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DTBC☕
[深夜] 嗨!
掰噗~
(筆記筆記) (p-nerd)
🌲阿DTBC☕
掰噗~ : 我也筆記...該複習91天 在這之前是ai
它跟那個軟體簡稱一樣我看得不太開心(好喔
🌲阿DTBC☕
28年
它它| 唱著紫色夏天的歌
🌲阿DTBC☕
🌲阿DTBC☕
🌲阿DTBC☕
squip應該不算超自然 ...
🌲阿DTBC☕
沒有
我看ai看到一半突然在想補過的劇如果都塞入一個squip的感覺會很好玩 (???
🌲阿DTBC☕
應該說 惡魔或是B頭啾也行 就那種 壞主意熊熊 大家都該有一對0w0ˋ(??????
🌲阿DTBC☕
可能我現在腦袋裡就有一對 壞主意熊熊!!
🌲阿DTBC☕
無法控制的想法具象化!!0D0ˊ
🌲阿DTBC☕
🌲阿DTBC☕
91天的片頭很醒腦uwuˋ 這要不是個讓人滿臉問號的劇要不然就會是個很會說故事的劇 事實證明91天是後者
🌲阿DTBC☕
想想 想想就好 該慶幸它有個段落否則我會花一整晚重看
🌲阿DTBC☕
...ai的劇情很重角色
🌲阿DTBC☕
"Even the comics seemed to bore him."
🌲阿DTBC☕
Lippa做得比LaChiusa好的部分也許就在這裡 他讓角色唱首歌介紹自己0w0ˋ 他們想的、想要的... 四角主角 感情對象跟個性(character)都有了,劇情自然發生
🌲阿DTBC☕
Burrs會去揍Eddie是因為他是Burrs,腦袋大概跟我一樣被敲了,而不是劇情叫他去揍Eddie所以他無論如何都得去揍Eddie
🌲阿DTBC☕
反推 劇情塑造角色
給了行為,再來才是「為什麼這麼做」 進而拼湊出角色的樣子
🌲阿DTBC☕
91天在這部分搞的是兩邊相輔相成0w0ˋ 對 我在誇
🌲阿DTBC☕
劇情需要的角色目標+角色達成目標的過程會造成什麼劇情
🌲阿DTBC☕
TWP有一點 因為TWP有原作基礎 事情要發生 但是怎麼發生取決於角色之間的互相影響
所以這跟91天有什麼不同?
🌲阿DTBC☕
91作為動畫有畫面優勢 它可以在帶劇情的時候同時給觀眾看到角色的細節
而要發生什麼是實際上是依照角色的個性決定,三者間的不同只是呈現的時間先後
91天是同時進行的;TWP無論是音樂劇還是原著都在一開始就說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一個一個介紹0w0ˋ
🌲阿DTBC☕
音樂劇用來介紹角色的方法通常很直接的會給角色一首歌或是一個主旋律、自己的或是別人唱的,音樂跟歌詞都可以說故事 當然也可以說角色的故事
"Attend the tale of Sweeney Todd"
🌲阿DTBC☕
但是動畫沒有"一首歌" 好吧也許片頭曲算是 那麼片頭曲4分鐘左右(?)它說了什麼
整體基調、展現故事發生的背景、出場人物、主角是誰... 刷——(???
🌲阿DTBC☕
音樂劇不用在乎劇情什麼的是廢話,沒有一部作品需要在意劇情
重點是怎麼說 為了認識美國歷史而看Hamilton的人應該不多吧0w0ˋ 應該(<-
相反 例如說小說,文筆或翻譯一團糟會令人難以觀看,但是你知道它的劇情很好還是會因此被吸引
🌲阿DTBC☕
所以說91天的動畫確實不用多精緻 可以說它的畫風不起眼 但是分鏡、節奏等技巧都是一流的uwuˋ
🌲阿DTBC☕
離題了0w0ˋ 回來說角色
回到上面說的劇情和角色是相互影響的 差別只在於哪一邊先表現出比較多(?
會覺得「這不是他會做的事」是因為對角色有足夠的認識,另一方面則是反過來,事情發生了才讓觀眾知道「他是會這麼做的」
也就是說純劇情為主的話對於角色塑造會產生一部份的留白/想像空間,無論角色是誰它們都會做出一樣的行為,之前好像提過 有點像是演員不同,因為情節是固定的,"角色塑造"只能貼著劇情來做
🌲阿DTBC☕
換句話說那個留白/想像空間就是「角色塑造」 依照劇情給的線索拼揍出角色可能的樣子 使其接近完整或是貼近心目中的模樣
再換個角度想,它把塑造角色這個任務的一部份丟給觀眾,互動式的0w0ˊ
觀眾得從劇情中找尋線索,相反的 作品得提供足夠的線索
🌲阿DTBC☕
我好像說過這段了0H0
🌲阿DTBC☕
其實也不限定於角色 ,《世紀風華》在Cabaret那段有提到 這樣的密碼、想要了解的慾望會吸引觀眾再一次進場觀看
🌲阿DTBC☕
想要了解的前一個步驟是引起興趣並提供接觸機會,有時候兩者會同時進行,接著才是產生慾望 後面先略過uwuˋ
🌲阿DTBC☕
所以將密碼分在劇情和角色兩個部分來說的話
91天為兩者都設了碼,並在兩者身上都放了解答,引導觀眾一步步解開
之後回頭看發現這個設計真天才0w0ˊ
🌲阿DTBC☕
舉TWP為例是因為我對它比較熟uwuˋ
把角色都明擺在那,另一方面可以說角色是劇情的鑰匙 都放在哪裡了只要一把一把拿起來轉動就好
反過來就會是像收集遊戲 在迷宮(劇情)裡找鑰匙來進入下一個關卡(認識角色)
🌲阿DTBC☕
角色先行就是把角色丟到情境裡然後看他會怎麼做0w0ˋ 就像玩企劃
也可以想像成用不同的角色玩同一個關卡會產生不同的對話的小彩蛋(???
🌲阿DTBC☕
彩蛋會給人驚喜 前提是玩家(/觀眾)想要遊玩(/看)那個角色
首先得讓先讓觀眾認識角色,接著引起共鳴:英雄要有缺陷、壞人得要討喜
這兩點都可以很簡單的放在角色的"執著"上,一個讓角色和周遭(和觀眾)有連結的東西
🌲阿DTBC☕
91天給主角的是親情和友情、Sunset(Joe)和SSoS(Sid)是名利、再來看看Assassins那一群0w0ˋ
觀眾不需要有共鳴,只要有足以讓觀眾「把角色當成"人"看待」的元素就足夠了
🌲阿DTBC☕
TWP給的是"愛情" 很多劇給的都是"愛情"
推一下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阿DTBC☕
舉了幾個沒有在做什麼"好事"的例子0w0ˋ(把42街改掉了)因為91天也沒有在做什麼好事
🌲阿DTBC☕
TWP讓Kate在觀眾面前吸粉的先行條件是讓觀眾看到Kate會這麼做的可能原因(被Burrs拒絕);Company則是用吸粉這個舉動來讓觀眾知道Bobby不是一個純粹的乖乖牌(?
呃 主體不同0w0ˋ 嗯(繞一圈
🌲阿DTBC☕
說點廢話
Kate如果不是"Kate"的話 可能就算如此也不會去吸粉,但Bobby則是因為吸粉這個舉動而成了"Bobby"
暫時先不管Bobby這個角色塑造的自由度過高uwuˋ 導演想要用這個行為來塑造Bobby;當然也可以說Kate是因為會吸粉才成為"Kate",但回頭去看他的行為其實早就建立在「他會吸粉」上,並不需要特別用這個行為來"說明" 只是帶到而已
🌲阿DTBC☕
blah
🌲阿DTBC☕
其實一直有點想往Rent挑毛病但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0H0(<-
🌲阿DTBC☕
上面說用一首歌來介紹角色的時候想的是Rent 再來到Cats
喔 想起來了上噗在這裡
@zvafqrewqq - [閒聊/ ] 我的盲點在於《Cats》的呈現方式是相當吸引人的0w0ˋ
🌲阿DTBC☕
說點Rent 想挑毛病的原因是Rent根本沒在帶劇情 它的劇情是「角色發生的事」
https://images.plurk.com/8lHZw1Qi0YHFyhzmJoOnz.png水靈的噗偷這段出來
我覺得Rent是前者 所以他才那麼具有"代表性" 不只針對同性戀,Rent選擇了幾個"弱勢群體"作為主角
所以「角色發生的事」才會是"議題" 因為角色本身就是"議題"
接著繼續離題來看Falsettos,Falsettos之所以是後者是因為它的劇情是因為Marvin出軌並幼稚地堅持要一個緊密的家庭,並不是因為他是同性戀0w0ˋ
老實說我覺得它或多或少還是有帶到性向認同的部分,但是主要是為了Marvin跟Jason之間的隔閡跟對"大人"的困惑 blah blah blah
🌲阿DTBC☕
我已經打到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麼了 該怎麼扯回來
🌲阿DTBC☕
喔對 給觀眾的連結0w0ˋ 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
觀眾"想要"看到它受罰或是最終成功,無論如何至少投入了感情
如果不在乎角色也就不會在乎角色發生的事,當然也就不在乎劇情或甚至故事,觀眾和作品的內在沒有得到任何連結 就只能放在外在呈現上0w0ˋ
回到上面,反過來也會將有好的故事呈現得很糟糕 但故事本身還是不錯的情況,我正在盯著SSoS(好
🌲阿DTBC☕
所以我blah了一堆在說什麼?
🌲阿DTBC☕
覺得上噗比較簡潔扼要www 剛看完91天的時候也花了一大串來說一句很簡單的「它很好」
91天很好了但就是 角色情感(ry 我真的要重看一遍確定鋪陳部分(艸
🌲阿DTBC☕
趁現在應該還沒有人起床我要批鋼鍊
鋼鍊對我來說絕對不是神作 它的結尾不夠好0w0ˋ 應該說太多了
先不提艾爾跟小梅的感情什麼時候建立的
那段、那個 在火車上一段毫無意義的口白,看得我滿臉問號瞬間像是看了蓮花背景的勸世影片最後冒出的一段跟前頭故事幾乎沒有關係的"告誡";彷彿當時看著打麻將裡面blah blah blah的一堆解釋性對話 把我在前頭對創意跟想法的稱讚全部化為問號
早餐店飲料塑膠模上的靜思語都沒那麼多話 (兇ˋ
我花了一整個晚上繞一大串 覺得自己很像Ham(沒有
🌲阿DTBC☕
來回到音樂 對我還沒繞完
當Nick唱出『這是我聽過最蠢的事』、在跳舞前疑問『為什麼要這麼做?』
音樂劇是歌舞演等多方面結合的表演 另一個方向 這個故事真的有必要用到三種形式來呈現嗎?
切一隻雞需要三把刀嗎?0w0ˋ(什
🌲阿DTBC☕
有些故事不一定適合用另一種表現形式來呈現,雖然應該大部分還是改編得好不好的問題
🌲阿DTBC☕
SSoS其實挺多歌段沒什麼意義的0w0ˋ 例如Don't Look Know花了整首歌把前面Sid做的事情重複 多說出的只有一件說了會讓人覺得很無趣的事
不是在第一首歌和劇情進展時就知道J.J.的影響力了嗎 何必花一整首歌再說一次呢0w0ˋ
🌲阿DTBC☕
我又為什麼要花時間打這堆東西來釐清腦袋反而越來越亂
✈️一定是件好事🦈Kiki🎠
我還想為何舊噗被推起來了wwwwww
CX0-
\Squip/
Squip真的是很棒的角色,適合加在笨笨的劇裡(bmc:???
我覺得ai因為劇情背景因素很糊,所以很吃演員詮釋和舞台,糊到我第一次看的心得是我這部劇應該不會看第二遍(超打臉
🌲阿DTBC☕
✈️一定是件好事🦈Kiki🎠 : 這個超可愛的我記好久
🌲阿DTBC☕
ss89202525: 笨笨的劇!!
對 很模糊 而且我覺得它沒有要說清楚的意思(艸
覺得ai的劇情跟角色都很有趣,舞臺跟編排也不差 但就是有種跟劇情沒有對上的感覺、 明明是可愛(?)的劇情又有優秀的製作但是沒有合在一起 於是我氣了一整晚
CX0-
🌲阿DTBC☕ : 我懂我當初也有這種感覺wwwww我最氣的大概就是整部音樂劇沒有把樂團這個點演出來,其它很多地方看久了就接的上了(
比如我一開始沒怎麼懂的favorite son,演員是直接從電視爬出來的象徵電視傳遞的美國夢(
另外就是歌詞不太能逐字拆著嚼,因為是一張專輯+半張專輯拼出來的
🌲阿DTBC☕
ss89202525: 我對他們的認知是三個喜歡音樂的年輕人www
其實都看得懂但就 整體都是偏意象(?)的呈現 感覺它只有一個半小時但是想塞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把劇情帶很快
歌曲我覺得大多是用來表達感情/想法,所以很重走位或動作之類的部分來做劇情… 就、明明這地方設計很棒啊啊啊為什麼沒有加重就這樣好像打個勾就沒了!!!(捶地板) 我好喜歡ai的動作編排啊!!><
🌲阿DTBC☕
對了 燈光打重點的部分很棒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睡覺前其實有看到阿D在發噗www (不過太累就睡著了) 我可以當上面的幾句是回應嗎XD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也有看到你的噗0D0ˊ 不確定算不算回應,是想到什麼打什麼的沒有特別針對 但是絕對有被影響到www
🌲阿DTBC☕
之前點開第一集第一場就按了暫停,光第一場就想誇一大串 (<-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好耶二刷!!!!!! 這裡有一隻考吐斯基看阿D的評論看得很嗨www
然後很喜歡講角色和劇情的部分,我和我朋友之前討論過要如何推動故事,就是從這兩方面下手的。看到上面內容裡面分析動力怎麼運作就覺得很有趣www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二刷感覺會吸收到很多東西!!! 感謝喜歡 ww
角色跟劇情因為有看舞台所以有點分開的感覺後來打一打又發現應該是互相的,一邊打一邊腦袋很亂www 看考吐斯基的心得也很開心吸收到好多新東西!0D0ˊ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阿D該不會整晚沒睡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喔喔喔聽你這麼一說,我會繼續認真打的!!!!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對我沒睡0w0ˋ(好意思
期待!! 發現自己兩次說其實都沒怎麼說到內容>< 很多部分的設計很棒啊! 下次來提!!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也期待阿D的文!!!!!!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謝謝!! 我好期待二刷!!(muscle)(還在混<-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會繼續在河道上發哀號噗提醒您的(別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很感謝www 我真的怕我會忘www
想找時間再一次一口氣來一遍><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欸其實我推薦一集一集看www
不過等等我這才發現我從來沒有一口氣看完過(震驚) 我覺得如果哪天搞來一台投影機,搭配手邊一堆巧克力、可爾必思(酒的替代品)和千層麵這樣看一個晚上應該滿理想的wwww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因為我首刷就是假日一口氣看完的www
其實也是想要一集一集慢慢看,但是想要在短期內看完不想斷掉><
突然想到如果是跟播的話可能可以試試看一週看一集0w0ˊ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要跟我一起追嗎XD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還在第四集(打字打很慢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好想接受邀請可是明天要早起>< 我會追上的你儘管先走!b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哈哈哈我可能還會在第四集再耗一下(因為同時在追別的東西)所以可以再看看www
不過早起比較重要,阿D早點休息XD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覺得看考吐斯基追其他東西的心得跟想法都很有趣,雖然是平常不會去接觸的作品也常常被吸引www
今天(?)會早點睡的!!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我其實通常嚎的都是個人覺得值得更被注意的作品,所以有起到推廣的作用就太好了!!!!!
BTW 晚安wwww
🌲阿DTBC☕
後現代基督徒生存指南 : 確實感覺都是有趣的作品! 清單一下子多了好多www 晚安!
水靈☆小火花請燃起來吧
蠻同意Rent是角色發生的事的說法,用一幕說一個聖誕再用一幕說一年這些人發生的事(可能跟他也是用Mark記錄出發做出來的觀點有關)不過他們發生的事本身就是重點,他要呈現的就是一個La vie boheme,他們生命(=發生的事)本身就是主題,對比於他的歌劇版“波西米亞人”,主角魯道夫跟咪咪自介有一句唱詞翻英文是“how do I live? I live”,波西米亞人講了這樣一群藝術家、小人物這樣活著的故事,搬到Rent他們這群帶著議題的群體也是有自己韌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單他們發生的事,他們的生命本生成了主題
🌲阿DTBC☕
水靈☆小火花請燃起來吧 : 感謝補充! (woot) 主要是想提故事主題是因為角色出來的www 感覺會離題(?)就只提一下筆記 這個晚點應該還可以再回來說0w0ˊ(吵
話說突然想到我一直把故事當成劇情和角色造成的結果,不過應該是有先決定了要怎麼樣的故事之後才把兩者丟進去的情況
🌲阿DTBC☕
想挑毛病主要是因為這種敘事 一首一首的來演出一個個段落其實很容易會有不連貫或是「不會說故事」的感受
不過Rent每一幕的時間演員跨度不大而且有主線和固定的支線 加上Mark可以因為紀錄片這個設定合理的用一句話來解釋等等
回想起來Rent的段落雖然很容易區分但是不太有斷掉的感覺0w0ˋ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