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美麗新世界
Brave New World
美麗新世界 - 阿道斯・赫胥黎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赫胥黎 於1931年創作1932年發表的反烏托邦作品。讀的是2019年漫遊文化出版的中譯版。中文版本實在太多,其實也不知道各個版本翻譯的好壞差別。

就像《1984》、《我們》,由於主題感覺太沈重,一直沒有想要看這本書的慾望,

但它太過經典、會不斷在各種各樣的機會中讀到一部分的劇情,到最後零零散散地、仿佛都讀過全書了呢!😅

最近一次讀到引用《美麗新世界》的書就是《疼痛帝國》。

畢竟是講會上癮的止痛藥嘛,討論痛苦和快樂的哲學論述是一定要的,《美麗新世界》的SOMA不能放過,還簡述了野蠻人和世界統治者的對談。

最後覺得還是乾脆從頭到尾好好讀一下好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先不談反烏托邦的政治小說的部分。

作為一本寫作於1931年、出版於1932年的科幻小說,書裡用到當時所有最流行的科技概念。雖然現在讀來有科學錯誤,但考慮時代背景,我覺得它滿硬核的。

比方說,優生學在1920-30年代方興未艾,在書中反應為胚胎就制定好社會階級,較低等級複製量產;直接介入胚胎發展不同階級。

另外在低等級者努力加強生產效率,縮短時間及早育成、進入社會,以求經濟效能;低等級的人直接絕育,由生育中心統一控制人類供給。

絕育呢,這件事情其實1920-1930年代,美國就有通過法案絕育精神病患。 美國的優生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蔚為風潮。後來希特勒對猶太人和劣等人的殘酷惡行,就更不用說了。

人類對家畜家禽,像牛啊、雞啊等等,則一直控制供給數量、提早育成販售啊。
Clare
我好久前讀的時候覺得它好厲害,科技方面雖然寫的跟後來的發展不完全正確但大方向的想像也頗接近了
Clare
我反而1984念不完覺得好乾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或是利用電流的古典制約來訓練嬰兒啦,用睡眠記憶法來在潛意識裡灌輸階級和訓練未來喜歡做的事。

古典制約主要是巴甫洛夫和他的狗們發現的Pavlovian conditioning。巴甫洛夫一直活到1936年。

1927年美國人Alois Benjamin Saliger發明 Psycho-Phone,號稱讓人在潛意識裡學習。

其他像工業化流水線的量產人類、以達到標準化的規模經濟,用福特紀年(福特汽車的福特),神化Ford(並把Ford福特和Freud佛洛伊德當作同一人,認為出現在心理學領域就會稱為 Freud)⋯

這感覺還挺奇怪的,但我小時候讀的課本,還特別介紹了泰勒化生產(標準化)以及流水線,並且留下了「這種生產方式比較高級」的印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Clare : 對啊,它猜的方向蠻準的,現在來看的話,技術上完全做得到。

而且呢,關於一天到晚依賴 Soma 來獲取多巴胺、也是和現在的嗑藥狀況很像。

然後用大量錄音制約人類,這其實和現在的巨量假消息、社群媒體不斷重複放送同樣的訊息,也是蠻類似的。

胚胎體外受精、複製就不用說了,現在複製技術其實很成熟了,動物園復育動物用了很多。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總之,書裡的社會追求的是機械化、井然有序的社會。用從很小催眠的方式讓每個人想要特定消費慾望,因此可以在進入社會時努力工作以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

另外一個講到 "everyone belongs to everyone else",這個譯本翻成「凡人皆屬於他人」,表現在書裡就如不壓制慾望、甚至特意脫離一對一的狀態而雜交的性解放。而每個人類,都是為了社會這個群體而服務的。

不過有鑒於1931年共產主義在歐美知識分子中超級受歡迎,這樣的設定也是其來有自?

對照後來60年代、嬉皮文化的公社、嗑藥和性解放,感覺也是蠻神奇的。不過那時候的嬉皮們應該都看過《1984》和《美麗新世界》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看完了。

其實這本書雖然是加了很多政治哲學的討論,但是做為一本小說其實蠻好看的,不會乾澀。

我想可能是他的世界設定邏輯很能自洽,而且非常有畫面感。尤其是在電影工業那麼發達的現代,有許多畫面都已經被拍成電影了,而且很多概念其實某個程度上來說都成真了。

這個版本後面附了一篇漫遊者文化編輯部寫的導讀,介紹了赫胥黎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從柏拉圖 Plato 《理想國》 The Repiblic,和十六世紀 Thomas More的《烏托邦》Utopia 以降的「完美世界」的討論。

赫胥黎在1926年訪美,看到洛杉磯的粗俗亂象,深自憂慮美國崛起對於歐洲的精緻文化的毀壞。另外就如當初的許多知識分子一樣,赫胥黎也是贊成優生學以免人類「劣化」(後來在希特勒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之後改變了主意)。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話說最近看完的《人類命運三部曲》,作者碎碎念反反覆覆的就是在講自由意志以後越發不重要,演算法可以決定一切,比個人還了解他自己。基因科技則是讓人保持青春,於是講的很像《美麗新世界》的樣子。的確他也提到了《美麗新世界》,所以就說這是會在各種各樣機會碰到的一本經典之作嘛。

人類到最後變成了群體的一部分⋯總之呢,也是搞得很可怕的樣子XDDDD

其實作者也是說過擔心AI 產生意識,不如先擔心在人類的運用下毀了民主。

⋯在 Deep Fake 和巨量假消息以及輿論操弄下,好像已經在發生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不過我也是有發現所謂的保留區其實也不是像很多文章講的,還有耶穌和莎士比亞(這些文章的作者是否以訛傳訛了啊)。

基督教是混合了圖騰崇拜的變形,聖經不復存在,莎士比亞則是沒有人讀的、棄置一旁的書,並不是主流價值觀,其實也是沒有人看的異端邪說,讀完了更加和保留區文化格格不入。

(保留區的文化應該主題是赫胥黎以西方白人想像中的印第安人文化為主題塑造的吧)

世界管理者和約翰討論了宗教,經典的神的隱匿的問題又出現了,就讓我想到我還沒讀完《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那本書⋯😅
W.M.
我記得之後其實他又寫了非小說續集《重返美麗新世界》,這本好像只有簡中有出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W.M. : 是的,剛剛查了一下,好像只有簡中版。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