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23 PM
Mon, Jul 3, 2023 3:33 PM
4
4
影劇隨感
因為Alan Arkin逝世,又重溫了一遍
盲女驚魂記
(Wait Until Dark, 1967)。
若已經對《小太陽的願望》、《亞果出任務》如數家珍,想看點Alan不一樣的演出,
不妨看看這部他早年的經典之作,更別提和女神Audrey Hepburn同台演出。
此片串流、影碟都很好找,有興趣的不要錯過。
(其他心得下收)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25 PM
改編自同名舞台劇,驚悚片經典之作。(當然還有永遠的Hepburn)
不少地方看得出舞台劇的影子,但一些鏡位、畫面構圖很有意思。
前半段步調偏慢,但看似緩慢的敘事,其實埋下不少伏筆。
進入主軸後,故事漸入佳境。前面劇情埋下的線索,在後段皆有派上用場。
(前半段需要耐著性子看,後面會越來越精彩)
末段女主角與反派的對峙是全片精華,張力十足。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26 PM
Mon, Jul 3, 2023 2:26 PM
故事很簡單,因故失明的盲女Susy獨自一人在家,
沒想到卻捲進匪徒毒品交易的風波。
(因為Susy丈夫意外把藏有毒品的洋娃娃帶回家)
幾位匪徒仗著Susy失明,偽裝身分刻意接近Susy,想要誘哄她交出洋娃娃。
然而Susy眼盲心不盲,也不是省油的燈…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27 PM
Mon, Jul 3, 2023 2:29 PM
導演Terence Young曾執導007系列的前幾部(Sean Connery時期),
驚悚片需要的刺激、緊張與懸疑,自然難不倒他。
再來幾位主演表現出色,成功撐起了電影。
題外話,本片製片是Hepburn當時的丈夫Mel Ferrer。
然而婚姻觸礁已久的他們,在電影上映隔年(1968)還是離婚了。
(下圖為花絮照)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28 PM
《盲女驚魂記》對Hepburn演藝生涯來說有許多意義,
這是她
首部真正的驚悚片演出
(《謎中謎》雖有懸疑,但整體還是浪漫喜劇),
是她
第五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也是最後一次)
,
也是她演藝事業的最高峰,
在這部片之後她就淡出影壇了
。
據說Hepburn自己更喜歡同年另一部《儷人行》的演出,
(這部也有提名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但《盲女驚魂記》的表現仍有一定水準。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30 PM
個人覺得她前半段有些地方演得稍嫌用力,不過後段的表現確實出色。
Susy是手無寸鐵的弱女子,但也因有足夠的智慧和毅力,最後才能智退惡徒。
Hepburn在驚慌恐懼與堅毅聰穎之間拿捏平衡,演出頗有說服力。
若沒有息影,也許經由本片的成功,她可能會轉型、跨足演出許多驚悚片,但急流勇退也未嘗不是壞決定。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32 PM
題外話,儘管許多人對Hepburn的印象總是時尚、優雅,以及她與設計師 Givenchy的合作。
但在《盲女驚魂記》的服裝,全是她自己在商店購買的。
造型也沒有太光鮮亮麗,相當平易近人(畢竟女主角是如你我身邊的平凡人)。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33 PM
Mon, Jul 3, 2023 2:33 PM
另一名要角,自然就是演出惡徒首領的Alan Arkin。
跳脫一般人對匪徒「陽剛、暴力」的印象,
Arkin飾演的Roat冷靜狡詐,不用逞凶鬥狠,光氣場就令人不寒而慄。
讓人完全可以理解為何他能掌控全局,玩弄眾人於手掌心。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34 PM
Mon, Jul 3, 2023 2:35 PM
Arkin略帶陰柔的危險氣質,
(還畫了眼線XDD這算不算是汙名化陰柔特質的男性呢?)
加上造型特別(黑色皮衣與墨鏡),更有不少偽裝其他身分的橋段,
相信看完電影,絕對很難忘記Arkin的演出。
以Arkin的表現,絕對夠格獲得提名,只可惜當年各獎項提名都掛零。
除了入圍本身需要點運氣,再來可能就像Arkin之後接受訪談調侃的:
「欺負赫本的人怎麼可能獲得獎項提名呢!」
("You don't get nominated for being mean to Audrey Hepburn!")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35 PM
我也喜歡Richard Crenna和Jack Weston的演出。
Richard Crenna最有名的角色,大概是《第一滴血》系列中藍波的長官,
他的角色穩重、良心未泯,和Hepburn之間的對戲不錯。
之前在幾部60年代電視劇看過Jack Weston,
他在大銀幕似乎都演這類(有點笨拙的)綠葉,但很稱職。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37 PM
Mon, Jul 3, 2023 2:38 PM
把毒品藏在娃娃頗有創意的!
洋娃娃是眾人爭奪的目標,是Susy的籌碼/守護之物。
這次重溫,看到Roat用刀劃開娃娃、取出毒品那幕,忽然覺得,
Susy自己不也是那個娃娃嗎?
娃娃精緻脆弱,若落入惡人之手,只能任人宰割。
(在惡徒眼中,像Susy、Lisa這類女性,就是能任憑擺佈、柔弱無助、能隨意傷害與摒棄的
「娃娃」
)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38 PM
本片的標誌性武器,就是Roat不離身的伸縮刀。
刀有著女性化的外觀和名字,很符合Roat縝密敏銳的特質。
(其實有想過為什麼不是槍,但後來又想,用槍雖然很有效率,但刀的機動性更佳,而且用槍很快就全劇終了吧XDD)
不過無論是槍或刀,都是
「權力」的象徵
。誰擁有了刀,就是占上風的那方。
Roat用伸縮刀脅迫及傷害阻礙他的人,幾乎無往不利。
然而末段刀落到了Susy手裡,也代表情勢開始翻轉。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Mon, Jul 3, 2023 2:45 PM
前幾天分享的Alan Arkin逝世紀念文
@fish_ivy - R.I.P. Alan Arkin 永遠不會忘記你在《小太陽的願望》的演出(很酷...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說
Tue, Jul 4, 2023 7:21 AM
有其他朋友好奇問我,電影製作通常會搭配服裝設計師,為什麼《盲女驚魂記》居然讓女演員親自購買戲服?
這邊順便幫可能有疑問的噗友解惑
𝑰𝒗𝒚 ☆ 漫遊在人海中
@fish_ivy
說
Tue, Jul 4, 2023 7:23 AM
正常情況下,電影製作確實都有服裝師沒錯。其他演員的部分不太清楚(沒找到相關資訊),但赫本的衣服確實是自己採購的,所以《盲女驚魂記》的幕後名單也沒有服裝設計的掛名。
赫本在這部的前一部《儷人行》,也是為了因應電影生活化的風格,以及導演希望她能在外觀上看起來更休閒,決定親自採購服飾,而沒有像以往那樣與設計師紀梵希合作。
我目前找到的資料沒有寫得太詳細,但呈上述,《盲女驚魂記》應該也是同理,畢竟赫本當時在業界已有一定的話語權,況且她也以優雅的品味聞名,所以電影公司應該很放心能讓她打理自己😉。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Alan Arkin逝世,又重溫了一遍 盲女驚魂記 (Wait Until Dark, 1967)。
若已經對《小太陽的願望》、《亞果出任務》如數家珍,想看點Alan不一樣的演出,
不妨看看這部他早年的經典之作,更別提和女神Audrey Hepburn同台演出。
此片串流、影碟都很好找,有興趣的不要錯過。
(其他心得下收)
不少地方看得出舞台劇的影子,但一些鏡位、畫面構圖很有意思。
前半段步調偏慢,但看似緩慢的敘事,其實埋下不少伏筆。
進入主軸後,故事漸入佳境。前面劇情埋下的線索,在後段皆有派上用場。
(前半段需要耐著性子看,後面會越來越精彩)
末段女主角與反派的對峙是全片精華,張力十足。
沒想到卻捲進匪徒毒品交易的風波。
(因為Susy丈夫意外把藏有毒品的洋娃娃帶回家)
幾位匪徒仗著Susy失明,偽裝身分刻意接近Susy,想要誘哄她交出洋娃娃。
然而Susy眼盲心不盲,也不是省油的燈…
驚悚片需要的刺激、緊張與懸疑,自然難不倒他。
再來幾位主演表現出色,成功撐起了電影。
題外話,本片製片是Hepburn當時的丈夫Mel Ferrer。
然而婚姻觸礁已久的他們,在電影上映隔年(1968)還是離婚了。
(下圖為花絮照)
這是她首部真正的驚悚片演出(《謎中謎》雖有懸疑,但整體還是浪漫喜劇),
是她第五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也是最後一次),
也是她演藝事業的最高峰,在這部片之後她就淡出影壇了 。
據說Hepburn自己更喜歡同年另一部《儷人行》的演出,
(這部也有提名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但《盲女驚魂記》的表現仍有一定水準。
Susy是手無寸鐵的弱女子,但也因有足夠的智慧和毅力,最後才能智退惡徒。
Hepburn在驚慌恐懼與堅毅聰穎之間拿捏平衡,演出頗有說服力。
若沒有息影,也許經由本片的成功,她可能會轉型、跨足演出許多驚悚片,但急流勇退也未嘗不是壞決定。
但在《盲女驚魂記》的服裝,全是她自己在商店購買的。
造型也沒有太光鮮亮麗,相當平易近人(畢竟女主角是如你我身邊的平凡人)。
跳脫一般人對匪徒「陽剛、暴力」的印象,
Arkin飾演的Roat冷靜狡詐,不用逞凶鬥狠,光氣場就令人不寒而慄。
讓人完全可以理解為何他能掌控全局,玩弄眾人於手掌心。
(還畫了眼線XDD這算不算是汙名化陰柔特質的男性呢?)
加上造型特別(黑色皮衣與墨鏡),更有不少偽裝其他身分的橋段,
相信看完電影,絕對很難忘記Arkin的演出。
以Arkin的表現,絕對夠格獲得提名,只可惜當年各獎項提名都掛零。
除了入圍本身需要點運氣,再來可能就像Arkin之後接受訪談調侃的:
「欺負赫本的人怎麼可能獲得獎項提名呢!」
("You don't get nominated for being mean to Audrey Hepburn!")
Richard Crenna最有名的角色,大概是《第一滴血》系列中藍波的長官,
他的角色穩重、良心未泯,和Hepburn之間的對戲不錯。
之前在幾部60年代電視劇看過Jack Weston,
他在大銀幕似乎都演這類(有點笨拙的)綠葉,但很稱職。
洋娃娃是眾人爭奪的目標,是Susy的籌碼/守護之物。
這次重溫,看到Roat用刀劃開娃娃、取出毒品那幕,忽然覺得,Susy自己不也是那個娃娃嗎?
娃娃精緻脆弱,若落入惡人之手,只能任人宰割。
(在惡徒眼中,像Susy、Lisa這類女性,就是能任憑擺佈、柔弱無助、能隨意傷害與摒棄的「娃娃」)
刀有著女性化的外觀和名字,很符合Roat縝密敏銳的特質。
(其實有想過為什麼不是槍,但後來又想,用槍雖然很有效率,但刀的機動性更佳,而且用槍很快就全劇終了吧XDD)
不過無論是槍或刀,都是「權力」的象徵。誰擁有了刀,就是占上風的那方。
Roat用伸縮刀脅迫及傷害阻礙他的人,幾乎無往不利。
然而末段刀落到了Susy手裡,也代表情勢開始翻轉。
這邊順便幫可能有疑問的噗友解惑
赫本在這部的前一部《儷人行》,也是為了因應電影生活化的風格,以及導演希望她能在外觀上看起來更休閒,決定親自採購服飾,而沒有像以往那樣與設計師紀梵希合作。
我目前找到的資料沒有寫得太詳細,但呈上述,《盲女驚魂記》應該也是同理,畢竟赫本當時在業界已有一定的話語權,況且她也以優雅的品味聞名,所以電影公司應該很放心能讓她打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