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4:57 PM
Sun, Jan 17, 2021 6:12 PM
25
4
[
靈性落實
] 小挑戰
自己和自己相處不容易,
花時間比花錢難一點。
本週的小挑戰是:
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歷歷日常
1月療癒主題~內在小孩
感受自己的感受
愛自己
和自己同在
了解自己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09 PM
Sun, Jan 17, 2021 5:11 PM
已經多久了呢?
追求著群體的認同、接納,但心底卻抗拒理解、接納自己。
已經多久了呢?
從眾人的意見中歸納自己的意見,但若問自己的感受,
卻只能拿別人的言語來搪塞。
已經多久了呢?
花時間滑手機、玩電腦,為工作、為人際、為興趣,
卻已經很久沒把時間留給自己。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18 PM
Sun, Jan 17, 2021 6:18 PM
前陣子探索到自己這些部分,有點嚇一跳(?)
有點像禪卡的制約,當我意識到自己一直披著羊皮,
回過頭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
習慣讓自己看起來不要太奇怪,
但卻越來越傾向活出一種『人設』。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22 PM
『人設』很安全。
(通常也伴隨著合理,可能也有某些魅力)
不是說人設不好,所有事情都爆炸直接,
大概身邊的人也會覺得很困擾吧?
這樣反而是以「自己」作為理直氣壯傷害人的工具。
或許,我們只是要記得,
身上的『人設』,只是衣服、只是面具、只是羊皮,
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23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29 PM
Sun, Jan 17, 2021 6:19 PM
要了解自己是誰,
邀請大家從
每天花10分鐘和自己相處
開始
獨處的小提示
:
請找一個沒有人會打擾你的空間。
有一段不會被打擾的時光。
禁止滑手機、用電腦、看書、聽音樂、吃東西、發呆等,
讓注意力離開自己的事情都先暫停10分鐘。
用心留意"身體的感受",並試著歸納身心的對應。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38 PM
Sun, Jan 17, 2021 5:39 PM
可以做些什麼
:
回想今天發生的事情,問自己感覺好嗎?
背後的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有這些情緒?
這些情緒的源頭在哪?現在還處於這樣的情緒中嗎?
專注地呼吸,並在呼吸中感受自己身體的感受。
之前有提到
靜靜坐著10分鐘
也很好。
與內在小孩進行對「畫」
也很棒。
要注意不是專注於畫畫上,要放空腦袋,
讓身體自然地畫出什麼。
自由書寫
也很棒,腦中飄過什麼,就寫什麼。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46 PM
Sun, Jan 17, 2021 5:46 PM
進行的事項可以依照個人的創意進行,
原則是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身上
盡量別被事件吸走注意力,也不要讓自己的注意力渙散。
例如:
我選擇每天散步10分鐘,和我自己獨處。
我會盡量找沒有人的時段去公園,
偶爾會被路旁的花草吸引注意,
但覺察到以後,就要回到自己的身上。
不管是觀察自己的身體, 或是跟自己說說話,這樣都很好。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47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5:57 PM
Sun, Jan 17, 2021 5:58 PM
Q&A
Q:沒有自己的空間,無法獨處怎麼辦?
A:洗完澡、上完廁所時,霸佔浴室10分鐘吧!
Q:發呆放空和專注在自己身上哪裡不同呢?
A:發呆放空時,思緒飄遠,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
專注在自己身上時,思緒仍在當下,有覺知地感受自己。
(但放空還是很棒,適時的放空我覺得很重要!)
Q:為什麼要獨處?
A:我喜歡陳珊妮的答案:「
獨處,是學會與自己的不安全共處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00 PM
我能想到的問題大概是這些,
歡迎大家提問
我會試著以我的練習來提出解答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01 PM
--------------------------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03 PM
Sun, Jan 17, 2021 6:04 PM
「為什麼要獨處?」
這個題目想要再多說些不直接相關,
但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
這個問題本身,
似乎在問:「獨處能帶給我什麼好處?」
也似乎表達了:「如果我沒被說服,我就不想嘗試。」
這背後的價值觀是:
我要先知道我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嘗試。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11 PM
Sun, Jan 17, 2021 6:13 PM
這樣的邏輯,可能也會出現在以下狀況:
「我要先知道了解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了解。」
「我要先知道愛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愛。」
這樣對待自己,好像有種利益上的取捨,
當然如果這符合個人的意願,我覺得也沒關係。
但如果你不想這樣對待自己,那就別這麼做。
獨處的理由、好處隨便Google都有一堆說法,
那些說法看過去很簡單,願意花時間去做就沒那麼簡單。
【4-4】歷歷🌟信任這個過程
@florescent_lume
Sun, Jan 17, 2021 6:17 PM
Sun, Jan 17, 2021 6:21 PM
一起練習吧
因為做過,才知道其中的難。
沒有人批評,沒有人指責,但我還是不免被事實刺傷了心。
但我相信,真實具有強大的力量。
真實從來不是為了要傷人而存在的,
會覺得受傷,是因為真實呼應了某些我們抗拒去看的。
感受到抗拒時,就先去愛吧。
愛逃避的自己、愛受傷的自己、愛抗拒去看的自己,
並信任,這只是過程。
載入新的回覆
自己和自己相處不容易,
花時間比花錢難一點。
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
歷歷日常 1月療癒主題~內在小孩
感受自己的感受 愛自己
和自己同在 了解自己
追求著群體的認同、接納,但心底卻抗拒理解、接納自己。
已經多久了呢?
從眾人的意見中歸納自己的意見,但若問自己的感受,
卻只能拿別人的言語來搪塞。
已經多久了呢?
花時間滑手機、玩電腦,為工作、為人際、為興趣,
卻已經很久沒把時間留給自己。
有點像禪卡的制約,當我意識到自己一直披著羊皮,
回過頭來,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
習慣讓自己看起來不要太奇怪,
但卻越來越傾向活出一種『人設』。
(通常也伴隨著合理,可能也有某些魅力)
不是說人設不好,所有事情都爆炸直接,
大概身邊的人也會覺得很困擾吧?
這樣反而是以「自己」作為理直氣壯傷害人的工具。
或許,我們只是要記得,
身上的『人設』,只是衣服、只是面具、只是羊皮,
並不是真正的自己。
邀請大家從每天花10分鐘和自己相處開始
讓注意力離開自己的事情都先暫停10分鐘。
背後的情緒是什麼?為什麼有這些情緒?
這些情緒的源頭在哪?現在還處於這樣的情緒中嗎?
之前有提到靜靜坐著10分鐘也很好。
要注意不是專注於畫畫上,要放空腦袋,
讓身體自然地畫出什麼。
原則是把注意力
盡量別被事件吸走注意力,也不要讓自己的注意力渙散。
例如:
我選擇每天散步10分鐘,和我自己獨處。
我會盡量找沒有人的時段去公園,
偶爾會被路旁的花草吸引注意,
但覺察到以後,就要回到自己的身上。
不管是觀察自己的身體, 或是跟自己說說話,這樣都很好。
Q:沒有自己的空間,無法獨處怎麼辦?
A:洗完澡、上完廁所時,霸佔浴室10分鐘吧!
Q:發呆放空和專注在自己身上哪裡不同呢?
A:發呆放空時,思緒飄遠,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
專注在自己身上時,思緒仍在當下,有覺知地感受自己。
(但放空還是很棒,適時的放空我覺得很重要!)
Q:為什麼要獨處?
A:我喜歡陳珊妮的答案:「獨處,是學會與自己的不安全共處」
歡迎大家提問
我會試著以我的練習來提出解答
這個題目想要再多說些不直接相關,
但我覺得很重要的部分。
這個問題本身,
似乎在問:「獨處能帶給我什麼好處?」
也似乎表達了:「如果我沒被說服,我就不想嘗試。」
這背後的價值觀是:
我要先知道我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嘗試。
「我要先知道了解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了解。」
「我要先知道愛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我才要去愛。」
這樣對待自己,好像有種利益上的取捨,
當然如果這符合個人的意願,我覺得也沒關係。
但如果你不想這樣對待自己,那就別這麼做。
獨處的理由、好處隨便Google都有一堆說法,
那些說法看過去很簡單,願意花時間去做就沒那麼簡單。
因為做過,才知道其中的難。
沒有人批評,沒有人指責,但我還是不免被事實刺傷了心。
但我相信,真實具有強大的力量。
真實從來不是為了要傷人而存在的,
會覺得受傷,是因為真實呼應了某些我們抗拒去看的。
感受到抗拒時,就先去愛吧。
愛逃避的自己、愛受傷的自己、愛抗拒去看的自己,
並信任,這只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