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更小日子(゚∀。)🌾
下體與票
掰噗~
有這種事!?
知更小日子(゚∀。)🌾
印象中很久以前我有說過,我認為的友善和平等是理解彼此差異,為其準備相應的東西,齊頭式平等被抨擊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知更小日子(゚∀。)🌾
之所以講這個,是在看了連結3之後起的念頭,噗主的論述可以去他的噗看,我不想為他人總結,我只是想說,認知已術跨與拒術跨是不同的這件事理所當然
知更小日子(゚∀。)🌾
彩虹旗雖然概括了許多族群,實際上他們並不像同坑不同CP那樣在基礎的性質上相同(撇除都是少數派這點),有些是性傾向(對他人)、有些是性別認同(對自己),還有一些是意識形態(對社會),促使他們同在一張旗上的,是因為他們同為性別相關議題的少數派,不代表接受一個就要接受全部,畢竟影響範圍明顯有所差異
知更小日子(゚∀。)🌾
我認為這點在投票上也是一樣的,投給民進黨,因為他是臺派最大黨,但不代表他們的一切都應該被全盤接受。
凡事都有一個合理範圍,也有不可退讓之處,人權是,女性權益也是。為什麼女性權益和人權分開談?因為女性長期不被歸類於人的範圍內。
所以女性權益在人權內?在啊。
那現在不可退讓的理由是什麼?生存權被挑戰。
知更小日子(゚∀。)🌾
合理的範圍也許在法律現場需要定義,但有時候也的確就是直接寫為「合理範圍」,遑論要社會大眾對一切名詞都定義清楚,之所以有約定俗成就是因為定義一切擾民而浪費社會資源。
更甚者,在無限的定義之中,名詞與名詞間的界線非但沒有更清晰,反而被漸漸模糊。
這是挾解釋權與資訊落差進行的找碴。
知更小日子(゚∀。)🌾
之所以在此談論「合理範圍」,是因為相較於直接民主,代議制度地進行本身就有詮釋空間。什麼的詮釋空間?關於數字的詮釋空間。
郭董正在連署,他說簽出來的數字代表著民意,民眾支持他。無論數字怎麼來、因何而來,只要他們是數字,他們就代表民意。
知更小日子(゚∀。)🌾
人在什麼時候會焦慮呢?我想是沒把握的時候吧,高嘉瑜最近發言對很多人來說應該順耳許多,理由大家都明白,因為要選舉。
那在這個時候推出免術換證甚至代理孕母的人,他若不是俱備相當的自信,要不就是看你不起吧。即使是在這種即將投票的時刻他都待你如此,選舉後會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不是嗎?
知更小日子(゚∀。)🌾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想成為他們所持有的數字,確實是有點可愛了。
誠如Foxx在欣迪的噗裡回應的,沒有投完再來監督的道理。投票給某人代表你支持他,怎麼會是支持完了再來說「嘿你的一些東西我不支持」,這到底是支持還是不支持?你們怎麼好像大原則就已經不同了?這是重中之重的人權問題,並且關乎社會發展的穩定耶?
有不支持的地方,這種事情一開始就要說啊,表態是一件那麼重要的事。
知更小日子(゚∀。)🌾
當你成為數字,你就只是數字,你不是你。
只要手握數字,就能聲稱自己擁有民意支持,支持的內容甚至能無限上綱。
被無限上綱的東西還不夠多嗎?中共、平等、自由。
應該要在合理範圍內被規範的東西,不知從何時開始就被拿來當作掠奪的依據。
知更小日子(゚∀。)🌾
妥協有時候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比方你沒有退路的時候。
票投民進黨是不是妥協?它可以是妥協,妥協於他們是臺派最大陣營。
票投台聯是不是妥協?它也是一種妥協,妥協於認清自己的訴求不會獲得民進黨的回應,轉向其他人尋求幫助。
這兩者有對錯嗎?我認為沒有,只是每個人的優先次序不同。
在臺派訴求的公因數裡,民進黨想做的事台聯會不幫嗎?我想臺派中不會有人說台聯不是臺派吧,所以答案很明顯。
知更小日子(゚∀。)🌾
那麼規避立法程序推行又不敢公開讓大眾知道的東西呢?頭都已經洗下去了,難道還能是夢結局?
知更小日子(゚∀。)🌾
-
知更小日子(゚∀。)🌾
歡迎好友或原本就是粉絲的人聊天,但如果有別的想法請自行發噗,有緣我就會看到,不必試圖在我家說服我,感謝~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