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真田幸村
簡單說,這是一個發生中且影響會擴及到各國的事態,繼 資訊落差 後,這裡我自己權稱為 AI落差 ,不同階層人受到的衝擊自然不一樣,所以掌握資源和能力外,階級還是很重要的,個別階級能承受的風險與抗衝擊能力有很大差異。
自古以來,其實沒有甚麼叫做階級平等這種事情,那只是某些人不切實際的理想和話術。
鄭紹鈺 on Facebook
這篇作者看了美國同學們這篇最新主題是AI與職場的論文後表示:
對許多產業來說,整個職涯階梯斷掉了。
https://images.plurk.com/1e7Pe374g3sxFROlanCS8C.jpg https://images.plurk.com/4afS2EZybHILg7D9sDgqjl.jpg
這效果在美國對於非名校的畢業生衝擊最大,對哈佛MIT之類的畢業生沒有什麼衝擊,但對非名校、中間tier的大學畢業生衝擊極大。
永遠的真田幸村
作者說:
有興趣的可以去他們的推特看原討論串:
Seyed Mahdi Hosseini (@SeyedMH98) on X
或下載他們的論文來仔細讀: Generative AI as Seniority-Biased Technological Chan...
機器狼🤖AI化再生產
來噗浪上跟機器狼玩嘛汪
~欣迪~
怎麼說呢?
永遠的真田幸村
~欣迪~ : 工作需求和工作機會已經正在少掉一層
被 AI 取代或輔助的部分
~欣迪~
原來是這個情況。確實。我前幾天試著用AI設計我家客廳,把照片輸入進去,點選你想要的風格,就自動生出一張圖。
~欣迪~
不過我覺得和我想的"設計"有很大的差別,好比空間分割、重劃。我猜這個等級的就得付費才會提供了。
永遠的真田幸村
~欣迪~ : 作者說:
他們兩人在美國勞動經濟學權威Larry Katz及一票人的指導下,使用LinkedIn上285,000家美國企業僱員資料的研究,結果已經出來啦! 我個人認為這是目前市面上最重要的研究,因為他們的資料最好,不是用推估的,也不是用加總的資料,而是追蹤了LinkedIn上約一千萬名員工的去向,實證方法也最乾淨。
結果非常直接:對許多產業來說,整個職涯階梯斷掉了!
永遠的真田幸村
https://images.plurk.com/1jY2Gy64zL6s0lEsahVLUi.jpg
綾瀬アヤ@9月14北方盃桌遊
我的解讀:
一件產品的產出需要整條供應鏈的整合。你可以把整條供應鏈的過程拆成「高階:獨門技術、概念、解方、設計等」與「初階:量產、勞力、重複作業」兩個階層。
任何一個產業的人才,都需要經過初階的訓練去了解整個產業的脈絡與累積經驗,才有辦法進入高階的部分。然而AI的出現導致初階的職缺被AI取代,新人無法進入初階學習經驗因此斷絕了進入高階的路徑,最後產業就無人繼承了
綾瀬アヤ@9月14北方盃桌遊
務實的說法是:
一家公司的經理需要從課長幹起,而課長要從課員幹起。但是課員現在都是AI,於是沒人可以成為課員,導致沒人可以晉升課長,進而一旦經理退休,企業就散架了
永遠的真田幸村
綾瀬アヤ@9月14北方盃桌遊 : 然後有掌握到訣竅的初階人員如果有心,他有機會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但如果沒法接受到夠好的訓練,會卡在初階很久的時間。
yocoy
好慘
永遠的真田幸村
yocoy : 我們正在新的世界線~~~
永遠的真田幸村
永遠的真田幸村
AI用電量需求激增,而某些工作變少之時,跳脫科技工作之外,可以想想還有哪些事情我們可以做的。
@ivanusto - 想想駭客任務描繪的未來,覺得以後人類還可以做什麼呢? 有一個不錯的工作給各位參考...
永遠的真田幸村
閃光說很多含人接觸很多的工作還是需要人來處理的
這是AI 還沒辦法完全取代的部分
永遠的真田幸村
如果以底特律:變人這個作品來看
故事設定是 2038 年 仿生人看有沒有機會實現吧
所以等 2030-2038 吧 或許屆時就會有這樣了 >>>
PS4『Detroit: Become Human』上市預告片
永遠的真田幸村
@ivanusto - 這次換史丹佛大學的研究顯示: #AI 影響軟體和客服產業甚鉅 美國人工智慧高曝險...
美國 AI 經濟版圖呈現 AI 落差正擴大中,職場階層也深受影響,中低階工作恐出現部分斷層
觀察至2025年7月,高度涉及人工智慧的職業中,22至25歲群體的就業,從2022年底起明顯減少,其中軟體開發與客服職務最為明顯。相較之下,35至49歲在相同職類中就業則持續增加,反映出整體就業擴張下,年輕族群的機會正被壓縮。
Saki
我的感覺是
很多人
1. 以為自己會用LLM但其實不會
然後
2. 別說開發了,其實會用的真的很少....
少到鳳毛麟角
連「使用」都出問題,如何期待「自以為在開發」者理解注意力等等架構的創新.......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