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wyc513
Sat, Nov 16, 2019 2:27 PM
72
13
讀嘛讀嘛
《父母的語言》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這本書探討早期語言環境對孩童發展的影響,並提出三T的方法,幫助孩童增長學習能力。
要從腦科學說起:
@wyc513 - 這個好有趣,講了很多腦科學: 1.大腦連結從「通用」到「具有特定功能」,沒有使用的連...
「學習」跟神經元的數量無關,而是要看神經元之間的連結。
//出生後,大腦需要經驗來建立連結。發展中的大腦在尋找資訊和經驗,如果沒有獲得,大腦不知道如何正確建立與運作。疏於照護的兒童可能會智商較低、語言能力發展遲緩、嚴重的依附問題。
▶︎本書從「父母與孩童的對話」切入,談「父母的語言」對孩童學習能力的影響:
打破基因決定論:孩子不是生來聰明,而是「變得」聰明/親子天下
當父母與孩童的互動越多、講越多話,就為孩童的大腦提供了較佳、多的連結機會,使孩童未來的學習能力也較佳。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7 PM
▶︎喜怒無常的親子對話,會對兒童大腦造成負面影響:
小心!喜怒無常的親子對話,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親子天下
當孩童身處負面、威脅的環境,對他的前額葉皮質會造成不利影響,也會導致學習困難
若孩童長期處於壓力過大狀態,可能會大腦啟動「戰或逃」或「凍結」的生存機制,使其受有創傷,而無法正確判斷危險。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8 PM
→延伸,[情緒教育、身心容納之窗、創傷]
@wyc513 - 情緒教育、身心容納之窗、創傷知情 情緒教育: -壞情緒是警報器,提醒人們「該注意的事...
//創傷殘遺:創傷會讓孩童以負面眼光看待世界、無法信任他人;創傷會影響人的大腦和身體壓力系統,讓人把根本沒有威脅的東西視為危險
//傳統管教方式(威脅、打罵、命令)無效,且有可能會造成創傷:
孩童的情緒反應、行為通常是「下層腦行為」,是孩童感受到威脅後身體求生存的機制,因此訴諸孩童理智的獎勵或懲罰不會有效果。
//正確處理情緒的步驟:
同理、接納情緒→幫助孩子冷靜→幫助孩子啟動前額葉思考
「由下往上」,調節(Regulate)、同理(Relate)、再說理(Reason)。當孩子感受到安全、被同理了,他的上層腦才能開始運用,這時說理才會有用。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8 PM
-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8 PM
▶︎作者提供了3T原則和1T提醒,來替孩童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專家觀點《父母的語言》作者 丹娜.蘇斯金: 3T原則+1T提醒 創造豐富語言環境/親子天下
-3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
→首先,仍要先讓孩童感受到歸屬、連結,後續的學習才能有效開始。父母需認真觀察
孩童有興趣的事物
,再開始對話。
→慢慢地擴張孩童的字彙量,透過多說一點、輪流說話的方式,幫助其建立思考邏輯、「怎麼做」和「為什麼」。
父母的語言-三千萬字計畫:幫孩子塑造一個擅於分析的大腦/親子天下
不要以命令的方式,而是說明原因、結果,讓其明白「為什麼」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8 PM
-1T提醒:把它關機
科技產品容易讓家長分心,而未能注意孩童的需求、興趣,會錯失「共情關注」的機會
試圖以科技產品來擴展孩童的語言學習是行不通的。如前所述,學習的開端要從孩童有興趣的事物下手,而這只能透過觀察、主動回應來做到。單方面的由電腦、電視節目提問,並只給孩童有限、預定的回應空間,無法擴充其學習能力。
→延伸,科技的改變
@wyc513 - #讀嘛讀嘛 這次想介紹幾本關於網路對個人造成的影響的書。 《欲罷不能》、《關掉螢幕,...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8 PM
-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9 PM
雖然書和影片都提到,早期環境會影響大腦的發展,處於負面環境的孩童會有情緒調節問題、依附問題、學習能力問題。
但這不表示他們的人生就注定如此。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大腦在我們的一生中都將持續變化。
認知到過往的問題
,
只是為了找到原因
、
不再責怪自己
,並邁向新的道路。
川口月
@wyc513
說
Sat, Nov 16, 2019 2:29 PM
//所有的經驗多少都會改變我們的大腦結構。
這表示只要我們活著,個性就不會維持一致,而是不斷變化。
成為自己是不斷變化、一生的過程。//
機器狼🎮雨世界DLC
@KMN_BOT
說
Sat, Nov 16, 2019 2:36 PM
可能喔汪 ( ・ิω・ิ)
載入新的回覆
《父母的語言》
要從腦科學說起:
//出生後,大腦需要經驗來建立連結。發展中的大腦在尋找資訊和經驗,如果沒有獲得,大腦不知道如何正確建立與運作。疏於照護的兒童可能會智商較低、語言能力發展遲緩、嚴重的依附問題。
▶︎本書從「父母與孩童的對話」切入,談「父母的語言」對孩童學習能力的影響:
若孩童長期處於壓力過大狀態,可能會大腦啟動「戰或逃」或「凍結」的生存機制,使其受有創傷,而無法正確判斷危險。
//傳統管教方式(威脅、打罵、命令)無效,且有可能會造成創傷:
孩童的情緒反應、行為通常是「下層腦行為」,是孩童感受到威脅後身體求生存的機制,因此訴諸孩童理智的獎勵或懲罰不會有效果。
//正確處理情緒的步驟:
同理、接納情緒→幫助孩子冷靜→幫助孩子啟動前額葉思考
「由下往上」,調節(Regulate)、同理(Relate)、再說理(Reason)。當孩子感受到安全、被同理了,他的上層腦才能開始運用,這時說理才會有用。
-3T原則:共情關注、多說一點、輪流說話
→首先,仍要先讓孩童感受到歸屬、連結,後續的學習才能有效開始。父母需認真觀察孩童有興趣的事物,再開始對話。
→慢慢地擴張孩童的字彙量,透過多說一點、輪流說話的方式,幫助其建立思考邏輯、「怎麼做」和「為什麼」。
科技產品容易讓家長分心,而未能注意孩童的需求、興趣,會錯失「共情關注」的機會
試圖以科技產品來擴展孩童的語言學習是行不通的。如前所述,學習的開端要從孩童有興趣的事物下手,而這只能透過觀察、主動回應來做到。單方面的由電腦、電視節目提問,並只給孩童有限、預定的回應空間,無法擴充其學習能力。
→延伸,科技的改變
但這不表示他們的人生就注定如此。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大腦在我們的一生中都將持續變化。
認知到過往的問題,只是為了找到原因、不再責怪自己,並邁向新的道路。
這表示只要我們活著,個性就不會維持一致,而是不斷變化。
成為自己是不斷變化、一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