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洛 📚
讀嘛讀嘛

《小心壞科學》戈達克雷(Ben Goldacre)

這本書是在說明各方如何宣傳可疑的醫學資訊,像是提倡各種食療的名人或是宣傳錯誤觀念的媒體等等,雖然是2008年的書了,依舊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尤其作者的文筆犀利幽默,讀來趣味十足

下述這段是作者在反駁一位名叫吉莉安.麥吉斯的知名營養學家,她說:建議多吃菠菜和深色葉片,因為含有較多的葉綠素,而這種成分「氧含量很高」,可以「真正讓血液帶氧」。
尼洛 📚
「葉綠素『含氧量很高』嗎?沒有。葉綠素幫忙製造氣,但要照射陽光才行。你的腸子裡很黑暗:倘若裡面有絲毫光線,問題就嚴重了。所以,你吃下的葉綠素無法產生氧,就算真能產氧,就算麥吉斯博士醫生對準你的屁股塞進一支手電筒來證明她的觀點,而你的沙拉也開始行光合作用,即便接根管子把二氧化碳吹進你的胃腸,讓葉綠體有東西可以運作,而且還發生奇蹟,那裡也果真開始產生氧,你依然無法透過腸子大量吸氧,因為腸子只適宜吸收食物,擅長吸收氧氣的是肺臟。腸子裡沒有鰓。既然談到鰓,魚的腸子也沒有氧。順便告訴各位,你大概也不希望肚子裡出現氧:醫師動微創手術時必須吹脹你的肚子,好幫他們判定手術做得如何,不過他們不用氧氣,因為腹内也有甲烷屁氣體,我們可不希望有人腹内失火。你的腸子裡沒有氧。」

超愛這段

———
尼洛 📚
【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有好處的觀點背後有個理論,就是『自由基衰老理論』。自由基就像體内許多成分,也是化學活性很高的物質。這種活躍性通常都能發揮優異的功用。例如你受了感染,體內有些有害的細菌,這時免疫系統派出的噬菌細胞可能來到附近,認出那種細菌是不速之客,於是竭盡全力找出所有細菌,構築一道堅強壁壘包圍起來,接著就派毀滅性自由基來轟擊細菌。

基本上自由基就像漂白劑,而這道程序就像拿漂白水倒進馬桶。再講一遍,人體比你認識的人都聰明。」
尼洛 📚
「然而,自由基擺錯地方就會損害細胞的有益組成。自由基會破壞你的動脈内壁,還會損傷DNA;而DNA受損就會導致衰老或癌症等等。因此,向來都有人主張自由基是衰老和多種疾病的禍首。這種理論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尼洛 📚
「就算抗氧化劑涉及某種好事,為什麼多吃抗氧化劑就一定可以讓那種歷程更有效率?」「或許過量抗氧化劑就這樣直接排出,轉化成為其他東西。或許因沒必要,所以就閒置在那裡,什麼都不做。畢竟,油箱半滿就可開車輕鬆駛遍全城,和加滿油箱沒有兩樣。或者,也許你體內含有異常大量的抗氧化劑,閒置四處不做事,也不會什麼都不做。或許抗氧化劑會主動做些有害的事。這會讓人大吃一驚,對吧?」
尼洛 📚
「科克藍(The Cochrane)的肺癌預防文獻評論彙整四項試驗資料,描述超過十萬名參與者的經驗,結果發現抗氧化劑並無效用,實際上,同時服用β-胡蘿蔔素和視黃醇的參與者,罹患癌症的風險還提高了。

就使用抗氧化劑來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發生率方面,最新的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審視分開測定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功用的十五項試驗,發現兩者都無效益。而服用β-胡蘿蔔素的死亡率還明顯小幅增加。

最近,科克藍做了一篇評論研究,回顧歷來所有採安慰劑對照並做隨機分組的抗氧化劑試驗(其中多項所採的劑量都相當高,但與你在保健食品商店買到的劑量一樣),總共描述二十三萬人的經驗。他們檢視所有試驗的死亡人數,涵括一切死因,結果發現,大體上抗氧化性維他命丸並沒有減少死亡人數,實際上還可能提高死亡率。」

———
尼洛 📚
【賣的不是藥錠而是解釋】

「製藥公司無法發明新療法來處理現有的疾病,便轉而發明新疾病來迎合他們已有的療法。新近的熱門品項包括社交焦慮症(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的新用途)、女性性功能障礙(威而剛的女性新用途)、夜間進食候群(又是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等等:這些都是貨真價實的問題,卻不見得要和藥丸扯上關係,也或許最好是別從化約式生物醫學角度來理解。」
尼洛 📚
「這些粗陋的生物醫學機制可能強化藥丸的安慰劑效益,卻也有惑人魅力,原因正出自他們簡約刪除的部分,例如,二〇〇〇年代初期,媒體報導藥廠一魚兩吃,把威而剛當成女用治療劑,另外還發明了女性的性功能障礙新疾病,其實那時他們販賣的並不純是藥錠:而是解釋。」
尼洛 📚
「在孩童最容易受影響的年紀,把一項非常搶眼的信息賣給他們:你必須吃藥丸才能過健康正常的生活,明智的飲食和生活型態還不夠,而且藥丸甚至能夠矯正其他方面的缺陷。」

「他們把信息直接推進學校,侵入家庭,滲入憂心的家長心中,想讓每個孩子明白,必須服食好幾種昂貴的大號彩色膠囊,一天三次,一次六顆,便能改善不可或缺的無形特質:注意力、行為和智力。不管從哪方面來看,這對製藥產業都是最大效益所在。」

———
尼洛 📚
「『營養學家』、『營養治療師』、『營養治療顧問』和從這個基調變出來的眾多頭銜,都是沒有保障的名稱,與『護理人員』、『營養師』或『物理治療師』不能相提並論,所以人人都可以拿來使用。為清楚起見,我還要再說一遍:人人都可以自稱營養學家。」

———
尼洛 📚
【替代指標】

「製藥公司非常熱心宣傳種種理論性優點(『多半作用在Z4受器,所以副作用比較少!』)、動物實驗資料或『替代指標』(『能改善血液檢測結果,肯定能防範心臟病發作!』),把它們當成證據來彰顯公司產品的效用或優勢,許多內容較詳盡的通俗營養學書籍(你要是夠幸運就有機會讀到)也非常武斷地沿用製藥公司的典型手法,例如有些書聲稱,某項『安慰劑隨機對照試驗』已證實某種特殊維生素的效益,意思其實是試驗顯示『替代指標』的結果改變了。」
尼洛 📚
「舉個例子,倘若你的藥劑應該能夠降低膽固醇,從而預防心臟病死亡,別測量心臟病死亡人數,改測量膽固醇降低程度。這比減少心臟病死亡案例更容易達成,試驗也會比較便宜且更快完成,所以結果會比較廉價,也比較正面。」
尼洛 📚
「當然,替代指標可以用來擬定、檢驗有關真人真並的相關假設,但必須非常小心驗證。這能清楚展現劑量反應關係嗎?它是疾病的真正預測變數,或者只是種『共變數』,也就是與疾病有關,卻屬於另一種關聯(好比是疾病造成,卻不會連帶引發疾病)?」

———
尼洛 📚
【大藥廠很邪惡】

「在我看來,民眾對醫學的許多古怪想法,都是源於對製藥產業的看法左右為難。不論我們的政治傾向為何,談到醫療保健,所有人基本上都擁護社會主義:我們對利潤介入照護專業都感到緊張,那種感覺卻無處宣洩。

大藥廠很邪惡,我也會同意這項前提。然而民眾並不了解大藥廠有多麼邪惡,所以怒氣與公憤便偏離了有效批評的範疇(諸如藥廠如何扭曲資料、藏私不讓開發中世界生產能救命的愛滋病藥物),只導向幼稚的空想。『大藥廠很邪惡』,接著就循線推理,『所以順勢療法有用,而且麻腮風混合疫苗會引發自閉症』。這大概沒有幫助。」

作者:你們要罵對地方啦! (設計對白)

— end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哈哈哈哈,原來2008的書就在講抗氧化劑沒用啊!
我記得有段時間很流行自由基、抗氧化這個學說,在我還沒搞清楚之前好像就不流行了。

光合作用那段也太好笑!

是說我以為菠菜好是因為鐵質含量高(?)還是這也是誤會啊?

然後說「多吃深綠色蔬菜比較健康」和他說的這個光合作用的說法有關嗎?是同一件(已經被駁斥的)事,還是不同的事?
尼洛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菠菜鐵質雖然比較高一點,但因為含草酸會妨礙吸收,所以吃了也不會獲得比較多的鐵質。正常人體會吸收需要的鐵質含量,多餘的也是排掉。

無關,作者沒有要反駁「多吃深綠色蔬菜」,他針對的是後半部分的含氧量巴拉巴拉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