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力史翠普yucaio
記憶的抽屜櫃 書單
https://images.plurk.com/7rWXRNLVZXj18s35VVdEYu.jpg https://images.plurk.com/5yczkBhJVLRyE1MjEElFlb.jpg https://images.plurk.com/1QqRj9wqHeZkYyxCra5pBc.jpg https://images.plurk.com/5vziCbgtVoy61ZsotT26Go.jpg https://images.plurk.com/28uZarcWXsm7dQJOkGZtSh.jpg https://images.plurk.com/2okNjCF6dIxYsLlQJzbP9Y.jpg https://images.plurk.com/1jKwLl77fe5SVhD5E6mnjr.jpg
沒力史翠普yucaio
https://images.plurk.com/ftFRUINWda5EL24mZ1qbd.jpg
https://images.plurk.com/5LXpPVCJ946hY87VIhPuDn.jpg
沒力史翠普yucaio
散漫者的學習法:寫給坐不住30分鐘以上,考試仍想金榜題名的你。
散漫者的學習法:寫給坐不住30分鐘以上,考試仍想金榜題名的你。

對考生跟想靜心學習卻常常容易分心的人很有幫助的一本書,我覺得還蠻實用的,類似掃描的圖片我是用vFlat這個APP拍的
沒力史翠普yucaio
「別碰手機」這個建議,沒用

想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吧?手中抓住手機的瞬間,原本打算K書一小時,休息十分鐘的決心立刻成為泡影,最後變成K書十分鐘,玩手機一小時。豈止如此?時不時響起的訊息通知,也會不斷妨礙我們集中注意力。

我也從某個就業諮詢網站上,觀察到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困擾。底下留言大多是「不要碰手機」,而「遠離手機」的建議更是壓倒性得多,也有網友說:「把手機交給媽媽。」「把智慧型手機換成2G手機。」「下載可以計算手機使用時間的App。」「關掉手機電源。」等。

但我認為,要求精神常渙散的人把手機關機,並非最好的建議,因為禁止會演變為誘發的機制。例如遊戲,偷偷玩的遊戲最好玩;
沒力史翠普yucaio
例如食物,越不准吃的食物越好吃。換言之,這種不可以做、趕快戒掉的禁止用語,反倒只會強化刺激而已,與其努力克制或禁止欲望,不如換個觀點來面對。

假設你正處於受歹徒威脅的情況,當你決定採取「管它威不威脅,我都不在意」的態度,那一刻起,歹徒就沒戲唱了,因為威脅你的因素已經消失。反之,每次受到歹徒威脅時,你總是表現出恐懼,那麼歹徒會食髓知味,只會加大威脅的程度。
沒力史翠普yucaio
人類的本性也是如此。與其告訴自己「不要碰手機」,克制自己的欲望,倒不如抱持「碰手機也不會怎樣」的態度,那樣心裡反而會更舒坦,學習效果更好。

告訴自己「滑手機又怎樣」,不必去管妨礙學習的各種刺激,同時積極利用充電時間,也就是為自己儲備活力的時間。換言之,試著漸進式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並將這些時間運用在運動或睡覺、散步等。過程中雖然可能挑戰失敗,不過只要按部就班,一定會看到效果。

人們對某個東西成癮,或是沉迷程度超乎異常,通常不是真的樂在其中,而是出於惋惜——想繼續下去,卻不能繼續的心態。就拿巧克力來說,被迫吃巧克力的下場,自然是對巧克力敬而遠之;遊戲也是,就算要我們每天玩遊戲,在充分享受遊戲的樂趣後,最後只會感到厭煩。請記住,「禁止」永遠只會擴大莫名其妙的幻想,最好還是讓心裡舒坦一些好。
沒力史翠普yucaio
補充一下我的個人意見
別碰手機這篇讓我想到白色大象的實驗,越強制自己不能想或是看得很嚴重,反而會更容易想起(看得很嚴重的可能會有更強烈的刺激感或是試圖越軌的感覺

所以與其設限不如用更好的習慣或是方法來吸引自己,讓自己是保持能夠接納可能性與樂趣的,會比自我限制來得更好,長遠來說,讓自己是可以欣然接受新可能的.會比阻斷一切可能來得更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