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l 4, 2025 9:06 PM
Fri, Jul 4, 2025 9:45 PM
9
長女病
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社會議題
Jeany讀書
張慧慈(小花媽)/游擊文化/出版日期: 2025/04/01
字數: 86,382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 張慧慈(小花媽)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看完了。我本來以為是本探討社會議題的書,或是更學術一點偏向社會學研究,不過應該算是作者的媽媽、姑姑、自己、朋友的故事合輯,就是很平鋪直述的聊法,有一點意外。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l 4, 2025 10:04 PM
Fri, Jul 4, 2025 10:04 PM
這本書好像頗受好評的樣子,所以老實說我是有點失望。
我覺得他如果要寫人物訪談,其實應該再鍛鍊一下文筆,更立體更深刻一點的呈現受訪者,這一點真的和記者出身的作者真的有天壤之別。
如果要寫社會學研究,那就要學術一點,除了案例還要添一點骨肉,需要進行一點批評性思考看看有沒有普遍性,是不是有歸因錯誤,等等。
目前給我的感覺是臉書社團文大合集的程度,不上不下的⋯
也許作者比較會講話?似乎他接受訪談的podcast 很多人很感動的樣子。
總之,嗯。看完了。
songyunsings
@songyunsings
Fri, Jul 4, 2025 11:19 PM
蛤我以為是散文集!是學術研究的就算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Fri, Jul 4, 2025 11:33 PM
Fri, Jul 4, 2025 11:36 PM
songyunsings
: 他不是學術研究,我覺得有點像是臉書社團或ptt上的分享的等級這樣⋯就是平鋪直述(我認識的)某某發生了什麼事,他家關係怎麼樣,怎麼樣作為長女遭受了什麼不公平待遇、或是被制約成怎麼樣,這樣。
圖書館有,可以借看看。
songyunsings
@songyunsings
Sat, Jul 5, 2025 12:23 AM
這樣一講很無趣的感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Jul 5, 2025 12:33 AM
Sat, Jul 5, 2025 12:35 AM
songyunsings
: 對⋯就是很無聊的感覺⋯
文筆鍛鍊一下的話可能比較好看?
同樣的故事如果是李桐豪來寫應該好看一百倍吧!
我覺得會被這本書觸動的人應該是因為自己有類似的家庭創傷,不然他的書本身寫作手法真的很索然無味啊,枉費了我覺得可能是有趣的題材。
songyunsings
@songyunsings
Sat, Jul 5, 2025 12:47 AM
是~真的不能小看資深記者的文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Jul 5, 2025 12:50 AM
Sat, Jul 5, 2025 12:53 AM
songyunsings
: 差很多!這本就很流水帳。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Jul 5, 2025 12:56 AM
Sat, Jul 5, 2025 12:57 AM
話說這本好像很紅的話題書欸,我這樣是否逆風~😅
songyunsings
@songyunsings
Sat, Jul 5, 2025 4:40 AM
誠實豆沙包最讚~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Jul 5, 2025 5:03 AM
songyunsings
: 😅
W.M.🗳️823同意罷免
@Wi1dmoon
Sat, Jul 5, 2025 7:37 AM
這本我光是看簡介就翻白眼欸那我不是更逆風😅😅😅
怎麼說呢,像是他有提到的,長女為家裡做了什麼什麼很自我犧牲,最後卻沒有得到感謝反而家人似乎覺得理所當然,他用長女的角度去看就是自我奉獻家人不知感恩,以我來看就是,你的家人沒有要你做吧?你確定不是你硬塞「我是為你們好」到家人身上家人只好無奈接收嗎?看了一些舉例都覺得以長女自己的角度來看是叫做長女病,以家人角度來看搞不好叫做聖母病(咳)
W.M.🗳️823同意罷免
@Wi1dmoon
Sat, Jul 5, 2025 7:42 AM
我其實看了試閱,覺得作者從他自己的自身經驗出發為主,這不是問題,但就覺得……呃他的個人經驗就也不能代表一切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Jul 5, 2025 4:33 PM
Sat, Jul 5, 2025 4:46 PM
W.M.🗳️823同意罷免
: 是啊,沒錯,所以要當成一種普遍的社會學觀察,或是報導文學,都還差有點遠。他的故事全部是他自己和旁邊的朋友,就他媽媽、他自己、他姑姑就寫了好幾篇。
另外有些故事我都覺得,欸,該長女管太多了超過界線了吧,人與人互相尊重的空間呢XD
(管的對象除了弟弟妹妹還有同事朋友之類的)
不過他認為的長女病症頭之一就是不會說不,所以別人暗示他就是會撿起來做。然後媽媽特別會對長女情緒勒索,重男輕女的爸爸則是剝削長女提供資源給弟弟妹妹(尤其是弟弟)讀書/買房之類的。
我覺得他雖然1988年生的,但他在講的年代感覺有稍早一點,但一方面也許是他強調的是藍領階層所以比較傳統,一方面是他還舉例都舉了自己的媽媽姑姑之類的長輩。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at, Jul 5, 2025 4:45 PM
另個事情是他對於長女沒有小孩幫弟妹帶小孩這件事非常不能接受,或單身長女要幫父母長照。
可是這兩件事我覺得與其說是長女,不如說是單身未婚的女兒?已婚未育的媳婦?照顧公婆則是已婚已育的媳婦也是被期待?
(而且兒子也未必沒有照顧吧。但也許很多是出錢的形式,或是變成媳婦在照顧)
就是這好像和「長」女的關聯不一定那麼大,我對這個因果關係比較有所保留。
我其實蠻好奇這個議題的,但這本我覺得就沒有系統性的深入探討。
cmt
@comte97
Sun, Jul 6, 2025 12:05 AM
因為家裡即將有長女,一度還對這本書滿感興趣的,看完書評已滅火XD
那時候主要有人推薦時講到親職化兒童的概念,藍領階級的家庭會將一部分的親職工作交給較年長的小孩承擔。還滿好奇作者會如何為這個概念附加血肉再加上性別的分析。如果文筆還需要鍛煉就可以先擺著了(咦我記得他已經不只出一本書了XD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Sun, Jul 6, 2025 12:14 AM
Sun, Jul 6, 2025 12:21 AM
cmt
: 其實你好像想看的很像我想看的⋯
但你如果想看分析,那就沒有。哈哈哈哈!沒有血肉沒有分析!只有流水帳!
然後查過了,他已經出第三本書了,我覺得也不是素人了吧。
而且他是個文科生啊,清大社會系+台大社會所,要說文字掌控程度很差,或是分析訓練不足,我覺得應該不是吧。
⋯我的偏見就是他沒有要好好用心寫啦,臉書文的等級就出了,也沒有想要因為出書好好整理一下。
我不知道這個策略是不是想要親民,但我以後不會考慮他的書。要寫流水帳就不要一直強調社會學訓練的背景啊,要強調自己社會學訓練,那就拿點料出來啊!牛肉呢!
他讓我這麼努力看《美式資本主義時代》看完第二部分想說享用一下甜點的心情都被毀了,枉費他是本月第一本!
還好趕快看《皮拉奈奇》很好看,就中和了。
載入新的回覆
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社會議題 Jeany讀書
張慧慈(小花媽)/游擊文化/出版日期: 2025/04/01
字數: 86,382
看完了。我本來以為是本探討社會議題的書,或是更學術一點偏向社會學研究,不過應該算是作者的媽媽、姑姑、自己、朋友的故事合輯,就是很平鋪直述的聊法,有一點意外。
我覺得他如果要寫人物訪談,其實應該再鍛鍊一下文筆,更立體更深刻一點的呈現受訪者,這一點真的和記者出身的作者真的有天壤之別。
如果要寫社會學研究,那就要學術一點,除了案例還要添一點骨肉,需要進行一點批評性思考看看有沒有普遍性,是不是有歸因錯誤,等等。
目前給我的感覺是臉書社團文大合集的程度,不上不下的⋯
也許作者比較會講話?似乎他接受訪談的podcast 很多人很感動的樣子。
總之,嗯。看完了。
圖書館有,可以借看看。
文筆鍛鍊一下的話可能比較好看?
同樣的故事如果是李桐豪來寫應該好看一百倍吧!
我覺得會被這本書觸動的人應該是因為自己有類似的家庭創傷,不然他的書本身寫作手法真的很索然無味啊,枉費了我覺得可能是有趣的題材。
怎麼說呢,像是他有提到的,長女為家裡做了什麼什麼很自我犧牲,最後卻沒有得到感謝反而家人似乎覺得理所當然,他用長女的角度去看就是自我奉獻家人不知感恩,以我來看就是,你的家人沒有要你做吧?你確定不是你硬塞「我是為你們好」到家人身上家人只好無奈接收嗎?看了一些舉例都覺得以長女自己的角度來看是叫做長女病,以家人角度來看搞不好叫做聖母病(咳)
另外有些故事我都覺得,欸,該長女管太多了超過界線了吧,人與人互相尊重的空間呢XD
(管的對象除了弟弟妹妹還有同事朋友之類的)
不過他認為的長女病症頭之一就是不會說不,所以別人暗示他就是會撿起來做。然後媽媽特別會對長女情緒勒索,重男輕女的爸爸則是剝削長女提供資源給弟弟妹妹(尤其是弟弟)讀書/買房之類的。
我覺得他雖然1988年生的,但他在講的年代感覺有稍早一點,但一方面也許是他強調的是藍領階層所以比較傳統,一方面是他還舉例都舉了自己的媽媽姑姑之類的長輩。
可是這兩件事我覺得與其說是長女,不如說是單身未婚的女兒?已婚未育的媳婦?照顧公婆則是已婚已育的媳婦也是被期待?
(而且兒子也未必沒有照顧吧。但也許很多是出錢的形式,或是變成媳婦在照顧)
就是這好像和「長」女的關聯不一定那麼大,我對這個因果關係比較有所保留。
我其實蠻好奇這個議題的,但這本我覺得就沒有系統性的深入探討。
那時候主要有人推薦時講到親職化兒童的概念,藍領階級的家庭會將一部分的親職工作交給較年長的小孩承擔。還滿好奇作者會如何為這個概念附加血肉再加上性別的分析。如果文筆還需要鍛煉就可以先擺著了(咦我記得他已經不只出一本書了XD
但你如果想看分析,那就沒有。哈哈哈哈!沒有血肉沒有分析!只有流水帳!
然後查過了,他已經出第三本書了,我覺得也不是素人了吧。
而且他是個文科生啊,清大社會系+台大社會所,要說文字掌控程度很差,或是分析訓練不足,我覺得應該不是吧。
⋯我的偏見就是他沒有要好好用心寫啦,臉書文的等級就出了,也沒有想要因為出書好好整理一下。
我不知道這個策略是不是想要親民,但我以後不會考慮他的書。要寫流水帳就不要一直強調社會學訓練的背景啊,要強調自己社會學訓練,那就拿點料出來啊!牛肉呢!
他讓我這麼努力看《美式資本主義時代》看完第二部分想說享用一下甜點的心情都被毀了,枉費他是本月第一本!
還好趕快看《皮拉奈奇》很好看,就中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