他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皇帝該學什麼,是國政,是輔政大臣要安排的國家大事。
前章已經提過,恢復滿人傳統是輔政大臣時期的治國方針。這個方針也體現在康熙的學習安排中。
康熙這段時期的學習內容主要是滿人傳統的騎馬、射箭、打獵這些技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9:44 PM
Sun, Feb 16, 2025 10:00 PM
當時禮部的官員很著急,曾經多次上書,奏請輔政大臣允準漢臣給康熙開蒙。對於這些奏請,輔政大臣沒有駁斥,但也沒有允準。
第一次正面回覆這些奏請的是康熙自己。在1669年剷除整拜勢力後,十五歲的康熙命禮部盡快安排他學習漢文經典的各項事宜。在這之前,他只跟宮中的太監簡單學了點漢語。
可以看出,輔政大臣對於文化經典並不重視,有趣的是,他們連康熙學習滿文都沒有做安排,反而是孝莊太后實在看不下去,讓蘇麻喇姑來教康照滿文。 」
其實我覺得攝政大臣給他安排騎獵這樣的課程安排還不錯欸,從小養成運動習慣,身體棒精神好。
不過他15歲學漢文典籍,但12歲就接觸到西學(主要是數學和天文歷算),整個STEM kid養成計劃欸。
漢人這邊的皇帝養成,看《萬曆十五年》裡感覺就很不行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10:26 PM
萬曆皇帝的童年:
每天睡眠不足,天黑就要起床;
每天都在學寫字,背經典,沒有運動;
老師高壓教學;
親政之後發現 it’s never enough;再努力老師都嫌他不好;而且發現包含老師的大人們自己是說一套做一套,滿口禮義廉恥台下搞貪污。
康熙皇帝童年
六歲以前不知道會當皇帝;
當皇帝之後每天玩騎馬打仗,練習騎射,頭好壯壯,精力充沛;
12歲不知道為什麼和西洋人學數學;
15歲組成少年摔角隊天天摔角,把鰲拜給摔了;
15歲親政之後才開始讀漢文典籍(應該很實用主義的讀法吧)。 我覺得教學方式就差很多啊,儒家教育歧視閱讀障礙的小孩X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Feb 16, 2025 10:27 PM
Sun, Feb 16, 2025 10:56 PM
喜歡做木工的明熹宗朱由校也好,或是喜歡騎射當大將軍的明武宗朱厚照也好,感覺給清初的攝政大臣教可能都會比較快樂?
但清朝後來教皇帝就不這麼教啦,所以不是有沒有數學的問題,是儒家教皇帝的教育理念的問題。
載入新的回覆
孫立天/簡體中文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所以我在書群的討論中,終於打開了這本書。🍵
呼應書名,這本書的購買過程相當全球化,是臺灣書友代訂,飄洋過海來到了美國!
以及炫耀一下友人送的手工書衣❤️❤️
「2019年北京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出現了一張康熙皇帝1716年發去歐洲的諭令,內容是尋找他派去羅馬多年而杳無音訊的洋欽差。這份諭令呈硃紅色,歷史上又稱“紅票”。因正史中沒有記載,紅票的來歷一直成謎。康熙為何會派西洋傳教士做欽差?派他們到歐洲去所為何事?
本書以紅票作為敘事切入點,抽絲剝繭,圍繞清初皇室特別是康熙帝與湯若望、南懷仁為代表的北京傳教士群體之間的互動,抉出了一段中國與西洋深度接觸的往事。進入中國的西洋傳教士,與中國各階層有着廣泛的接觸,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販夫走卒,他們的交往交織着文化碰撞與私人恩怨,糾纏着國際競爭與內闈宮斗。
作者是個旅外的中國學者:
「孫立天,成都人,復旦大學歷史系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博士。現為獨立學者。其2021年出版的英文專著Jesuit Mission and Submission:Qing Rulership and The Fate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1644-1735(Brill,2021)對相關領域有開創性貢獻。本書在該英文專著基礎上,融匯作者最新研究而成。」
———//———
但其實倒果為因,康熙應該是因為信任傳教士,所以和他們學西學,也才讓他們出入宮廷。
然後尼布楚條約也有派耶穌會傳教士參與協商,結果傳教士都站在清國的立場寸步不讓,彼得大帝覺得大家都西方人而且都信上帝你們竟然幫異教徒,一怒而封了耶穌會不讓他們在俄羅斯傳教。
然後從這個紅票可以看出康熙還派傳教士出使,包含往來歐洲。這些紅票是印刷品,有到歐洲的人就叫他們拿一張幫忙找人,有三種文字。
紅票收藏都在歐洲,背後鉛筆字則多有當時帶著紅票的傳教士名字。草稿曾經在民國三十幾年找到過,考證發現康熙和羅馬教廷有長達15年的往來。
然後一開場就看到兩個傳教士,一個西西里島人,一個葡萄牙文,已經中國傳教二十幾年。因爲原來跟著張獻忠朝廷被豪格軍俘擄,所以已經被歸為奴籍了,是豪格的奴才。
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彼此是叔姪關係,西征後被多爾袞入獄殺了。但多爾袞作為攝政王,順治皇帝親政後就把他殺了。
但多爾袞對這個兩個傳教士很好,多所照應,後來傳教士輾轉變成佟圖賴固山(固山是職稱)豢養(他們的奏本自述還真是用這個動詞)。
但在第一章兩人給順治上奏本的時候,多爾袞已經被殺了,所以兩人趕快和豪格攀關係,然後說自己被禮部和光祿寺(而非多爾袞)照顧⋯總之也是非常了解政治情勢的外國人。
這讓我想到羅馬人俘虜了希臘人來當家教奴隸⋯
主奴關係是滿人八旗世界中最基本的階層關係之一。在滿人的理念中,主子給奴才提供生活所需,而奴才對主子盡忠。」滿人統治者也深知奴隸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因而他們推崇主奴之間以家為單位,和睦相處。用努爾哈赤的話來說,就是要形成一種「奴才愛主子,主子愛奴才」的社會。
由於主奴關係中蘊含著家庭關係,因而外人在對待一個奴才的時候得看主人是誰;同樣,要是主人升官了,自家奴才也跟著高興,感覺臉上有光。
相對來說,明清漢人社會裡的奴隸是不是更像是物品?
還是純粹也是看遇到主人是誰?
而且這兩個傳教士是「包衣奴才」。
「「包衣」是滿語的音譯。據清史前輩孟森解釋:「包」是滿語「家」的意思,而「衣」相當於漢語中的虛字,類似「之」字。包衣奴才是指跟主子關係最近的、家周圍的奴才。 「6滿人人關以後,包衣奴才專指滿人權貴家裡面的奴才,是整個奴才群體中地位最高的一群。後來許多清朝名人都是包衣奴才出身。比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就是康熙的包衣。」
這一年,孔有德帶領一支明朝部隊投奔了皇太極。這支部隊是當時明朝最精銳的砲兵部隊,由受洗了天主教的孫元化一手創造。孫氏本身就是明朝最有名的造砲專家。 「在1632年冬,耶穌會神父陸若漢和他帶進中國的葡萄牙砲手們就和這支部隊一起駐紮在登州。他們經歷了孔有德帶領部隊叛變的全過程。在孔有德部隊圍困了登州以後,陸若漢藉著大雪的掩護,跳下城牆,突圍出去,通知了北京朝廷孔有德部隊叛變的消息。」
——
我每次看書都會覺得大航海時代傳教士真是能文能武XDDDD
這個陸若漢,可以跳下城牆+突圍而出,整個傳教士呂布好嗎!而且隨身帶100個葡萄牙砲手根本武裝傭兵團。
柔弱的孤身一人傳教士 (x
軍事顧問/傭兵團長,順便傳教(o
總之中世紀到大航海時代,想要享受勇者的冒險者生活,去當傳教士就對了。可以航向偉大的航路,又可以到處討伐
——
我覺得這一本真的很不錯,雖然寫的不一定很全面,但是可以看看日本的角度也蠻好的。
尤其他在講幕府閉關鎖國,不准葡萄牙耶穌會傳教士傳教的部分,也寫的很好。
耶穌會傳教士其實是有葡萄牙國王當護教人,也就是有武力支持他們的傳教活動。而他們傳教活動效果越好,信徒越多,就會發揮更大影響力,帶著武裝勢力進駐、加派主教等等,總之會蠶食鯨吞原來的地方勢力,其實也有武力佔領的意味,所以是會危害國家主權的。
地方大名支持傳教士,常常會給他們一塊地方住,而傳教士可能也會帶著武力支持關係好的大名在地方上爭霸。
所以當幕府統一日本之後,和耶穌會傳教士之間就會自然產生衝突,不僅是現代人認為的和平無武力的宗教自由而已。
由於第一筆生意受到了明廷的肯定,因而第二支隊伍從澳門出發進人內地後,一直受到沿途官員的優待。
「儘管後來明延內黨派之間不能統一意見,不能決定到底是不是應該信任洋人,在這支隊伍走到南昌以後,讓他們原路返回了,但陸若漢安插的五位神父還是悄悄地按照原定計劃去到了各自的目的地。」
同時,大名鼎鼎的湯若望神父,其實除了在明廷做一個曆法的官員外,還在天文造炮技術。 「他的講解在明末編輯成書,名為《火攻挈要》。」」
然後五個傳教士悄悄潛入整個好像諜對諜😂
佟家掌管漢人和火炮相關事務,和西洋傳教士長期有往來。佟圖賴的夫人也受洗為天主教徒。佟圖賴後來想辦法把這兩位神父消除奴籍,還幫他們建教堂。
總之一開始的這兩個神父,變成佟家的系統。由於羅馬教廷和湯若望之間的指示都是叫他和其他傳教士不要接觸這兩位為奴的傳教士,所以後來他們消除奴籍、建教堂傳教,和湯若望是不同系統,並且有16年是對立狀態。一直到後來反天主教的曆獄(任欽天監的湯若望被參幫順治和董鄂妃的兒子墓地選址錯誤、造成順治三年後駕崩),同仇敵愾才改善了彼此關係。
總之,消除奴籍的傳教士仍然是佟家系統,也就變成了康熙的外戚勢力範圍的人,對康熙產生了影響。
所以天宮圖中星宿的排列對紫微鬥數至關重要。楊光先先盯上湯若望,並不是因為天主教,而是在湯若望改了天宮圖以後。」
所以現在的紫微斗數用的天宮圖是哪個版本啊?
「湯若望不只在宮中使用測算,在社會上也利用算命來傳教。北京的另外兩位傳教士安文思和利類思就對這一點很有意見,認為算命完全背離了天主教。這兩人寫了很多書信到羅馬去狀告湯若望。
根據安文思所言,湯若望的計算包括看羅盤、看手相以及解夢。 至於湯若望用的是西方羅盤術還是中國的方法,現在已不可考。對去找他算命的人來說,這應該無所謂,不管什麼方法,能算準就好。但是對於當時很多以算命謀生的人來說,湯若望用羅盤算命,看起來就跟當時流行的紫微鬥數法很相似。
安文思也向羅馬告狀說,湯若望算命在當時的社會上影響很大。這大概沒有冤枉湯若望。」
「面對楊光先的挑戰,傳教士除了用中文寫文章回應以外,還將事件經過細節記錄下來,發回歐洲。楊光先和傳教士一攻一守的文字往來,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公開的素材。 19世紀後,無論是說西方人侵、帝國主義,或是中西文明衝突,後世史家都能在這個案子中找到資料。這也是這個案子在中西交往史方面的書籍中常出現的原因。反而是案子的滿文庭審紀錄,最近幾年才陸續出版公開。
從審判紀錄看,湯若望被定罪並非因為他是洋人,也並非因為他是天主教神父,而是因為他是欽天監監正,是這個朝廷機構的一把手。身為朝廷官員,他在這個案子中受到牽連,這是典型的朝廷爭鬥,不涉及「中西文明衝突」這些後世才關心的歷史大問題。」
儘管短期之內可能吸引信眾,對傳教有利,但算命風水有很多潛在的風險,所以最好避而遠之。康熙親政以後,委派南懷仁掌管欽天監。南懷仁就吸取教訓,堅決只做天文觀測,不觸碰測算部分。
同時,曆獄也讓當時的傳教士們充分體認到,大清已是滿人的天下了。
自從明中後期人華以來,傳教士一直認為士大夫是促成天主教在華傳播的關鍵,因而他們一直在努力融入士大夫圈。但經過曆獄,他們發現跟漢人士大夫的關係在關鍵時刻不僅沒有太大用處,還有可能招來禍事。於是他們開始轉向,將滿人權貴圈作為主要的接近目標。後來來華的傳教士,特別是駐紮北京的,滿語學習也都排在漢語學習之前了。
其實不然,不是文人士子口味變了,而是傳數士不再熱衷於結交文人主子了,畢竟傳教士是來華傳教的,不是來推介西學的。
傳教士對權力等各種利害關係看得很清楚。曆獄結束後,他們不計前嫌,抓住一切機會交滿人權貴。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當初是支持楊光先的,但安文思神父利用自己的知識,幫蘇克薩哈家打井,還幫他製作了方便取水的工具,就這樣在歷獄結束不到一年時間,已成為了他家的常客。」
我還是要再度感嘆,傳教士真是能文能武啊!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以打仗可以算命!真是莫大的智庫!比絕地武士還厲害!
而且還自帶護教兵團,根本就戰鬥/後勤/研發一條龍的最小單位。到了地點開了教堂當根據地之後就開始種田,變成生產單位。
整個覺得文明帝國 AOE都應該把他們變成一個兵種
「紫微斗數是虛星,和現實的天宮圖Horoscope沒有關係。不論是本命盤或是流年盤,都不受實際天像影響(沒有上升或下降等概念) ,但這裡寫的很模糊,不知道具體技術細節是什麼。
紫微從一開始就是虛星,使用如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的名字去做排列。排列原則和個人的生日有關係,但和天象沒有直接關係 嗎,西方的天宮圖還要算相位角度,但東方的十二宮位圖沒有這種設定。
紫微命盤是個類似大富翁的循環系統,每年都會有固定變化,因此前面說的 「用八字去比對不同年份的天宮圖」 這句話我看得懂,就是流年盤。但流年盤也跟實際星象沒有任何關係。今天的紫微斗數,跟明代的紫微沒有差太多,虛星的數量,從明代就是固定的,跟宋代差的很多。
光看這段*,改這個不會影響到紫微斗數。」
清朝初年,湯若望根據自己的觀測,把傳統天宮圖中相鄰的參宿與觜宿的位置散了改動。由於他當時是欽天監監正,這項改動就成了代表朝廷做出的官方改動。 」
註釋28 黄一农,《清前期对觜、参两宿先后次序的争执:社会天文学史之一个案研究》,71-94。
审讯汤若望时,有问到这个问题。见《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164。
——
好複雜 😱
話說黃一農教授是臺灣清大教授。
總之曆獄後,湯若望的教堂被查封,後來鰲拜被康熙用少年摔角隊給剷除了(原來鹿鼎記這麼貼近史實在寫啊),兩個月南懷仁上奏說湯光先和欽天監算錯了,然後拿回教產和恢復湯若望身前名譽。
作者參考資料是說康熙想要藉此把湯光先後面的鰲拜勢力一起查辦,不過沒成功、最後就停在湯光先和他的欽天監部屬。
不過我覺得他在一些說傳教士和康熙關係很好的部分,沒有什麼強烈的證據顯示,是一種我覺得親切的、鹽野的、讓想像力馳騁一下的想必風。
雖然我也是覺得他的推理算蠻合理的啦。
南懷仁好厲害啊👍
後面看他覺得超強的,各種穿越小說主角大概都沒有他厲害😂
大部分穿越的主角都是照抄已經有的設計,他是用基礎理論設計蒸汽汽車和蒸汽船,或是弄個新設計解決工程問題。結論是本身還是需要機械工程腦,穿越之後才比較能當發明家。
總之,南懷仁不想當欽天監,堅辭官職,開始教康熙西學!是說康熙學得也太認真。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康熙35歲的時候還一個禮拜學四天之類的。
總之後來作者主張《尼布楚條約》的談判過程中,兩名傳教士並不是只作為通譯存在,而是直接參與,包含對俄羅斯在歐洲的局勢了解和評估、對於地理的理解、都比清國官員強。當時中俄都不清楚西伯利亞和東北的地理,地圖沒畫,都在互相試探。
前章已經提過,恢復滿人傳統是輔政大臣時期的治國方針。這個方針也體現在康熙的學習安排中。
康熙這段時期的學習內容主要是滿人傳統的騎馬、射箭、打獵這些技巧。
第一次正面回覆這些奏請的是康熙自己。在1669年剷除整拜勢力後,十五歲的康熙命禮部盡快安排他學習漢文經典的各項事宜。在這之前,他只跟宮中的太監簡單學了點漢語。
可以看出,輔政大臣對於文化經典並不重視,有趣的是,他們連康熙學習滿文都沒有做安排,反而是孝莊太后實在看不下去,讓蘇麻喇姑來教康照滿文。 」
其實我覺得攝政大臣給他安排騎獵這樣的課程安排還不錯欸,從小養成運動習慣,身體棒精神好。
不過他15歲學漢文典籍,但12歲就接觸到西學(主要是數學和天文歷算),整個STEM kid養成計劃欸。
漢人這邊的皇帝養成,看《萬曆十五年》裡感覺就很不行啊!
每天睡眠不足,天黑就要起床;
每天都在學寫字,背經典,沒有運動;
老師高壓教學;
親政之後發現 it’s never enough;再努力老師都嫌他不好;而且發現包含老師的大人們自己是說一套做一套,滿口禮義廉恥台下搞貪污。
康熙皇帝童年
六歲以前不知道會當皇帝;
當皇帝之後每天玩騎馬打仗,練習騎射,頭好壯壯,精力充沛;
12歲不知道為什麼和西洋人學數學;
15歲組成少年摔角隊天天摔角,把鰲拜給摔了;
15歲親政之後才開始讀漢文典籍(應該很實用主義的讀法吧)。 我覺得教學方式就差很多啊,儒家教育歧視閱讀障礙的小孩XD
但清朝後來教皇帝就不這麼教啦,所以不是有沒有數學的問題,是儒家教皇帝的教育理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