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 羅格.布雷格曼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人慈
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Humankind : A Hopeful History
2023人文社科馬拉松 讀嘛讀嘛 Jeany讀書 閱讀馬拉松

像偵探小說一樣反轉了許多被舉證來證明人性本惡的案例,欸!出乎意料地好看耶!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英文版2021年11月出版的。

這一點蠻重要的,因為我在不久前看的一本關於氣候變遷的書,都還在拿復活島做例子來象徵人類的貪婪短視,過度開發造成森林枯竭,所有兩個部族爭戰不休,甚至發生食人的慘劇,人口從高峰期15000人下降到幾千人。

但這本書就告訴你,作者本人以八掛狗仔記者追求真相的精神實事求是地追溯這個說法的原始起源,發現這個假說站不住腳。大部分人都是引用再引用,殊不知他們輾轉引用的資訊根本就子虛烏有,最早的源頭來自從未去過復活島的荷蘭人的想像(?)

所以那些自相殘殺的島民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也沒有任何可以支持的考古證據,僅僅只是文獻記載;但這些文獻作者查證後發現是錯誤又輾轉引用的結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然後其他超級經典的討論人性的惡《蒼蠅王》虛構小說,作者找到了現實中漂流到海島上度過一年的小孩們來做對照組,大家過得很平和。

《史丹佛監獄實驗》,研究者主導乃至於扭曲了實驗,使得這個實驗充滿瑕疵,再加上BBC的實驗,發現不施加外力影響的時候,獄卒和囚犯相處的整個過程非常平和又無聊。不過BBC 這個我覺得算是被污染了,畢竟史丹佛監獄實驗太有名了,而且要上電視播出可能會讓大家顧及自己的形象?總之我覺得也不算是很理想的實驗條件。

《山洞實驗》這個也很有名,夏令營把男孩分兩組,互相競爭,結果講「部落」—我們VS他們。然後發現這個實驗也是充滿操弄引導,而且研究者之前還有另一個夏令營實驗,也是類似的實驗(我們VS他們,會產生敵對的部落效應),但因為兩隊小孩感情太好、彼此間沒有敵意,還發現實驗者的觀察日記而徹底失敗了。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耶魯《電擊實驗》這個實驗也是超級有名,一樣也是充滿操弄和引導;不過這個實驗有許多複製成功的案例。

但這裡作者提出一個重複此實驗的另一個心理學家很好的觀察:人類有做惡的能力,但是邪惡要披上善的外衣。這些實驗者都是出於自己想要幫助科學進步和人類的「善意」。

所以這就回到了當時1950-1970的大時代背景:納粹戰犯審判。

《電擊實驗》的研究者心理學家米爾格蘭也是密切追蹤整個審判過程、新聞成癮的人之一。

另外,後來的研究主張,電擊實驗和服從無關,和從眾有關。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覺得這幾個例子都是屬於有了結論才去找證據,先決定人性為惡,再努力促成人性本惡的實驗。

但同樣的,這本書是不是也犯了一樣的毛病,是因為決定人性為善,而想要因此找證據來證明人性本善?

總之目前覺得光是知道這幾個流傳甚廣的經典實驗被顛覆了,就還蠻有收穫的。一邊再繼續讀下去!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看完了,好看!推薦❤️

看到後半段的時候,我有一度懷疑作者這是不是有點太天真。

他提到了幾個例子:
1. 教育:信任孩子,讓孩子自己透過內在動機自己找到想做的事
2. 政治:2004年當選委內瑞拉的托雷斯市市長讓公民自己參與辯論議題、決定幾百萬的預算何去何從、自己記帳,被批評為無政府狀態
3. 企業:荷蘭恩斯赫德 Enschede 這個城市的「鄰里照護」,以12人為團隊,自己決定預算、薪資、訓練、照顧內容和需要,每五十個團隊有個輔導員。沒有中央集團的行政組織,獨立的從業人員提供小規模照護。(聽起來感覺是 self-employed 自僱人員?)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不過我覺得他給了一個很棒的角度:有疑慮的時候,假設最好的狀況。研究詐欺的心理學專家:與其隨時警戒,接受並承擔你偶爾會被騙的現實,會好得多。那是為了享受「一輩子信任他人」這種奢華所要付出的小小代價。

作者本人說:如果你從來沒有被騙,那麼你應該要問,你的基本態度是不是有點太信不過別人。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10條規定:
1. 有疑慮時,假設最好的狀況
2. 思考雙贏的局面
3. 多問問題
4. 緩和你的同理心,訓練你的同情心—這一點還蠻反直覺的,因為我覺得現在大部分都是叫人訓練同理心,而不是給予廉價的同情,所以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點。

不過他講到,同理心讓人精疲力竭,承擔苦難讓人更加悲觀;同情比較能控制,保有一定的距離,讓人更有精力解決問題。就像家長安慰怕黑的孩子,不會一起和孩子躲在房間角落啜泣,而是試著平息他的恐懼並安撫他。
5. 就算不知道為何對方會有這種想法,還是試著瞭解
理性思考,有時候需要壓抑自己從眾當好人的心理,珍惜不同的聲音。
6. 愛你的自己人一如他人愛他們的自己人 — 這句話翻譯翻的很令人困惑,但對照前後文,大概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吧。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7. 避開新聞
8. 不要揍納粹份子 — 憤世嫉俗只是懶惰的另一種說法
9. 做善事不需要默默行善,不需要羞愧包裝成出於自私的動機。善意是具有感染力的。
10. 要切乎實際 — 「現實主義」其實應該是人性本善,今日的天真善良可能就是明日的常識。作者用一本書來反覆論證其實這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充滿善意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我覺得這本書和「真確」factualness 那本書一起看,非常合適!

他並不是沒有處理為什麼人性本善但世界上還是有很多黑暗面跑出來,雖然未必每個人都會被說服—就像他說的,相信人性本善在當今世界變成非常激進的看法,但我覺得是非常棒的觀點和啟示。

總之看起來很愉快的一本書!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題外話,其實書裡講到經濟學家老是把人當成經濟人,但人其實常常會做一些吃力不討好或是不求回報的事,比如行善做義工。我一直等著他講到經濟學家早就已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創造出情感報酬啦。不會一直到最後也沒看到,

不過想必作者很受不了「人行善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所以其實本質上仍然是出於自私的理由」這種說法吧!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