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3:48 AM
Mon, Jun 2, 2025 6:56 AM
40
17
神明離去之後:臺灣神社的收藏物語 - 劉錡豫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神明離去之後
臺灣神社的收藏物語
劉錡豫/衛城出版/出版日期: 2024/02/17
字數: 62,636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我覺得書名有趣的。美術史的成分可能更大一點?
是說想一想對啊,台灣日治五十年,哪怕規模不大,應該到處都有神社才對吧!
本書是根據作者的台灣師大藝術史碩士論文改寫而成。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3:51 AM
Mon, Jun 2, 2025 4:39 AM
蒐集了一下:
話題》神明還在的時候:《神明離去之後》推薦序 | Openbook閱讀誌
@siyuz - 【史地】因為新書必須馬上歸還,趕緊把它看完送回圖書館了。 結論是定位跟我想的有點不一樣...
還沒聽的podcast
https://www.rti.org.tw/...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4:15 AM
Mon, Jun 2, 2025 4:27 AM
臺灣神宮後來變成了圓山飯店⋯
全臺最崇高的神社如何變成中國式飯店?圓山飯店金龍的身世之謎!|圓山飯店|臺灣神社|臺灣神宮|金龍|日治建...
話說這是題外話,但竟然善書的八七水災的騎龍顯靈觀音照片是日本畫家的油畫⋯🤣🤣
你看過這張觀音的「照騙」嗎?台日的死後世界有何不同?|台灣神社|圓山飯店|金龍|閻羅王|觀世音|日本旅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4:38 AM
「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臺灣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時代,日本也在臺灣建造了大大小小的神社,從鵝鑾鼻到新高山(玉山)山頂,都可見到它們的蹤跡,根據日本研究海外神社的專家金子展也統計,戰前全臺神社的數量超過兩百間。」
「在這些神社裡,現址為臺北市中山區圓山大飯店的臺灣神社,地位最高,它的社格為「官幣大社」,是當時由日本政府所支應的最高位階神社。臺灣神社成立於1901年,供奉在臺灣去世的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1895)與開拓三神(即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彦名命等三位神祇的合稱,日本神話中的國士守護神)。」
——
其實這樣說來臺灣神社很多欸,但後來留下來的好像都是宿舍是車站之類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6:18 AM
Mon, Jun 2, 2025 6:59 AM
覺得這本書很厲害欸,他裡面的圖很多網路都很難找到,能取得授權真了不起。有些是他去臺灣博物館庫房照相的。然後彩圖!彩機看起來開心!不過如果用手機或iPad 效果還是更好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6:18 AM
話說,原來日治時代神社的狛犬,被拿來當做寺廟的石獅用⋯
難怪我覺得台灣的石獅長相都不太一樣🤣
「戰後國民政府將臺灣神社的部分建物,先後挪為教育館與早期圓山大飯店的辦公室,或是將狛犬、石獅保留,去除原先國家神道的任務。此現象泛見於臺灣各地神社遺產,例如現址瑞芳高工的瑞芳神社,狛犬被搬移至山坡下的瑞芳龍巖宮,當成寺廟石獅。」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6:19 AM
Mon, Jun 2, 2025 7:17 AM
臺灣神宮的在劍潭公園
這是不是和石獅也差得有點太多🤣
瑞芳龍巖宮的
台灣日式宿舍群 近來可好 | ◎瑞芳神社遺跡... on Facebook
我記得我小時候讀中國民間故事,說什麼
石獅子會踩著珠子。我就很天真覺得沒有啊,哪來的珠子?莫非我當時看到的根本不是獅子。
經糾正:
「公母石獅側向對望,公獅呲嘴張口,嘴內含一小圓球,前爪繫彩帶繡球,母獅閉嘴露齒,胸前抱小獅逗弄戲球,象徵父慈母愛的倫常美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內容
所以沒有踩珠子這件事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6:24 AM
Mon, Jun 2, 2025 6:25 AM
「包含圓山大飯店、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在內,戰後國民政府在臺北基隆河兩岸所進行的,正是一連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地景改造工程。原本北岸的臺灣神社(與戰爭期間增建的臺灣神宮)、佇立在參道旁的〈臺灣警察官招魂碑〉、位於大直的臺灣護國神社等等,都在戰後改建為帶有中華國族意象與民族情感的設施。同時,南岸也成為冷戰時代駐臺美軍基地的所在地。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居高官,藝文造詣備受推崇的于右任,他的書法成為此地景改造景觀的一部分。原本盤踞在劍潭山的神社鳥居、招魂碑等日治時期重要地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圓山大飯店的中華復興宮殿式屋頂、靜肅的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以及于右任兼具飄逸與穩重的草書,成為戰後數十年民眾的新記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6:25 AM
話說我不知道太原五百完人紀念群是[臺灣警察官招魂碑]。⋯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6:44 AM
Mon, Jun 2, 2025 7:26 AM
我看這本書發現原來臺灣博物館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博物館耶!!!
這件事我在去年讀海洋史的時候有發現,但現在發現原來超強的,當初奉納臺灣神宮的藝術品現在很多在臺灣博物館。但從來沒有展示過
就默默在庫房裡⋯
我小時候殘留的記憶是臺灣博物館(228旁邊那個),都展出一些壞掉的長灰塵的標本之類的(?)
就是那種年久失修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東西。
然後後來的印象是那是個一直在整修的工地⋯原來他這麼有人文素養!
「總之,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臺博館接收了諸多藝術品,實在有別於我們現在對臺博館多在展示動植物標本或化石藏品的一般印象。」
——沒錯,這就是我的印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6:58 AM
看完啦!
我覺得還蠻有趣的。書裡有很多部分感覺是可以再深入一點,期待後續如果有人做相關研究可以補充。
然後如果有機會看到這些真跡的展覽就太好啦。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Mon, Jun 2, 2025 7:00 AM
Mon, Jun 2, 2025 7:13 AM
凌宗魁對台灣博物館的介紹:
【建築鑑賞】臺灣自然史的寶庫・日本統治功績的印記|臺博館|日治建築|文化資產|歷史|凌宗魁
看完了。
我覺得原來規劃從火車站出來就會看到這個博物館的空間設計其實很好欸,可惜這個都市規劃的設計完全消失了。
載入新的回覆
臺灣神社的收藏物語
劉錡豫/衛城出版/出版日期: 2024/02/17
字數: 62,636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我覺得書名有趣的。美術史的成分可能更大一點?
是說想一想對啊,台灣日治五十年,哪怕規模不大,應該到處都有神社才對吧!
本書是根據作者的台灣師大藝術史碩士論文改寫而成。
https://www.rti.org.tw/...
話說這是題外話,但竟然善書的八七水災的騎龍顯靈觀音照片是日本畫家的油畫⋯🤣🤣
「在這些神社裡,現址為臺北市中山區圓山大飯店的臺灣神社,地位最高,它的社格為「官幣大社」,是當時由日本政府所支應的最高位階神社。臺灣神社成立於1901年,供奉在臺灣去世的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1895)與開拓三神(即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彦名命等三位神祇的合稱,日本神話中的國士守護神)。」
——
其實這樣說來臺灣神社很多欸,但後來留下來的好像都是宿舍是車站之類的。
難怪我覺得台灣的石獅長相都不太一樣🤣
「戰後國民政府將臺灣神社的部分建物,先後挪為教育館與早期圓山大飯店的辦公室,或是將狛犬、石獅保留,去除原先國家神道的任務。此現象泛見於臺灣各地神社遺產,例如現址瑞芳高工的瑞芳神社,狛犬被搬移至山坡下的瑞芳龍巖宮,當成寺廟石獅。」
這是不是和石獅也差得有點太多🤣
瑞芳龍巖宮的
我記得我小時候讀中國民間故事,說什麼
石獅子會踩著珠子。我就很天真覺得沒有啊,哪來的珠子?莫非我當時看到的根本不是獅子。經糾正:
「公母石獅側向對望,公獅呲嘴張口,嘴內含一小圓球,前爪繫彩帶繡球,母獅閉嘴露齒,胸前抱小獅逗弄戲球,象徵父慈母愛的倫常美德」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內容
所以沒有踩珠子這件事啦。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位居高官,藝文造詣備受推崇的于右任,他的書法成為此地景改造景觀的一部分。原本盤踞在劍潭山的神社鳥居、招魂碑等日治時期重要地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圓山大飯店的中華復興宮殿式屋頂、靜肅的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以及于右任兼具飄逸與穩重的草書,成為戰後數十年民眾的新記憶。」
這件事我在去年讀海洋史的時候有發現,但現在發現原來超強的,當初奉納臺灣神宮的藝術品現在很多在臺灣博物館。但從來沒有展示過
就默默在庫房裡⋯
我小時候殘留的記憶是臺灣博物館(228旁邊那個),都展出一些壞掉的長灰塵的標本之類的(?)
就是那種年久失修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東西。
然後後來的印象是那是個一直在整修的工地⋯原來他這麼有人文素養!
「總之,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臺博館接收了諸多藝術品,實在有別於我們現在對臺博館多在展示動植物標本或化石藏品的一般印象。」
——沒錯,這就是我的印象🤣
我覺得還蠻有趣的。書裡有很多部分感覺是可以再深入一點,期待後續如果有人做相關研究可以補充。
然後如果有機會看到這些真跡的展覽就太好啦。
看完了。
我覺得原來規劃從火車站出來就會看到這個博物館的空間設計其實很好欸,可惜這個都市規劃的設計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