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s
@bernardily
Fri, May 10, 2024 8:35 AM
Sun, May 12, 2024 5:16 AM
4
2
「估計」出現「推測」的解釋可能是在 2015年-2016年期間加入臺灣的字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則是 2021年更新的版本
1996年 世一出版 新編 詞彙
2013年 東采出版 實用國語筆順字典
2015年 世一出版 新編辭海
2015年 西北國際出版 筆順國語字典
2016年 世一出版 彩色新編國語辭典
BGs
@bernardily
Fri, May 10, 2024 8:49 AM
連結討論
@ikaridon - #内捲 #支語 #語言學 (擷圖未完請參閱連結)
BGs
@bernardily
Fri, May 10, 2024 10:57 AM
Sat, May 11, 2024 12:41 AM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
辭典檢視 [估計 : ㄍㄨ ㄐㄧˋ]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ಠ_ಠ - 有時候看人家戰支語會搬出教育部來用,所以看了一下差異。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主任委員...
BGs
@bernardily
Sat, May 11, 2024 12:39 AM
Sat, May 11, 2024 1:59 AM
【DQ Open Your 國文課本】「估計」真的是支語嗎?最早是誰先用的? | DQ 地球圖輯隊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等,是出身上海、後來長年定居於美國的散文家、小說家、劇本作家及劇本評論家。
自幼在上海接受雙語教育。1943年至1945年間,她在日本控制下的上海取得高度文學成就。1950年後,因面臨政治壓力等,她遷居香港,後又遷居美國。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字崇文,後改名沈從文,男,湖南鳳凰人,中國現代文學家。
他舉的兩個例子應該都沒有「臺灣人」(非中國人)的自我認同吧,甚至連「中華民國臺灣」都可能不認同
反而側面印證了「中國」(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至少在「民國初年」就已經有把估計當「推測」、「猜測」的語意使用,但這也與臺灣自己習慣的用法無關。
BGs
@bernardily
Sat, May 11, 2024 12:48 AM
Sat, May 11, 2024 12:52 AM
@lovesea - 瓊瑤 1966 年的著作《紫貝殼》 所以"估計"是不是支語呀??
瓊瑤的情況也一樣,正好處在「他的語文習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被中國影響還是被臺灣影響」的模糊地帶
如果1949年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移民
逃難
到臺灣
佔地為王
的中華民國人他們的語文習慣也被用來佐證「臺灣以前也會這樣說、也會這樣寫。」那現在吵所謂支語(什麼時候開始從中國傳入影響臺灣的?)真的就沒意義了,因為本質上就真的是同一系的「中國普通話」「中國標準漢語」「中華民國國語華語」「標準中文」
BGs
@bernardily
Sat, May 11, 2024 2:02 AM
Sat, May 11, 2024 2:05 AM
那個時代(民國初年)要找出證實「臺灣也會這樣用」的例子應該要找「民國初年臺灣從日本國籍改為中華民國國籍期間」臺灣出生、受教育、在臺灣自己社會環境長大的文人中文著作(而不是找在中國大陸出生的文人寫的作品)來支持「那時臺灣就有這種用法」
只是可惜中華民國政府逃難到臺灣時殺了不少當代臺灣自己的文人,直接用中華民國政府官方的語言文字習慣覆蓋那之後的臺灣社會,增加了現代要考証「當時臺灣人原先語文習慣」的困難
BGs
@bernardily
Sat, May 11, 2024 7:44 AM
Tue, May 14, 2024 3:14 PM
Facebook
活水來冊房
5月11日下午3:22 ·
關於中國用語的滲透。
憂中國用語正在「入侵」臺灣?讓臺灣流行文化再次崛起,才是治本之道。
BGs
@bernardily
Tue, May 14, 2024 3:13 PM
Tue, May 14, 2024 3:14 PM
Facebook
活水來冊房
5月14日下午10:12 ·
再談中國語滲透。
載入新的回覆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則是 2021年更新的版本
1996年 世一出版 新編 詞彙
2013年 東采出版 實用國語筆順字典
2015年 世一出版 新編辭海
2015年 西北國際出版 筆順國語字典
2016年 世一出版 彩色新編國語辭典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等,是出身上海、後來長年定居於美國的散文家、小說家、劇本作家及劇本評論家。
自幼在上海接受雙語教育。1943年至1945年間,她在日本控制下的上海取得高度文學成就。1950年後,因面臨政治壓力等,她遷居香港,後又遷居美國。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字崇文,後改名沈從文,男,湖南鳳凰人,中國現代文學家。
他舉的兩個例子應該都沒有「臺灣人」(非中國人)的自我認同吧,甚至連「中華民國臺灣」都可能不認同
反而側面印證了「中國」(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至少在「民國初年」就已經有把估計當「推測」、「猜測」的語意使用,但這也與臺灣自己習慣的用法無關。
瓊瑤的情況也一樣,正好處在「他的語文習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被中國影響還是被臺灣影響」的模糊地帶
如果1949年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移民
逃難到臺灣佔地為王的中華民國人他們的語文習慣也被用來佐證「臺灣以前也會這樣說、也會這樣寫。」那現在吵所謂支語(什麼時候開始從中國傳入影響臺灣的?)真的就沒意義了,因為本質上就真的是同一系的「中國普通話」「中國標準漢語」「中華民國國語華語」「標準中文」只是可惜中華民國政府逃難到臺灣時殺了不少當代臺灣自己的文人,直接用中華民國政府官方的語言文字習慣覆蓋那之後的臺灣社會,增加了現代要考証「當時臺灣人原先語文習慣」的困難
5月11日下午3:22 ·
關於中國用語的滲透。
5月14日下午10:12 ·
再談中國語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