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讀嘛讀嘛
《槍砲、病菌與鋼鐵》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20週年典藏紀念版〕
(內有說明為何不適合以此書來支持吃野味的論點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

兩本書都在試著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國家富有強大、有的國家貧窮?

下收。
川口月
《槍砲》:地理環境
作者認為其他回答國家間貧富差距的理論家,都過於著重近代,也就是工業革命以後的事,卻未解釋從有人類歷史以來到工業革命之前,有哪些遠因會使國家間的差距逐漸形成。
作者認為,這個關鍵是地理環境。
川口月
在適當的地理條件下,可馴化的動、植物品種多,使得糧食充足,而能支撐人口更多、組織複雜、更有創造力的社會。
稠密的人口與牲畜使該群體較有機會接觸感染性病菌,而較具適應力,在往後的戰爭成為打敗敵人的利器。
相較於美非兩州的主要南北軸線,東西走向的歐洲氣候一致、少有環境障礙,也較易讓技術傳播、發展。
上述優勢使歐洲國家得以成為強國。
川口月
川口月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制度
本書認為國家間強弱差距的關鍵因素在於制度。
廣納性的制度鼓勵創新、公平競爭,有助發展、提升價值;榨取型制度使人們只在乎成為能榨取資源的勝者,而不在意保障權利、創新等能長足發展的要素,即使能有一定程度的成長,還是會在現有資源開發殆盡後走向衰敗。
川口月
在〈無效的理論〉一章中,說明了其他理論的缺失之處。
其中之一便是《槍砲》的地理環境論。
本書認為,「雖然戴蒙的理論可以解開他所專注的謎題,但它無法用來解釋現代世界的不平等。」例如,在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時,兩地的貧富差距比現今兩地的貧富差距還小。若如戴蒙所稱國家強弱的關鍵在地理環境,照理而言,一旦印加人有機會接近所有物種、技術,很快就能將差距抹平。但事實卻非如此。
本書研究指出,造成國家強弱的關鍵在於制度是否接受創造性破壞。
川口月
詳細可參:
-廣納型制度、榨取型制度;創造性破壞
導讀兼心得-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 王立第二戰研所 - Medium
川口月
-廣納型/榨取型經濟制度與廣納型/榨取型政治制度的排列組合: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如何打造持續繁榮的體系? | 蔡依橙
川口月
-廣納型政治制度須有一定程度政治集權才有可能確保人民的財產權、執行政策;榨取型政治制度有一定政治集權才有可能有經濟成長:
閱讀時間|對中國的錯誤崇拜,從何而來?戴興盛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 BIOS monthly
川口月
-關鍵時期;偶然性:
現在看起來差距極大、採取不同制度的兩國,以往可能有著差別不大的制度。隨著制度緩慢改變,及關鍵時期下兩國的不同應變方式,制度才逐漸分歧。
像是歐洲封建時代,因黑死病造成的人口大量死亡的關鍵時期,在西歐打破了榨取制度的循環、促使更多廣納型制度的興起;在東歐,卻因領主間較有組織、權利較多,而強化了榨取制度,促進第二次農奴制。

關鍵時期對制度帶來的影響並非累進的,它只是破壞了目前緊密的制度,打開了改變的空間。偶然性、運氣對於結果仍佔了極大影響。

在歷史上,有不少政治革命在推翻暴君後,不過是由另一個暴君取代,只有少數例子是利用關鍵時期,展開了為經濟成長奠定基礎的政治與經濟改革。
同樣的,廣納型制度也有可能因關鍵時期對現有制度的衝擊,而讓榨取型制度有機可趁。
川口月
-
川口月
上面有提及西班牙與印加帝國的貧富差距,比西班牙與秘魯(過去印加帝國)的差距來的小,其原因來自西班牙在殖民秘魯時的政策、制度,在殖民結束後仍有所遺留。
殖民國對於殖民地的政策,通常是榨取、剝削當地資源來暴利殖民主的,其榨取制度的利益如此龐大,往往讓獨立後的本國政治菁英選擇接管,而非改革,走向平等、自由的廣納型制度。
從書裡的例子可以看見殖民對於殖民地制度的極大影響,會讓我覺得《槍砲》一書有點真空式的觀察,而未能考量真實歷史中殖民主對殖民地的剝削、影響,因此看起來有點像是撇清責任。
殖民所破壞的,恰巧是當地人在原本沒有殖民剝削下,接觸物種、技術後,走向繁榮的可能性。
川口月
//"Dear Students, they didn't steal slaves, they stole scientists, doctors, architects, teachers, entrepreneurs, astronomers, fathers, mothers, sons, daughters, etc., and made them slaves. Sincerely, your ancestors.”//
Black History Month: Teacher Offers Powerful Lesson ...
「親愛的學生們,他們不是偷走奴隸,他們是偷走科學家們、醫生們、建築師們、老師們、企業家們、天文學家們、父親們、母親們、兒子們、女兒們⋯⋯等,並使他們為奴。你的祖先們敬上。」
川口月
→對《槍砲》的其他質疑:
《槍炮、病菌與鋼鐵》沒告訴你的事 另一種地理的剖析 - PanSci 泛科學
//賈德戴蒙認為「當前經濟發展與全球財富分布的地理不平等,大都可以根據引起馴化的初始環境條件來解釋」,大衛哈維則指出這樣的說法也就意味著,「西方殖民與帝國主義實踐本身,與例如當代非洲發展的悽慘狀態,沒有什麼關係」,因為「相較於非洲環境遺產的沉重分量,無情地榨取非洲資源的掠奪式資本主義,就黯然失色了」。哈維駁斥,戴蒙完全不提非洲熱帶與亞熱帶土壤的「脆弱肥力」[4]在一個世代的殖民統治內就橫遭摧毀的歷史,也不提更早被奴隸販子破壞的西非原有之蓬勃分散稻作農業。//
川口月
川口月
順便想提一下之前看到的討論。該論者引《槍砲》中提到「對病菌的適應力使某族群較具競爭力」來反對「禁吃野味」。
我覺得這個說法有兩方面的問題。
川口月
首先,在識讀方面:
-《槍砲》認為病菌在「歷史上」可能是幫助某國打敗他國的關鍵因素。但現今時空改變,醫衛條件也大不相同,難以推論病菌在現今也是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素。
-《槍砲》的研究尺度橫跨好幾世紀的歷史,無法作為「當下」對策的衡量判准。
川口月
也就是說,《槍砲》中提及的「病菌使某群體更有競爭力」,無法反駁在人類破壞環境的當代,動物傳人大規模疫情的風險管理及「禁吃野味」對策。
川口月
再來,武漢肺炎是「人類破壞環境」的問題,非單純「病菌」:
川口月
-//人畜共通傳染病或是病原會跨物種感染在演化的歷程上本來就會出現,但是人類大量破壞生態環境,在缺乏自然環境與人類聚落的緩衝條件下,一些原來不會出現在人類身上的病毒與細菌,或是寄生生物就很容易跨越那個自然的防線直接攻擊人類。禽流感、HIV、SARS和武漢肺炎都是人類干擾與破壞自然,並剝削野生動物而造成的災難。如果我們要避免這樣的風險,就應該要避免吃野味、避免人畜混居、支持經濟動物的動物福利、並支持相關的研究、教育與政策。//
Shen-Horn Yen - 人畜共通傳染病或是病原會跨物種感染在演化的歷程上本...
川口月
-//人類不斷入侵動物的棲息地,以至感染到各種病毒,引發多種新興傳染病。但對病毒原先的宿主來說,這些原本就已存在於地球上的病毒不算是新病毒。//
禽、畜、人與病毒–變遷中的世界-科技大觀園
川口月
-//他回憶說,「那些承受極大壓力的動物被關在非常狹小的封閉空間裡,很明顯,很不健康。高壓水龍頭一直在噴,糞便和尿液到處都是。那些各種各樣的動物們就放在太陽底下,不同物種之間,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你可以想象得到不同病毒重新組合的可能。」
Bowman說,他不願意批評另一種文化的飲食習慣,但是在他看來,中國的野生動物貿易法執行不夠嚴。//
找到冠狀病毒動物源頭很重要 為什麼?
川口月
-//病原體找到新宿主形成新疾病後通常更危險,這也是為什麼任何新出現的疾病都令人擔憂的原因。//
//我們改變環境的機會越多,就越有可能破壞生態系統並為疾病的爆發提供機會。
目前,人類只記錄了10%的病原體。因此,還需要更多的資源和人手來尋找那剩下的90%,以及哪些動物攜帶這些病原體。//
//因此,有必要知道哪些動物是新來者;哪些野生動物是被人們殺死或是當做食品,甚至把它們拿到市場去出售給別人食用?
改善衛生條件、垃圾處理以及病蟲害防治是幫助阻止疾病爆發和傳播的有效途徑。
同時,從更廣義範圍來說,也需要改變人們對環境的管理和互動方式 。//
動物傳人疫情不斷發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川口月
我覺得論者所想表達的,或許就如因應新生兒過敏症比例增加的專家所說,「不要生活在無菌空間,才能有適應力」。
但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度」清潔,使免疫力缺乏適當訓練,才會在往後接觸過敏原時,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以致過敏。適當清潔仍有助避免感染致命疾病。
為什麼過敏的孩子愈來愈多?|天下雜誌
川口月
而「禁吃野味」是「過度清潔、要求無菌」,還是「排除極端風險」呢?
川口月
此類病菌的傳染力強,且無解藥,並透過國際交通向世界各地擴散。從此觀之,吃野味所造成的風險,是攸關全球公共衛生、經濟影響的國際規模,遠非訴諸個人、要求其自負染病責任即可解決。權衡公益與個人自由,「禁吃野味」應是排除極端風險的合宜對策。
川口月
綜上所述,我反對該論者「吃野味是個體差異而應尊重」的看法。
川口月
川口月
我覺得關於「廣納」與「榨取」的思考,或許也可以延伸到人類與其他物種在地球上的關係。
人類目前的生活態樣,較偏向自認為榨取地球資源的勝者,竭盡「利用」資源。
但未能考量永續發展的利用模式,就如在榨取型制度下的國家,雖然能有一定的成長,到達限度後還是會趨向衰敗。物種滅絕、日益頻繁的環境災難,皆是地球枯竭的種種例證。最終,人類也將走向滅亡。
川口月
為了人類物種的延續,我們的資源利用模式就不可能只考量經濟成長。更準確點來說,經濟成長只是促進舒適生活的手段之一,而非最終目的。
相較而言,乾淨的水、空氣、土壤,是所有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要素,可說是「舒適生活」此最終目的的要件。為了達到舒適生活,不惜污染環境也要追求經濟成長,不啻為本末倒置的作法。
川口月
「如果要環保,生活就處處難行了」所指的「生活」,與其說是「舒適生活」,毋寧說是「像榨取菁英一樣揮霍浪費」。
也就如廣納型制度下的公平競爭會帶來全體社會的良性發展,放下人類獨尊的行為模式,雖然會讓我們不再能像榨取制度的勝者一般為所欲為,卻能讓包含人類在內的全體物種在地球社會得以擁有一線生機。
川口月
畢竟與國家尺度的勝者不同的是,一國的榨取菁英即使榨乾該國資源仍可往他國避難、或賴他國資源維生,人類除了地球以外,便無其他「社會」可供生存了。
(除非是指望找到可供人類生存的其他星球,並遷居其上。但榨取模式只要不改,不過是重蹈覆轍罷了。
就個人而言,不是很喜歡這種「進步」思維。人類和其他物種的關係並非如此,我們彼此依存、緊密相連,而非單方面的寄生、無法隨意拋棄。
川口月
-
川口月
→延伸,永續發展三面向:經濟、社會、生態。三者的關係並非互斥,而是互有關聯、共同成長的。
何謂永續發展 - 臺灣網路科教館
川口月
//這個定義有兩個重要的意涵,一是資源的利用發展是以滿足人類的需要(非人類的想要),亦非以環境保護為訴求;另一者是強調「公平性」,包含確保世代間的公平性,與世代內的公平性,世代內公平性特別強調對貧窮者的照顧,使世界上資源的使用(包括水、空氣、土地、礦產等資源)能重新分配給貧窮者( Kirkbyetal.,1995:2)許多人對永續發展都存在一種誤解,將永續發展簡單的化約為環境保育,事實上這種單純的想法被不能充分表達永續發展的內涵,永續發展是對過去人類自我中心式對待環境與利用資源的方式提出反省,認為人類發展的方式,特別是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可以建立在一種更為與自然相容的寬廣尺度上,所以被非為了保護環境就不能開發或發展經濟,而是試圖在環境保育與發展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
川口月
→關於「永續發展在追求滿足人的需要,而非以環境保護為訴求」,這句話的意義是在說明「保護目的」。
從環保史來看,環保議題雖很早就被提出,卻遲至1970年代才開始有討論,但當時論述仍未說明保護環境的目的為何。
直到提出人的權利中有健康環境權(right to healthy environment),也就是保護環境是為了人權,環保議題才開始有大量討論。
川口月
//有些學者以三個 E 來說明永續發展的目標:公平( Equality )、經濟( Economy )和生態( Ecology ) ,這也呼應了與永續發展的三個面向。在生態環境上必須不破壞生態的功能(如環境稀釋廢棄物的能力)、維持環境的美以及資源的保育;經濟目標則結能達成永續的成長,特別著重經濟效率,包含生產效率與分配效率,在開發時能將環境的成本降至最低而使用效能提到最高。在社會的目標上最重要的事能達成世代間與世代內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與凝聚社會意識,亦如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所揭櫫的永續發展理念,滿足當代的需求,且不損及未來是戴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川口月
-
川口月
→延伸,〈環境永續還是經濟發展?現代人最高風險的陷阱題〉
【SDG11】1. 環境永續還是經濟發展?現代人最高風險的陷阱題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川口月
//談永續,與經濟發展從不互斥
「永續的本質不是一般所認知狹隘的環境議題,它在談的是資源分配,是經濟問題的根本。經濟發展取之於自然資源,沒有資源就不可能發展經濟。一群人拿得多,必定有一群人得拿得少;這一代用得多,下一代必定能用得少。你要談經濟,如何能不先談永續?」//
川口月
//僅管已有無數的研究指出,人類天生有親近自然的渴望,必須生活在接近自然,包括綠樹、花草、流水的地方,才能維持健康的身心平衡,然而公共綠地與綠意的規劃佈建,如今已不再只意謂著閒暇時的放鬆與喘息,而是促成整個城市生態循環與代謝的重要一環。
換句話說,綠色基盤指的並非單純美學上的「綠化」或休閒娛樂上的「親水」,而是「能夠吸引多樣物種前來」、「具有生態功能」的綠地設計。//
川口月
川口月
中國的經濟成長讓人誤以為即使是榨取制度,仍有可能帶來繁榮。然而作者說明,其為榨取制度下的有限度成長,在沒有創造性破壞的支持下,終會發展到頂並走向衰敗。
榨取制度下的繁榮假象,常為「亞洲價值觀」背書,讓人不禁懷疑人權是否真具普適性、是否為了繁榮我們的確得犧牲自身權利?
此可參考〈人權與民主 (I):共生或互斥?〉,5.3、5.4節有詳細說明。
人權與民主 (I):共生或互斥?
川口月
裡面提及,公民與政治權利,確保了人民的言論自由、制衡政府,使得經濟政策能獲得檢驗、官員需為此負責,而讓人民的經濟權利不會被國家任意侵害、有所確保。
//因此,公民與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之間有著相互依賴的關係,亦即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發展,是任何社會正義型式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川口月
也就是本書所說,廣納性的政治制度會促進廣納性的經濟制度,並帶來良性循環;而較為廣納的經濟制度,若是被榨取型政治制度把守,除非經歷變革,否則會因政治菁英確保個人權力而逐漸緊縮、走向榨取型經濟制度。
川口月
川口月
人權跟經濟:
@wyc513 - 僅以在的黃承儀老師的一文,來回應這個噗 真正的民主是讓每個公民都有能力去判斷政治事務...
//言論自由、集會遊行自由、居住遷徙自由、性別平等保障,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是給定的。假定我們都需要,

很多經歷過戒嚴的台灣人民,並不覺得這是需要的。反而,經濟成長才是需要的,台灣錢淹腳目才是需要的。沒有錢,有辦法好好活下去嗎?

會對錢很有感,因為沒錢生活會痛苦。會對民主生活的價值無感,因為沒有民主不一定會痛苦。

所以,我的想法是,其實「價值相對主義」在台灣之所以會這麼普遍,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只是一個「虛無主義」的藉口而已。之所以會虛無,就是因為這地方的人民並不相信什麼。

敵人並不是利用我們相信的價值來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相反地,敵人是很清楚我們的人民並不相信什麼,所以可以順勢接收過去。//
川口月
機器狼🐺毛毛VLOG公開
什麼呀這個 Σ(゚ω゚)!
川口月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