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 @刺刺不休
【待辦事項不是平面的清單及勾勾,而是需要花費時間的立體項目】
刺刺不休
https://images.plurk.com/56q0hfZmWvA6Z7N94Itk2.png
 最近待辦筆記做了改版。
 以往的待辦事項通常很簡短,都在半小時內能完成,很簡單的清單就能滿足我的需求。

 但今年想做的事多了不少,我發現很多事情需要 1、2 小時以上才能完成。單純的條列清單,會讓我沒有時間長度的概念,一天有三個事項要做感覺很少,實際上根本做不完。事情沒辦法在安排的時間內完成甚至彼此耽誤,就增加了非常多壓力--即使一開始的期限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日程表,把工作和其他時間分成區塊,明確看到空白時間有多少。我盡量精簡區塊種類,只有:委託接案、頻道經營、運動、上班、其他這幾類用途和顏色。(例圖非實際行程)
Aci @刺刺不休
 除了固定的上班時間,其他的我不會一開始就把每天的行程寫上去(因為絕對做不到XD),而是當天回顧目前的進度後,再安排接下來1~2天的行程。用擦擦筆寫,也可以隨時修改。

 目前已經持續了2~3個禮拜,覺得拖延耽誤的情形少了很多,不會盲目亂填待辦清單。而且因為已經設定好什麼時段要做什麼事,不會互相干擾,也能更專心。

 對我而言最大的轉變是,不再把一項任務當作平面上要打勾的項目,而是當作會占用到時間的「立體項目」。紙上短短幾列文字看起來就只是輕鬆的一件事,一天完成三個任務好像也不多,然而每一件事情要完成一定需要時間,隨著事情的規模越大,底下的任務越不可能短短幾分鐘完成。把時間表的概念納入後,任務感覺更立體化了,讓我能更妥善安排自己的時間,也可以分析自己的產能。
Aci @刺刺不休
 如果有同樣困擾的朋友,也可以試試看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