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6:23 AM
Wed, Jan 31, 2024 8:41 AM
24
2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下一個家在何方?
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Evicted :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 馬修.戴斯蒙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這本書是 2017 年普立茲獎得獎作品。非常好看!
雖然有很紮實的研究基礎,但其實本書是很流暢的八個家庭、房東和房客的故事。
研究背景是2008-2009的Wisconsin 州最大的城市Milwaukee,就全美來說是中型城市,類似於 St Louis, Cincinnati, Kansas City或 Baltimore。
既非一線美國東西岸代表性城市如紐約、舊金山,也不是衰退到令人聞之色變的底特律。
而它也是有一定規模的城市,而不是小鎮或鳥不生蛋的小村落。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6:28 AM
Thu, Feb 1, 2024 6:53 PM
這是作者在 2008-2009寫作博士論文時的都市民族誌 (ethnography) 。
作者本來打算研究「貧窮」,但發現大部分的文獻都著重在「結構性因素」,如種族歧視的歷史共業(自由派青睞的觀點);或「個人的不足」,像文化習性如未婚家庭,或是像人力資本的匱乏如教育低落(保守派採取的觀點)。
但作者覺得這是把低所得家庭孤立出來,沒有放到社會脈絡來觀察。「貧窮」應是一種關係,關係裏有窮人,也有富人。所以什麼樣的社會互動可以同時觀察到兩方的相互依賴、掙扎和互動呢?
驅離,是房客繳不出房租,房東向法院申請強制驅離。
不是每個窮人都會有幫派、毒販的關聯,但幾乎每個人都有房東。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7:05 AM
Wed, Jan 31, 2024 8:24 AM
除了質性研究,作者也另外進行大型訪談的量化研究,透過和U of Wisconsin Survey Center 合作,有1100 租屋者接受訪談,研究成果為 MARS(密爾瓦基地區租屋者研究)。
因此這本書除了主要是田野調查的民族誌,也有多元研究成果支撐。
本書有八個家庭(其實作者訪談的人更多,但這八個還蠻有代表性),有非裔家庭、白人家庭,有單身、有小孩的家庭,也有老人和年青人。
2009-2011在瓦爾密基,每八個租屋者就被迫搬家。許多房東不願意租給有兒童的家庭,害怕招來麻煩。
許多人在不斷被強迫遷居或是驅離的過程中,常常每況愈下,從穩定的街區搬到充滿毒販的貧民窟、危樓、屋況極差,沒有找到新家之前不得不進出遊民收容所或是短暫睡到在車站/醫院(可能 Milwaukee 太冷了沒辦法睡到街頭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7:06 AM
Thu, Feb 1, 2024 6:54 PM
最近三月加州即將公投
的遊民議題,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看。
作者談研究緣起—節錄
How housing is ignored in the poverty discussion | A...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7:31 AM
Wed, Jan 31, 2024 7:58 AM
看這本書,我感覺還蠻錯綜複雜的。
第一個是這些地區的房東好難當啊!
因為一個個房客都很不好搞定,每個人都拖欠房租,所以收不收得到房租完全各憑本事。
拖車園區(我猜想是 mobile home park,主要是白人區),托賓雇用連尼和辦公室蘇西當物業管理,隨時都會有1/3的房客拖欠房租,隨時都在上法院請求驅離。
舍蓮娜和昆丁是在市區北區(黑人區為主)有三十幾棟物業,她的房客很多是社工組織轉介而來,大部分沒有銀行帳戶,需要現金收租。少部分房客有 section 8的租金券,但大部分拿不到。上法院請求驅離命令,也是日常事務。
總之,雖然收益不低,但也真不是一般人賺得了的錢。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7:39 AM
第二個感想,就是貧窮變成一個無限循環,每況愈下。
因為沒錢繳房租被趕出去之後,大部分的家當都會損失(沒錢放倉儲)。一旦有了被驅離的紀錄就更難找到下一個房子,因為房東不願意租給他們,而這個紀錄也會妨礙他們申請社會住宅/公宅。
找房子、露宿街頭的壓力、以及搜尋的時間成本,使得窮人無法好好工作,就算工作可能表現變更差,更容易被開除。
小孩常常搬家、換學校,社交和功課也無法跟上,上學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這就又引發了憂鬱症等等、還伴隨著家庭暴力等等。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7:46 AM
Wed, Jan 31, 2024 7:59 AM
第三個感想是,本來立意良好的法律,可能都有層層擠壓窮人空間的副作用。
比如說,因為屋況太差有安全問題,不能住人。但因此被市府查封,被趕走的房客無法找到(可負擔)新的房子。
租房補助設下適用的屋況標準及公定價錢,本來是要給租客更好的住處,但反而變成高於市價。而也因為這樣,房東乾脆不收需要用租房補助的房客,免得市府派人檢查更麻煩。
另外像是有兒童的家庭會讓被驅離的機會增加3-4倍。而房客害怕警察上門,認為不適合居住把小孩帶走,因此就算屋況極差也勉強忍受不敢舉發。
由於屋況太差,房東不願意警察上門引發一連串市府檢查。因此導致房客甚至怕被房東趕走,受到家暴也不敢報警。
人生已經在爛泥裡了,所以更加自暴自棄。本來是廚房水槽堵住、後來浴缸堵住,房東不修,房客也不修放給它爛
住在這樣的地方,沒有人會感到自豪感⋯⋯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7:57 AM
Wed, Jan 31, 2024 8:48 AM
其中的一位案主史考特,本來是護士,卻因為椎間盤突出開始吃止痛藥,而導致止痛藥上癮。後來開始偷病人而丟了護士執照。然後從鴉片類止痛藥變成 Fentanyl、海洛因⋯
讓我想到《疼痛帝國》。
@jeanylin -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疼痛帝國 薩克勒家族製藥王朝秘史 Empire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8:39 AM
Thu, Feb 1, 2024 6:53 PM
其他人的心得
房慧真 /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下的貧民窟房東──讀《下一個家在何方?》
【黃宗潔書評】看見貧窮──《下一個家在何方》 - 鏡週刊 Mirror Media
Evicted 下一個家在何方 - 讀書e誌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5:06 PM
Wed, Jan 31, 2024 5:07 PM
第四個感想是,書裡的非裔女性,似乎很容易創造出類似母系氏族的感覺⋯⋯
她們的對象很多都不斷進出監獄、家暴毆打他們、吸毒嗑藥,或是丟下小孩老婆/女朋友就跑了。
房東甚至開創了另一個生意,就是開車帶她們去探監。
年輕的未婚媽媽帶著稚齡兒女回到娘家,一大家子都是女兒和未成年的小男孩。養孩子男人靠不住,還是得靠母系⋯
rascal22
@rascal22
Wed, Jan 31, 2024 5:16 PM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 但其實非裔男孩長大之後,很多個性靠母親壓不住...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Wed, Jan 31, 2024 6:55 PM
rascal22
: 沒有,很多青春期之後就去外面了,然後進到進出監獄、讓別人未婚生子,自己一走了之的狀態⋯
所以說很像母系社會啊。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lin
Thu, Jul 25, 2024 7:14 PM
小火堆閱讀噗
載入新的回覆
下一個家在何方?
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Evicted : Poverty and Profit in the American City
雖然有很紮實的研究基礎,但其實本書是很流暢的八個家庭、房東和房客的故事。
研究背景是2008-2009的Wisconsin 州最大的城市Milwaukee,就全美來說是中型城市,類似於 St Louis, Cincinnati, Kansas City或 Baltimore。
既非一線美國東西岸代表性城市如紐約、舊金山,也不是衰退到令人聞之色變的底特律。
而它也是有一定規模的城市,而不是小鎮或鳥不生蛋的小村落。
作者本來打算研究「貧窮」,但發現大部分的文獻都著重在「結構性因素」,如種族歧視的歷史共業(自由派青睞的觀點);或「個人的不足」,像文化習性如未婚家庭,或是像人力資本的匱乏如教育低落(保守派採取的觀點)。
但作者覺得這是把低所得家庭孤立出來,沒有放到社會脈絡來觀察。「貧窮」應是一種關係,關係裏有窮人,也有富人。所以什麼樣的社會互動可以同時觀察到兩方的相互依賴、掙扎和互動呢?
驅離,是房客繳不出房租,房東向法院申請強制驅離。
不是每個窮人都會有幫派、毒販的關聯,但幾乎每個人都有房東。
因此這本書除了主要是田野調查的民族誌,也有多元研究成果支撐。
本書有八個家庭(其實作者訪談的人更多,但這八個還蠻有代表性),有非裔家庭、白人家庭,有單身、有小孩的家庭,也有老人和年青人。
2009-2011在瓦爾密基,每八個租屋者就被迫搬家。許多房東不願意租給有兒童的家庭,害怕招來麻煩。
許多人在不斷被強迫遷居或是驅離的過程中,常常每況愈下,從穩定的街區搬到充滿毒販的貧民窟、危樓、屋況極差,沒有找到新家之前不得不進出遊民收容所或是短暫睡到在車站/醫院(可能 Milwaukee 太冷了沒辦法睡到街頭吧)。
作者談研究緣起—節錄
第一個是這些地區的房東好難當啊!
因為一個個房客都很不好搞定,每個人都拖欠房租,所以收不收得到房租完全各憑本事。
拖車園區(我猜想是 mobile home park,主要是白人區),托賓雇用連尼和辦公室蘇西當物業管理,隨時都會有1/3的房客拖欠房租,隨時都在上法院請求驅離。
舍蓮娜和昆丁是在市區北區(黑人區為主)有三十幾棟物業,她的房客很多是社工組織轉介而來,大部分沒有銀行帳戶,需要現金收租。少部分房客有 section 8的租金券,但大部分拿不到。上法院請求驅離命令,也是日常事務。
總之,雖然收益不低,但也真不是一般人賺得了的錢。
因為沒錢繳房租被趕出去之後,大部分的家當都會損失(沒錢放倉儲)。一旦有了被驅離的紀錄就更難找到下一個房子,因為房東不願意租給他們,而這個紀錄也會妨礙他們申請社會住宅/公宅。
找房子、露宿街頭的壓力、以及搜尋的時間成本,使得窮人無法好好工作,就算工作可能表現變更差,更容易被開除。
小孩常常搬家、換學校,社交和功課也無法跟上,上學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這就又引發了憂鬱症等等、還伴隨著家庭暴力等等。
比如說,因為屋況太差有安全問題,不能住人。但因此被市府查封,被趕走的房客無法找到(可負擔)新的房子。
租房補助設下適用的屋況標準及公定價錢,本來是要給租客更好的住處,但反而變成高於市價。而也因為這樣,房東乾脆不收需要用租房補助的房客,免得市府派人檢查更麻煩。
另外像是有兒童的家庭會讓被驅離的機會增加3-4倍。而房客害怕警察上門,認為不適合居住把小孩帶走,因此就算屋況極差也勉強忍受不敢舉發。
由於屋況太差,房東不願意警察上門引發一連串市府檢查。因此導致房客甚至怕被房東趕走,受到家暴也不敢報警。
人生已經在爛泥裡了,所以更加自暴自棄。本來是廚房水槽堵住、後來浴缸堵住,房東不修,房客也不修放給它爛
住在這樣的地方,沒有人會感到自豪感⋯⋯
讓我想到《疼痛帝國》。
她們的對象很多都不斷進出監獄、家暴毆打他們、吸毒嗑藥,或是丟下小孩老婆/女朋友就跑了。
房東甚至開創了另一個生意,就是開車帶她們去探監。
年輕的未婚媽媽帶著稚齡兒女回到娘家,一大家子都是女兒和未成年的小男孩。養孩子男人靠不住,還是得靠母系⋯
所以說很像母系社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