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來說,八年級生在秋季開學時若不對未來打折扣(即選擇了B:延宕),則年底時,他們的學業成績和成就測驗分數都會比較高。事實上,雖說耐心和智商都很重要,但在預測學業成就上,耐心比智商更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近來研究也認可棉花糖實驗預測學業成就的能力(Watts, Duncan, and Quan, 2018)。但這項研究似乎透過涵蓋廣泛的控制變項來挑戰棉花糖實驗的結果。這些控制變項反映的是文化形塑耐心的方法,如兒童經歷的社會情境、家庭環境、父母的耐心等。簡而言之,若在統計上,將一開始讓耐心產生差異的因素移除,就很容易弱化耐心測量方法與後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決斷的演算:預測、分析與好決定的11堂邏輯課》Brian Christian、Tom Griffiths
【棉花糖測驗】
「1970年代初,華爾特.米歇爾進行著名的『棉花糖測驗』時,目的是了解延後滿足的能力隨年齡而有何變化。」很多書都曾提過這個實驗,探討意志力與成就的關係,不過這本書提到的不同觀點,我覺得更加合理。
「如果說棉花糖測驗的重點是意志力,那麼這次實驗的確證明了學習自我控制對一個人的人生可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但如果這個測驗的重點是期望而非意志,那麼結論將完全不同,甚至更加辛酸。」
「沒有通過棉花糖測驗(而且在日後的生活中成就較低)的原因,或許不是缺乏意志力,而可能是認為大人不可信任:大人不會信守諾言,而且離開時間長短難以掌握。學習自我控制很重要,但在成人經常陪同而且值得信任的環境中長大,同樣重要。」
———
「如果記憶的基本挑戰其實是整理而非儲存,那麼我們或許應該調整我們對年齡影響心智能力的想法。」
「由德國杜賓根大學的麥可.拉姆斯卡帶領一群心理學家和語言學家進行的研究指出,我們說的『認知衰退』(也就是遲緩和檢索錯誤等),或許並非搜尋過程減慢或退化,而(至少有一部分)是我們必須檢索的資料量不斷增加,所造成的必然結果。」
也就是說,隨著年紀增加,腦袋裡塞的東西越來越多,也就越難快速找到(想起)目標物。
XDDD
———
「電腦科學家現在則用『往復移動』,來指稱系統完全被內耗佔據而停頓的各種狀況。電腦出現往復移動現象時,效能不是慢慢降低,而是急速下墜。」
就像玩拋接球,一旦超出可以掌握的球數,所有的球會一下就全掉下來,而不是一顆一顆掉落。
———
「像『哦,我都可以。』或是『你今晚想做什麼?』這類看似無傷大雅的話,在運算上往往有很大的問題,講之前最好三思。這些話表面上是客氣,但可能造成兩個令人擔憂的結果:第一,這類說法把認知責任推給對方:『現在有個問題,你來處理。』第二,你不明講自己的偏好,就是要對方自己臆測或想像。而我們已經知道,對心智(或機器)而言,臆測他人的想法是最大的運算挑戰。」
———
不用最好,夠好就好
— end —
有另一個研究是發現延遲滿足在某些社會或是街友或貧窮階級是不好的策略,因爲在他們存到足夠的錢做一些改善的投資之前就會被搶走了,還不如趕快花掉。
「舉例來說,八年級生在秋季開學時若不對未來打折扣(即選擇了B:延宕),則年底時,他們的學業成績和成就測驗分數都會比較高。事實上,雖說耐心和智商都很重要,但在預測學業成就上,耐心比智商更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近來研究也認可棉花糖實驗預測學業成就的能力(Watts, Duncan, and Quan, 2018)。但這項研究似乎透過涵蓋廣泛的控制變項來挑戰棉花糖實驗的結果。這些控制變項反映的是文化形塑耐心的方法,如兒童經歷的社會情境、家庭環境、父母的耐心等。簡而言之,若在統計上,將一開始讓耐心產生差異的因素移除,就很容易弱化耐心測量方法與後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
Readmoo讀墨電子書
「如同個人主義、愧疚及從眾行為一樣,耐心和自我控制的培養也是為了要融入自己所處的制度與技術環境。在關係至上的社會中,自我控制並不會帶來什麼報酬,所以我們不應預設耐心與成就的關聯是全球通用。然而,如果當地社會規範鼓勵自我控制、懲罰不耐煩行為,則個人培養出的心理技巧將會全用來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
Readmoo讀墨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