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海上傭兵
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
War, 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522-1683
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 - 鄭維中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從中、荷、日、台史料還原當時的海上勢力,以及鄭氏作為其中一個勢力的角色。

其實小時候我在念歷史的時候,就很喜歡這種考慮地緣政治的歷史。可惜以前通常念的是國別史,很少討論交互關係。

之前在看《島嶼歷史超展開》的時候,有點進入障礙。後來有人說先看這本《海上傭兵》會比較容易。還蠻期待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先放一下別人的心得(導讀?🤣)
Facebook

「這本書至少有三個看點,而我自己於結尾延伸兩個面向。

第一個看點是臺灣在世界貿易網絡中的崛起,其實是中國跟西方勢力的貿易網落角力的結果。⋯

第二個看點,則是「政策管制」衍生出了「地方官把持的貿易獨佔」。⋯

第三個看點,我覺得可能對臺灣讀者最容易有共鳴,就是看北京(滿清)怎麼瓦解臺灣(鄭氏集團)。⋯」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現場》謝謝你,在世界史的角落找到我:17世紀台灣與荷蘭三書《海上傭兵》、《公司與幕府》、《巴達維亞號之死...

「過往我們對大航海時代只有中學課本上少量而刻板的認知,而近期在台出版的3本重量級史學譯著《海上傭兵》、《公司與幕府》及《巴達維亞號之死》,則試圖翻轉讀者對這段歐亞交流史的刻板印象。3本書圖文並茂、考究縝密,更具體而全面地呈現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亞海域的發展,幫助我們在國際交流複雜而頻繁的時代,找到「福爾摩沙」躍上世界舞台時的歷史座標。」

有機會再慢慢看起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明朝 (918-1644) :

延續中國的朝貢系統(宗主—藩屬國),朝貢使亦享有官方管道、獨佔直屬貿易。

日本:
1408,足利義滿/幕府—得到藩屬地位(日本王國);
1467年室町幕府因將軍繼承權分崩離析,開啟了戰國時代(1467年應仁之亂—1590年小田原之戰)
1523,細川氏、大內氏分遣朝貢使,衝突引發中國沿海劫掠和騷亂。
1547年中國斷絕與日本關係,官方交易管道斷絕。

日本利用約莫同時量產的白銀,透過朝鮮購買中國商品如絹絲,但1537年朝鮮政府憂慮白銀供給量激增,而禁止與日本貿易。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倭寇:日本戰國時代(1467年應仁之亂—1590年小田原之戰)
日本正值戰國時代,沒有中央政府可以形成官方貿易管道來流通白銀和絲絹。

因有巨大白銀換絹絲貿易需求,日本走私商人與海盜合作,或成為海盜,成為「倭寇」。

而1371年明朝使用的衛所制(屯田制),十五世紀中葉,軍人甚至將自己的農地典當出售。

倭寇襲來時,沿海多半衛所駐軍人數一半以下,福建衛所降至20%,極端例子衛所內的軍人只有2-3%。相較戰國時期的日本倭寇,明朝軍隊承平日久,幾乎沒有戰鬥經驗。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554年後,中國開始軍隊改革。兵部指浙直總督張經招募兩廣狼士兵(廣西山民)、南直隸鹽梟(南京或江蘇一帶)、山東僧兵,組成傭兵。衛所的世襲軍人仍付奉召服役職責,但無法發揮作用。

1557,浙直總督胡宗憲試圖招安海盜為水師,被嘉靖帝(1522-1566)否決,海盜頭子汪直及其部署被誘捕而死。

傭兵軍紀廢弛、花費高昂。

1559年,衛所都指揮使戚繼光招募農民、礦工,花費不高、軍紀嚴明,戚家軍成為江蘇、浙江海軍主力。

總督與巡撫作為地方官員,便宜行事,得到了軍權、自主指揮部隊的權力,自行向地方將領下令,無需透過總兵;負責供應糧餉,軍費併入各省預算,並獲得開徵新稅、花用歲入(預算)無需獲得北京朝廷批准,甚至地方稅不列入上繳朝廷的各省歲入之中。

戚家軍擅長陸戰、不善水戰,戚繼光考慮招募漁船和商船協防。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民間私掠船
1567,福建巡撫塗澤民付諸實施,民船被編集成甲,薪餉由漳州府餉支給,如交戰獲頒獎金。

如此安排使月港的篷船貿易商變成了「私掠商人」,在官方准許的戰爭行為中動用武力。

澳門的葡萄牙商人也被整合進私掠商人模式。

1654,水師在潮州叛變,葡萄牙人自願協助廣東總兵俞大猷平亂,1569年和閩(塗澤民水師,含月港私掠船)、粵(俞大猷軍)聯合艦隊擊敗海盜吳平繼任者曾一本。

之後沿海大致恢復和平,各省沿海貿易開始。1567-1574年間,私掠船可以支援,並增加稅收以支持水師。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南洋貿易、絲銀貿易/走私,葡萄牙人(東路)、西班牙人(西路)

海港軍力重組,開放廈門做為指定港口滿足除日本外的遠洋交通要求。東路由廈門、澎湖、呂宋、摩鹿加群島;西路自廈門、占城、柬埔寨、暹羅、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北岸,由此延伸到帝汶、香料群島。

葡萄牙人與九州大名穩定合作關係,成為中日貿易(長崎—澳門)的可靠中間人,及走私貿易的合法載運者。

西班牙人於1571年在馬尼拉建立亞洲總部,將產自秘魯的白銀提供給海澄篷船貿易商。

1590年後最後試圖在中國之外(台灣或菲律賓)建立根據地的中國海盜被剿滅後,馬尼拉貿易量劇增;1589年以後,從馬尼拉返航的中國船都載滿西班牙銀元。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暫停一下的分隔線———

咦,雖然只有第一章的前半段,但資訊量好大啊!

以前模模糊糊讀的日本戰國時代、倭寇、戚家軍,現在比較串的起來了。

然後這些民間私掠船,和歐洲的大航海時代私掠船,是否也是很像!

話說我好像有一本《白銀帝國》,都沒有看。白銀的供給量(日本、秘魯—馬尼拉)增加這麼多,印象中好像有造成嚴重的通膨的問題。

———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日本
1560織田信長崛起,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室町幕府。1582年本能寺之變,信長遭明智光秀叛變,兵敗自焚;兒子織田信忠掩護二條御所的誠仁親王逃出後自盡身亡。羽柴秀吉(豐臣秀吉)上位。

1587年,秀吉收復九州( 長崎所在地),並消滅南海海盜。接著打算插手白銀貿易。
1581年派遣使臣到朝鮮,欲建立以日本為宗主的朝貢體系;1591派出三個使節團到果阿葡屬印度總督、馬尼拉西班牙總督、琉球王國。得以控管所有日本商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維基:
「萬曆朝鮮之役是1592年至1598年(大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祿元年至慶長三年)間,大明、朝鮮國與日本(豐臣政權)之間爆發的兩次戰爭,也是明朝萬曆三大征之一。明朝為抗倭援朝,先後兩次派遣軍隊進入朝鮮半島,與日軍作戰。朝鮮王朝方面稱壬辰倭亂(韓語:임진왜란)以及丁酉再亂​(韓語)(韓語:정유재란),日本方面稱文祿慶長之役(日語:文禄・慶長の役)。」

秀吉1598年驟逝,挑戰中國地位未竟全功。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改採較為穩健的方式,修復對朝鮮關係、並建立與菲律賓、澳門貿易。

但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不願意回歸中國朝貢體系。嗣後透過朝鮮與琉球建立貿易管道未果,許多中國篷船私自到日本,走私貿易盛行。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