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咖和樹
[ 食余 火盡 ]
還沒看電影就開始看評的自用筆記噗
掰噗~
掰噗最愛電影了 (p-mmm)
派對咖和樹
老實說,我現在還真有點想看看大衛芬奇版本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會是什麼樣子,謝囉桐豪
派對咖和樹
早上看了地下電影那篇,其實我的直覺是「不可能那麼嚴重」,意思是我覺得主創不可能真心想為獨裁者辯護,但極度有可能是「好心做壞事」的失手類型。
作為一個想避免「好心做壞事」的內容產業工作者,感覺該好好研究一下是哪裡搞不好以至於踩爆一堆人雷點⋯⋯
派對咖和樹
【影評】《餘燼》: 勇敢地讓過去白色恐怖時期裡的加害者、被害者、與旁觀者們,說出心裡話
失禮了,但是好評的部分怎麼很像GPT寫出來的⋯⋯然後好想看漢納鄂蘭降靈會,請她點評每一篇引用《平庸的邪惡》的餘燼影評
派對咖和樹
Sheng (@standsalonelytree) on Threads
徒手抓蟑螂的比喻好好笑
派對咖和樹
@gertrudelu - 靠《餘燼》(The Embers),未免太難看了吧
噗裡試想的改法好吸引人(雖然只有一小段),簡直全能住宅改造王
派對咖和樹
《餘燼》鍾孟宏×金士傑:拼湊那張被時代隱藏的臉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https://images.plurk.com/462QmZXNOXlSD4XWDMDsAq.jpg
哇say這有點⋯⋯⋯⋯ 我個人是一個戒之慎之的心態啦⋯⋯
新新
他不敢去訪問當事人或後代?這個田野也太雲了吧
派對咖和樹
新新 : 某方面我也能理解創作者想和素材保持距離免得陷太深的考量,但保持距離到這種程度很誇張&真的是不能拿來大聲張揚的拔
派對咖和樹
【影評】《餘燼》 歷史如何有解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黃以曦開篇講了《索命黃道帶》作為類比,讓我想到前幾天和TS說李桐豪的芬奇比喻時,TS說「李桐豪是不是只有看過Fight Club」,我回「他有可能聯想到Mindhunter和Zodiac 」
所以現在是?我和以曦桐豪孟宏心有靈犀?還是因為我是芬奇粉(拜託是後者
派對咖和樹
說實在台灣的白色恐怖轉型電影真的很多嗎?我是真的很困惑鍾孟宏說的「那已經有很多人做過了」到底都在哪……新電影時代的都很隱諱&很文藝小眾,近代拍成商業類型片且主訴比較直接的頂多就返校吧? (還是他放眼國際想做出獨領風騷ㄉ轉型正義片?
更:不好意思我忘記流麻溝ㄉ存在ㄌ,但那不算商業片吧...吧...
派對咖和樹
「你知道為什麼《餘燼》的劇情沒有真實發生嗎?老頭子?
因為黨外運動發生了。
事實上,就是因為黨外運動發生了,所以《餘燼》沒有發生,因為黨外運動和反對運動就是歷史真正燃燒起來的「餘燼」,老頭子。你所捏造出來的《餘燼》,是在平行時空裡,在八、九零年代的運動如果被國民黨血腥鎮壓的平行時空的台灣,才有可能發生的。」

這件事我還真沒想過ㄟ (吃手
派對咖和樹
「你不是有找一個讀很多書,但一點敏感度都沒有的平庸小說家幫你寫劇本嗎?」ㄟㄟㄟ下手輕一點啦(rofl)(rofl)(rofl)
派對咖和樹
「金士傑哭完就沒事了,頂多看到鬼、看到死。」

其實我看這篇評,會聯想到自己當年看費里尼《大路》的憤怒:「憑什麼啊!憑什麼無辜女人要慘死好成就渣男的良心發現啊!去海邊崩潰一下還會獲得大家掌聲說你浪子回頭是三小啊!!!」一想到有義大利男看完電影後哭著說回家要對自己老婆好一點,這種非得要低姿態討好加害者才能讓加害者良心發現的敘事真的使我看吐了 (怎麼在這裡抱怨費里尼啊大笑
派對咖和樹
我幹,註解6寫得太精采了吧天哪
派對咖和樹
Ryan Cheng
「這三人要執行這麼勁爆的任務,要像類型片那樣說服觀眾反派也是有苦衷也是有悲哀,讓觀眾情感可以投射,所夾帶的白恐議題和類型才有可能結合。」
我看到勁爆這個詞唐突笑出。整部片就是孟宏的勁爆男子監獄(噴
派對咖和樹
[雷] 以類型片來說《餘燼》劇本必須要大改
「劉冠廷飾演的小蔡在電影設定只是個火爆衝動正義感的警察,我會改成認同轉型正義、看不慣老舊國家機器沉痾的新世代警察。照我這樣設定,一個認同轉型正義的警察但是又要抓捕具有白色恐怖受難者背景的兇手,戲劇衝突感就出來了。
張震的角色一邊面對曾經在體制雖然不作惡但也漠視惡行發生無能為力的父親,一邊面對新世代的劉冠廷,一邊面對延續自威權戒嚴時期仍居上位的長官,他該怎麼破案?面對情有可原的兇手他又該怎麼做?這樣子設定,白色恐怖在《餘燼》中就不會被批評只是單純的兇手背景板,而是跟主角張震也關係密切。」

這樣改法的冠廷和阿震會變得很香ㄝ
新新
只看到涼山退役徒手打輸刑警,難道一代宗師真的有練有差
派對咖和樹
新新 : 阿震可能像EEAAO的威門那樣能召喚別的宇宙的自己臨時代打
派對咖和樹
地下電影
地下電影接力罵朱嘉漢,我反而覺得有點尬。壁虎對朱嘉漢的指控很嚴厲但有點意思(且多少做了功課),地下電影這樣罵反而又把戰場罵小了。在我看來編劇(和他的受害者遺族身分)根本沒有有名到能當電影的護身符……而且他就是根本上很認同這個劇本XDDDDDD
派對咖和樹
Ryan Cheng
1. 壁虎先生的不禮貌用語是種評論策略;
2. 鍾孟宏《餘燼》黑化白恐受難遺族是種創作策略;
3. 不滿《餘燼》如此黑化白恐受難遺族,有資格的可以去告;
4. 認為壁虎先生評論有涉法有誹謗,有資格的也可以去告;
5. 壁虎先生對鍾孟宏絕對是真愛,花很多時間寫這麼長的文,還要忍受很多人的怒罵,大家知道稿費其實很低嗎;
6. 真心喜歡《餘燼》的朋友,有文采的不要只寫大家快去看,而是快點寫個千字文告訴大家這部片的好在哪裡;
7. 真心喜歡《餘燼》且有錢的朋友,趕快包場;
8. 最沒水準格調最低的是那種去評論下面寫「拍片很辛苦」「不然你自己拍拍看」。
派對咖和樹
公道伯Ryan讚喔(某種程度上我也同意)
TS。ಠ_ಠ
我其實也同意大部分。
派對咖和樹
Ryan Cheng
其實我覺得本片最大的謎題which is作者的立場,謎底就在片尾曲。
派對咖和樹
之前有聽壽司坦丁某一集有講來台的外省人,他們的幾番際遇如何改變心態,以及曾有一度認為可以在台灣找到認同、而後又感到被這塊土地的敘事排除,最後形成一個類封閉小圈圈的結果。聽到那裡時我的確是,認為這樣的心情也很值得被了解,也希望有機會看到這樣人出來創作、讓人知道還有這樣的存在。
逃離中國:臺灣(外省人)的創傷與記憶|在中國受的傷,卻成為外省人在台灣自我療癒的記憶
派對咖和樹
看餘燼這些評、看導演自述、看編劇自述(「請看看我的臉,好嗎?」),其實多少有想過,主創想要開啟對話的立場,根本和同溫層想像的不同。所以許多評(以本省人本位、以受害者本位)再次重申轉型正義的重要,其實沒辦法真正痛擊到主創。
在我看來值得討論的是,偏向加害者立場/既得利益者的人,想說自己也有苦衷那能怎麼說?我想到反派影評說過寶可噩夢其實算INCEL片,所以罵他反政確是騷不到癢處(雖然我沒有想這樣罵過),而且他自我醜化和奇觀化的部分是真切地娛樂到我了,也讓我能在電影這個沙盒中去同理一個終生被母親閹割的INCEL。
派對咖和樹
所以還是回到,主創的自我認知和自我拷問夠不夠徹底?至少得對相對位置有個客觀的認知吧。你有沒有意識到,即使你覺得自己可憐——但你根本也不是最可憐——你事實上有特權但你又不快樂,然後對創作真正的思考和表達才能開始。
派對咖和樹
重聽這集壽司坦丁,還是覺得有感動到,而且其中講外省人第四次創傷的部分,年代剛好能對上了壁虎先生那篇評的註解6中,提及編劇自己的小說對某一個年代區間的空白著述。
或許也不是懦弱的逃避,而是記憶的方法從根本就不同。
派對咖和樹
盧律銘解釋主題曲理念
ㄏㄝ~~~~~~~
迷宮飯狂熱@夜行
這首歌倒是等大江大海1949電影版再放
派對咖和樹
說到「描繪加害者/既得利益者臉孔,且有機會開啟對話」的電影,比起夢想集中營或薄荷糖,我想的反而是塔爾、墜惡真相,真的有讓我感覺在逼讀者換位思考,且有冒一定風險。
夢想集中營和薄荷糖當然是好看,不過其對於加害者的論述,其實也算是依附在現代主流價值觀下去譴責(或試證其荒謬)。
迷宮飯狂熱@夜行
為愛朗讀算嗎?
派對咖和樹
@Nyserq - 壁虎先生評《餘燼》,電影還沒看,先轉再說。
冷感人看評之「病理研究」這個比喻我也很有感欸
派對咖和樹
迷宮飯狂熱@夜行 : 這部存粹是我沒看過
派對咖和樹
嘉世強回應葉虹靈
理直氣壯地說這部片本來就是拍出政治冷感人的認知水準,瞬間整篇文(設想的TA)的邏輯都很像是metoo風潮興起時男性整天擔心被誣告&「兩邊各說各話,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真相是什麼」這種乍看中立但本質上就是懷疑論的感想。
派對咖和樹
想要做「冷感角色感覺自己莫名被四面八方而來的敵意(?)圍困並感到不解與挫敗」的故事也沒有不行,RMN就做得很好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