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漫畫部分應該也不用說,因為現在漫畫比起過往銷售力道變強,很多出版社開始投入也願意投入,還有一些是專門經營線上的,像是橘子旗下的beanfun! 漫畫星。同時CCC創作集轉線上保留下來,作品走向也娛樂化,除了線上初期的貓妖傳、守娘、不可知論偵探,近期的作品也愈來愈有趣,忍不住想打一下大魔法搜查線,但很知名人氣的除了近期的孔子,還有小黑炭的漫畫、企畫為主的台灣短篇跨界漫畫、星期一回收日與吳曉樂合作的〈Have I Found You?〉,另外上頭也有許多引介日本或美國新知進來的專欄;而已引介知識亮來講,獨步家行銷主事的推理專欄,由FAKER撰寫的作品,也介紹了日本推理新知。
啊,順便一提,台灣外翻的作品也變多了,除了漫畫類的,太台本屋的,比如楊雙子、李屏瑤、馮光遠、林育德、張渝歌.....光文社版權、ANA、光磊版權也很努力在推廣,吳明益、陳思宏、伊格言、蕭瑋萱、張國立....我們家的《筷》,還有一些純文學作家。不少台灣漫畫家也有在日本連載(除了成人/BL漫,也有一般漫畫)。book from taiwan也長期舉辦,從漫畫、繪本、成人小說,入圍作品愈來愈多元,風格也是,這些也都是對外版權的可能性。
譚光磊談前陣子談論韓國出版的文章。
出處
忍不住想打一下大魔法搜查線,但很知名人氣的除了近期的孔子,還有小黑炭的漫畫、企畫為主的台灣短篇跨界漫畫、星期一回收日與吳曉樂合作的〈Have I Found You?〉,另外上頭也有許多引介日本或美國新知進來的專欄;而已引介知識亮來講,獨步家行銷主事的推理專欄,由FAKER撰寫的作品,也介紹了日本推理新知。看向邱常婷)都是想要求生存,因為覺得不要太容易跟著唱衰台灣的言論起舞,寫了一些我覺得有趣的事情(一定有遺漏),就這樣。只要大家還在用「紙」,出版業就會存在,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產量。書冊竹簡都只是載體,真正有價值的是內容。業者該要思考的是:讀者想要閱讀什麼?用什麼閱讀?如何在創作者與讀者之間成為有效的橋樑。
世界的腳步走得很快,沒看好、走太慢很容易跌倒;走路跟不上,就得換交通工具,不然就是堅持自己的步調,或許也可以找到另一片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