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3:20 PM
Fri, May 8, 2020 5:20 PM
244
73
[時事]
@kon4011 - 想要說一下政策或方案推動的心得,慢慢說,不拉線。不是專業背景,只是有一點實務經驗,...
講得太好,感謝……
然而,這樣的理論或概念為何不被一般台灣民眾接受,是因為在全球社會福利發展歷史中,台灣社會救助政策方案與國家福利意識從經濟殘補到公民福利社會的改變,造就代間對社會福利烙印(stigma)的價值觀差異
……簡單來說,台灣不同世代對社會福利的想像,幾乎是兩種不同的福利模式,然後差異又複雜,以至於互相覺得對方牛頭不對馬嘴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3:46 PM
Sat, May 9, 2020 12:31 AM
稍微講一下,在日治/據/殖的台灣,在福利制度上保留清朝五大社會救濟事業(貧困、醫療、婦孺、災荒、行旅)外,也引進現代社會福利制度(兒托、就服、國宅、公共當鋪、低貸、感化、鄰保),民間社會安全與公共醫療衛生與文化中心相關機構總數破千,儘管還有社會安全措施沒有移植過來,當時台灣社會福利在殖民地中算是發展的不錯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3:55 PM
Sat, May 9, 2020 12:31 AM
相較國民黨在建立中華民國的時候,還沒有很完整或明確的「社會福利」政策與概念,當時中國(後略)天災人禍戰爭太多,政策跟行政大部分卡在賑災、糧倉制度是否要回復、救濟機構/院/教會的成立、內政部如何處理不同單位的設立,以及動不動三民主義為核心制定「施政綱領」
執行的話就……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4:14 PM
Fri, May 8, 2020 4:17 PM
另一方面,原本清朝時期的外國教會救濟院與組織、或是民國後進入教育體系與鄉村服務的外國教師、水利工程師,在民間呈現新舊並存的樣態。當時最有名的本土慈善組織是「
中國紅十字會
」、外來慈善組織是「
YMCA
」,儘管在戰時救助、水災募款、治水跟鄉村教育投入大量資源,仍然沒有辦法改善鄉村建設運動的需求,輸給共產黨農民運動與土地革命,再因為五卅慘案的排外運動,讓外國基督教對社會服務猶豫。這一社會福利發展的歷史,隨著共產黨執政並禁止宗教為止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4:21 PM
去找資料的話,會看到YMCA的水利工程師治水治到問號,不斷疑惑到底為什麼中國(後略)這麼容易做水災,然後為什麼募款都不夠給
台灣人表示:喔,我該感到意外嗎?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4:40 PM
Fri, May 8, 2020 4:42 PM
那光復初期,國民黨來台之後,為了「剷除過去(日本)社會遺毒」、「宣揚三民主義的國策」,日本時期的福利政策跟公共福利建設(其實是偏向福利國家的雛型與制度) ,就整個被改成「大陸時期人民組訓與社會運動配合社會事業」的社會行政,福利單位跟組織面臨裁撤整並撤銷,讓社會福利大倒退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4:49 PM
Fri, May 8, 2020 5:05 PM
隨著228、戒嚴、經濟發展,極權的國民黨將重在軍公教與勞保上,其他補助早期以中國(後略)時期頒佈的《社會救濟法》為主。以發展經濟為目標,鞏固了自己推行社會安全制度的正當性,並把「社福vs.經濟」做為二元對立的論述,消極的面對民間社福單位的成立
所以很多早期民間社福單位跟黨有不錯的人脈關係,而有些則是向心力較高的宗教團體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5:17 PM
Sat, May 9, 2020 4:38 PM
社會福利的黨國運作與二元論述受到挑戰,也是直到經濟起飛造成貧富差距擴大、雛妓爭議跟社會案件變多、環境汙染、原住民族權益、爭取勞工權益、居住正義等,隨著社會運動興起,才開始一波兒童、青少年、婦女、老人、勞工或族群的福利法案制定、以及重要的社會救助法,然後在解嚴後幾乎是爆衝似地把這些法過關,民進黨提出福利國(福利國家)作為對國民黨福利政策的挑戰(經濟跟社福不必是二元對立論),隨著選戰進入全民健保PK戰,直到全民健保上路,才終於漸漸(看起來)走上福利國家/多元福利制度
※兒童福利法於民國62年設立、少年福利是78年,一般認為兒少法的設立是美國要求下的政治因素,兒少福利相關的配套與修法執行,至少要等到民92年之後了
kellerlin
@kellerlin
Fri, May 8, 2020 5:20 PM
先睡鎖起來,明天再打歹勢啦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10 AM
Sat, May 9, 2020 4:39 PM
儘管光復後社會工作跟社區發展幾乎是沿用中國時期政策、或是YMCA/紅十字會/教會的人來進行教育跟救濟,但總是排外(只有特定人如軍公教與納保者擁有)跟濟貧的(救濟為主,而非救助或積極脫貧)取向,加上國民黨從早期的反共復國到經濟起飛,社會福利變成安撫國民在政治跟經濟上的不滿、但同時若國民有福利需求時,又不斷表示支出會拖垮經濟,持續壓低福利預算與經費,將其導向國民以經濟發展後的經濟能力解決自身的社福需求。然而都市化社區成長但福利服務設施與組織需求仍高,非法宗教單位、私底下的民間互助團體就相當活躍(
包含邪教
)。所以在解嚴後,台灣大部分的福利國家架構與法律、民間很多互助團體或宗教慈善,幾乎是在1990年後才成型、蓬勃發展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34 AM
Tue, Jan 19, 2021 10:02 AM
因此,1990年左右算是一個分水嶺※,八年級以後的人基本上就是成長在剛建好的國家福利架構中,對於社會福利的想像傾向於「包容且餘裕的」,也就是在政府經濟有餘力的情況下盡可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七六五四年級或以前成長在政治反共與經濟為重的架構中,對社會福利的想像傾向於「排除且匱乏的」,也就是認為國家不會有多餘的錢幫助國民所以只能用嚴苛的資格審查來排富。因此對於不同執政黨的福利政策與口號,代間就會有不一樣的反應,而且也隨著不同職業行業產業文化對於福利多寡的觀感(刻板印象/偏見),而產生了相對剝奪的感受,自然罵得更兇
※研究常見以2000前後當分水嶺,以包含1990到2000年間的家暴、性侵害防治等立法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47 AM
想到當時兩黨支持者罵最兇的就是互相指責把健保當選票牛肉跟罵年金是龐氏詐騙,以及覺得美國好棒棒動不動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的ABC也來參一腳臭罵憑什麼要用國家保險或稅金保障付不起醫保或退休金的垃圾,每天幾乎是社運開趴踢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58 AM
Tue, Nov 23, 2021 12:21 PM
算了先不管,社會福利的四大(古典)核心共識「社會津貼、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服務」當中的福利服務,因應921震災重建,以社區總體營造計畫普及起來。各社區除了發展協會,產生社造團體、文創藝術、產業合作社,也加入了教育、公衛、長照日照、志願服務、身障庇護、(重啟)社區活動中心、創建文物館與閒置空間再利用、舉辦觀光活動等,算是多元的拉抬產業跟將資源挹入社區福利,然後再被國民黨嗆譁眾取寵只會花錢辦活動都不會硬體建設搞爛社區發展(嗯,這很KMT),所以當國民黨就任(2008)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光復後福利衰退小規模重演,回到鄉村建設的社政與補助經濟振興老路...
因為覺得維持社會福利很麻煩的本性跟討厭不同政黨政策的態度,讓已有的社區工作者或志服很尷尬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11 AM
Tue, Nov 23, 2021 12:22 PM
在政權輪替(2016)之後,民進黨起用林萬億,讓福利服務開始往市場化前進,也整合衛福部並發展出跨部會服務體系,推動「強化社會安全網」並增加
足以讓社工崩潰的業務量
服務的對象與種類,擴大脆家判定範圍,並以國家政府的力量,讓家庭、社區、委外福利機構成為承接個人傷害與失能的安全場域。另外也修正破產之虞的國民年金、勞保、健保、軍公教退休金的費率跟發放金額,修訂跟執行的過程發生嚴重的執政危機,讓人們對民進黨政府的福利與社會保險制度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
所以就算債務還完了政府的福利信用評價還是跟屎沒兩樣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21 AM
民進黨推動福利國家理念想當然爾會有嫁接不良與軟硬體支援不來的狀況,儘管社會福利的前端盡力簡化讓民眾方便,但後端需要整合的複雜度幾乎是垂直上升、電腦申請跟實體文書確認並存,加上第一線普遍缺乏人手跟訓練又補充不及,於是乎,卡單漏單大排長龍就變成常態,然後現在剛好讓公部門體驗一次,於是就炸了,再爆罵民進黨只會虐待基層
因為國民黨根本不做事基層超涼沒關係啊,溫度差XD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31 AM
Sat, May 9, 2020 2:31 AM
粗淺而草率的知道了台灣近100年來社會福利的發展,來講社會學(家)怎麼看待「福利烙印(stigma)」,以及為什麼代間不同的福利想像,會導致對貧窮的汙名(stigma)與接受福利補助的烙印(stigma)這麼嚴重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40 AM
社會福利一開始,是17跟18世紀為了應付工業化與都市化造成的乞丐、無業流浪移工、臨時工、低薪家庭,而產生的濟貧措施與收容措施。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42 AM
Sat, May 9, 2020 3:07 AM
當時出資者與服務提供者想法還滿簡單直觀的:好手好腳不工作的懶惰鬼都是廢物、髒東西一身病不要讓我看到、給你一點東西吃是怕餓死屍體會造成環境汙染等等,大概只有宗教單位的慈善團體或是社會主義的提倡者會去(不食人間煙火地)主張消滅貧窮、改善窮人生活經濟...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45 AM
Sat, May 9, 2020 8:20 AM
在社會福利還沒成為普遍人權概念的時候,
有無勞動能力與資本能力,決定了一個人有沒有人權
(包含教育、參政投票、以及
接受救濟的權利
)
※窮到超乎想像比方野外求生等級的游牧民族或是原住民,這些人(的產值)與社會文化不在政府認知的範圍內,然後他們乾脆丟給教會處理,教會表示無奈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53 AM
Sat, May 9, 2020 9:39 AM
所以即使童工過勞死、婦女公害病與畸形兒、男性職災多跟物質濫用高、社會貧富差距大治安紊亂政治腐敗公衛落後,還是只依賴濟貧來解決問題,而非解決社會上工作不當勞動、缺乏工作安全、缺乏保險與薪資低落等問題,僅將這些職災受害者或是弱勢當成「窮人」救助類別看待,而非當成勞工/工人或消費者/資本家來對待,反映了當時社會「不工作沒有人權」、「沒工作不被當人看」的問題。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08 AM
Sat, May 9, 2020 3:08 AM
有工作能力的「健壯乞丐」被強制送入矯治之家跟習藝所(因為當時的想法也是「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真是百年傳統全新感受....)不從者入獄或遊街示眾,也就等於變相承認貧窮本身為一種罪,或是為故意的懶惰與失能,忽略了經濟不景氣或非自願失業的狀況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11 AM
剩下的鰥寡孤獨老弱婦孺傷殘者,則由教會救濟,然後再剩下的額外者,就,
放生
互相踢皮球到隔壁教區或城市處理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25 AM
Sat, May 9, 2020 3:53 AM
資本主義或自由經濟奠基的價值觀,不斷的強化一般大眾連結「窮=懶惰」、「沒工作=廢物=罪=沒人權」,這個直觀的概念就像烙印(stigma)一般,幾乎是深刻的印在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因此也讓推動社會救助變得消極且困難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33 AM
Sat, May 9, 2020 3:33 AM
加上救濟(救助)是一筆愈來愈擴張的經費,自然引起出資者或政府在相對剝奪上的不滿(我辛苦工作才有錢你為什麼不工作就能領)與財政上的吃緊與負擔,反過來限縮或移除福利救助方案,並
一廂情願
的認為透過羞辱可以逼迫人們「勤奮的勞動」才不會落入貧窮(
但絕不調漲超低薪的工資
)、才能享受美好人生(?),也再度強化了福利烙印(stigma)的想法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49 AM
Sat, May 9, 2020 8:28 AM
可以知道最初福利烙印(stigma)第一條線是「只有工作才有人權,而貧窮是那個人懶惰所致,所以失業窮人沒有/不應有人權,也不應得到社會救助(包含國家或民間或私人的福利補助與服務)」(反過來說就是得到社會福利幫助的人是懶惰且可恥的)
而從經濟與福利的關係,拉出了第二條線,「無償或普遍供給福利,會造成勞工不努力、甚至不工作,導致懶惰,所以要移除或限制社會福利、作嚴格的審核,並且要減少社會福利的支出以免窮人習慣救濟,而且要逼迫他們回歸自由市場勞動」(不否定社會福利,但只支持嚴格審核過的窮人才能用,除此之外都是錯的)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50 AM
Sat, May 9, 2020 4:56 AM
因此18世紀到19世紀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恨死了這種資本經濟自由放任的工業革命帶來的慘況,提倡社會概念發動工運勞運跟農運,逼迫政府面對日漸成長的失業與貧窮問題,儘管社會福利的制度概念才剛出現,但社會主義共產思想派「福利作為基本人權」跟資本主義放任自由派「交由市場來解決一切」無止盡的對抗,也決定了不同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在「需求調查/補助標準」、「補助方法/補助政策」上,擺盪在社會主義與自由經濟兩個光譜的歷史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4:47 AM
Sat, May 9, 2020 5:22 AM
而需求調查/補助標準跟補助方法/補助政策,甚至是後來的社會保險政策,就又會牽涉政府/執政黨如何對付工運勞運與社會主義政黨或團體(德國俾斯麥推動社會保險如勞健保年金)、以及如何安撫資本家跟低收入的國民(英國修來修去的濟貧法),而進入了政治與經濟領域中「財富重分配」的一環。導致後來國家開始積極推動社會福利法規與方案的擴張,就不單只是因為社區或城市的失業與遊民問題,而是處理經濟蕭條時國與國之間的就業跟產業的勞動力分配問題,以及面對戰爭前後國內因「完全就業」消失導致的失業潮和貧富不均社會治安問題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4:53 AM
Sat, May 9, 2020 4:54 AM
這裡會有一個歷史鐵則
經濟蕭條時,就是社福擴張時
若國家政府沒有辦法在經濟困頓時有效的執行社會福利政策,好一點會面臨政治改革、慘一點就是革命跟爆發內戰,因此社會福利在某方面也被當成是穩定階層與社會經濟的良方,儘管
支出永遠只會有增無減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5:05 AM
所以離題一下,2020正是面臨COVID-19(武漢肺炎)所導致的
全球經濟大蕭條
,這時推動社會福利跟急難補助,才是正常的(正常的意思是歷史中類似的社會現象發生時,各國推動社福方案與該社會實際需要社福的正當性,取平均值之上者)
可以看看各國各地發放災難補助金的...狀況
@5uzu - 關於台灣紓困金太複雜大家在那邊嫌東嫌西,我就講一下義大利的狀況給各位參考。
@uranus0404 - #轉 我覺得台灣的大家有不滿想罵,政府才能進步…所以罵是好事啦 不過國外真的...
@niko208 - [雜] 也搬回自己家,我是不知道某些人到底在羨慕日本發現金羨慕幾點的,讓偶來整理一...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5:29 AM
好的,當社會福利(社會津貼、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服務)變成國家的事而非宗教單位的救濟與私人企業的員工福利之後,就要開始考慮兩個很基本的事:「
錢從哪裡來?
」、「
錢要怎麼發?
」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5:50 AM
Sat, May 9, 2020 8:33 AM
這影響了政府制策時要如何增加稅收或保費要均一制還是階層差、要依據什麼編列與審核預算、要怎麼做社會貧窮調查來當編列依據、貧窮定義/貧窮線要怎麼訂、要怎麼審核發放的資格、重(ㄔㄨㄥˊ)分配是直接還是間接、發放的目標是制度式institutional(制度保障基本人權)還是殘補式residual(只有在家庭與市場失能後才需要)還是複合的工業成就模式(有工作才有福利)、福利覆蓋範圍是選擇式selective(需資產調查的特定國民)還是普及式universal(不分資產全國民)、是食物/實物給付還是現金給付還是福利券(兌換券/消費券/酷碰券)還是勞動服務等等等考量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6:42 AM
Sat, May 9, 2020 7:57 AM
光是17世紀英國在做貧窮調查訂出貧窮線的準則、提出社會安全與社會福利政策、甚至是執行的時候,就是各種炸裂與血淚...
1601《伊莉莎白濟貧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雖然是政府介入教會慈善並立法濟貧的先趨,因區分出「該救的窮人跟不該救的窮人」而變成社會福利與貧窮概念上的刻板印象與遺憾(公部門的審核變成歧視與烙印問題,違反普世人權)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6:49 AM
Tue, May 12, 2020 3:55 AM
1795《史賓漢蘭Speenhamland制/柏克郡麵包制 Berkshire Bread Act》使用了創新的最低基本薪資調查、制定家戶人口所需飲食求生(換算成麵包錢)的貧窮線、補足工資不達最低生活費的先例(可以算第一次施行無條件基本收入,但也造成工廠故意調低薪資的跟勞動力不彰的問題、變成財政黑洞而最終大失敗)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7:05 AM
Sun, May 10, 2020 1:53 AM
1834《新濟貧法New Poor Law》把伊莉莎白濟貧方案給予的院外救濟(公司福利與教會之外)又緊縮回去,變成只能有工作導向的福利,儘管英國許多地區都反對這項修正案,但仍或多或少持續到了貝佛里奇報告書(Beveridge Report)為止(因採用當時馬爾薩斯主張濟貧會導致窮人生太多引發人口糧食危機、以及邊沁功利主義導向的社會效益最大值計算,認為只保障有工作產值的窮人,甚至要蓋一個可以容納300人的習藝所(workhouses)來收容窮人。儘管後來沒有完全推動,但社會福利的需求必要性與無形產值,整個被經濟論述壓著打,烙印了「福利會拖垮財政」的刻板印象)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7:12 AM
還沒進入20世紀,也還沒有發展出福利國家,光是拿英國400年間對於貧窮或福利的錯誤政策與偏見,就已經是一拖拉庫,而且更諷刺的是,當我們把裡面的想法一條一條拿出來檢視,也正好就是當代台灣一般民眾,對於社會福利或是解決貧窮的刻板印象與直觀見解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7:43 AM
Sat, May 9, 2020 7:49 AM
來轉換成現在的用語
「有人該救有人不該救,應該要只救那些該救的就好」(無視需求一刀切、憑印象決定)
「公部們要資產審核,不需要普發以免不需要的人佔便宜」(選擇式與殘補式強化貧窮歧視與福利烙印問題)
「薪資調查跟審核都不準、只會過於高/低估,什麼行業不應該賺/賠這麼多」(對社會薪資調查的不信賴、不相信社會貧窮狀況、或是覺得可恥而謊報隱瞞貧窮生活但相信別人也是如此)
「貧窮線應該以家戶人口所需飲食求生為底線,吃得飽就不應該肖想奢侈花費」(不會餓死但須放棄子女教育、家中不能用的不動產或有資產的家庭失能者不被理解、被排除)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7:48 AM
Sat, May 9, 2020 8:01 AM
「不應補助不達工資最低生活費免得工人過太爽沒產值」(忽略老闆不調薪還減薪,也導致補助的天花板永遠只到最低所得,沒補助的人一直活在工作貧窮/薪貧中)
「窮人就只會生不會工作,這樣國家經濟跟福利會被拖垮」(馬爾薩斯主義、邊沁主義觀點,相信窮人不潔身自愛跟懶惰才是貧窮的根源,並且造成人口與經濟壓力)
「沒在工作的人乾脆強制關在工廠做工、強制輔導作工、應該要集中收容」(習藝所的設計在很多國家跟歷史文化中已經被證明效果不佳,還被質疑是監獄)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8:15 AM
Sat, May 9, 2020 8:17 AM
福利烙印的第三條線,就是社會大眾對於國家與政府政策與貧窮補助方案的各種不滿、相對剝奪感、刻板印象與偏見,一股腦地發泄在(看起來/自認為)貧窮者或方案需求者的身上,變成了社會無所不在的對福利受者的歧視、微歧視、汙名與烙印現象
而福利烙印的第四條線,就是貧窮者跟福利需求者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面對社會大眾的質疑跟批評歧視、汙名與烙印,深深內化到自己的心理,而貶低自己、害怕求助或甚至放棄尋求資源,造成更嚴重的社會連帶邊緣化、社會排除、甚至嚴重的心理壓力與精神衛生的惡化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9:03 AM
Sat, May 9, 2020 9:04 AM
雖然各國已經開始發展不同的社會理論、社會安全方案與保險制度,以及發展「福利國家」的各種稱呼(sozialstaat/wohlfahrtsstaat/folkhemmet/stato sociale/ l'État-providence等),但直到1942貝佛里奇報告書Beveridge Report(《社會保險與相關服務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調查英國的福利制度,並設計出一套「從搖籃到墳墓/從肚皮到草皮」的建議,才最終奠定
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
概念的基礎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9:05 AM
Sat, May 9, 2020 10:05 AM
這是一個以國家福利制度普遍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人權如工作權與生存權居住與教育醫療等等(服務範圍覆蓋率高,是基本人權而非少數人的罪)、基本上限制資本但仍接受資本發展混合經濟模式(是社會主義與經濟自由放任的折衷,後期更把公私部門跟第三部門一起幫忙)、再來是透過累進稅制均等的給付跟由國家政府主責的公共福利提供(不只是社會保險或是工會,而是全民享受納稅或投保的好處回饋/再分配)、以及視需求綜合採用選擇式或普及式的社會安全制度(政策不再專一獨有,而是把社會保險、津貼、救助都納進來),建立了一套龐大而有彈性的系統概念,並隨著法案的一一通過而開始運作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9:08 AM
(
1930-1940時期納粹與希特勒對於全國民眾的社會保險與社福制度保障,也在後世評價福利國家的模式上可見一斑,所以會看到有人罵民進黨推動福利國家是納粹,但同時又因為政策的社會主義左傾屬性再罵民進黨蠢左綠共,羞辱的稱呼統一點好嗎
)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0:08 AM
Sat, May 9, 2020 10:14 AM
這對二戰後經濟大蕭條的各國來說,毋寧是一劑大補帖,儘管福利國家的制度會導致福利支出飆升,但總算有個譜不用再那邊對著菜單挑三揀四還怕漏掉,1950-60年代左右算是隨著經濟復甦成長足以應付支出而蓬勃發展,甚至政府變成國民大家長(家父長)的形象。後來1970年面對石油危機,因福利支出繁重跟負擔無法負荷,與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對國家經濟效率的挑戰),政府開始改變福利全包的執行方式,也漸漸把福利外包給非營利或公司來營運,構成了各國邁向後福利國家Post-Welfare State/福利社會/
福利多元主義
的轉型與改變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0:19 AM
Sat, May 9, 2020 10:21 AM
雖然如此,福利國家的概念與發展,在不同國家社會福利的發展史也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國家發展成熟人們接受度高(北歐國家)、有的國家有自己一套改良的方式(德法英)、有的國家每次在推動的時候國民接受度不高常常因為稅收跟保險制度談不攏而爆炸(美國)、有的國家致富所以直接使用沒有嫁接困難(石油致富國家)、而有的國家則因為殖民或政治問題無緣建立整合的社福制度
所以相比之下,台灣算是很幸運的,在沒有很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刷刷刷的在1990-2000把目前看到的大部分福利架構建置完成,形成所有人看到的這樣
國情簡介-社會福利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37 PM
Sat, May 9, 2020 1:39 PM
然後這次的紓困專案在這裡
其實專案是2008年的
馬上關懷專案
,早就執行一段時間了,後來因2018年推動
社會安全網計畫
將名稱改成
急難紓困專案
,結果到現在才被大家知道 ......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50 PM
Tue, Jun 9, 2020 1:28 AM
●所以這專案是民進黨弄的嗎?
○不是,這是國民黨馬英九總統時期2008年推動的專案
●所以居然要審查嗎?
○是,也不是。審查的部分只在於生活突然因災害變故導致日常斷炊帳戶沒錢的判定,但是否不同住的家人或親友有資產就不在嚴苛審查的考慮之列,也就是從寬判定,然後直接給付或匯入現金。這種寬鬆程度跟中低收入戶資格審查還要派人去家中看跟鑑定工作狀況的社會救助方案一比,可說算是沒在審查的
●誰都可以申請嗎?
○是。急難災害不會挑人,所以紓困專案也不會
●萬一有人把拿到的錢拿去亂花怎麼辦
○喔,振興消費,很好啊(棒讀)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1:56 PM
Sat, May 9, 2020 2:01 PM
總之國民黨要打這個專案有問題,只會像迴力標一樣回尻到國民黨,尤其是馬英九身上,所以就看民進黨要不要去尻他,但這樣很歹看面......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07 PM
如果懂得台灣社會福發展的歷史,也有涉獵福利國家/福利社會的演進,知道不同國家與時代面對貧窮刻板印象、階級歧視跟福利偏好的狀況,這樣在面對代間對社會福利烙印(stigma)的價值觀差異,就能有比較多的通融與關懷,而不是,動不動就破口大罵
然後罵的內容還跟400年的古人重複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47 PM
Sat, May 9, 2020 2:50 PM
而且在1990年對於剛萌芽的社會福利進行意向調查,也發現民眾對於社會福利趨近於「知道社福很重要但是我不清楚社福是在幹嘛、不想付保費跟稅金但有好處我就要全拿、雖然同意窮人需要立即救濟但無審查的普發我不能接受」的矛盾心態
無論如何,當對方因社會福利政策與執行不如意而破口大罵時,你也大概能推測對方的價值觀了
《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p7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2:51 PM
(一不小心打太多,開放糾錯跟回應,甘恩)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06 PM
福利國家的專書基本上在2000年前啃這本《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就好,上面的歷史論述只是挑著講而已。2000年後基本上是在跟新自由主義互毆,以及北歐模式的存續,後現代跟後工業讀起來很崩潰的就別找書了,新自由不是什麼讓人很好理解的東西哈哈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15 PM
想要知道社會救助基層需要面對什麼起笑的事情
推薦《製造低收入戶》這本書
製造低收入戶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15 PM
「伯勳的研究揭示了一個以防弊為設計精神的科層體制,讓體制內的公務員懷疑來申請的民眾是要來福利詐欺,層層體制的公務員更是彼此不信任,以稽核查弊的原則運作。其結果是社會救助成為一個高門檻的福利制度,真正有需要的窮人往往沒有能力進入這個體系」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16 PM
如果這本書呈現的是公部門對於補助、以及對於公部門自己體制的不信賴,造就補助的排除。當這次當公部門必須硬著頭皮處理不排除的補助案時,整個體制的不信賴就在公部門與民眾之間爆發了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43 PM
Sat, May 9, 2020 3:54 PM
與之相對的,是領取社會救助/補助者的生活與心聲
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一個單親女傭的求生之路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48 PM
Sat, May 9, 2020 3:55 PM
然後再補充幾個「不能被列為貧窮/無法領社會救助/不被認為是低收戶/甚至連補助都無法處理的貧窮狀態」的生活模式
觀察到貧窮的多面向問題與資源排除
@sophist4ever - 是說這次的紓困事件,剛好完美的展示了為什麼救助社會弱勢家庭這麼困難,常常...
實際田野研究長這樣:
人類學家研究的貧窮家庭
貧窮文化:墨西哥五個家庭一日生活的實錄
在美國,工作倫理神話與環環相扣的窮
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
不是活不下去,而是窮到沒力氣思考
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走向貧窮化的年輕人,正面臨什麼樣的困境?被困在低薪、低保障、高物價的「新貧世代」,為...
賺來的錢都給了房租,最終家還是被拆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再怎麼努力工作都沒有用」
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新版)
kellerlin
@kellerlin
Sat, May 9, 2020 3:50 PM
Sat, May 9, 2020 3:56 PM
對於貧窮的人為什麼買奢侈品的解釋:要賺錢還要先花錢或借錢買車,才能讓人信賴生意能力
@sophist4ever - 是說今天中午跟老家的朋友們一起吃飯,遇到了以前認識的更生人,聊到我最近也...
抱歉,就算小康也要拚命買柏金包才行,不然就是
階級低下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
kellerlin
@kellerlin
Mon, May 11, 2020 10:03 AM
[補充]
桑切斯家的孩子們:一個墨西哥家庭的自傳(新版)
載入新的回覆
然而,這樣的理論或概念為何不被一般台灣民眾接受,是因為在全球社會福利發展歷史中,台灣社會救助政策方案與國家福利意識從經濟殘補到公民福利社會的改變,造就代間對社會福利烙印(stigma)的價值觀差異
……簡單來說,台灣不同世代對社會福利的想像,幾乎是兩種不同的福利模式,然後差異又複雜,以至於互相覺得對方牛頭不對馬嘴
執行的話就……去找資料的話,會看到YMCA的水利工程師治水治到問號,不斷疑惑到底為什麼中國(後略)這麼容易做水災,然後為什麼募款都不夠給台灣人表示:喔,我該感到意外嗎?所以很多早期民間社福單位跟黨有不錯的人脈關係,而有些則是向心力較高的宗教團體※兒童福利法於民國62年設立、少年福利是78年,一般認為兒少法的設立是美國要求下的政治因素,兒少福利相關的配套與修法執行,至少要等到民92年之後了
包含邪教)。所以在解嚴後,台灣大部分的福利國家架構與法律、民間很多互助團體或宗教慈善,幾乎是在1990年後才成型、蓬勃發展※研究常見以2000前後當分水嶺,以包含1990到2000年間的家暴、性侵害防治等立法
想到當時兩黨支持者罵最兇的就是互相指責把健保當選票牛肉跟罵年金是龐氏詐騙,以及覺得美國好棒棒動不動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的ABC也來參一腳臭罵憑什麼要用國家保險或稅金保障付不起醫保或退休金的垃圾,每天幾乎是社運開趴踢因為覺得維持社會福利很麻煩的本性跟討厭不同政黨政策的態度,讓已有的社區工作者或志服很尷尬足以讓社工崩潰的業務量服務的對象與種類,擴大脆家判定範圍,並以國家政府的力量,讓家庭、社區、委外福利機構成為承接個人傷害與失能的安全場域。另外也修正破產之虞的國民年金、勞保、健保、軍公教退休金的費率跟發放金額,修訂跟執行的過程發生嚴重的執政危機,讓人們對民進黨政府的福利與社會保險制度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感所以就算債務還完了政府的福利信用評價還是跟屎沒兩樣因為國民黨根本不做事基層超涼沒關係啊,溫度差XD※窮到超乎想像比方野外求生等級的游牧民族或是原住民,這些人(的產值)與社會文化不在政府認知的範圍內,然後他們乾脆丟給教會處理,教會表示無奈
放生互相踢皮球到隔壁教區或城市處理一廂情願的認為透過羞辱可以逼迫人們「勤奮的勞動」才不會落入貧窮(但絕不調漲超低薪的工資)、才能享受美好人生(?),也再度強化了福利烙印(stigma)的想法而從經濟與福利的關係,拉出了第二條線,「無償或普遍供給福利,會造成勞工不努力、甚至不工作,導致懶惰,所以要移除或限制社會福利、作嚴格的審核,並且要減少社會福利的支出以免窮人習慣救濟,而且要逼迫他們回歸自由市場勞動」(不否定社會福利,但只支持嚴格審核過的窮人才能用,除此之外都是錯的)
經濟蕭條時,就是社福擴張時
若國家政府沒有辦法在經濟困頓時有效的執行社會福利政策,好一點會面臨政治改革、慘一點就是革命跟爆發內戰,因此社會福利在某方面也被當成是穩定階層與社會經濟的良方,儘管支出永遠只會有增無減
可以看看各國各地發放災難補助金的...狀況
1601《伊莉莎白濟貧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雖然是政府介入教會慈善並立法濟貧的先趨,因區分出「該救的窮人跟不該救的窮人」而變成社會福利與貧窮概念上的刻板印象與遺憾(公部門的審核變成歧視與烙印問題,違反普世人權)
「有人該救有人不該救,應該要只救那些該救的就好」(無視需求一刀切、憑印象決定)
「公部們要資產審核,不需要普發以免不需要的人佔便宜」(選擇式與殘補式強化貧窮歧視與福利烙印問題)
「薪資調查跟審核都不準、只會過於高/低估,什麼行業不應該賺/賠這麼多」(對社會薪資調查的不信賴、不相信社會貧窮狀況、或是覺得可恥而謊報隱瞞貧窮生活但相信別人也是如此)
「貧窮線應該以家戶人口所需飲食求生為底線,吃得飽就不應該肖想奢侈花費」(不會餓死但須放棄子女教育、家中不能用的不動產或有資產的家庭失能者不被理解、被排除)
「窮人就只會生不會工作,這樣國家經濟跟福利會被拖垮」(馬爾薩斯主義、邊沁主義觀點,相信窮人不潔身自愛跟懶惰才是貧窮的根源,並且造成人口與經濟壓力)
「沒在工作的人乾脆強制關在工廠做工、強制輔導作工、應該要集中收容」(習藝所的設計在很多國家跟歷史文化中已經被證明效果不佳,還被質疑是監獄)
而福利烙印的第四條線,就是貧窮者跟福利需求者處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面對社會大眾的質疑跟批評歧視、汙名與烙印,深深內化到自己的心理,而貶低自己、害怕求助或甚至放棄尋求資源,造成更嚴重的社會連帶邊緣化、社會排除、甚至嚴重的心理壓力與精神衛生的惡化
1930-1940時期納粹與希特勒對於全國民眾的社會保險與社福制度保障,也在後世評價福利國家的模式上可見一斑,所以會看到有人罵民進黨推動福利國家是納粹,但同時又因為政策的社會主義左傾屬性再罵民進黨蠢左綠共,羞辱的稱呼統一點好嗎)所以相比之下,台灣算是很幸運的,在沒有很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刷刷刷的在1990-2000把目前看到的大部分福利架構建置完成,形成所有人看到的這樣
國情簡介-社會福利
其實專案是2008年的馬上關懷專案,早就執行一段時間了,後來因2018年推動社會安全網計畫將名稱改成急難紓困專案,結果到現在才被大家知道 ......
○不是,這是國民黨馬英九總統時期2008年推動的專案
●所以居然要審查嗎?
○是,也不是。審查的部分只在於生活突然因災害變故導致日常斷炊帳戶沒錢的判定,但是否不同住的家人或親友有資產就不在嚴苛審查的考慮之列,也就是從寬判定,然後直接給付或匯入現金。這種寬鬆程度跟中低收入戶資格審查還要派人去家中看跟鑑定工作狀況的社會救助方案一比,可說算是沒在審查的
●誰都可以申請嗎?
○是。急難災害不會挑人,所以紓困專案也不會
●萬一有人把拿到的錢拿去亂花怎麼辦
○喔,振興消費,很好啊(棒讀)
總之國民黨要打這個專案有問題,只會像迴力標一樣回尻到國民黨,尤其是馬英九身上,所以就看民進黨要不要去尻他,但這樣很歹看面......然後罵的內容還跟400年的古人重複無論如何,當對方因社會福利政策與執行不如意而破口大罵時,你也大概能推測對方的價值觀了
《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福利觀〉p7
推薦《製造低收入戶》這本書
觀察到貧窮的多面向問題與資源排除
實際田野研究長這樣:
人類學家研究的貧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