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靈性
靈性亂象|高頻訊息、指導靈?小心你只是在逃避
關於前陣子帶起許多討論的批判「靈性亂象」的影片,雖點出某些「不對勁」靈性體驗活動與用靈性來逃避困境的亂象而頗受共鳴,但我看完影片有些不同想法:

- 偏閒聊式,論述邏輯和表達方式較不嚴謹,有概括與武斷評價的問題
- 主要在「罵人」,不適合拿來反思

-
[論述表達問題]

影片前段提及對靈性亂象的觀察,但「亂象」非靈性圈專屬,而是新興領域更需留意假冒詐財的不肖人士、避免因嚐鮮或需求急迫而混淆新奇體驗與文化內涵
川口月
〈本次主題的原因〉
- 內容摘要:
觀察到近兩年越來越多「不太對勁」的,主打「連接靈」的靈性體驗活動(尋找指導靈、跟礦石精油說話、感受超自然靈體);
文化體驗與靈性接觸混為一談;
將混為一談的原因歸結為「我們越來越困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我們就會去找各式各樣的靈性經驗」
川口月
→確實有「亂象」,但新興領域本來就容易出現假冒模仿、詐財:
不是只有靈性圈有,需求大量增加的領域都會有趁機收穫名氣、詐取錢財的不肖人士。
多半會利用看起來高深莫測的專有名詞(讓人覺得該人有在研究)、堅定自信的表達(鐵口直斷讓人覺得該人有所根據、很有把握)來讓人誤信為專業。
由於靈性技術、工具相較之下難用科學驗證,因此更須留意假冒問題。

- 邪教判斷檢查表、迴避邪教與洗腦的方式:
你空虛嗎?小心邪教趁虛而入!|李怡志/獨評讀好書|獨立評論
Facebook
川口月
→確實有「混為一談」的現象,但較偏新興領域常會遇到的「跟風」問題:

不是很確定「文化體驗」與「靈性接觸」所指為何,但依論述脈絡推測,想表達的或許是「參加活動的人,很多只是想要感受超自然體驗,而不是真的想要開始靈性追尋、修練身心」。

此也非靈性圈專有,當某一領域興起,便會吸引大眾目光,產生「跟風」、「追流行」的問題。

「跟風」的危險在於只想嘗試較為新奇有趣的體驗,而沒意願理解文化脈絡、對工具技術產生誤解,此時便可能將「過於簡化或譁眾取寵的體驗」與「有著複雜面向與價值倫理的文化」混淆。
川口月
→混為一談的原因不一定是因為「越來越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誰」

- 可能出自不肖人士為了吸引人氣、詐取錢財而刻意混淆、裝神弄鬼,使新手受騙

- 可能出自新興領域的「跟風」問題,但「跟風」也可能是啟發興趣與意願的契機:
感受超自然體驗確實不等於理解靈性文化、修練身心,但也可能是啟發興趣與行動意願的契機,「想要感受新奇的超自然體驗」不必然會僅止於該體驗、誤以為有通靈就是在修煉的「將兩者混為一談」

- 確實可能因爲「越來越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誰」而有更多人想尋求不同靈性體驗來解決自身問題,但參與者的心態亦可能有著「學習技術或參加體驗,以協助自身在生活中實踐、解決問題」或「希望超自然體驗能解消自己的痛苦與難題」的差別。
不代表出於困惑而尋求靈性體驗就是將兩者混為一談或逃避。
川口月
小結:需注意假冒詐財的不肖人士、過度追求靈性體驗可能會忽略靈性追尋的重要面向「修練身心」
川口月
川口月
從〈靈性不是生活萬靈藥〉開始,應該是要說明「出於逃避痛苦而過度追求各種靈性工具與超自然體驗」帶來的危險,但用「靈性經驗」來代稱可能引起誤解。
且聚焦在「連接靈的危險」,但只要該人逃避痛苦的慣性未解,就算向正統大師學習、不再接觸靈性經驗,仍舊有著逃避造成的各種危險。
換句話說,不是「靈性經驗無法解決現實問題」,而是「出於逃避的各種舉措皆難以真正因應痛苦」。
川口月
若從逃避機制的概念來理解「靈性逃避」,可能比較能抓到問題核心。
需注意的是,逃避機制是生物有效因應痛苦的方式,並非只要逃避便對自身有害。但逃避也可能發展成不健康的反應模式、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因此還是有必要理解與面對痛苦、找出與逃避機制好好相處的方式。
@wyc513 - #讀嘛讀嘛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心理防衛機制能幫助我們遠離當下的痛苦。 但當抗...
川口月
-
川口月
〈靈性不是生活萬靈藥〉
- 內容摘要:
用兩個過度追求「靈性經驗」而在「現實生活中一團糟」的例子說明「靈性經驗無法解決現實問題」、「連接靈、通靈對過好生活沒有幫助」;
解方的三種態樣:針對問題解決的、安慰劑效應、「逃避」
川口月
→不是「靈性經驗無法解決現實問題」,而是「出於逃避痛苦而過度追求靈性經驗、通靈體驗,長期來說不只無法因應痛苦,還會帶來更多危害」

用「靈性經驗」來略稱「以靈性經驗作為逃避痛苦的方法」、用「現實問題」來略稱「面對痛苦」的問題:

- 讓人誤以為「只要接觸靈性經驗就是在逃避」:從例子來看,是因為過度追求靈性經驗、總是逃避痛苦,才導致生活失衡、困境未解,並非靈性經驗全有問題。
但「靈性經驗無法解決現實問題」、「接觸指導靈不會讓你變成更好的人」作為段落重點、總結提示,沒有區分不同狀況、又用較為絕對的語氣(e.g.「無法」、「不會」),有著武斷評論的危險。
川口月
- 強化「靈性經驗」和「現實生活」的對立:就個人理解而言,靈性即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些關於核心價值觀、處事信念的啟發,不在生活中體驗即無從獲得、不在生活中實行也難有收穫。就算是出於超自然體驗,也可能從中覺察慣性行為模式、練習改善。
強調「靈性經驗」與「現實」生活,或許是為了提醒「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但「靈性vs現實」的說法也加強「靈性」與「現實」分離的框架,彷彿兩者本無關係、需刻意連結。
川口月
→不是「連接靈、通靈對過好生活沒有幫助」,而是「連接靈、通靈不是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

如上所述,若因為體驗超自然經歷,而從中覺察自身慣性行為模式、練習改善,也可能有助生活。但不是要過好生活,便非得連接靈、通靈不可。
誤以為連接靈、通靈才能解決生活中一切痛苦,是出於「理想化」的逃避機制(只要我......,我就不會有痛苦)。
川口月
→因應痛苦的方式:面對痛苦、健康的逃避模式、不健康的逃避模式

從「逃避機制」的概念來看影片中所提「解決問題的方式」,可理解為面對痛苦、健康的逃避模式、不健康的逃避模式。

想先提醒的是,沒有「最理想」、通用的解方,皆需視情境選擇對當下的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面對痛苦確實最可能有效「解決」痛苦,但若當下身心狀態匱乏、環境資源不足,硬去面對痛苦可能會帶來創傷發作、加深痛苦等問題;
逃避機制也非全然負面,有些時候,當下的逃避或許無法改善困境,但能讓自己休息調養、蓄積未來面對痛苦所需的能量與資源;
但在逃避機制發展成負面循環模式,長期下來導致經驗退縮、成癮、情緒化時,需練習、選擇他種有效因應痛苦的方式。
川口月
另外,某個行為究竟屬哪種因應痛苦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論,在不同狀況中,可能是在面對痛苦,或在健康逃避,或在不健康逃避。
影片中所舉例子(物理治療、喜好、「靈性經驗」)亦不例外。

例如,「靈性經驗」可能是讓自己回溯限制性信念形成的過程,以挑戰信念、改善認知;
可能是藉由某些療癒方式穩定當下心境、放鬆;
可能因日常生活過於痛苦,而以「分裂」、「理想化」的逃避機制,過度沉迷靈性體驗,貶低、排斥社會互動,但導致人際退縮、身心狀態失衡。
川口月
-
川口月
〈靈性亂象:歸真衝動〉
- 內容摘要:
尋找靈的背後有著「歸真衝動/巨嬰心態」;
歸真衝動的兩個心態:「以為找到內在真實、完美無瑕的自我給予指導,人生便能一帆風順」、「反智,反對所有透過理智跟結構建構出來的東西」

〈連接靈的危險性〉
- 內容摘要:
「歸真衝動/巨嬰心態」的危險性:
以為所有靈都是高靈,放棄所有面對、抵抗的能力,全盤接受靈體給予的訊息;
「倖存者偏誤」,只看正面訊息、忽略經驗中負面的事或洗腦自己這只是過程;
人類身為高頻生命,卻放棄理智、降頻
川口月
→從「逃避機制」的概念來理解這兩段,會發現影片所謂「歸真衝動」、「連接靈的危險性」,是出自逃避痛苦的有問題心態,而以「靈性經驗」為具體展現

- 「靈性經驗」作為「理想化」逃避機制:「只要我成為...、達成.....,我就不會有痛苦」的有問題心態
只要找到內在真實、完美無瑕的自我給予指導,人生便能一帆風順」即是理想化靈性經驗作為迴避痛苦的解方。
川口月
- 「靈性經驗」作為「分裂」逃避機制:將複雜、難解的困境一分為二,理想化其中一方、妖魔化他方,方便自己選擇絕對正確的一方(迴避做兩難選擇、承擔後果的痛苦)、透過貶低他方來轉移現狀下的痛苦感受(怪罪他方而不需自行承擔行為結果)

影片中所謂「反智,反對所有透過理智跟結構建構出來的東西」、連接靈的危險性,便是該人將困境一分為二,理想化「靈性」、妖魔化「理智」,靈性世界都是好的、不好的全是人類世界的問題。
也因理想化「靈性」,而誤以為只要照著訊息做就會一帆風順,忽略或合理化警訊
川口月
→影片所謂「亂象」、「危險性」的問題根源在逃避痛苦的有問題心態,因此重點並非接觸靈性經驗與否,也非區分大師或騙子、靈體好壞、頻率高低。

所謂「歸真衝動/巨嬰」並非專屬「靈性」的有問題心態,而是出於「理想化」的逃避機制。就算該人不再接觸「靈性經驗」轉以其他嗜好來逃避痛苦,亦可能依循不健康逃避模式,導致物質成癮等問題。
川口月
影片中提及連接靈的「危險性」,也非基於「連接靈」本身,仍是不健康逃避模式的展現。就算該人能分辨真假,改拜真的大師、連接好靈與「高頻」生命,只要「理想化」、「分裂」的心態不改,也只是「冀求某經歷、某人能讓自己生命中痛苦消失」的相同逃避惡果。

好的、適合自己的指導者確實對練習進程帶來很多助益,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去覺察自身有何痛苦、練習中斷慣性逃避模式、培養心理資源。
畢竟就算接觸的是真大師、好靈、「高頻」生命,也只能給予指點,而無法代替我們長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能力。
川口月
→「人類身為高頻生命,卻放棄理智、降頻」是「連接靈」會有的危險,但需注意「人類中心論」的陷阱:

影片敘述「人類是高頻率且穩定的生命,為了連接靈而把通路打開、讓自己敏感,不是靈性昇華,比較像壞掉的收音機,降頻到讓所有靈體都能入侵自己」
川口月
「變得敏感、被所有訊息入侵」也是我對「連接靈」的疑慮。

連接靈的前提是「相信靈體、訊息存在」。在嘗試連接靈的過程,是否會進一步造成幻聽,或過度為巧合、中性事件添加額外的意義?

當人類正是因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痛苦而以控制(e.g.可控性錯覺)、賦予意義的方式逃避時,練習連接靈的過程是否同時強化此種逃避模式,更無從練習安然處於不確定性之中?
川口月
關於幻聽,根據目前研究結果,「對這些通靈主義者而言,幻聽並不是同儕壓力、社會環境或超自然信仰暗示而產生的『結果』;反而是先有幻聽經驗這個『原因』,才讓這些人成為了通靈主義者,因為這些超自然的說法既能解釋他們特殊的經驗,也對他們有重要的意義。」
「通靈者」為何能聽到死者低語?關鍵原因:幻聽讓他們逐漸相信超自然信仰 - PanSci 泛科學

雖研究有其限制、尚不知「幻聽」產生原因,但至少可以減少「相信靈體存在就會產生幻聽」的疑慮。
川口月
嘗試連接靈,雖不能說會讓人產生幻聽,但仍有可能強化過度賦予意義的逃避模式。
若本身已是「會過度解讀情勢、他人心態而使自己過度焦慮」的人,需特別留意這類經驗對自己造成的影響,避免刻意、強求連接靈。
川口月
另外,不確定「人類是高頻率且穩定的生命」的論點從何而來、有何依據,但需小心可能陷入「人類有理智而優越其他生命、是萬物之靈」的人類中心論。

人類中心論可能導致人以「理智」評比高低,難以平等、尊重地與各種生命共處,也陷自己於區分、評比優劣的困境中;
以理智自重,也可能導向理想化「理智」而偏廢其他感受經驗,或以「思考」作為逃避機制。
川口月
-
川口月
〈教你判斷靈性逃避〉
- 內容摘要:
靈性經驗是讓該人更有包容心或更玻璃心

→能否與逃避機制健康共處、是否生活經驗退縮、是否常有著與事件不成比例的負面情緒

若總是逃避,不好好感受、抒發情緒,即無從練習辨別情緒、嘗試各種可抒發情緒的方法、擴張容納情緒能量的心理安全空間。長期下來,微小事件也會導致極為劇烈的情緒反應,看起來「不成比例」、「玻璃心」。

評估自己的情緒關鍵詞有多少;
是否有多種有效紓解情緒的方法,不會固著其一(若僅有少數且由外而內的解壓方式可能會有成癮問題);
能否轉換視角、建構不同情緒經驗;
對負面情緒經驗的反應等,
若發現自己處於心理資源少且僵固的行為模式,便較有可能陷入不健康的逃避反應。
川口月
川口月
[「罵人」不適合拿來反思]

或許是「要來罵人」的關係,內容側重負面評價,言詞多帶有主觀、絕對色彩,雖為看不慣亂象的大眾出了一口惡氣、引起許多共鳴,但過於概略的言詞使用、單一歸因,易讓人感到自身困境、需求被忽視,又被指責的負面感受。
雖可能引起較強烈的行動動機,但此時多半是逃離痛苦(不想被罵)的驅力,而使人採取另一種迴避痛苦的策略。
即使升起想改善的意願,影片內容只有「罵人」也無建議可採。
川口月
標題「靈性亂象|高頻訊息、指導靈?小心你只是在逃避」、影片內說明主題為「高頻訊息、指導靈?其實你只是不想知道你是誰」採用較為指控的說法,或許是為了提升影片能見度,但也可能讓不同需求與處境的人也升起自我懷疑,又因共鳴頗多而更難看出其中論述問題。
川口月
此影片開頭即說明「要來罵人」,將其理解為「與相同立場者共同抒發感受」會比較合適,若拿來反思可能助益較小。

斬釘截鐵的語氣可能會讓人覺得確有其事,更易順著論述內容帶入、思考,需對這樣的表達保持覺察。
川口月
機器狼🎉新年賀卡
嗯汪、這個話題機器狼好像沒有相關資料庫... ԅ(¯﹃¯ԅ)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