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絕贊作死中
【雜】
@davelin - 轉) 有個年輕妹妹問我重啟服貿有什麼不好。 我找出這個給她看,我說以雇主的角度看著...
老實說其實這個問題是全世界共軌的。
當你有一群跟你說同樣語言同樣能力但要求只有你一半的對手的時候,我其實很難說到底是誰對誰錯, 這點不是在於對方是中國人而是資本主義就是這樣子。
對於美國來說他們會採用很多說英語的外籍勞工,當初英國脫歐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歐洲其他國家的勞工問題。
這些勞工不會全部都是做本國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實際上我自己就是國際勞工之一,我只能說比你出生 國好的條件誰不想要,你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在意自己領的比本地人低薪與破壞當地的薪資市場水平。通常在我看來目的是為了賺錢的勞工們不會去想那麼多的。
因為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才是真的,除非他們想留在那個地方長久生活不然其他的事情真的就物理性的事不關己。

(下收
屍體絕贊作死中
關於教育的成本越來越大&放遠來看我覺得不見得符合CP值這點也是一個我一直在思考並且觀察的問題。
屍體絕贊作死中
當然教育還沒普及之前,門檻這種東西就是你有教育你就有比較好的工作條件,到現在當然這個條件我覺得是沒有變的,只是在教育越趨于普及化之後,我真的會一直在想,高等教育是真的重要的還是就人們其實沒有在思考高等教育的目的與作用性。
屍體絕贊作死中
我會這麼說的原因是因為一件事,而我想很多人真的都經歷過,那就是你的工作內容跟你的專業完全扯不上關係。

我不會說行政是一份很簡單的工作,因為這份工作其實需要在很多細節上注意,人情事故方面也需要。
但這份工作的門檻真的不用到你需要大學畢業才能做,因為它很多的工作職責與內容其實我認為都是要靠實務經驗來累積的。

在如同這樣類型的工作裡面通常被資方視為入門級的工作,篩選門檻卻定在高等教育的時候,其實我不能理解的一個問題是我覺得這是某種程度的雙輸。

因為資方通常不會給這種職缺好的薪水、升遷的天花板也很低,而選取高學歷本身就是一種弔詭的是,高學歷的人才不見得真的比較優秀,即便是真的優秀,在錯誤的位置上也發揮不出作用,而對於求職者自己來說也是一種變相浪費時間與大材小用。
屍體絕贊作死中
我沒有說高等教育是不需要的,
我一直都很清楚高等教育的作用性。
但我覺得高等教育普及到變成「門檻基準」這件事是很弔詭的。

現在的基準門檻是「大學」,但也有很多工作開始往「碩士」的方向發展,再下去可能是「博士」位置。

我只是想知道當你花費了人生可以說是最精華的青春歲月去追尋一個「讓你可以獲得相對好的工作」,但到頭來你的競爭者們跟你也抱持著一樣的想法,把戰場從22歲拉到25再拉到27-28然後才開始累積財富的時候到底是不是一種空耗。
屍體絕贊作死中
如果想要的就是學術的領域並且很清楚高等教育的用意在哪,我覺得把時間甚至金錢成本放在上面並沒有錯,但一切真的還是要回歸到「有沒有其必要性」這個問題上,這個不管是在企業還是在個人都是一樣的。

你要的人才到底需不需要這些,你要的工作需不需要這些?

好笑的是這世界上很多賺錢的工作其實都跟學歷無關,業務就是很好的例子。
屍體絕贊作死中
我想這是因為現代人身處的環境裡面資訊太多了,很多時候我們也不會去思考,只是跟著群眾走。

但有時候真的是需要停下來想想看的。
屍體絕贊作死中
我一直都是一個倡議高等教育需要仔細思考再投資的人,同時我也是一直倡議自學的人。
因為在我看來高等教育本身就不是一個合理應該要每個人都同把它變成「基準門檻」的東西。
另外在我的立場看來,高等教育只是把一些企業的訓練成本轉嫁出去而已。

譬如你說一個寫程式設計的職務,你花半年去認真並且在實務上培養一個白紙門外漢,未必會比你去找一個相關系所畢業有基礎但一樣需要訓練的新人差。
因為實際上就是你也無法保證這個相關系所畢業的學生真的有學到該要用的並且適合運用的。

不過也未必就是每個企業都能花費成本去訓練與培訓。
你說你在學校裡面知道某些理論之類的會讓你在工作職場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嗎?
我的觀念是這樣的,知道理論是一回事,應用題不會用還是不會用的學生多著是。
西 西
這是真的啊,大家都在彼此賭博,是否有好的環境、好的文化、好的人格特質與相處方法等等
屍體絕贊作死中
我自己因為學的科系的問題,
其實後來就覺得這些知識不需要我到大學才學,我其實越早學會越好,但老實說在上大學之前,我對於K12的教育內容裡面的「必要基礎知識」其實還是很模糊的。

實際上來說我覺得如果在選擇高等教育之前,教學體系有告訴你哪些系所的內容是什麼、相應的學科內容、未來的發展,這些會好很多。
屍體絕贊作死中
老實說到現在儘管我進入了社會已經好幾年了,對於某些科系與職業我真的是可以說完全是可能連名字都搞不懂、更不要說內容是什麼了。
屍體絕贊作死中
到頭來我自己的想法是這樣的。
人生下來其實不是為了對社會有貢獻的,而是為了生活的,但生活是什麼,大家其實被加速的世界搞得頭昏腦脹到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思考這件事。
屍體絕贊作死中
我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
某個創作者說因為不想與社會脫節同時增加穩定的金錢收入來源,而轉去兼職一周只工作三天,儘管工作的內容輕鬆環境氛圍也好,但他依舊是累到回家只想耍廢,工作遠比他想像的更耗費心神。

我想事情就真的是這樣的,加上我認為是教育的問題,亞洲人真的就從小被教育到把過度的付出當作是反射條件。

但世界的運作不是這樣的,不是你做得比別人多、比別人更努力就能過更好的生活。
世界的運作是你清楚怎麼樣用正確的方式用最少的力氣達到最大的效用,但你周遭都是跟你一樣用盡全力在努力的人的時候,你很少能有心神去思考這件事。
屍體絕贊作死中
我是這樣認為的,
大環境的洪流某種程度上是不可抵擋的,但哪個大改變不是從小地方開始的?
就像你要跟俗稱「比你更卷」的那些人競爭,但你也可以選擇不要。
現在的社會不就是這樣的極端嗎,一派人在惡性競爭、一派人在躺平放爛。
我很難跟你說到最後哪派會贏,但是惡性競爭到最後就是大家一起死所以又會重新洗牌,只是這個過程要多久是個謎。

我沒有鼓勵你要惡性進爭還是要躺平,我覺得這個是個人哲學的問題,因為每個環境裡面都有細微的關鍵與變化,能不能抓住全看個人的本事。

但物極必反是真的,所以有時候換個策略是必要的,這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路可以走。
屍體絕贊作死中
大概這樣啦講到後來就有點又偏題了。
啊就是大環境是這樣但選擇是自己的,我覺得最終決定權還是在自己身上啦,不要後悔就好了。
屍體絕贊作死中
西 西 : 這些東西有時候真的是跟運氣有關係的,就大家都在賭,賭到最後其實真的是在賭心態。
載入新的回覆