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4:57 PM
Sun, Jan 17, 2021 6:12 PM
25
4
[
靈性落實
] 小挑戰
自己和自己相處不容易,
花時間比花錢難一點。
本週的小挑戰是:
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歷歷日常
1月療癒主題~內在小孩
感受自己的感受
愛自己
和自己同在
了解自己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09 PM
Sun, Jan 17, 2021 5:11 PM
已經多久了呢?
追求著群體的認同、接納,但心底卻抗拒理解、接納自己。
已經多久了呢?
從眾人的意見中歸納自己的意見,但若問自己的感受,
卻只能拿別人的言語來搪塞。
已經多久了呢?
花時間滑手機、玩電腦,為工作、為人際、為興趣,
卻已經很久沒把時間留給自己。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18 PM
Sun, Jan 17, 2021 6:18 PM
前陣子探索到自己這些部分,有點嚇一跳(?)
有點像禪卡的制約,當我意識到自己一直披著羊皮,
回過頭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
習慣讓自己看起來不要太奇怪,
但卻越來越傾向活出一種『人設』。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22 PM
『人設』很安全。
(通常也伴隨著合理,可能也有某些魅力)
不是說人設不好,所有事情都爆炸直接,
大概身邊的人也會覺得很困擾吧?
這樣反而是以「自己」作為理直氣壯傷害人的工具。
或許,我們只是要記得,
身上的『人設』,只是衣服、只是面具、只是羊皮,
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23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29 PM
Sun, Jan 17, 2021 6:19 PM
要了解自己是誰,
邀請大家從
每天花10分鐘和自己相處
開始
獨處的小提示
:
請找一個沒有人會打擾你的空間。
有一段不會被打擾的時光。
禁止滑手機、用電腦、看書、聽音樂、吃東西、發呆等,
讓注意力離開自己的事情都先暫停10分鐘。
用心留意"身體的感受",並試著歸納身心的對應。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38 PM
Sun, Jan 17, 2021 5:39 PM
可以做些什麼
:
回想今天發生的事情,問自己感覺好嗎?
背後的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有這些情緒?
這些情緒的源頭在哪?現在還處於這樣的情緒中嗎?
專注地呼吸,並在呼吸中感受自己身體的感受。
之前有提到
靜靜坐著10分鐘
也很好。
與內在小孩進行對「畫」
也很棒。
要注意不是專注於畫畫上,要放空腦袋,
讓身體自然地畫出什麼。
自由書寫
也很棒,腦中飄過什麼,就寫什麼。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46 PM
Sun, Jan 17, 2021 5:46 PM
進行的事項可以依照個人的創意進行,
原則是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身上
盡量別被事件吸走注意力,也不要讓自己的注意力渙散。
例如:
我選擇每天散步10分鐘,和我自己獨處。
我會盡量找沒有人的時段去公園,
偶爾會被路旁的花草吸引注意,
但覺察到以後,就要回到自己的身上。
不管是觀察自己的身體, 或是跟自己說說話,這樣都很好。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47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57 PM
Sun, Jan 17, 2021 5:58 PM
Q&A
Q:沒有自己的空間,無法獨處怎麼辦?
A:洗完澡、上完廁所時,霸佔浴室10分鐘吧!
Q:發呆放空和專注在自己身上哪裡不同呢?
A:發呆放空時,思緒飄遠,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
專注在自己身上時,思緒仍在當下,有覺知地感受自己。
(但放空還是很棒,適時的放空我覺得很重要!)
Q:為什麼要獨處?
A:我喜歡陳珊妮的答案:「
獨處,是學會與自己的不安全共處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00 PM
我能想到的問題大概是這些,
歡迎大家提問
我會試著以我的練習來提出解答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01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03 PM
Sun, Jan 17, 2021 6:04 PM
「為什麼要獨處?」
這個題目想要再多說些不直接相關,
但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
這個問題本身,
似乎在問:「獨處能帶給我什麼好處?」
也似乎表達了:「如果我沒被說服,我就不想嘗試。」
這背後的價值觀是:
我要先知道我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嘗試。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11 PM
Sun, Jan 17, 2021 6:13 PM
這樣的邏輯,可能也會出現在以下狀況:
「我要先知道了解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了解。」
「我要先知道愛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愛。」
這樣對待自己,好像有種利益上的取捨,
當然如果這符合個人的意願,我覺得也沒關係。
但如果你不想這樣對待自己,那就別這麼做。
獨處的理由、好處隨便Google都有一堆說法,
那些說法看過去很簡單,願意花時間去做就沒那麼簡單。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17 PM
Sun, Jan 17, 2021 6:21 PM
一起練習吧
因為做過,才知道其中的難。
沒有人批評,沒有人指責,但我還是不免被事實刺傷了心。
但我相信,真實具有強大的力量。
真實從來不是為了要傷人而存在的,
會覺得受傷,是因為真實呼應了某些我們抗拒去看的。
感受到抗拒時,就先去愛吧。
愛逃避的自己、愛受傷的自己、愛抗拒去看的自己,
並信任,這只是過程。
載入新的回覆
自己和自己相處不容易,
花時間比花錢難一點。
本週的小挑戰是:
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歷歷日常 1月療癒主題~內在小孩
感受自己的感受 愛自己
和自己同在 了解自己
追求著群體的認同、接納,但心底卻抗拒理解、接納自己。
已經多久了呢?
從眾人的意見中歸納自己的意見,但若問自己的感受,
卻只能拿別人的言語來搪塞。
已經多久了呢?
花時間滑手機、玩電腦,為工作、為人際、為興趣,
卻已經很久沒把時間留給自己。
有點像禪卡的制約,當我意識到自己一直披著羊皮,
回過頭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
習慣讓自己看起來不要太奇怪,
但卻越來越傾向活出一種『人設』。
(通常也伴隨著合理,可能也有某些魅力)
不是說人設不好,所有事情都爆炸直接,
大概身邊的人也會覺得很困擾吧?
這樣反而是以「自己」作為理直氣壯傷害人的工具。
或許,我們只是要記得,
身上的『人設』,只是衣服、只是面具、只是羊皮,
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邀請大家從每天花10分鐘和自己相處開始
獨處的小提示:
請找一個沒有人會打擾你的空間。
有一段不會被打擾的時光。
禁止滑手機、用電腦、看書、聽音樂、吃東西、發呆等,
讓注意力離開自己的事情都先暫停10分鐘。
用心留意"身體的感受",並試著歸納身心的對應。
回想今天發生的事情,問自己感覺好嗎?
背後的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有這些情緒?
這些情緒的源頭在哪?現在還處於這樣的情緒中嗎?
專注地呼吸,並在呼吸中感受自己身體的感受。
之前有提到靜靜坐著10分鐘也很好。
與內在小孩進行對「畫」也很棒。
要注意不是專注於畫畫上,要放空腦袋,
讓身體自然地畫出什麼。
自由書寫 也很棒,腦中飄過什麼,就寫什麼。
原則是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身上
盡量別被事件吸走注意力,也不要讓自己的注意力渙散。
例如:
我選擇每天散步10分鐘,和我自己獨處。
我會盡量找沒有人的時段去公園,
偶爾會被路旁的花草吸引注意,
但覺察到以後,就要回到自己的身上。
不管是觀察自己的身體, 或是跟自己說說話,這樣都很好。
Q:沒有自己的空間,無法獨處怎麼辦?
A:洗完澡、上完廁所時,霸佔浴室10分鐘吧!
Q:發呆放空和專注在自己身上哪裡不同呢?
A:發呆放空時,思緒飄遠,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
專注在自己身上時,思緒仍在當下,有覺知地感受自己。
(但放空還是很棒,適時的放空我覺得很重要!)
Q:為什麼要獨處?
A:我喜歡陳珊妮的答案:「獨處,是學會與自己的不安全共處」
歡迎大家提問
我會試著以我的練習來提出解答
這個題目想要再多說些不直接相關,
但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
這個問題本身,
似乎在問:「獨處能帶給我什麼好處?」
也似乎表達了:「如果我沒被說服,我就不想嘗試。」
這背後的價值觀是:
我要先知道我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嘗試。
「我要先知道了解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了解。」
「我要先知道愛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愛。」
這樣對待自己,好像有種利益上的取捨,
當然如果這符合個人的意願,我覺得也沒關係。
但如果你不想這樣對待自己,那就別這麼做。
獨處的理由、好處隨便Google都有一堆說法,
那些說法看過去很簡單,願意花時間去做就沒那麼簡單。
因為做過,才知道其中的難。
沒有人批評,沒有人指責,但我還是不免被事實刺傷了心。
但我相信,真實具有強大的力量。
真實從來不是為了要傷人而存在的,
會覺得受傷,是因為真實呼應了某些我們抗拒去看的。
感受到抗拒時,就先去愛吧。
愛逃避的自己、愛受傷的自己、愛抗拒去看的自己,
並信任,這只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