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同意Rent是角色發生的事的說法,用一幕說一個聖誕再用一幕說一年這些人發生的事(可能跟他也是用Mark記錄出發做出來的觀點有關)不過他們發生的事本身就是重點,他要呈現的就是一個La vie boheme,他們生命(=發生的事)本身就是主題,對比於他的歌劇版“波西米亞人”,主角魯道夫跟咪咪自介有一句唱詞翻英文是“how do I live? I live”,波西米亞人講了這樣一群藝術家、小人物這樣活著的故事,搬到Rent他們這群帶著議題的群體也是有自己韌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單他們發生的事,他們的生命本生成了主題
它跟那個軟體簡稱一樣我看得不太開心(好喔我看ai看到一半突然在想補過的劇如果都塞入一個squip的感覺會很好玩
給了行為,再來才是「為什麼這麼做」 進而拼湊出角色的樣子
所以這跟91天有什麼不同?
而要發生什麼是實際上是依照角色的個性決定,三者間的不同只是呈現的時間先後
91天是同時進行的;TWP無論是音樂劇還是原著都在一開始就說了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一個一個介紹0w0ˋ
"Attend the tale of Sweeney Todd"
整體基調、展現故事發生的背景、出場人物、主角是誰... 刷——(???
重點是怎麼說 為了認識美國歷史而看Hamilton的人應該不多吧0w0ˋ 應該(<-
相反 例如說小說,文筆或翻譯一團糟會令人難以觀看,但是你知道它的劇情很好還是會因此被吸引
回到上面說的劇情和角色是相互影響的 差別只在於哪一邊先表現出比較多(?
會覺得「這不是他會做的事」是因為對角色有足夠的認識,另一方面則是反過來,事情發生了才讓觀眾知道「他是會這麼做的」
也就是說純劇情為主的話對於角色塑造會產生一部份的留白/想像空間,無論角色是誰它們都會做出一樣的行為,之前好像提過 有點像是演員不同,因為情節是固定的,"角色塑造"只能貼著劇情來做
再換個角度想,它把塑造角色這個任務的一部份丟給觀眾,互動式的0w0ˊ
觀眾得從劇情中找尋線索,相反的 作品得提供足夠的線索
91天為兩者都設了碼,並在兩者身上都放了解答,引導觀眾一步步解開
之後回頭看發現這個設計真天才0w0ˊ
把角色都明擺在那,另一方面可以說角色是劇情的鑰匙 都放在哪裡了只要一把一把拿起來轉動就好
反過來就會是像收集遊戲 在迷宮(劇情)裡找鑰匙來進入下一個關卡(認識角色)
也可以想像成用不同的角色玩同一個關卡會產生不同的對話的小彩蛋(???
首先得讓先讓觀眾認識角色,接著引起共鳴:英雄要有缺陷、壞人得要討喜
這兩點都可以很簡單的放在角色的"執著"上,一個讓角色和周遭(和觀眾)有連結的東西
觀眾不需要有共鳴,只要有足以讓觀眾「把角色當成"人"看待」的元素就足夠了
推一下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
呃 主體不同0w0ˋ 嗯(繞一圈
Kate如果不是"Kate"的話 可能就算如此也不會去吸粉,但Bobby則是因為吸粉這個舉動而成了"Bobby"
暫時先不管Bobby這個角色塑造的自由度過高uwuˋ 導演想要用這個行為來塑造Bobby;當然也可以說Kate是因為會吸粉才成為"Kate",但回頭去看他的行為其實早就建立在「他會吸粉」上,並不需要特別用這個行為來"說明" 只是帶到而已
喔 想起來了上噗在這裡
我覺得Rent是前者 所以他才那麼具有"代表性" 不只針對同性戀,Rent選擇了幾個"弱勢群體"作為主角
所以「角色發生的事」才會是"議題" 因為角色本身就是"議題"
接著繼續離題來看Falsettos,Falsettos之所以是後者是因為它的劇情是因為Marvin出軌並幼稚地堅持要一個緊密的家庭,並不是因為他是同性戀0w0ˋ
老實說我覺得它或多或少還是有帶到性向認同的部分,但是主要是為了Marvin跟Jason之間的隔閡跟對"大人"的困惑 blah blah blah
觀眾"想要"看到它受罰或是最終成功,無論如何至少投入了感情
如果不在乎角色也就不會在乎角色發生的事,當然也就不在乎劇情或甚至故事,觀眾和作品的內在沒有得到任何連結 就只能放在外在呈現上0w0ˋ
回到上面,反過來也會將有好的故事呈現得很糟糕 但故事本身還是不錯的情況,我正在盯著SSoS(好
91天很好了但就是 角色情感(ry 我真的要重看一遍確定鋪陳部分(艸
鋼鍊對我來說絕對不是神作 它的結尾不夠好0w0ˋ 應該說太多了
先不提艾爾跟小梅的感情什麼時候建立的
那段、那個 在火車上一段毫無意義的口白,看得我滿臉問號瞬間像是看了蓮花背景的勸世影片最後冒出的一段跟前頭故事幾乎沒有關係的"告誡";彷彿當時看著打麻將裡面blah blah blah的一堆解釋性對話 把我在前頭對創意跟想法的稱讚全部化為問號
早餐店飲料塑膠模上的靜思語都沒那麼多話
我花了一整個晚上繞一大串 覺得自己很像Ham(沒有
當Nick唱出『這是我聽過最蠢的事』、在跳舞前疑問『為什麼要這麼做?』
音樂劇是歌舞演等多方面結合的表演 另一個方向 這個故事真的有必要用到三種形式來呈現嗎?
切一隻雞需要三把刀嗎?0w0ˋ(什
不是在第一首歌和劇情進展時就知道J.J.的影響力了嗎 何必花一整首歌再說一次呢0w0ˋ
Squip真的是很棒的角色,適合加在笨笨的劇裡(bmc:???
我覺得ai因為劇情背景因素很糊,所以很吃演員詮釋和舞台,
糊到我第一次看的心得是我這部劇應該不會看第二遍(超打臉對 很模糊 而且我覺得它沒有要說清楚的意思(艸
覺得ai的劇情跟角色都很有趣,舞臺跟編排也不差 但就是有種跟劇情沒有對上的感覺、
於是我氣了一整晚比如我一開始沒怎麼懂的favorite son,演員是直接從電視爬出來的象徵電視傳遞的美國夢(
另外就是歌詞不太能逐字拆著嚼,因為是一張專輯+半張專輯拼出來的
其實都看得懂但就 整體都是偏意象(?)的呈現
歌曲我覺得大多是用來表達感情/想法,所以很重走位或動作之類的部分來做劇情…
這裡有一隻考吐斯基看阿D的評論看得很嗨www然後很喜歡講角色和劇情的部分,我和我朋友之前討論過要如何推動故事,就是從這兩方面下手的。看到上面內容裡面分析動力怎麼運作就覺得很有趣www
角色跟劇情因為有看舞台所以有點分開的感覺後來打一打又發現應該是互相的,一邊打一邊腦袋很亂www 看考吐斯基的心得也很開心吸收到好多新東西!0D0ˊ
阿D該不會整晚沒睡期待!! 發現自己兩次說其實都沒怎麼說到內容>< 很多部分的設計很棒啊!
想找時間再一次一口氣來一遍><
不過等等我這才發現我從來沒有一口氣看完過(震驚) 我覺得如果哪天搞來一台投影機,搭配手邊一堆巧克力、可爾必思(酒的替代品)和千層麵這樣看一個晚上應該滿理想的wwww
其實也是想要一集一集慢慢看,但是想要在短期內看完不想斷掉><
突然想到如果是跟播的話可能可以試試看一週看一集0w0ˊ
不過早起比較重要,阿D早點休息XD
今天(?)會早點睡的!!
BTW 晚安wwww
話說突然想到我一直把故事當成劇情和角色造成的結果,不過應該是有先決定了要怎麼樣的故事之後才把兩者丟進去的情況
不過Rent每一幕的時間演員跨度不大而且有主線和固定的支線 加上Mark可以因為紀錄片這個設定合理的用一句話來解釋等等
回想起來Rent的段落雖然很容易區分但是不太有斷掉的感覺0w0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