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璱✧*。安常處順
之前在想率性和任性的差別在哪邊?
為啥前者多半會讓人覺得可愛,後者則只想揍扁。
*。璱✧*。安常處順
@g6m3kimo - 好,回到「言論空間被縮限」,我們看兩個網紅舉出的證據,一個是,路權團體內部會議,...
@agil548g6h6 - 給大家知道,蛇皮畫漫畫的狀態。 這樣我既可以第一時間上傳,還不用自己糾錯,...
@aceddar - 網路發達,利用個人媒體發聲,有了聲量走紅,當然也會有人反駁你。 這個就個人媒體的副...

剛好這幾天,在不一樣的時間點,各自看到這些噗。看完之後覺得大概是:

①當事人知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的原因
②做之前是否就想過,可能會得到哪些反應
③就算後果不如預期,至少下場也是當事者可自行承擔、吸收的(簡稱不會衰到or牽連到別人)
*。璱✧*。安常處順
①和②對我來說是常識
雖然我年紀越大,越發現:

不是每個人都會在行動和說話之前
設想可能回收的反應
*。璱✧*。安常處順
可能因為,我是成長在父母期待值偏高的家庭,加上我小時候就比較頑皮。

相較於光靠讀書和成績,就能讓父母無條件赦免他很多問題的姐姐,我必須養成「讀空氣」和「最好做事之前想一想」的習慣。

否則我會很明顯感受到自己闖禍的結果,也許已經不是用么兒光環(年紀小或可愛就原諒他),就能被選擇性無視的。
*。璱✧*。安常處順
但真正讓我發現,非學會這些不可的關鍵,其實也不是光覺察到上面的點,就已經夠了。

主要還是小一、小二的年紀,就在學校遇到了……沒有教育熱忱,一發現問題就會過度反應,不止恐嚇、威脅學生,甚至還連完全無關的姐姐,都找到班上罵的班導

*。璱✧*。安常處順
老實說,我自己當老師的時候,也會遇到孩子行為偏差,必須打電話和家長回報,同時詢問家長:最近是否有觀察到類似問題。

但這種做法是基於:

成年人畢竟大腦發展比較成熟了。因此可以先透過對話交流,試圖交換資訊,並理解孩子可能遭遇什麼困難。

篩選掉龐雜資訊,從中過濾出幾個原因,然後視大人本身的個性,再分工和分頭行動。

也許是透過老師扮黑臉,去找孩子對話。
然後家長負責扮白臉,等孩子回家再安撫他。
*。璱✧*。安常處順
但上個時代有很多人,當老師不是因為教育熱忱or喜歡孩子,單純就是因為考取公費生,可以保證畢業後有工作。

這個由時代和政策造成的現象,導致我小時候在學校,偶爾會遇到一些,根本沒有耐心解決孩子問題的班導。

由於很早就發現「如果是外人或不那麼喜歡你的人,無論你怎麼解釋,也可能不會聽」,所以我還小的時候就知道了,行動前至少要想到③這個部分。
*。璱✧*。安常處順
*。璱✧*。安常處順
但我發現,可能是現在大環境變得比較體貼和舒適。加上近五年開始,會陸續討論一些「情緒」和「感受」的問題。

所以有些人遇到一點不如己意的地方,
就會跳過①和②的程序。

直接把問題無限上綱到「反正你只要不是100%支持我就是給我壓力」、「你只要不是100%向著我,就是不夠愛我」……
*。璱✧*。安常處順
如果真的有在思考①②③這幾個環節,
態度會比較接近蛇皮老師那樣吧?

因為早就知道,自己在抓漏部分真的比較弱
但透過自我努力,還是有可能無法預防錯字
就乾脆交給更擅長的人除錯

讓別人幫自己一個小忙,同時也能滿足粉絲的「我很認真在看作品」、「老師你看,我幫你找到問題」心態。

這就是即便率性而為,但因為延伸問題不大,反而利用自己的缺點,增加良好互動。同時也給自己形象加分,且不會讓雙方產生壓力的正面案例。
*。璱✧*。安常處順
至於會惹人厭的任性就相反。

這種人通常對自己的「行為異常」就沒有自覺,我這邊所說的「異常」,不是為了獵巫而過度針對的雞蛋裡挑骨頭。

而是「日常生活裡有沒有在自主觀察,同一件事情你怎麼做、多數人又怎麼做」的這種,透過客觀累積大數據,才分析出的『常態分佈』。
*。璱✧*。安常處順
我自己也是蠻任性的人,
但我會去觀察引號內的狀態。

所以當別人抱怨我的行為怎麼困擾到他
我可能很快就能理解:

他所說的是什麼
我的行為是否落在常態分佈之中
有的話就好好溝通,沒有的話就先道歉
*。璱✧*。安常處順
打個比方,最近幾個月因為身體比較虛弱,沒辦法穩定接工作,所以收入就比較不穩定。

剛好我媽順手幫忙繳了居住地的電費,但看到金額嚇一跳,因為平常我的電費都很少(藍色部分是居住地區的名稱,保護隱私所以就馬一下)

https://images.plurk.com/6TseJrGHyzByduOIPDZwtt.jpg https://images.plurk.com/44VBHf3Sji3knTfsfsRejO.jpg

我因為對於「自己今年冷氣確實開很多」這件事有自覺,而且7、8月接案狀況良好,本來打算自己付,並沒有要故意甩鍋的意思。

看完訊息以後就這樣回,同時道歉且表示:
不然未來可以讓我自己付。

所以我媽就沒有很生氣。
*。璱✧*。安常處順
不過有些人(包含小時候的我)
他的任性方式是:



你怎麼可以拿這麼小的事情責備我!
你如果愛我就應該全部默默承包啊!
無法欣然接納這些問題就是不愛我!
*。璱✧*。安常處順
這種就會讓人覺得
到底是哪裡爬出來的巨嬰,一點也說不得

因為對方反應的事情,可能真的沒很嚴重。

從他的觀點來看,可能只是提出自行觀察到的異常現象,出發點或許是因為好奇或想討論,沒有要找麻煩的意思。
*。璱✧*。安常處順
而且巨嬰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巨嬰
通常就會做出更多挑釁行為+情勒發言

甚至當你提醒他:哪邊邏輯矛盾
或真的和「一般人會有的反應」差太多
導致你不知道要怎麼和他繼續溝通下去

對方還是會持續鬼打牆,抓緊「他就是比較脆弱或奇怪,所以你應該要包容他,如果你做不到就是不夠愛」,倒打你一耙。

這就是為什麼會讓人不舒服的地方。
*。璱✧*。安常處順
類似問題我大概間斷想了1還2年,
因為我覺得自己不成熟的時候,也會有類似行為。

基於大概能理解為什麼會這樣(例如,當事人可能真的處於彷徨無助狀態,卻遭到信任對象背叛)

我其實沒有很想去苛責這樣的人。
*。璱✧*。安常處順
但後來發現:
如果不分析清楚,或理解兩者根源上的差異。

我被這種人糾纏的時候,就會基於不忍,而持續浪費時間在能量吸血鬼身上。結果心情就被搞得很差,或是還要讓沒參與其中的人,聽我抱怨這些事情。

這是我之所以想搞懂的原因。
*。璱✧*。安常處順
搞懂以後就覺得也沒怎樣,如果非常去脈絡地描述,其實這就是……

因為成長環境造成情感缺失,導致當事人缺乏正確自我覺察的能力,什麼概念都是看書或網路資料,學個一知半解。

加上生活圈可能也不大、舒適圈也很固定,不太有遭遇嚴重打擊=嘗試錯誤的機會。因此他以為,那些關於「情緒」的認知,就都是某種固定且僵硬的教條。

於是難得遇見挑戰他內心教條的情況,就會因為處理情緒的經驗不足,開始搬弄一些道聽途說的術語和概念。
*。璱✧*。安常處順
然而對我來說,由於我本身的設計,很容易被當成「可以理解他人」的對象。所以我真的是……從小被情勒到大。

經驗使我可以分辨得出:什麼是真正的情勒。以及,哪些只是雙方對於「愛」有不同想法,而導致的溝通不良。

所以面對這種,只是秉持任性在抱怨,卻無法理解,很多問題都是源自他沒有搞懂「愛的形式可以有很多」、「認知邊界太窄,而扭曲了率性與任性的界限」的類型。

我其實覺得很可憐。
但想想又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璱✧*。安常處順
你很可憐,但這不代表
我必須基於同情而無限承接你的任性

如果態度是好好拜託、說明目前難處,然後在不算太麻煩的範圍內請求協助,這種情況我可能就算了。

小任性會覺得可愛,但若把任性無限上綱到,什麼東西只要不如預期,就全都扯去「不夠愛」,我覺得這種人該好好檢視一下,他內在對於「愛」是不是真的有很深層的匱乏感。
*。璱✧*。安常處順
沒有人愛你
難道你就不能代替全世界對自己好嗎

有時候真的會有衝動想反問這句話
但想想對於還深陷在魔障裡的人,無論說什麼或怎麼說,反正只要不是他「教條」裡預設的「標準答案」

大概也只會再次被視為
「我就是不愛他才能夠講得出這種話」吧

隨便啦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