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21 AM
Fri, Apr 29, 2022 8:48 AM
13
3
我們為何喜歡黑幫(電影)?Why Do We Love Gangsters?
Why Do We Love Gangsters?
頻道Now You See It的影片,內有劇透《教父》、《國民公敵》、《四海好傢伙》、《黑道家族》第一季第五集的重要情節。除了翻譯之外,有些對影片的回應也寫在下面。
黑幫片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23 AM
「你現在感覺如何?」
「還行,還可以。已經復工。」
「你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垃圾處理顧問。」
(譯註:《黑道家族》The Sopranos,1999-2007。第一季第一集)
黑幫在美國影史中根深蒂固;從他們在無聲電影時代的誕生開始,這群來自黑社會、揮舞槍械的狠角色就廣受歡迎。但是美國黑幫──一個如此暴力、汙穢和殘忍的角色──怎麼在大銀幕上被如此美化?我想透過探索心理感受來解答,看看美國黑幫如何體現人類與生俱來、普遍性的慾望。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24 AM
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誰是最早的黑幫?這個不同凡響的形象從何而來?這是個會引發更多疑問的提問。我個人認為《小霸王》(1931)中的里哥.班德洛是第一個真正的黑幫。他不僅僅是有聲電影最早的黑幫之一,同時是第一個擁有那種代表性口音和獨特語言的人,那對現代來說非常熟稔:「現在,每當我陷入困境,我會開槍擺脫它。為什麼?當然了,先開槍,然後再理論。」
問題是,他並不算一個真正的黑幫。他實際上是被啟發成為黑幫,出於某篇關於皮特.蒙大拿的新聞報導而加入幫派──他是抄襲來的。首部黑幫片《佩吉巷的火槍手》(1912),電影名稱源於一篇槍殺賭徒的新聞報導,提到:「紐約的另一邊」。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29 AM
也許對黑幫真正的、原始的描繪出現在雅各.里斯的貧民窟攝影集,其中包括1890 年的著名照片《強盜窩》。*從這裡,黑幫類型的問題開始了:這張照片是演出來的。里斯構建鏡頭和黑幫,讓它具有今天我們所知道並喜愛的標誌性恐懼和魅力,而這張照片對黑幫類型的影響延續到21世紀。回到我的第一點:從來就沒有原創的黑幫。我們認識並喜愛的每個黑幫幾乎清一色是模仿者。麥克.柯里昂尼的軍裝和最初對幫派生活的厭惡直接借鑒《國民公敵》(1931)的麥克.鮑爾斯;而《黑色追緝令》(1994)中的這個鏡頭影射《教父》(1972)。**
*我在網路上查詢的結果是1888年
**「影射」影片寫"elude"(避開),但參前後文感覺是"allude"(影射)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31 AM
Wed, Jul 6, 2022 3:35 PM
湯米在《四海好傢伙》(1990)中的乖僻行徑與《白熱》(1949)中的科迪.傑瑞特相呼應,《疤面煞星》(1983)是舊片翻拍(《疤面人》Scarface,1932)。即使是現代的「兜帽黑幫」電影也沒有完全脫離傳統黑幫電影:
「他們讓我在醫院待了一週左右。我大部分時間都在想我的表親,以及看老黑幫電影。」
「『我得看一些身份證明。』」
「『我的軍隊退伍證明如何,就在這裡。』」
(譯註:《社會威脅》Menace II Society,1993。觀看《黑獄殺人王》He Walked by Night,1948)
當然,《黑道家族》相當出名地在幾乎每集引用黑幫電影。
「逗我開心,寶貝。」
「『就在我以為我脫離的時候,他們就把我拉回來了。』」
(譯註:《黑道家族》,第一季第二集。引用《教父3》,1990)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37 AM
Wed, Jul 6, 2022 4:07 PM
每部代表性的黑幫電影都進行某種程度的模仿。
「要做到這一點,你怎麼和自己對話的,關於如何處理暴力?」
「嗯,我,我承認我對亞瑟.佩恩的《我倆沒有明天》(1967)非常印象深刻……」
「我在觀看桑尼.柯里昂尼被槍殺時有聯想到。」
「毫無疑問,我認為《我倆沒有明天》中的效果、對暴力的描述總是帶有一種富有想像力的歪曲。」
(譯註:法蘭西斯.柯波拉與泰瑞.葛洛斯)*
「……我想認為《四海好傢伙》追隨某些非凡事物的脈絡,就像咆哮的二十年代和《疤面煞星》。」
(馬丁.史柯西斯)**
*、**影片下方有列部分電影出處,比對後史柯西斯可能出自《馬丁.史柯西斯的美國電影之旅 》(1995),但柯波拉的我不確定,似乎是Fresh Air的訪談:
To Make 'The Godfather' His Way, Francis Ford Coppol...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38 AM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黑幫都從老一輩黑幫那裡借些東西,如果你回溯得足夠遠,黑幫根本就不是基於現實,只有被人為建構的「黑幫」概念。這是理解美國著迷於黑幫的關鍵:我們實際上並不癡迷於成為犯罪世界的領導者,我們癡迷於成為黑幫代表的東西。現在我們必須回到這個問題:黑幫代表什麼?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歡它們?黑幫到底想要什麼?如果你認為只是金錢或女人,那大錯特錯。
「哦,我可不會忘記錢的。」
「沒錯,錢很棒,但它不是一切。」
(譯註:《小霸王》)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39 AM
Wed, Jul 6, 2022 4:08 PM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找出黑幫想要什麼,因為他們會告訴我們。
「我不想成為我的環境的產物。我希望我的環境成為我的產物。」
(譯註:《神鬼無間》The Departed,2005)
所以那代表什麼?那句台詞描述了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和理解的願望。如果你觀看任何一部黑幫電影,每一部都有類似的想法。
「我不想跳舞。我想,我想讓其他人跳舞。」
(譯註:《小霸王》)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40 AM
Wed, Jul 6, 2022 4:09 PM
要了解這個想法的含義,你必須深入了解人類的心靈。我引用心理學家亞當.菲利普斯的話:「我們不會視任何事為悲劇,除非一種秩序概念已牢牢生根,等著被冒犯。」當我們生氣時,是因為某些事情沒有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發生。即使是對丟失鑰匙這樣簡單的事情感到生氣,這也意味著你對理想世界的幻想、一個一切可以掌控的世界都被打亂了。在理想的生活中,世界完全繞著你打轉。
「你想去達拉斯阿道弗斯酒店的餐廳,穿著漂亮的絲綢連身裙,讓每個人都服侍你嗎?你想這樣嗎?」
(譯註:《我倆沒有明天》)
黑幫就是這種幻想的完美體現。世界按照黑幫希望的方式運作。他手指一動就能發號施令,當他走進一個房間時,人們給他們一個座位,做生意他只需點頭。黑幫的這種能力超越了簡單的金錢、性或尊重。這個概念是黑幫對他的世界擁有完全的控制權。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41 AM
「我會給他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
(譯註:《教父》)
在《教父》中,維多.柯里昂尼問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你為什麼去報警?為什麼不先來找我?」
在這個場景中,亞美利戈.博納塞拉對黑幫無所不能的勢力構成了威脅。博納塞拉去警察局首先表明他更相信美國的司法系統,而不是維多。甚至燈光也讓博納塞拉的臉看起來像一隻老鼠,使他在視覺上看起來像一個叛徒。他不信任教父的權威,但當然,教父仍舊成功說服他。在所有影視媒體中,黑幫也許是最接近神的化身。超級英雄很接近了,但即使是他們也必須與壞蛋戰鬥並拯救世界。黑幫沒什麼好擔心的。黑幫的魅力不在於他是黑幫,而在於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如果他不想付賬,他就不必付帳──想像一下能夠這樣過生活。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41 AM
Wed, Jul 6, 2022 4:12 PM
我認為在電影中,一個黑幫垮台時最慘痛的部分並不在他真正的死亡。遠比那更糟糕:黑幫回到和我們一模一樣的狀態,無能為力、無法控制他的世界。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回《國民公敵》,當生氣勃勃的、張揚的湯姆鮑爾斯被殺死,他的身體被束縛,彷彿木乃伊。這在《四海好傢伙》當中表達得最透徹,當亨利.希爾進入證人保護計劃時:
「每個人都向你尋求施捨,你可以拿取任何東西……而現在一切都結束了。」
……他變得和你我一樣。
「我必須像其他人一樣等待。」
當他關上門時,我們聽到牢房關上的聲音,象徵著他失去了黑幫無所不能的光環。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44 AM
Wed, Jul 6, 2022 4:12 PM
當然,我沒有提到關於黑幫片的一個關鍵細節:過頭的暴力。這種類型如何因暴力而大受歡迎?在《黑道家族》的一集中,東尼帶女兒拜訪大學,在路上他認出了一個叛徒、追捕他,並用一條鐵絲將叛徒勒死。節目的製作組因為該集過度暴力而猶豫,但他們仍舊拍了,並且拍得很殘酷。鏡頭非常靠近,全程跟隨勒殺的過程直到結束。這集廣受讚譽,並獲得了兩項艾美獎。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44 AM
Wed, Jul 6, 2022 4:13 PM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喜歡這種恐怖的暴力?答案源於「禁忌」,禁忌是不可觸碰的,而不可觸碰的東西有一種魅力。毒品、暴力等的話題是禁忌,但它們被視為不可觸碰的性質賦予了它們一定程度的權威。如果你需要拒絕觸碰某物,那麼你也勢必在某種程度上著迷於它。如果那東西對你來說無關緊要,那你也不會在乎觸碰。對一些人來說,禁忌源於迷信,比如排斥通靈板或黑魔法。伴隨這種執著而來的,是一種想從遠處觀察禁忌的渴望。具有高於我們力量的東西自然具備一種吸引我們觀看的魅力。
「我知道像我的好朋友那樣的女人,會在她們的男朋友拿了一把槍讓她們藏起來時立刻離開,但我沒有。我必須承認:這讓我很興奮。」
(譯註:《四海好傢伙》)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44 AM
說到「叛徒」(與「老鼠」同字),老鼠在維多利亞時代是神祕的禁忌。它們是不潔的象徵,當然不可觸碰;但當時的一位社會學家詳細記錄了受訓以照顧、觸摸下水道老鼠的街頭藝人。觀眾會厭惡地觀看,但也會對表演人能將手伸入老鼠籠而不會被咬的能力感到驚訝。以各種層面而言,那個表演人擁有一種神秘的力量,能夠處理如此禁忌的事情;而人們在人群中對他們如此厭惡的事情發出讚嘆,聽起來不就很像黑幫?他們不是也有一定的權力去做我們自己沒有勇氣去做的事情?通過參與禁忌:性、暴力和犯罪生活,他們對人們產生了吸引力;而電影銀幕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是可以觀察但不能觸摸的完美距離。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45 AM
黑幫確實是一個複雜的角色,但我們與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都想要那樣的尊重、地位和控制,唯一的區別是我們沒有勇氣實現那種渴望。我們對從大銀幕上觀看它感到滿意,而也許這是一件好事;又或者我們都是一群白癡,而那些人才是對的: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總是夢想成為一名黑幫。」
(譯註:《四海好傢伙》)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50 AM
-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53 AM
請去看看這部影片,它的時長九分鐘左右。對於黑幫片的介紹相當深入,我覺得它的論點也滿酷的。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Promare451
Fri, Apr 29, 2022 8:56 AM
至於回應決定額外開噗
@Promare451 - 還是出去外面聊好了
載入新的回覆
頻道Now You See It的影片,內有劇透《教父》、《國民公敵》、《四海好傢伙》、《黑道家族》第一季第五集的重要情節。除了翻譯之外,有些對影片的回應也寫在下面。
黑幫片
「還行,還可以。已經復工。」
「你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垃圾處理顧問。」
(譯註:《黑道家族》The Sopranos,1999-2007。第一季第一集)
黑幫在美國影史中根深蒂固;從他們在無聲電影時代的誕生開始,這群來自黑社會、揮舞槍械的狠角色就廣受歡迎。但是美國黑幫──一個如此暴力、汙穢和殘忍的角色──怎麼在大銀幕上被如此美化?我想透過探索心理感受來解答,看看美國黑幫如何體現人類與生俱來、普遍性的慾望。
問題是,他並不算一個真正的黑幫。他實際上是被啟發成為黑幫,出於某篇關於皮特.蒙大拿的新聞報導而加入幫派──他是抄襲來的。首部黑幫片《佩吉巷的火槍手》(1912),電影名稱源於一篇槍殺賭徒的新聞報導,提到:「紐約的另一邊」。
*我在網路上查詢的結果是1888年
**「影射」影片寫"elude"(避開),但參前後文感覺是"allude"(影射)
「『我得看一些身份證明。』」
「『我的軍隊退伍證明如何,就在這裡。』」
(譯註:《社會威脅》Menace II Society,1993。觀看《黑獄殺人王》He Walked by Night,1948)
當然,《黑道家族》相當出名地在幾乎每集引用黑幫電影。
「逗我開心,寶貝。」
「『就在我以為我脫離的時候,他們就把我拉回來了。』」
(譯註:《黑道家族》,第一季第二集。引用《教父3》,1990)
「要做到這一點,你怎麼和自己對話的,關於如何處理暴力?」
「嗯,我,我承認我對亞瑟.佩恩的《我倆沒有明天》(1967)非常印象深刻……」
「我在觀看桑尼.柯里昂尼被槍殺時有聯想到。」
「毫無疑問,我認為《我倆沒有明天》中的效果、對暴力的描述總是帶有一種富有想像力的歪曲。」
(譯註:法蘭西斯.柯波拉與泰瑞.葛洛斯)*
「……我想認為《四海好傢伙》追隨某些非凡事物的脈絡,就像咆哮的二十年代和《疤面煞星》。」(馬丁.史柯西斯)**
*、**影片下方有列部分電影出處,比對後史柯西斯可能出自《馬丁.史柯西斯的美國電影之旅 》(1995),但柯波拉的我不確定,似乎是Fresh Air的訪談:
「哦,我可不會忘記錢的。」
「沒錯,錢很棒,但它不是一切。」
(譯註:《小霸王》)
「我不想成為我的環境的產物。我希望我的環境成為我的產物。」
(譯註:《神鬼無間》The Departed,2005)
所以那代表什麼?那句台詞描述了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和理解的願望。如果你觀看任何一部黑幫電影,每一部都有類似的想法。
「我不想跳舞。我想,我想讓其他人跳舞。」
(譯註:《小霸王》)
「你想去達拉斯阿道弗斯酒店的餐廳,穿著漂亮的絲綢連身裙,讓每個人都服侍你嗎?你想這樣嗎?」
(譯註:《我倆沒有明天》)
黑幫就是這種幻想的完美體現。世界按照黑幫希望的方式運作。他手指一動就能發號施令,當他走進一個房間時,人們給他們一個座位,做生意他只需點頭。黑幫的這種能力超越了簡單的金錢、性或尊重。這個概念是黑幫對他的世界擁有完全的控制權。
(譯註:《教父》)
在《教父》中,維多.柯里昂尼問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你為什麼去報警?為什麼不先來找我?」
在這個場景中,亞美利戈.博納塞拉對黑幫無所不能的勢力構成了威脅。博納塞拉去警察局首先表明他更相信美國的司法系統,而不是維多。甚至燈光也讓博納塞拉的臉看起來像一隻老鼠,使他在視覺上看起來像一個叛徒。他不信任教父的權威,但當然,教父仍舊成功說服他。在所有影視媒體中,黑幫也許是最接近神的化身。超級英雄很接近了,但即使是他們也必須與壞蛋戰鬥並拯救世界。黑幫沒什麼好擔心的。黑幫的魅力不在於他是黑幫,而在於他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如果他不想付賬,他就不必付帳──想像一下能夠這樣過生活。
「每個人都向你尋求施捨,你可以拿取任何東西……而現在一切都結束了。」
……他變得和你我一樣。
「我必須像其他人一樣等待。」
當他關上門時,我們聽到牢房關上的聲音,象徵著他失去了黑幫無所不能的光環。
「我知道像我的好朋友那樣的女人,會在她們的男朋友拿了一把槍讓她們藏起來時立刻離開,但我沒有。我必須承認:這讓我很興奮。」
(譯註:《四海好傢伙》)
「打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總是夢想成為一名黑幫。」
(譯註:《四海好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