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2 AM
Sun, Dec 31, 2023 5:30 AM
14
4
昨天想到關於人際關係距離感的問題,而有了以下的觀點,雖然我的觀察不一定是正確的。
主要是我覺得我過去對於朋友的定義上是有點模糊的,常常不小心距離太近,界線模糊而導致無法維持原本的關係
畢竟大家各自有不同的個性觀點,如果太侷限在各方面都契合這件事上是蠻困難的,也會錯失掉欣賞他人優點的機會,就像有些人適合當朋友,但不適合當室友,又或是適合當室友,不適合當朋友,然後也可以套用在各個領域上,針對彼此能有共鳴的部分交流。
所以我後來觀察下來就會覺得,拿捏距離感真的是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事,也可以確保大家都在舒適的模式下相處,都能夠感到開心很重要,如果越線了反而會覺得突兀,也會容易造成不適感,模糊了原本的初衷和焦點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3 AM
如果是比較親近的閨蜜、好朋友,那就屬於親密關係的議題了,又更進階複雜
但我對於這部分又像個直女,我想起我過去跟某位朋友分開的事,雖然我跟他真的不適合繼續相處,對方後續的行為模式,比如某些情緒勒索、受害者情節,我不敢恭維,但是我自己也常常執著於解釋論點的合理性,一直在討論理性的部分,忘了情感層面也需要被安撫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3 AM
因為過去的我會認為,如果這件事根本不合理,或是我們沒有討論出個共識和結論,我就無法繼續跟對方好好相處,因為我會覺得很奇怪彆扭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3 AM
祂們後來有說,可是這樣的相處模式就很像所謂的同好,你們只鑽研感興趣的事,就會比較著重在論點的正確合理性,如果你們能夠進一步有更多情感的交流,就會變成意義上的好朋友,也就是親密關係
可是如果這部分的界線拿捏的不好,也會讓關係模糊了焦點。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4 AM
所以我之前就會觀察到那些因為有相同興趣而認識,成為朋友或戀人的,有時候會因為觀念不同而爭吵,就是因為他們沒辦法平衡理性和感性的部分,我們因為熱愛的事情有共鳴,進而產生投射成為親密關係,卻忘了我們到底愛的是原本的興趣還是人?這樣就會變得很空虛,好像只是在互相陪伴彼此的寂寞而已。我回想起過去的幾段感情好像真的有這樣的感觸。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4 AM
但真正的親密關係是更進一步的,你們的燃料就是愛,就像面鏡子,會有彼此情感的流動,好的壞的都會被看見,但人們常常會希望對方來填補自我的缺口,就會容易有投射,而忘記要處理自己的課題,不自覺的希望對方來滿足自己,反而變成了一種過度依賴,而不是真正的支持,因為自我價值需要靠他人來維持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4 AM
Sun, Dec 31, 2023 5:15 AM
所以這就很強調個人情緒的成熟度,我們真的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嗎?抑或是建議他人的同時也能尊重對方的選擇?不然親密關係就會變相只是單純的依賴而已,理想中的親密關係應該是能接住彼此的情緒,我們都需要真正的被理解,感受到彼此的關愛,而不是處理彼此的情緒投射,要我們對對方的感受負責
如果人們的心態不成熟,反而會讓親密關係變成一種負擔,或是最後容易交惡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5:15 AM
Sun, Dec 31, 2023 5:19 AM
所以要找到適合的對象很不容易,也需要很多的耐心和觀察才能在彼此的生命中有了重量,我們要能夠愛自己,也能感受到自己值得被愛。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6:38 AM
amylikesky
: 我也認同
雷小亞
@asea777
Sun, Dec 31, 2023 8:36 AM
你說的很好欸
伊甸
@tsuki97
Sun, Dec 31, 2023 8:59 AM
非常的喜歡這一篇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9:26 AM
雷小亞
: 謝謝小亞
✨MILY🌙
@juilly716
Sun, Dec 31, 2023 9:27 AM
伊甸
: 謝謝,如果有幫到你真的太好了
載入新的回覆
主要是我覺得我過去對於朋友的定義上是有點模糊的,常常不小心距離太近,界線模糊而導致無法維持原本的關係
畢竟大家各自有不同的個性觀點,如果太侷限在各方面都契合這件事上是蠻困難的,也會錯失掉欣賞他人優點的機會,就像有些人適合當朋友,但不適合當室友,又或是適合當室友,不適合當朋友,然後也可以套用在各個領域上,針對彼此能有共鳴的部分交流。
所以我後來觀察下來就會覺得,拿捏距離感真的是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事,也可以確保大家都在舒適的模式下相處,都能夠感到開心很重要,如果越線了反而會覺得突兀,也會容易造成不適感,模糊了原本的初衷和焦點
但我對於這部分又像個直女,我想起我過去跟某位朋友分開的事,雖然我跟他真的不適合繼續相處,對方後續的行為模式,比如某些情緒勒索、受害者情節,我不敢恭維,但是我自己也常常執著於解釋論點的合理性,一直在討論理性的部分,忘了情感層面也需要被安撫
可是如果這部分的界線拿捏的不好,也會讓關係模糊了焦點。
如果人們的心態不成熟,反而會讓親密關係變成一種負擔,或是最後容易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