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遺忘本能
大腦內建生存機制,可以解開記憶桎梏,解放負面情緒,重啟認知與創造力
Forgetting: The Benefits of Not Remembering
遺忘本能:大腦內建生存機制,可以解開記憶桎梏,解放負面情緒,重啟認知與創造力 - 史考特.史摩 | Re...

原文2021年出版,中文2023年。

趕進度之第三本!這本書一天內要看完,不能續借XDDDD

看完了!推薦👍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神經生物學、心理學、醫學,以及電腦科學的近年研究1,共同推動了人類對於記憶理解的明確轉型。我們現在知道,遺忘不只是自然的常態現象,而且有益於我們的認知和創造能力,對於我們的情感幸福有幫助,甚至有助於社會健康。」

耶~

這本書討論的是常態遺忘,而非病態遺忘:

「病態遺忘反映了一個人的記憶力出現真正的惡化,而這種惡化會影響一個人是否能充分參與資訊負載的生活能力。」

記憶=神經元樹突增加新的連結/連結變得更強。

遺忘=連結斷開/修剪,所以就是逆轉記憶的過程。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關於記憶的運作,我們的大腦擁有三個主要的人體結構功能單位,具體的位置在人類大腦後方的集合區域。為了簡潔說明,我將這個區域稱為「後方區域」(posterior area),也就是我們的珍貴回憶儲存區。

在人類大腦的顳皮質(temporal cortex )層區域深處有一個特殊結構「海馬迴」(hippocampus),允許大腦能適當地儲存記憶。

在前額葉的皮質層區域中,位置是額頭的右後方,則是一個綜合區域,協助我們打開並且取用記憶。每當你將文件檔案儲存在電腦硬碟,或者打開過去儲存的檔案時,就是在執行電腦的記憶功能,而這個動作,正如你的大腦在執行你的記憶功能。」
https://images.plurk.com/7cTPs5EK92i6CJ4mGQm1kU.jpg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人腦記憶儲存空間的基礎單位是一個細肥、一個神經元,但不會使用完整的神經元,記憶的位元位於仲經元的頂端。只要觀察神經元,就可以看見神經元的形體大多是宛如樹枝的延伸體,稱為「樹突」(dendrite)。在外部樹突的最頂端,則是有高達數百個小小的「突出」(protrusion),這些突出稱為「樹突棘」(dendriticspine )。樹突棘雖然嬌小,但功能強大,就像枝繁葉茂的樹木正在發芽的葉子,神經元在樹突棘中相互連結,與彼此溝通,而它們聚合的點稱為「突觸」(synapse)。樹突棘愈大,突觸的連結就愈緊實,能進行「音量」更大、更明確的溝通。」

https://images.plurk.com/2X8YVteXAgSE6UYh9l5Atw.jpg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這些名詞看了好多次了,終於慢慢記起來⋯🤣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終於知道臉孔和名字要連在一起有多困難了!

「卡爾能夠形成記憶,連結委託人的長相與名字,這個能力並非來自於兩個神經元;更準確地說,卡爾的記憶來自於數百萬個用於編碼記錄委託人長相的神經元,強化了與另外數百萬個用於編碼記錄委託人名字的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在彼此獨立的刺激之間建立連結,就是人類記憶的核心。我很確定你可以想起許多與自身有關、把多重感官元素結合在一起的複雜記憶。而卡爾將新委託人的姓名連結至長相的能力,可以被視為「聯想記憶」(associative memory)的證據,對於神經科學家而言,連結長相和姓名已經成為實驗室最受歡迎的研究典範。表面上,長相和名字的連結只是兩個單純的元素,但是,想要記住看過的長相與常聽見的名字,亦即長相和名字的聯想,就必須連結兩種分別儲存在大腦不同區域的獨立感官感受。」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總之呢,需要視覺皮質層重建人的臉部五官:從基礎的視覺資訊元素例如顏色和形體,匯集到資訊樞紐,下皮質樞紐的資訊匯集到上皮質樞紐資訊,然後到中央樞紐,才能建構出統一資訊、也就是對方的長相。

第一次聽見名字,聽覺皮質層也會出現和視覺皮質層平行運作的活動重新建構聽覺元素,將名字呈現在聽覺皮質層的中央樞紐。

「如果我請神經外科的同仁,在卡爾重建長相和姓名的不同階段放入電極,使用電極刺激下皮質層樞紐,並不會恢復卡爾看見對方長相或者聽見對方名字的經驗,而是必須讓中央樞紐獲得電極刺激,卡爾才能重新恢復看見委託人長相與聽見對方名字的經驗。」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記憶的核心樞紐群位於大腦的後方區域,也就是記憶最後的儲存位置。中央樞紐群的電子以非常近的距離,與彼此建立了突觸的連結。如果同步的刺激發生了,而且有足夠的強度,神經元的記憶工具箱就會打開,並啟動其中的工具。一旦新的樹突棘成長完成,長相和姓名的樞紐就會相互連結。」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所以
1. 聽覺/視覺皮質層受損,可能會記不住,甚至出現皮質盲(cortical blindness) 或皮質性耳聾(cortical deafness)
或/且
2. 神經衰退導致中級樞紐出現問題/衰亡,就會妨礙大腦重建長相與姓名

「甚至有病患的情況是:造成記憶限制的損害區域就在最高級的中央樞紐。如果損害影響了重建長相的中央樞紐,病患就會出現辨識長相障礙,也就是不只是特定的長相,而是一般而言的所有長相都會辨識困難,在醫學上將這種疾患稱為「面部辨識能力缺乏症」(prosopagnosia,也就是俗稱的臉盲症)。」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卡爾描述記憶通常會在腦海中「跳出」時,其實已經透露端倪。記憶的許多形式都是用潛意識的方式運作,例如:我的記憶學會了手指運動神經的運作方式,讓我能用電腦寫書,輸入以上的句子;而所有的記憶形式都採用相同的突觸可塑性機制,增強神經元之間的連結。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回想的「外顯記憶」(explicit memory),則是在許多的中央樞紐之中,藉由聯想形成。」

所以其他感官資訊如嗅覺記憶、觸覺記憶等等,都會在不同中樞重建,然後匯集到大腦後面的記憶儲存空間。當經驗到這些元素的時候,彼此的連結就會增強。所以外顯記憶更容易「跳出」。

https://images.plurk.com/1JNBMLhVCf1xGEcG1pq0Wt.jpg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而且後面還講到海馬迴才能形成完整長期記憶。那個有名因為要治療癲癇切掉海馬迴導致無法形成新記憶的病例H.M. (真名是 Henry Molaison),竟然到2014年都還有關於他病例的研究欸~

⋯所以我現在對於我人臉和名字記不住這件事,感覺釋懷了🙏

就感覺每一步都很多障礙XDDDD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兩個重要的科學發現,揭露了海馬迴的大腦皮質層祕密訓練計畫。

第一個發現,是海馬迴擁有與皮質層中央樞紐直接溝通的管道,海馬迴的功能就像一位老派的電話總機人員。各個中央樞紐定義了一個事件的所有元素:感官的元素、當天的時間,以及地點等,再將資訊傳向海馬迴,而每個樞紐都會刺激海馬迴不同區域的神經元。

第二個發現,則是海馬迴的神經元長出樹突棘的方式,不同於中央樞紐的神經元。海馬迴的神經元是快速的學習者,在其他神經元提供的共同刺激之下,迅速孕育嶄新、穩定且成熟的樹突棘。」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海馬迴的神經元可以快速連結,在相似事件發生後的一小段時間之內,海馬迴的行為就像連結各個中央樞紐的聯絡人。

參與卡爾和委託人初次見面的所有中央樞紐集中注意力之後,海馬迴就能藉由共同刺激所有的中央樞紐,教導中央樞紐儲存相關資訊;經過幾個星期的時間,中央樞紐的樹突棘逐漸克服天生的惰性,開始學習並形成穩定的樹突棘。到了這個階段,人類的意識記憶據說已經與海馬迴沒有關係;這是一個好現象,因為海馬迴神經元摧毀樹突棘和建立樹突棘的速度一樣快。

海馬迴就像一位老師卸下教育的重責大任之後,立刻摧毀了教材,並且刪除相關的紀錄。」

https://images.plurk.com/7r8ke2XXCKhwHgC87SWQv5.jpg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準確的檢驗方式,可以準確區分海馬迴退化是阿茲海默症的初期階段或正常的老化,但這個情況即將有所改變。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完善新發展的腦脊液蛋白檢驗,它能偵測阿茲海默症的組織異常現象:人類大腦中出現的蛋白質堆積狀況,稱為「類澱粉蛋白斑塊」(amyloidplaque)和「神經原纖維纏結」( neurofibrillarytangle)。以上檢驗的準確程度依然在評估階段,但是已經開始進入臨床實驗。」

這本書2021年寫的。

誰知道這麼重要的學術論文竟然會被撤回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作者趁機打廣告:
「我的實驗室最為人所知的創新之一,就是大腦磁振造影掃描儀器的最佳化調整擁有強化的解析度,目標就是偵測個別海馬迴區域的功能異常。使用這種儀器,我們發現雖然阿茲海默的初期階段和正常的老化都會影響海馬迴,但兩者是分別影響不同區域的海馬迴。」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anatomical biology
譯注:結構生物學在字面上的另外一種翻譯方法是「解剖生物學」,但這種翻譯方法可能會引起讀者誤解。此處採用的是anatomical的原意,也就是「與身體結構有關的」、「與身體各個部位如何構成有關的」,或者是「與身體結構各方面有關的研究」。翻譯為「解剖生物學」可能會讓讀者誤解該生物學概念著重於「解剖」,雖然在第一章的內容,確實提到卡爾的遺忘現象必須經過解剖之後,方能確定是不是由阿茲海默症引起,但本書作者的主要關心是在於腦部的「結構」,而不是「解剖」。」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竟然講起ASD

「幾乎所有與自閉症有關的神經網絡基因表現出的蛋白質,都會在神經元的一個特定區域運作:樹突棘。

人體區域受到疾病攻擊的基礎假設認為,只要能找到受到疾病攻擊的區域,就能夠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是這個區域?」

因此,人體區域疾病攻擊的基礎假設也相信,如果可以找到「為什麼是這個區域」的答案,或許就能理解任何一種腦部疾病的運作機制。

因此,突變的蛋白質究竟在樹突棘做什麼?研究結果顯示,其中一個與自閉症有關的基因網絡集中趨勢(central tendency),就是它破壞了人類遺忘能力的分子路徑無論是以平均或群體情況而言,自閉症患者的遺忘控制節點都被關閉了。

因此,常態遺忘的減少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一些自閉症患者擁有非比尋常的機械式記憶」,有時甚至被稱為「學者症」(savantism)。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學者」這個詞用於描述某個人擁有異常的認知能力,而在自閉症的情況是機械式記憶,⋯出現學者症的自閉症患者其特定皮質層區域較大;在這個皮質層中,神經密度最高的區域就在皮質層的中央樞紐附近。

然而,學者症展現的記憶類型不同於海馬迴功能卓越所展現的記憶。

⋯海馬迴的功能是結合複雜事件的多重元素,再分配至多重的皮質樞紐,形成新的意識記憶。⋯

在認知空間中的回憶漫步是意識記憶最重要的特徵,而海馬迴用物體和時間連結了場所,藉此建構意識記憶。但是,自閉症展現的異常記憶不是這種意識記憶。事實上,如果真的要說,自閉症患者在仰賴海馬迴功能的記憶檢驗中,通常表現較差。

⋯機械式記憶不需要聯想回憶,也不需要重新啟動多重的皮質中央樞紐。」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咦,這段蠻有趣的:

「機械式記憶仰賴皮質層中央樞紐的功能,不像聯想記憶,機械式記憶幾乎不需要海馬迴的運作。
機械式記憶這種強化的認知技巧或許令人著迷,也會創造某些好處,但是,大多數的自閉症患者都沒有學者症。所有自閉症患者的共同症狀是行為缺乏彈性——「反覆性與限制性的行為」是判斷病患是否罹患自閉症的臨床必要條件。這個現象讓我們想起富尼斯從未離開自己的房間,自閉症患者出現行為缺乏彈性的其中一個理由,亦即為什麼佛萊迪堅持要走同樣的路線上學、為什麼理查堅持完全相同的就寢前順序,可能與他們的遺忘能力受損有關,他們用來雕刻記憶的鑿子已不再銳利,所以他們無法處理儲存在皮質層的既有記憶。」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此外,動物研究也支持上述的詮釋。在動物研究中,當基因受到操控後,與自閉症有關的許多基因(亦即屬於遺忘工具箱的基因)改變會造成樹突棘成長,減少遺忘能力。一旦動物的遺忘能力受損,就會出現採用相同路線逃脫迷宮的強烈傾向,正如佛萊迪想要用同樣的路線前往學校,即使另外一條路線有更多益處。

再認記憶
雖然常態遺忘能力的缺陷,能解釋部分自閉症患者之所以出現行為缺乏彈性的原因,但仍無法完全解釋自閉症患者對於「相同性」(sameness)的執著。⋯

在波赫士筆下的虛構角色,其失去遺忘能力之後最令人驚訝的結果,就是失去在認知上的「類化能力」。無論是一隻狗,還是他反覆看見的任何物體(即使是在鏡中看見自己),他的心智都會將每次的認知記載為全新的物體,而且擁有獨特的分類。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確實,隨著日間光影的改變,不同的物體會在視覺皮質層中投射出不同的資訊,但多數人的心智都能輕鬆地推估為「相同的狗」或「相同的人」。然而,失去了遺忘的能力,富尼斯也失去了類化的能力,無法萃取事物的「要點」(gist)或「型態」(gestalt),由此可見,類化是人類最強大的認知能力之一,而這個現象也解釋了自閉症患者為什麼需要相同性。」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電腦科學已經讓我們明白,雖然這種記憶能力可能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但必須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犧牲運算的彈性和類化的能力。由於你的心智過度執著於最微小的細節,這會使得資訊處理停滯在下皮質層樞紐,導致上皮質層樞紐的資訊處理過程受到阻礙,降低人臉重建與辨識的速度,如此一來,即使只有細微的小變化,你的心智也將無法辨識相同的嘴巴。」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咦,現在可以用模擬的方式來對應ASD的狀況耶!
「大多數的自閉症行為研究都確認了自閉症患者的感官資訊處理特色就是:傾向於下皮質樞紐,導致見樹不見林的情況,也符合「特定的電腦演算法如果沒有在低層次串流運算中整合遺忘能力」時會出現的結果。以上的心理研究,確認了肯納醫師的臨床直覺,他認為自閉症患者「有一種對於物體元素的執著」。」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拼圖的實驗
「第一個進行方式是保留拼圖的外包裝紙箱,紙箱上有完成後的拼圖全貌圖片,讓你可以用這個「完整的整體」圖片作為指引完成拼圖;另外一個進行方式則是沒有紙箱。顯然的,你將會因為看見拼圖的完成模樣而受惠,能在第一個進行方式中更快完成拼圖。
這個研究結果顯示,平均而言,相較於沒有罹患自閉症的人,自閉症患者受益於看見紙箱的程度更低。事實上,有些自閉症受試者,無論有沒有紙箱上的圖片協助,都會用相同的時間完成拼圖;他們的完成方式是一片接著一片,一個部位接著一個部位,似乎無視於整體的圖片。對於一些自閉症患者而言,即使看見了森林,他們依然執著於樹木。」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也有一些心理學家延伸利用自閉症患者「過度專注於個別部位,因而犧牲整體感受」的特質,用於解釋診斷自閉症的另外一個必要臨床症狀:「在社會互動與社會溝通中出現持續的問題」。一個人的社交行為也取決於「模式」(pattern;與圖像是同一個字,用於抽象行為的認知時,翻譯為模式)的認知,但社交行為的模式,來自於和你互動的人持續投射的社交行為線索。也就是說,必須綜合廣泛的社交行為線索,才能辨識那個人的社交意圖,而不是綜合臉部特徵藉此辨識人臉。比如,對方的笑容是真的友善,或者是出於禮貌?對方的語氣是真誠的,還是諷刺的?你的心智演算法如何在一開始解構複雜的社會線索,並隨後重建一種對於普遍社交行為的詮釋,而這類細緻的差異將會影響你的回應。」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他這邊討論了一下其他自閉症者腦部處理感官資訊流動的偏差現象,來解釋社交困難。

(話說有一個是臉部表情測試,自閉症者不太能辨認那是什麼表情)

總之這整個討論就是太記得細節以致於見樹不見林引發種種後患的假說🤣

不過自閉症是牽涉到基因表現,和遺忘相關的蛋白質異常會表現在突觸,造成對於細節記憶的太清楚而失去彈性和分類/概念化的能力。

但PTSD我想就是後天的,也許待會就會解釋了。

我還沒開始真的開始PTSD讀這一章,不過我發現作者作為美國人,竟然是個有回去以色列服兵役的人,還是特種部隊,參加了知名的特別行動。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我還發現最近的腦科學還都喜歡AI一下,也是很合理,因為AI顯學本來現在也都是模仿腦神經網路做的。本來就是simulation,拿來對照現實人生也算是很合理?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通常出現在創傷事件之後的幾個月,相關症狀有四個主要的分類。
其中一個分類是「迴避創傷事件」;⋯
另外一種症狀分類則是「慢性否定自我與世界」;⋯
第三個分類著重於「情感的反應」,舉例而言,感受危險的時候容易過於震驚並且引發極度的警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可能造成失眠或者憤怒。⋯
最後一個分類與本書的關聯最大,就是所謂的「消弱」(extinction)能力出現問題,消弱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意思是遺忘創傷的能力。⋯這個分類在診斷時最為重要,也會驅動大多數的其他症狀。這個分類的重點是創傷事件出現「侵入的」(intrusive)或者反覆的痛苦記憶:
接觸到某些能回想起創傷事件的事物時,產生一閃而過的過往畫面、惡夢,以及嚴重的情緒痛苦。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察覺危險是生存的基礎能力,所有生物都建構了敏感的危機探測器,並連結至細緻的內在安全系統。哺乳類動物的大腦演化了一種極為精緻巧妙的安全系統,由「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進行刺激。

當危機探測器發揮功能時,位於腦幹深處的下視丘會刺激腦垂體,將特定的化學物質釋放至血液中,引發腎上腺釋放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等荷爾蒙,這種「壓力荷爾蒙」讓身體處於紅色警戒,指揮各個系統準備戰鬥、撤退,或者介於兩者之間的策略型態。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在大腦區域中,對於壓力荷爾蒙最有反應的是杏仁核。正如海馬迴,我們也有兩個杏仁核,其形狀就像杏仁,位於皮質層的下方(也就是「皮質層下」)。杏仁核實際上是神經系統的「中央指揮官」,負責處理已經察覺的威脅,利用縱橫大腦的連結關係,整合所有相關的資訊,並且監督、指揮,以及動員人類安全系統的所有部門,也會連結至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藉由建立關鍵的封閉迴路,杏仁核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提高放大警示訊號,就像大喊「紅色警戒!紅色警戒!」,引發人類的緊急行動。」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為什麼接觸相同的創傷事件之後,有些人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些人不會?

「在分子的層面,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以歸納為杏仁核神經元的功能問題,原因顯然是慢性的過度敏感和過度反應。與第一章描述的機制相似,杏仁核的神經元也有突觸可塑性以及成長樹突棘的能力。樹突棘的體型愈大,成長密度愈高,神經元就愈容易因為接收刺激而產生反應。有一種說法可解釋為什麼特定的杏仁核神經元承受了病態的樹突棘成長,而其他的杏仁核神經並未如此:病態成長的杏仁核神經元以不正常的速度反覆接收紅色警戒訊號的刺激。這個現象導致樹突棘的成長速度提高,直到某個分水嶺才結束,而到了這個階段,神經元就已經永久地進入一種慢性過度敏感的病態現象,在神經學的研究中,有時候將這種現象稱為「痙攣反應」(spastic response) •」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至於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常見方法,是利用自然的常態遺忘機制,重新調整杏仁核,讓杏仁核恢復正常的活動模式。這種治療方法背後的邏輯就是「暴露療法」(exposuretherapy),作法是讓病患在良好的環境中反覆接觸引發焦慮的刺激因素,從而恢復病患自然的常態遺忘機制,藉此取代過度敏感的慢性長期狀態。

如果單純的暴露療法無法解決問題,深度的心理治療可以解開創傷記憶,因為創傷記憶可能與其他充滿情緒的記憶相互糾結,進而持續刺激杏仁核。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此外,認知行為治療也會有效果,它能幫助病患理解經常造成錯誤詮釋或過度誇大情緒訊號的錯誤思考模式。

上述的介入治療方法都是為了削弱記憶的傷害力、關閉記憶的警告訊息,並且放鬆痙攣的神經元——雖然我認為富有經驗的心理介入治療實踐者,可能會反對我如此化約式的分子詮釋。如果有必要,行為治療方法通常會搭配藥物,減少杏仁核的活動頻率,就能更進一步地恢復自然的常態遺忘。」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然後還提到了喝酒減少杏仁核的活動(可能這也解釋了為何退伍軍人很多會酗酒),另外目前開始實驗的藥物療法,包含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MDMA)和LSD。

譯注:臺灣過去將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稱為搖頭丸,近年來,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不應該將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統一稱為搖頭丸。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是搖頭丸中的成分,美國已經開始將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用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臨床治療,並強調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與非法搖頭丸的差異。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在那個時候,我們沒有任何人服用毒品,但確實有些人開始抽大麻。大麻包含一組非常有趣的化學物質,主要是四氯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 THC )以及大麻二酚(cannabidiol, CBD)。人類大腦有特殊的四氫大麻酚接受器,而使用大麻會刺激杏仁核。抽大麻有時引發的恐懼和焦慮可以追溯至杏仁核,因為四氢大麻酚接受器很有可能以更高的密度遍布在杏仁核上。人類的大腦雖然沒有特定的大麻二酚接受器7,但是大麻二酚可以連結其他接受器,壓抑杏仁核的活動。我的軍隊同袍中可能有人對於四氢大麻酚比較不敏感,對於大麻二酚比較敏感,所以抽大麻是有益處的。」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荒謬劇(暴露療法?)

「對於尤瓦爾而言,無論是精緻深思的幽默,還是一知半解的幽默,他覺得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想要「追求幽默」。尤瓦爾解釋道,諷刺荒謬劇的功能可能就像暴露療法8我們一再宣洩記憶中的情緒元素,以幽默的方式清洗記憶,漂白了記憶的血腥色彩。

從尤瓦爾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是9,我們在戰爭結束之後的幾個月共同生活,那種強烈的兄弟情誼以及高度的共同體生活環境,或許比起在戰場上,更像是名副其實的「戰友」。顯然地,導致士兵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重大風險因素之一,就是在創傷事件發生的不久之後,發現自己孤獨寂寞,在缺乏保護型社會結構的情況之下,心智受到悲慘、擔憂,以及恐懼的循環鞭答。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另外,此處也有一個與杏仁核有關的有趣神經生物學知識。與自己所愛的人互動——毫無疑問的,我們當時都有兄弟之愛,可以促進人體分泌「催產素」(oxytocin)。杏仁核作為人類大腦的結構組織,其獨特的功能就是接受所有的情感訊號,擁有豐富的催產素接受器。催產素連結相關的接受器之後,就會壓抑杏仁核的活動,所以催產素的其中一個已知功能就是「用來協調我們與自己所愛的人之間出現的緊張關係」。」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作為一位醫師,我絕對不能推薦使用娛樂性藥物來舒緩杏仁核及其容易過度緊張的內在習性。然而,我可以推薦讀者接受所有類型的談話治療,無論是與心理治療師,還是單純與朋友交談。作為一位沒有黃金特質的以色列人,我無法握脫自己身上某些惱人的特質,作為一位神經科醫師,我一直都被灌輸應該用藥物治療疾病;作為一位神經科學家,我想要將許多事物都化約歸納至分子(有時甚至過度不合理地追求這個目標),但是,我現在喜歡用更單純優雅的方法,提高我們內在的情緒遺忘能力:適應社會生活、用幽默的方式看待生活,而且永遠、永遠都要努力追求洋溢愛的光芒,因為它具備治療人生的作用。」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PTSD看完了,還蠻有趣的,還講到他們在基地待命的時候的一個荒謬劇,因為據說美軍司令來訪,所以他們去偷了美國國旗和以色列國旗幫兩面國旗舉行雙國國葬。

然後他的同袍後來輾轉搬到紐約,竟然一直攜帶著那面美國國旗,所以他們三個人重聚一起看了那面可貴的國旗,結果發現十分粗製濫造,相見不如懷念,非常反高潮的結尾。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人類與黑猩猩與倭黑猩猩的基因相同程度高於九十九%。
(作者先寫了B和C的特質敘述)C其實不是黑幫領袖,B也不是一位充滿啟蒙精神的人文主義者;C是黑猩猩(chimpanzee),B則是倭黑猩猩(Bonobo)。

———
話說這個倭矮猩猩Bonobo 應該就是在其他書中出現過的巴諾布猿?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在「臨床表現前階段」(preclinical stage)就開始了,病患海馬迴區域的內嗅皮質層神經元出現功能異常,但情況非常細微。被影響的病患可能會發現自己偶爾會出現新接收資訊的記憶喪失⋯

經過數年的發展,阿茲海默症進入「前驅症狀期階段」(prodromal stage)。在這個中間階段,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大多數限於海馬迴,但已經開始地毯式地殺害神經元,導致持續且可發覺的記憶能力受損:忘了昨天看過的電影,或者上個星期參加的晚餐派對。

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阿茲海默症通常需要用五年到十年的時間進入所謂的「失智階段」(dementia stage),這時阿茲海默症的影響範圍將超過海馬迴,往上進入上皮質層區域,也就是其他認知能力所在的複雜神經網絡樞紐。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在失智的早期偕役,影響程度最明顯的是支質品或,這裡是用於儲存、處理,以及存取資訊的區域,也就是在前幾章描述處理感官資訊串流的皮質樞紐區域。現在,除了海馬迴正在「發出求救訊號」,病患本人也會開始感受顯著的病態遺忘:忘記年輕時的故事、忘記朋友的名字、忘記文字、忘記旅行的路線,或者,忘記回家的路。

多年之後,阿茲海默症原本只限於大腦的認知區域,終究會擴散至其他皮質層,抹煞一個人的性格與特質。

阿茲海默症就此開始深入皮質層內部,影響位於腦幹的神經核——這個大小宛如鈕扣的神經元聚合體。腦幹神經核的關鍵功能是維持意識與基礎的身體機能,包括睡眠、飲食,以及呼吸,而這就是病患與家屬聽見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時害怕的恐怖末期階段。

話雖如此,其實在阿茲海默症大多數的發展期間,其影響範圍都只限於大腦處理資訊的階段。」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認知功能受損是否等同沒有創作能力?

「受到德庫寧個案研究的啟發,我深入地思考一位執業神經科醫師的結論:我認為,一位藝術家在原則上,可以在阿茲海默症的臨床表現前階段、前驅症狀期階段,以及失智階段的早期繼續進行藝術創作。身為一位認知科學家,對我而言,最有趣的結論在於,即使上皮質層區域的感官處理串流能力受損,藝術家依然能夠進行創作,甚至展現創作的才華,即使資訊豐富的相連神經網絡已經支離破碎——因為下皮質層區域負責處理資訊串流,而下皮質層區域的感官處理能力較為單純,相連的神經網絡更為稀疏,而且只有基礎功能。」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睡眠是為了修剪樹突(遺忘)

如果樹突一直生長
「由於沒有空間讓新的樹突棘成長,皮質層最後沒有空間留給新形成的記憶;換言之,如果你的皮質層感官處理區域充滿過度生長的樹突棘,你對外在世界的認知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你的認知能力就可能變得扭曲:皮質層區域的神經元對於新進資訊過於敏感,甚至因為資訊超載而陷入狂亂,導致正常的感官能力出現問題。」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缺乏睡眠會造成
「相關回報的症狀符合神經元的感官輸入過度敏感,以及皮質層區域的感官資訊超載與超量,所有的情況都符合睡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遺忘、讓樹突棘萎縮並消除資訊。這種類型的缺乏遺忘,只要被迫承受數天沒有睡眠就會體驗到毀滅性的感受,明確出現的症狀就是認知的扭曲與狂亂。缺乏睡眠會影響視覺處理串流的所有層面:扭曲我們觀看顏色和輪廓的方式、認知中的個別元素,最後導致認知元素結合的整體陷入狂亂狀態,甚至造成短暫的幻覺。」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哈哈哈,沒想到第六章突然就出現了認知能力測驗,然後解釋起工作記憶和執行功能了 🤣

於是我又有種這個我熟的感覺!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從神經學上來說,執行功能的總部位於前額葉皮質層,我們曾經在關於取回記憶的討論中提到這個大腦區域。前額葉皮質層非常巨大,是大腦內其中一個最大型的區域,其組織方式就像眾多集體行動的小型區域。前額葉皮質層接收執行功能需要的所有資訊輸入,它從皮質層感官區域接受關於外在世界的即時事實資訊(我曾經在長相與姓名的段落討論過),除此之外,前額葉皮質層也要忙碌地處理杏仁核發出的危險評估。另外,前額葉皮質層還可以根據需要存取舊的資訊;工作記憶的運作位置區域就像白宮戰情室,為了制定決策與行動計畫必須快速分析新舊資訊。前額葉皮質層也會協助處理執行功能的第二個目標,亦即設計和同意執行計畫,決定最好的運作方式並實際執行,其方法就是將結果直接送往負責處理人體運動的所有大腦區域。」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發展

「人類離開嬰兒期、進入兒童期的時候,為了將所有感官資訊傳送至前額葉皮質層,基本上,需要使用的大腦後方區域的所有感官系統已經完全發育。也就是說,前額葉皮質層需要用於設計與執行行動的所有運動區域——特別是語言和肢體運動的協調控制,已整裝就緒,甚至依賴海馬迴的記憶系統也已經可以運作,而這個時間大約是三歲左右,所以我們對於嬰兒時期沒有記憶。

兒童唯一缺乏的,就是位於前額葉皮質層的執行功能總部。執行功能總部是前額葉皮質層的精緻結構,其發展遠遠晚於大腦的發育過程,唯有等到青少年後期或者二十歲初期才會開始完整運作。兒童可以和成人一樣記憶、認知,以及處理感官資訊,但是,由於兒童沒有成熟的前額葉皮質層,他們無法妥善進行理性思考或決策,也沒有方法控制自己的衝動。」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後設記憶是後設認知的其中一個分類;所謂的「後設記憶」是我們對於自身記憶能力的主觀認識能不能妥善地反應在客觀的記憶能力上。

事實證明,記憶能力光譜上的多數人,無論其記憶是明顯地更為優秀或低下,或者是介於優秀與低下之間,都有很好的後設記憶。」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哈哈哈,沒想到第六章突然就出現了認知能力測驗,然後解釋起工作記憶和執行功能了 🤣

於是我又有種這個我熟的感覺!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後面作者和《快思慢想》的作者Daniel Kahneman 有對談耶~

所以開始討論決策了。

「心理學對於「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的二分法,也獲得傳統神經科學中記憶研究領域的認同。外顯記憶在神經學上的定義是仰賴海馬迴形成的記憶,正如我們在本書過去幾章討論的內容;與此相對,內隱記憶的神經學定義,則是其形成與功能皆完全獨立於海馬迴之外的記憶。」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所以,康納曼提出的捷思(heuristic )的概念,後來2012年有個論文用MRI的影像來尋找生物學上的位置。

本來覺得內隱記憶和海馬迴無關,但,

「這篇論文的研究結果不只證明海馬迴確實參與了內隱記憶,也發現海馬迴實際上驅動了內隱記憶聯想。在分析的研究範圍內,如果受試者的海馬迴活動愈活躍,受試者就愈有可能因為聯想捷思偏好產生偏誤;受試者的海馬迴活動程度愈低,受試者倉促決策的機率就愈低。隨後的其他研究也確認了該篇論文的結論,而這一連串的發現也促成我們理解內隱記憶的重大轉變:顯然,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都仰賴於海馬迴。」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康納曼也同意二〇一二年那篇論文中所提到,認為海馬迴功能較差的人(比如X醫師),被認知捷思誘導的機會較低,而該篇研究論文的作者群普遍贊同我們的詮釋。

因此,我詢問康納曼是否認為:如果有一個人的海馬迴能力和X醫師相同,對於自己的記憶力比較沒有自信,是不是更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心意,從原本錯誤的決策轉變為正確的決策?」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康納曼同意「信心」(confident)是制定決策的關鍵,而在決策制定研究領域所使用的名詞是「認知反射」(cognitive reflection),也就是我們仔細思考決策,在行動之前判斷自己信心程度的過程。康納曼解釋道,理解認知反射這種類型的後設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使命,也是決策制定領域非常熱門的主題,然而,在做出決策時,擁有足夠的時間不一定是關鍵的因素。即使思考迅速的心智也會猶豫,並且自我反思,快速改變自己的心意。」

「「自我反思」的基礎是利用高度運作的前額葉皮質層,其完全獨立於海馬迴提供的協助或偏誤影響。」

「康納曼似乎相信X醫師的反應心智,無論是快是慢都與表現卓越的前額葉皮質層更有關係,而不是表現較差的海馬迴。」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由於X醫師並未參與討論,我覺得有必要提出X醫師本人的假設:他認為就是因為自己的海馬迴能力低於平均,才會提高他做出決策的能力。」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我向康納曼提到,我發現許多探討摩西錯覺的論文都排除了有閱讀困難的受試者。我推測,原因可能是閱讀困難的人傾向於不信任自己的閱讀技巧,所以不會立刻相信他們一開始讀到的資訊。換言之,他們擁有更好的「閱讀謙遜」(readinghumility),所以更傾向於重新閱讀問題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一開始陷入了認知捷思的陷阱,也更容易改變自己的心意。」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雖然康納曼認為上述的論點很有趣,但同時指出,決策制定領域的多數研究都已經證明,更優秀的皮質層分析能力與更好的決策之間,確實是正相關。常見的說法認為,大腦的分析執行能力就是我們能反思決策的能力。話雖如此,我也向他指出,這些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完成於二〇一二年《科學》期刊那篇指標性論文問世前。,也就是說,過去的研究完全忽略了海馬迴和記憶能力的優劣是否會影響反思的過程。」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到了對談的最後階段,我的心態已經更為舒適有自信,於是我帶著些許狡猾的心態向康納曼指出,我們兩個人可能都受到專業領域的偏誤影響。由於康納曼以及他的許多早期合作同仁出身於數學領域,我認為這個原因可能讓他更為重視前額葉皮質層,以及前額葉皮質層分析能力在做出決策時的重要性;相形之下,我是「海馬迴中心論者」,更傾向於將海馬迴視為關鍵的因素。
康納曼秉持著其一貫的泰然自若,並未上鉤。」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他這個其實是從X醫生的案例開始講的,X醫生一直覺得自己記憶力從小就不好,所以不像一些記憶力好的醫生很快就會可以mapping 到病症和診斷。

他是通常都會花一些時間去查閱和研究一下,結果後來變成雖然不是最快給出診斷但正確率通常最高的名醫。

後來經過認知測驗發現發現X醫生海馬迴功能較差,表現平均,但前額葉皮質非常好,智商很高。

X醫生認為自己願意持較為謙遜的態度去診斷和確認文獻,和他覺得自己記憶力很差有關。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應該說

System 1 和聯想有關
聯想和內隱記憶有關
內隱記憶現在發現和海馬迴有關

但不知道 System 1 是不是和海馬迴有關

因為社會普遍崇尚記憶力好的人,會焦慮記憶力變差。我想作者想要講的是,記憶力不好未必是壞事,說不定比較會懷疑自己、比較謙遜,反而決策品質比較好。

總之作者和康納曼沒有得到共識,作者建議關於決策之後的研究方向除了理性分析的前額葉之外,應該考慮海馬迴的影響。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咦咦咦,第七章突然討論起鄉愁了,而且感覺沾了一點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形成的邊?

「每個民族都相信自己的鄉愁是特別的,即使鄉愁其實就只是「所有人類民族心弦的常見刻苦記憶」。克拉拉想要深情地記住且渴望故鄉,並沒有任何的倫理錯誤,但是,如果她的記憶已經吞噬一切、愚蠢的煉獄開始擴散,就會導致克拉拉迅速地喪失自己的倫理智商。這種扭轉顛覆,讓我們從「用合乎倫理的方式愛著我們認識的人」,轉變為「不道德地憎恨所有我們不認識的人」,就是太多記憶的潛在危險,而且適用於倫理生活的所有層面。因此,用遺忘平衡記憶,能夠幫助我們的心智,或者,使用霍夫的說法,我們的「想像力」不會承受痛苦。」

沒想到講起911了耶!所以這本書寫作的格局不小啊,超越了科普作品的範疇了。結論是要講到社會國家的層次嘛?🤔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順便報告現在可以用腦斷層看出普通的認知老化和阿茲海默症的不同!

以前都是死掉了解剖才知道

https://images.plurk.com/2pvIoR2C9XGTnkMG6Fhjv6.jpg

這些圖片是「功能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掃描;圖片蘊藏的資訊是海馬迴的哪些部位出現異常的能量消耗,也就是說,哪些神經元生病了。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我覺得還是收穫蠻多的,我上次看的《大腦韌性》和《一生都能好好記憶》就沒有這個圖!

果然這本還是有比較新一點(?)

不過這個圖是他們實驗室自己做的,可能直接引用比較迅速方便。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相關的研究探索了不同階段的阿茲海默症病患,加上阿茲海默症與正常老化的動物模式研究,共同揭露了一個驚人的意外發現:阿茲海默症與正常老化造成的海馬迴功能障礙,呈現鏡像相反。內嗅皮質層是最容易受到阿茲海默症影響的海馬迴區域,但即使阿茲海默症已經擴散,齒狀迴依然可以抵抗阿茲海默症雖然齒狀迴最容易受到正常老化的影響,但內嗅皮質層以一種鏡像相反的方式,最能抵抗年紀造成的衰退,即使是八十歲或更為年長的人都是如此。阿茲海默症與正常老化的鏡像關係是一種罕見的結構分離現象,有時也被稱為「雙重分離」(double dissociation)——雖然這不是確認我們假設的必要條件,但確實增強了假設的精確程度。」
Jeany|非虛構小火堆需要你
看完啦!我覺得這本書很不錯!

不知道有沒有更新的書可以看。尤其是在上次那個β 類澱粉蛋白(Aβ)沈澱的論文因為影像被處理過被撤回之後,到底β 類澱粉蛋白(Aβ)和阿茲海默是不是相關,還是很想知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