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 強納森.海德特 | Readmoo 讀墨電子...
失控的焦慮世代
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The Anxious Generation : How 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 Is Causing an Epidemic of Mental Illness

Jonathan Haidt/ 譯者: 鍾玉玨網路與書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4/11/29/字數: 194,781

「本書的中心論點是——保護過度在實體世界普遍存在,在虛擬世界卻是保護不足,這兩個趨勢是導致一九九五年之後出生的孩子成為焦慮世代的主因。」

本書作者是《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的作者,一開始是一篇文章,和《I世代》交互運用擴寫。
本書為後續研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定義:

實體世界:
「一、有身體參與(embodied)。換言之,身體必須在現場實際參與溝通與社交,察覺或感知到其他真人身體的存在,繼而對他們的身體做出反應,可能是思考後做出反應,或是下意識自動做出反應。
二、同步互動(synchronous)。意思是交流在同時發生,雙方透過對時
機細微的掌握,你來我往地輪流說話。
三、交流與溝通主要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one-to-several )進行,但一個時間點上只發生一個互動。
四、進入和退出某個群體或社群有「高門檻」(high bar),因此成員有
強烈的動機經營人際關係,並在裂痕出現時努力修復。」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虛擬世界:
「一、交流時無須身體參與(disembodied),換言之,不需要身體實際參與或存在,只需要語言。交流互動的夥伴可以是(而且已經是)人工智慧(AI)。
二、交流很大程度是「非同步進行」(asynchronous),透過文字為主
的貼文和評論進行交流(視訊通話則不同,屬同步進行)。
三、涉及大量的「一對眾」(one-to-many)交流,向潛在的廣大受眾傳
播訊息。可以同時進行多個互動,彼此獨立、互不影響。
四、發生的社群在進入與退出都是低門檻(low bar),因此成員不滿意
時,可以封鎖他人或直接退出群組。群組往往是短暫的,成員之間的關係隨時可以終止。」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在第三部分,我將介紹一些研究,這些研究顯示,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會在許多方面干擾兒童的發育與發展。我點出四種主要的傷害:睡眠剝奪、社交剝奪、注意力碎片化和成癮。」

「在第三部分的結尾,我回顧一天到晚泡在手機上的生活如何改變了我們所有人(孩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導致我們在我所謂的精神層面「向下沉淪」。我將討論六種古老的精神實踐與作法,得以幫助我們今天過更好的生活。」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
「有多個來源提供智慧型手機早期使用的相關數據。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二〇一二年針對手機擁有率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二〇一一年,七七%的美國青少年擁有手機,但只有二三%6的青少年擁有智慧型手機。

這代表大多數青少年只能透過電腦連上社群媒體,多半是使用父母的電腦或家庭電腦,因此隱私以及進入社群媒體的使用權都會受限;出了家門,上網也沒有那麼方便。這個時期,筆電和高速連網在美國愈來愈普及,所以一些青少年即使尚未擁有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也開始擁有更多上網的機會。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不過直到青少年有了自己的智慧型手機,才能隨時隨地上網,即使出門在外,也能保持連線。非營利組織「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對美國家長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二〇一六年,七九%6的青少年擁有智慧型手機,八至十二歲兒童擁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是二八%。」

———

目前我覺得 Apple Watch 應該算是有限的 stupid phone替代品吧,就是可以打電話,可以收發簡訊,可以付錢,可以查詢 Google,也可以有GPS,並且讓家長定位。

但是沒辦法看影音,也不至於有太多社群媒體。

另外我覺得只有 WiFi 的 iPad + Apple Watch 的組合,和一隻智慧型手機的,還是有差異,我想主要差別就是在是否能夠隨時隨地上網的差別。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其實因為這是個我加減一直注意的議題,所以從他自己之前《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以及Jean M. Twenge比較有系統的量化研究的《i世代報告》,乃至最近台灣自己本土陳品皓的《過曝世代》、《i世代報告》作者的新書《跨世代報告》等等,相關的書和研究陸續一直有在追蹤。

我讀這本書的感覺,與其說是得到新觀念,不如說是見證了這個假說從一開始引起爭議到一直有後續資料和研究的一再證實、已經得到廣泛共識的過程。

我目前覺得這本書整合的很不錯,在大部分資訊和論點我都已經知道的前提下,看到後續研究和資料也算是滿足了我的好奇心。然後有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議也算是比當初還在前期研究階段時又更有說服力一點。
路邊攤宅老闆
我們的教育鼓勵積極競爭,使人缺乏謙遜與尊重,智慧型手機只是一種工具走上台面而已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4 這章討論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概念,就是幫現在的孩子們創造「成年禮」的概念,給予不同階段的小孩不同的里程碑。

成年禮:分離—過渡—重新融入社會。

—作者建議重大里程碑的年紀—

作者的初步建議(他歡迎討論):
「我建議大家聚焦在六到十八歲之間的偶數年齡生日。我們可以大張旗鼓地慶祝,把這些生日連結到愈來愈多的自由、責任,以及大幅增加的零用錢。我們讓孩子覺得過這些生日猶如在攀爬成長的階梯,每一階都有清楚的標示,而不光是舉辦有遊戲、蛋糕和禮物的派對。

它可能像以下所描述的這樣:

六歲:擔負家庭責任的年紀。小孩被正式承認為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貢獻者),不再只是被扶養的眷屬而已。例如,可以給他們一張家務小清單,根據他們能否完成這些家務,每週給他們少少的零用錢。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八歲:在家附近自由活動的年紀。孩子可以在沒有成人監督的情況下,自由地和其他人一起玩耍或是聚會。他們應該具備互相照顧的能力,開始承擔一些近距離的跑腿任務,例如走路或騎腳踏車到住家附近的商店買東西。不應該給他們成人手機,但可以提供專為兒童設計的手機或手錶,讓他們打電話或發簡訊給少數人(如父母和兄弟姊妹)。

十歲:大範圍漫遊的年紀。十歲的孩子有更大的自由,可以到更遠的地方活動,也許就像他們的父母在八、九歲時那樣。他們應該展現良好的判斷力,並承擔更多的家務。由於他們的移動性和責任感增加,可以送他們一支翻蓋手機(或應用程式很少、不能上網的基本款手機)作為生日禮物。他們放學後的大部分時間不該塞滿大人安排的「才藝」活動,他們需要有自己的時間與朋友面對面聚會。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十二歲:學徒年紀。十二歲時,也是許多社會為孩童舉行成年禮的年紀,青少年應該開始「尋找父母以外的成人導師和角色楷模」。鼓勵青少年開始為鄰居或親戚做些家務賺錢,例如掃樹葉、到鄰居家協助照顧嬰幼兒。鼓勵他多花些時間和可信賴的親戚相處,無須父母陪同。

十四歲:高中開始的年紀。十四歲大約開始就讀高中(九年級),這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期,這段期間更加獨立自主,但學業壓力、時間壓力和社會壓力也隨之上升。打工賺錢或加入運動校隊等活動,可以讓人發現努力工作會帶具體而愉快的回報。以開始就讀高中作為青少年擁有第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最低年齡,作為全國施行的準則(而非法律),是個合理的目標。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十六歲:網路成年的年紀。這是慶祝獨立的重要一年,前提是必須證明自己在上一階段實現了責任感與長大成熟。美國國會應該修正一九九八年所犯的錯誤;當時國會立法規定,兒童滿十三歲即可在父母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況下,與公司簽約開設帳戶,以及提供個資。我認為應該將年齡提高到十六歲,並強制執行。十六歲生日將成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時我們可以對青少年說:「現在你可以考駕照,也可以簽一些法律不要求父母必須先同意才能簽的合約。你現在也可以在社群媒體註冊帳戶。」(有充分的論述主張應等到十八歲,但我認為十六歲是立法規定的最低合理年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十八歲:法定成年的年紀。十八歲生日的法律重要性,包括可以投票、有資格服兵役、有能力簽署合約,以及為人生做決定。在美國,由於這個生日接近高中畢業,所以按照范.傑內普的說法,既是與童年的分離,也是過渡到人生下一個階段的開始。

二十一歲:法律上完全成年的年紀。在美國和許多國家,二十一歲生日是最後一個具有法律重要性的生日(之後的生日不會有類似法律權利與義務的重大變化)。二十一歲可以買酒和香菸,可以進入賭場,也可以在體育博弈網站簽赌下注。從法律的角度看,現在是真正成年了。」

—作者建議重大里程碑的年紀結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覺得作者這個里程碑還蠻有趣的,可以來好好想一想。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5 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會在許多方面干擾兒童的發育與發展,四種主要的傷害:睡眠剝奪、社交剝奪、注意力碎片化和成癮。

其實這也不是新鮮事了。不過每次讀到這種研究還是會覺得蠻恐怖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6 這一章在講社群媒體對於女孩的傷害(男孩主要是沈迷於影音和電玩)

「如果一個實驗隨機分配一些青少年在一個月內不得使用社群媒體,而他們所有的朋友都繼續使用,那麼這一個月內,不能使用社群媒體的青少年會更孤立。然而即便如此,幾項研究都發現,停止使用社群媒贈還是改善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

這個實驗還蠻有趣的,因為大部分父母讓小孩使用社群軟體的原因,是因為怕小孩被孤立吧!但雖然被孤立的現象的確會發生,但反而心理健康反而還會比較好。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7 談電玩和影音影響男孩,以及尼特族、繭居族等現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8 這裡談到靈性上「向上提升」和「向下沈淪」的概念。

「我將借鑒古代傳統以及現代心理學,試著解釋以手機為主的生活如何阻礙提升靈性的六種練習,進而抵銷或影響我們身而為人的靈性。這六種提升靈性的練習是:集體的神聖體驗(shared sacredness);身體參與(embodiment);靜止、安靜和專注;自我超越;緩怒快恕;對自然心存敬畏。」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社會心理學家大衛• 狄史丹諾(David Desteno)在二〇二一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滿大膽的——《神如何運作:宗教益處背後的科學》(How GodWork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Benefits of Religion)。狄史丹諾在書中回顧心理學領域針對靈性練習(諸如冥想、祈禱、懺悔和贖罪儀式)效用所做的研究。

雖然研究員並沒有發現證據,證實禱告能改變現實或現況,例如治癒罹患癌症的孩子,狄史丹諾發現有大量證據顯示,保持某些靈性練習,能改善人的身心狀態與幸福感。

背後機制通常涉及,減少關注自我、降低自私行為、心胸更開放,更願意與自我以外的事物產生交集。當一群人一同參與這些靈性練習,尤其是能夠同步行動時,會讓彼此增加凝聚力和信任感,也就是說,會讓他們減少無所適從與孤獨的感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人類透過生物演化和文化演化,發展出一種讓群體更有凝聚力的適應優勢:宗教性(包括對神的敬畏和敬愛)。

我許多有宗教信仰的朋友並不同意像上帝形狀的洞是源於天擇演化;他們相信洞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是上帝的創造物,我們渴望與創造者連結。儘管我們對它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對它的含意看法一致:我們心中都有一個洞、一種空虛感,我們努力想填滿它。如果這洞沒有被高尚的東西填滿,現代社會很快就會用垃圾填滿它。從大眾媒體時代來臨,情況就是如此,但是到了二〇一0年代,垃圾訊息的影響力更是膨脹了百倍。」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看完這本書了!

我本來以為這本會是很多重複的資訊,畢竟我也是一路在看這個議題的相關書籍,所以看同類型的書常常都會產生這種「都看過沒覺得有什麼新意」的感覺。

沒想看到這本書看完還是覺得很有收穫,果然不愧是在這個議題上有做出原創性研究被大量引用的學者寫的書啊

我覺得對於小小孩的家長可能還好,但先看一下也是蠻好的;但對於 6-18歲小孩的家長應該都很有幫助~ 至少我覺得有很多還是我們家可以應用的地方~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4

「即使沒有正式的成年禮,現代的世俗化社會直到最近仍保留一些標記成長階段的重要里程碑。我們這些在二十世紀美國類比世界長大的人,還記得當時有三個全國公認的年齡過渡階段(age transitions),每過渡到下一個階段,即可享有更大的自由,但也必須更加成熟:

• 滿十三歲,社會認為你已夠成熟,無須父母陪同即可去電影院看電影,因為你想看的電影多半屬於輔級(PG-13)。

• 滿十六歲可以開車(美國大多數州的規定)。汽車對於美國青少年而言近乎是聖物,所以十六歲生日是大日子,在這之後,大門為你敞開,可以獨立去體驗不一樣的世界。在州政府和父母眼中,你必須是負責任的駕駛人,否則會被取消這項特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年滿十八歲,被視為成年人。你可以合法進入酒吧或在賣酒的商店買酒。在大多數州,你可以購買香菸(各州規定不同)。你可以投票,而且如果你是男性,必須完成兵役登記。此外,高中畢業年齡約為十八歲,對多數人而言,這代表正規教育結束。高中畢業後,你可以選擇就業或上大學。無論哪種情況,都代表你將告別童年,向成年邁出一大步。」

——《失控的焦慮世代》
Readmoo讀墨電子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儘管人類文化和性別角色存在著巨大差異,青春期的儀式通常具有相似的結構,都試圖實現相同的目標:把女孩變成女人,把男孩變成男人,他們必須具備知識、技能、優良品德和社會地位,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準備好不久之後可以結婚生子。

一九○九年,荷蘭裔法籍人類學家阿諾德.范.傑內普(Arnold van Gennep)指出,世界各地的成年禮(通過儀式)都會讓孩子經歷類似的三個階段。

首先是分離階段(separation),年幼的孩子必須離開父母和童年的習慣。

接下來是過渡階段(transition),由父母以外的成年人帶領青少年面對挑戰,有時甚至是磨難。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最後,是重新融入階段(reincorporation),通常是社區(包括父母)歡天喜地舉行慶祝活動,歡迎青少年加入成人社群,成為新成員,儘管他們通常還得花幾年接受進一步的指導和訓練。」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我覺得這個成年禮/成年儀式的部分,還蠻有趣的。不知道如果要設計成年的里程碑,應該要如何設計呢?🤔

延伸出的思考

小火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