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台灣菜的文化史
「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 - 陳玉箴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剛剛入手,看了前面幾章,覺得這本好有趣!

作者嘗試回答的三個問題:
1. 在殖民、威權、民主化不同政治時期,「台灣菜」的定義分別為何?其內涵、型態有何變遷?

2. 誰促成了「台灣菜」定義的變遷?在政治與社會結構的改變下,政治菁英、市場力量、文化媒介等行為者如何造就「台灣菜」內涵及飲食文化的改變?如何競逐或共構「台灣菜」的界線與定義?

3. 消費者如何理解「台灣菜」的內涵?在「台灣菜」變遷的過程中,消費者扮演何種角色?

書裡也從餐館菜和家常菜的不同角度來討論。

每次在灣區吃的「台灣菜」其實都是賣台灣小吃,我也很想知道還有什麼算是台灣菜?不同人說的台灣菜到底是指什麼?期待❤️💕💖
某月§
這本好看!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目前看到第四章兩百多頁,第四章結束,從日治時代到1990年左右戒嚴時期。沒想到看了兩個多小時還沒只看到一半啊,不過是很有趣的!

某月§ : 真的蠻好看的!很有趣、很豐富,但有非常易讀~❤️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好的,看完了!在晚餐時間看後半段害我覺得好餓!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先說結論:
「台灣料理」在日治時期指的是酒樓菜,為上層台灣仕紳宴飲,為一整套精選的中國菜餚、經台灣化形成,非庶民日常食用。

當時的庶民飲食則由於資源有限、食物保存原因,以醃菜、鹹蛋為主,黑豆發酵的醬油,以及因為日人而引進的豆麥醬油,以及蕃薯粥等。更接近清粥小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945-1990年間,二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多以中華文化正統傳承自居,台灣菜被納入中國菜系一部分而邊緣化,面目模糊。

當時飲食寫作多為外省人知識分子,本書以唐魯孫、逯耀東、林海音為代表分析,

唐魯孫(清皇室後裔,一輩子未回中國,對北平充滿美好回憶)、逯耀東(對蘇州充滿回憶,但後來長期往返常住中港台)、林海音(二次離鄉,父母為北京的台灣移民,北京長大)。

前兩人多褒獎記憶中的家鄉味而貶低台灣本地口味混雜、不道地的中國餐館。

唐魯孫終身懷舊記憶中的京味。

逯耀東則在回中國幻滅後,轉而將家鄉味寄託於台北的中國餐館、但對生活二十年的香港,並不欣賞什麼都變成粵菜口味的香港。

林海音則由於父母的關係,從小習慣台灣的炊粿等,而較為台灣口味多辯解。從小有接觸台灣傳統菜餚,但自己則對北京味十分懷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台灣小吃概念本來不存在,但經濟發展後,庶民開始有餘錢在外用餐,逐漸有攤販小吃與清粥小菜的宵夜。

1990開始本土化運動,2000年後特意以台灣庶民飲食入國宴。

台灣傳統兩大傳承:
「台灣料理」上層精緻酒樓飲食,由於國民政府遷台後的上層階層大量換血而式微,酒家菜部分流傳,近十幾年間復興。
庶民飲食則在2000年後被視為代表,其中客家菜、原住民菜、在地食材,更為重要的文化意涵。

綜合來說,台灣菜包含:
1. 酒樓菜
2. 庶民的家常菜:清粥小菜如醃漬菜+肉、蛋、魚,街頭小吃
3. 庶民的宴客菜:辦桌菜
4.台菜海鮮
5.混融菜:台灣化的中國各省菜,如宮保雞丁等 6. 地方特色菜:如客家菜、原住民菜 台灣菜很少標榜正統,而是由於一波波移民,而強調好吃、適口,混合各方風味。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回頭說:

「台灣料理」這個詞首度出現,其實是因為日治時代要有別於日本本土的「內地」口味,為了區分的必要性而產生出來的。一開始主打蒐羅大江南北的中國料理(「支那料理」),但也許是因為後來戰爭期間需要去中國化,而強調在食材手法台灣化後已經不同於支那料理而變成了獨特的「台灣料理」。所以混雜中國各省口味、各種菜系,是日治時代就有的狀態。

但這個詞當時主要是指的台灣本地的上流仕紳階層,在大酒樓有嚴格文化儀式的精緻料理。在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享受「殖民地」宴席、以及酒樓老闆(江山樓、蓬萊閣)後續在日文台灣報紙、雜誌執筆台灣料理的代表菜,指的是殖民地氛圍有異國風味的的精緻菜品。做法繁複精緻,一部分失傳、一部分透過後來的酒家菜留下來。

作法以湯、勾芡、炒、炸、蒸、煮,福州師傅為多,作法可以指定不同菜系,但不特指的話偏閩式。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看他的菜色,這個時期的菜色好多都會有鱉!紅燒鱉!水蛙這樣的季節菜也是常常出現的!

其他的雞鴨也多,其他海產倒是少見,可能是因為海鮮易腐、保鮮技術太差的關係。當時的酒樓還有藝旦、酌婦,裡面除了吃飯還有各種綜合玩樂的場所。

一席十三道,一乾一濕間隔上菜,第七道菜為鹹點,是上半席;接著進行下半席。

餐桌上菜前就有花四碟、水果四碟、蜜果四碟,也有乾果或有鹹食如香腸火腿等等。以及醬油辣椒等各種蘸料。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八寶鴨味我是在灣區的名廚吃到的。因為要把鴨子剃骨後再回填超過的鴨肉糯米等內餡,是道功夫菜,好像也沒怎麼看到其他參觀有這個菜式。

然後以前南灣還有個金玉滿堂,雖然我覺得他一般小菜普通,但很會做宴會菜。有一年初一和朋友去吃了這家,對挖了整個冬瓜做的冬瓜盅印象很深刻,特別鮮美。不過後來收起來了。

以前的好年冬、度小月,現在的林家萬巒豬腳,就是辦桌、小吃為主。士林夜市就更不用說了,完全只有小吃了。
咖啡茱栗
我有同事特別鍾愛台灣餐廳的炒蛋,是因為有加糖嗎?🤔
hatershater
這本書感覺好好看而且看了會餓!!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咖啡茱栗 : 欸,你講加了糖的蛋,我只會想到玉子燒!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hatershater : 真的好看喔,而且有電子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