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wyc513
Tue, Jun 11, 2019 3:52 PM
Tue, Jun 11, 2019 3:52 PM
8
2
讀嘛讀嘛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從日常的藐視到平庸的邪惡,當仇恨斷開群體連結、造成文明失序時,我們該如何找回多元共存的力量?》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從日常的藐視到平庸的邪惡,當仇恨斷開群體連結、造成文明失序時,我們該如何找回多元共存...
//仇恨者必然是非常「肯定」,否則不會說出這種話語、做出這種傷害或殺路,也不會如此鄙視、侮蔑、攻擊他人。他們想必非常肯定,沒有絲毫疑慮。疑慮之恨無法成恨,疑慮之恨不會如此狂亂。仇恨需要絕對的把握。每一個「也許」都是干擾,每一個「或許」皆能瓦解仇恨,抽走即將貫穿的力量。
仇恨是模糊的,因為精確帶來精巧而仔細的觀察或傾聽,讓人恨得不好。精確使一切有所區別,讓你從一個人多樣、矛盾的個性與傾向,分辨他的人格本質。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3:57 PM
//面對仇恨的不二法門,就是
拒絕以仇恨為榜樣
。用仇恨對付仇恨,已讓自己扭曲了,變成仇恨者希望的樣子。面對仇恨,唯有利用仇恨者欠缺的三件事情:
詳細的觀察
、
一絲不苟的鑑別力
,以及
自我的懷疑
。我們要讓仇恨從根本逐步瓦解,分離仇恨的急迫感和它的意識形態條件,同時看清楚仇恨如何在特定的歷史、地域,以及文化內涵下成行與運作。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4:01 PM
//在條件充分的結構下觀察仇恨與暴力,用意在於看清楚事件的合法性與事後支持度之關聯性。若少了這層關聯性,仇恨與暴力就不會如此猖狂。以明確的事例來觀察仇恨或暴力所依附的各種全員,即可批評一句流行的神話:「仇恨是天生的、自然的。」⋯⋯
但仇恨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製造出來的。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4:04 PM
//不單獨評斷仇恨與暴力,改以效能來觀察,反而能看出事情能否有其他轉機,能否讓某個人做出其他決策,或是否有人能夠介入或退出。精確描述仇恨與暴力的發展過程,表示我們總有機會指出它能遭到中斷或瓦解的轉機點。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4:07 PM
//不要等到盲目的暴怒宣洩食材觀察仇恨,因為此時有其他處理半法。但對於排除與約束的形式,以及態度、習慣、行為和信念上的卑劣排外伎倆,社會上人人皆有責任。剝奪仇恨者為目標物量身打造的空間,是文明社會每一個人的責任。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4:10 PM
//「
反仇恨
」最為重要的態度,或許就是「
別讓他們遭到孤立
」。別讓他們被逼到一個安靜、隱秘、受保護的自我逃避空間或環境裡。或許最重要的行動是將心比心,以便和他們再創造一個社會的、開放的空間。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4:11 PM
-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4:29 PM
作者在第一部先分析仇恨從何而來,偏見、空泛的期待、將未經思考的感受包裝成「合理的憂慮」、將人的面孔模糊化,只剩下可隨意污衊的群體標籤。
在第二部分析助長仇恨的三種概念:同質、自然、純粹。
在最後一步說明如何對抗仇恨:擁抱人性的不純粹,重新實踐民主價值。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07 PM
相較於以往熟悉的社會科學類作品的論述、分析,這本書更多的從經典文學、單一事件去延伸概念。
我想對於較少接觸社會科學書籍的人來說,這本書應該會比較輕鬆。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14 PM
對我來說,因為有一些概念是以往就看過的,所以相較之下那種獲得新知識、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較少。
「以仇恨對抗仇恨,只會循環仇恨的連結,透過冷靜的觀察破除仇恨與滋養仇恨的背景,才能有效消滅仇恨、令仇恨沒有機會出現」
「或許冷靜的觀察無法激起真正的熱情,但這才是能夠使仇恨不再滋生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最大收穫。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18 PM
-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19 PM
也算是對於這篇的回應吧。
@wyc513 - #香港 每次看到這種鼓吹以仇恨對抗仇恨、似是而非的論述都很生氣。不仇恨又不是要你放棄...
我知道透過情緒渲染能夠引起更大的共鳴,但是這同樣也讓我們如仇恨者一樣,被情緒掩蓋看見事實的能力。
為什麼要用「失去仇恨」作為「香港遊行無法成功」的理由呢?
仇恨真的是對抗的動力嗎?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21 PM
「防衛對於自己的侵害」跟「對警方的仇恨」應該是不同的吧。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24 PM
對於暴力的警惕在於,那是本質上侵害的。
以為暴力只是手段,而「好人」可以善用之,跟那些認為自己是好人的暴政者又有何區別呢?
你以為的好人是好人,他的好人就不是?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27 PM
願我們都不要忘記思辨。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27 PM
----------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28 PM
香港加油。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31 PM
支持香港69反引渡恶法大3游行!让我们一起高唱‘海阔天空“。
然後你再跟我說一次他們沒有抵抗。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32 PM
@shadowytrue - 我這一生沒有被槍指著過。想像一下就好。你一個人沒有武器沒有防備,高舉雙手,...
川口月
@wyc513
說
Tue, Jun 11, 2019 5:33 PM
Twitch
再跟我說一次他們沒有抵抗。
載入新的回覆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從日常的藐視到平庸的邪惡,當仇恨斷開群體連結、造成文明失序時,我們該如何找回多元共存的力量?》
差異自由消失的年代:從日常的藐視到平庸的邪惡,當仇恨斷開群體連結、造成文明失序時,我們該如何找回多元共存...
//仇恨者必然是非常「肯定」,否則不會說出這種話語、做出這種傷害或殺路,也不會如此鄙視、侮蔑、攻擊他人。他們想必非常肯定,沒有絲毫疑慮。疑慮之恨無法成恨,疑慮之恨不會如此狂亂。仇恨需要絕對的把握。每一個「也許」都是干擾,每一個「或許」皆能瓦解仇恨,抽走即將貫穿的力量。
仇恨是模糊的,因為精確帶來精巧而仔細的觀察或傾聽,讓人恨得不好。精確使一切有所區別,讓你從一個人多樣、矛盾的個性與傾向,分辨他的人格本質。
但仇恨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製造出來的。
在第二部分析助長仇恨的三種概念:同質、自然、純粹。
在最後一步說明如何對抗仇恨:擁抱人性的不純粹,重新實踐民主價值。
我想對於較少接觸社會科學書籍的人來說,這本書應該會比較輕鬆。
「以仇恨對抗仇恨,只會循環仇恨的連結,透過冷靜的觀察破除仇恨與滋養仇恨的背景,才能有效消滅仇恨、令仇恨沒有機會出現」
「或許冷靜的觀察無法激起真正的熱情,但這才是能夠使仇恨不再滋生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最大收穫。
為什麼要用「失去仇恨」作為「香港遊行無法成功」的理由呢?
仇恨真的是對抗的動力嗎?
以為暴力只是手段,而「好人」可以善用之,跟那些認為自己是好人的暴政者又有何區別呢?
你以為的好人是好人,他的好人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