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壽司坦丁更新!很應景的一集
說謊政客的致命吸引力:他好真,因為他愛說謊
正當性危機 是一種主觀的信念
當我覺得自己所屬的社會群體正在被當前的政治體制忽視,當我覺得當權者正在偏袒其他的群體,把我的政治利益擺在後面,同時我所重視的意識型態與價值觀正在被主流的政治文化壓抑甚至貶低。
無論政府的績效好壞,再分配的制度是否正義,這個群體都會忿忿不平。正當性危機讓謊言產生質變,讓謊言變成一種敢於觸犯主流價值的勇氣的展現,一種對政治和文化菁英的象徵性抗議。當川粉面對川普的諸多謊言,他們會說這些確實不是事實,但這些都是真相。
podcast yt 壽司坦丁
新新
無論政府的績效好壞,再分配的制度是否正義,這個群體都會忿忿不平,很可能會失去對政府、政治菁英,甚至是整個體制的信任。他們會渴望與一位不再虛偽,和一般的政治菁英長得不太一樣,真正能捍衛他們利益與價值觀的政治人物。
新新
正當性危機經常被學者認為是民粹的溫床,因為在這樣一群對整個體制,甚至對民主價值失去信心的選民面前,通常只有反體制、反民主價值,強調腐敗菁英 vs. 高潔平民的對抗關係,被其他人貶低而看起來很真的候選人看起來最有吸引力。這個人可能真的很有才幹,也可能只是個投機主義者。
新新
新新
15分鐘不長整集都值得一聽
新新
然後雖然裡面論文研究的對象和引用的演說片段都是川普,但實在很有既視感,尤其是發言越厭女越政治不正確,越讓人感覺他是勇敢而且真誠的部分
W.M.
我其實在看這一集時候,有點在想是不是一個用詞上的差異,因為「覺得這個人很真誠」的那個真誠,的確不能等同於「這個人說的都是事實」,事實是客觀的(比如地球是圓的),覺得這個人如何如何是主觀的(我覺得李多慧好可愛),於是壽司坦丁說的這個現象就一再出現,只是以前我們可能把這形容成「把白目當誠實」……?
静流·ノグルフィラ
這集要解讀得黑暗一點,則是:
資訊戰最有效的打法,其實是讓各式各樣的群體都「感覺自己不被現有的政治菁英代表」,讓政治效能感低落之後,政治的水自然會被攪渾。

實際上,這集裡面的研究也用實驗的方法做出「正當性危機」的主觀感受了。要大規模的複製恐怕也不是什麼難事。
新新
前提是有些人被發現說謊的話,確實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只是我以前把這個當作人設落差。
比方確實民進黨支持者比較在意性別平權、婚姻平權、照顧弱勢等等的價值,所以當其成員在這些事情上沒有拿出好表現,會引來不只對方陣營甚至己方陣營的強烈抨擊,然而這個標準卻不是反之亦然,這讓人十分洩氣。
新新
但我是往好的方向解讀,做事不能只管對或錯,腳步太急或者幅度太大,反而會兩邊不討好,既得利益者感到被剝奪,原本的弱勢群體抱怨改革不到位(怎又有既視感)
新新
W.M. : 「白目當誠實」講的蠻精準的,只是過去比較偏向自我感覺良好的「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等等就要亂講話)」,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一種值得稱讚的特質,身為一個每次聚會完都會反省自己是否說錯話的人,希望所有的人講話之前都好好想一想
新新
静流·ノグルフィラ : 這倒又讓我比較悲觀地覺得一團混亂之後國民黨就是會靠基本盤勝出
新新
今天瞄了一下 yt 留言,感覺已經變成正當性危機各自解讀的現場,不由得想起人選之人上架那陣子時代力量和台灣民眾黨都覺得在演自己──殊不知賴佩霞是跟郭台銘一起參選呢 世事難料
新新
文化戰爭似乎只是保守派與進步派間由來已久的爭辯,只不過更為激化。實際上,文化戰爭派的政治人物不僅有立場,而是主動尋找可能分化社會的議題,在爭論中宣稱自己站在「常識」那邊,代表「沉默大多數」,批評提出其他考量的人都是不接地氣的「某某膠」。

重點是區分敵我而非推進政策,常拋出立場鮮明但不具體或不可能執行的主張。換言之,真正的麻煩不在立場,而在於身為政治人物「是否嚴肅對待問題」。
新新
在如今的世界,是非對錯的細節,似乎只有被傳達一次的價值。想知道的人會自己去找到,而不想知道的人,需要的只是持續看到生活中25%無理取鬧「這是對的」、「這是錯的」,最後看哪邊更占上風,西瓜偎大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