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師生戀的問題不在於無法建立真正的戀愛關係,許多教授都和以前的學生結婚(師生戀擁護者經常炫耀此事,好似我們都身處於莎士比亞的喜劇,結婚必有好結局)。

師生關係最本質的特徵,其實是深切的知識不對等。這層關係隱含「未來將會減少不對等性」的承諾:老師把自己一些權力賦予學生,幫助學生至少在某個層面上變得更像他。若將學生對知識權力的渴望,轉變成性的鑰匙,允許自己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成為學生渴望的對象,等於是以教師的身分,辜負了學生。

問題不在於師生能否在教育環境中實踐真正的浪漫愛情,而在於能否實踐真正的教學。

book 書摘 性的正義 讀中
新新
教師必須抵抗誘惑,不應該允許自己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成為學生渴望的對象。
我並不是在說,教學可以或應該要完全消除自戀式的滿足感。在你設法轉移學生的渴望之後,若學生仍然渴望你,你當然會享受這種因你而起的渴望,但這和「使自己變成學生渴望的對象」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這種自戀,是好老師的敵人,而性化則是這種自戀最明顯的表現形式。
新新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這個社會透過社會化女性的過程,使女性用特定方式來理解,她們對值得欽佩的男人所抱持的感受。
新新
芮曲認為「強制異性戀」(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的制度,是一種政治結構,而這種結構強迫所有女性,無論性向,皆以適合父權主義的方式調整與其他女性的關係。

這套政治結構的其中一種調整機制,是暗示女性對值得欽佩的其他女性,應該抱持什麼感受,或應該如何解讀這種感受。你的適當反應應是嫉妒,而不是慾望,你的感覺必定是想要變得像那個女人一樣,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只是渴望那個女人。但是,在面對有吸引力的男人時,情況則正好相反,你一定是想要他,而不是想要變得像他一樣。
新新
新新
大學教學和心理治療專業在這方面的對比大到令人吃驚。培訓治療師的其中一個核心訓練,就是針對移情狀態學習預測和協商,而且他們會在訓練中強調,治療師絕對不可以用相同的情緒,回應患者的渴望。

相反的,大學教授的培訓則完全沒有相關訓練,至少美國的研究生和年輕教授,幾乎都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相關教學培訓。
新新
在治療與教學這兩種狀況中,都同樣會出現不對等的需求和信任關係、可能會冒出強烈的情緒,也會因為性而損害最終目標。

分析師不可以對患者做出愛或敵意的回應,也不能利用移情作用,來滿足自己的情感或身體(佛洛伊德提出過很有幫助的提醒:「病人墜入愛河,是因為分析情境誘導出的感情,而不是因為分析師的個人魅力。」)。

這兩種培訓之間的差異,是過去的歷史偶然造成的結果嗎?佛洛伊德在二十世紀初,對精神分析的性倫理做了深思熟慮又清楚明確的論述,為此後的絕大多數心理治療學派制定原則和規範。教育學的倫理方面,則從未出現過類似佛洛伊德的人物。
新新
新新
「你以為因為女性和男性坐在同一個教室裡、聽同樣的課、閱讀相同的書籍、進行相同的實驗,他們就是在接受平等教育。」

這個概念其實是錯誤的,女性在進入或存在於教室中時,和男性並不平等。父權主義制度下,人們認為女性智力較低、鼓勵女性承擔較少風險,並展現較少的野心,同時給予女性較少的指導、把女性社會化成比較沒有自信,也比較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個性、提出證據告訴女性,思想就是一種性的責任,又告訴她們,自我價值取決於她們是否有能力吸引男人的性注意力。
新新
我在讀研究所時,一直想向同系所的男性解釋,我剛剛嘗試傳達的事情,包括有問題的性行為有很多種,缺乏雙方合意只是其中之一、雙方合意的行為也可能會帶來系統性的破壞、教學關係會帶來特定的責任,比一般人對彼此的責任還要更高。

我想向他們解釋,正因為教育學曾經或仍舊是一種充滿情慾色彩的體驗,所以把教育學性化,會造成危害。我想讓他們知道,避免與學生發生性關係,和將學生視為孩子不一樣。
新新
逾矩行為不該是規範的依據,在涉及性的時候尤其如此,但是,歧視則確實可以成為規範的依據。重要的是師生戀愛關係會如何影響參與其中之學生(通常是女學生)的生活,並如何改變所有女性的生活和命運。

許多女性都有過這種經歷,但男性幾乎沒有;而且,會出現這種差異,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性別分工,而是因為這個社會引導男性和女性建立了性心理的秩序。在這種秩序中,男性獲得不成比例的益處,女性則受到了不成比例的傷害。(略)想像中的那名年輕女性顯然沒有遭教授性騷擾,但她難道不是「基於性」而被剝奪了教育能帶來的益處嗎?
新新
新新
性騷擾法的歷史,描述了人們為了實踐性別正義,能如何運用法律。但這段歷史也點明法律的極限,而決定極限到哪裡的不是原則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在超過了極限之後,法律必須放棄引導文化,只能不耐煩的等待文化跟上。
新新
「性試探的本質或許不具侵犯性,我們也無法從公平就業機會的法律中,導出哪個政策能遏止性試探⋯⋯真正令人心中警鈴大作的並不是濫用的行為,而是這個行為本身。」
新新
新新
鷗椰🍐
師生戀和諮商師的這兩個例子,都會讓我想到色情作品這噗提到的「禁止是個糟糕的主意」,感覺作者有點衝突和矛盾?

還是我的邏輯太跳躍XD
又或者其實大眾對師生戀接受度其實很高?所以反而不會去討論禁止可能帶來的限縮與壞處嗎?

@haruspring - 把女性主義者分成反色情作品與支持色情作品的派別,其實非常誤導大眾。支持色情作...
新新
首先是我摘了沒貼出來的:

八零年代初期,美國大學開始規勸、禁止教授和學生之間的性行為。直至今日,在美國以外的國家仍很少見到這種禁令,在我任教的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有一條規則寫道:「雖然大學不希望規範員工的私人生活,但我們強烈建議員工在建立密切的私人或親密關係時,不要選擇與自己有指導關係的學生當對象,我們也必須提醒員工,注意這種關係可能帶來的併發問題。」

也就是師生戀主要在美國是明文規定禁止,接著透過實際被懲戒的案例展開師生戀以及性騷擾法案的討論
新新
連同其實已經看完的最後一章,我想作者的邏輯是一致的,(在我的解讀中)她非常不推薦直接用禁令禁止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尤其是跟性相關的問題,也因此花了一整章去說明老師為什麼不該參與師生戀,並且提出治療師的養成去對比美國教師(台灣大概也是)缺乏與此相關的警覺與訓練

順帶一提,我其實不確定治療師如果跟病人產生感情關係會遭到什麼處罰就是
ωσғғʏ🥂
因為看過電影,所以知道香港諮商師和病人發生感情關係會被吊銷執照 XD
新新
比起接受度高不高,我對這章的重點畫在透過師生戀禁令延伸的性騷擾法(實際上好像是包含在性騷擾法中的師生戀禁令),去探討法律的極限,然後進入最終章「以懲罰糟糕男人為主要目的的女性主義政治行動,永遠都不會是解放所有女性的女性主義,因為這種女性主義,掩蓋了大多數女性無法自由的原因。」

作者 Amia Srinivasan 將她所見的歷史與規範和社會變化列出來,再一次要讀者思考,當「懲罰男人」和「改善性工作者(或其他社會底層女人)的生活」是個二選一的單選題,我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新新
她對女性主義者的要求真的是蠻高的,但我也好愛最後一章
鷗椰🍐
謝謝新新講得這麼清楚
新新
等等這個讚數太怪了吧,我的噗頭是不是挑得太好 XD
希望大家都看看性的正義!
雖然我也被它催眠了好幾個午休
ꌚꂑ|綠的少女#
好奇新新是刻意修改章節標題嗎?XDDD。好多人按愛心註記留意自己的思考覺得好好~~~
新新
我是複製讀墨劃線書摘順便複製下面的標題(原來不一樣嗎)
https://images.plurk.com/5JfAzeuXUpRUtoSRDFoUjg.png
新新
對~因為每噗都是單章書摘,順手紀錄一下
想說整本紀錄完之後再來試著寫寫看心得筆記(光想就挺困難的)
ꌚꂑ|綠的少女#
https://images.plurk.com/2JC1XDIJ39zCzMAuyKSFfI.png
新新複製到小標題了~~~。
新新
啊原來跑出來的是小標嗎,那我再來改改,謝阿水提醒
ꌚꂑ|綠的少女#
其實小事。XDD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